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专有词翻译——以《唐顿庄园》为例论文

2024-03-02 15:49:5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随着网上字幕组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外语电影、电视作品可供观看。视听翻译极大地促进了国家 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专有词是字幕翻译的一个难点
摘 要 : 随着网上字幕组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外语电影、电视作品可供观看。视听翻译极大地促进了国家 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专有词是字幕翻译的一个难点。文章将其具体分为五类,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 化、习俗文化和与人有关的文化专有词。文章选取的案例来自《唐顿庄园》,一部英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世界各地的视听翻译研究为基础,对英国知名电视剧《唐顿庄园》的 字幕翻译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 : 文化专有词 ; 视听翻译 ; 唐顿庄园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online subtitling groups,also known as fansub groups,a growing number of subtitled non-Chinese audiovisual products have become available for Chinese viewers.Audiovisual translation has enormously increase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Culture Specific References is a difficult part of subti- tle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divided culture specific references into five categories,they are ecological culture,materi- al,social culture,custom culture and human-related culture.This article,based on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 alenc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udies of audiovisual translation,is a case study of on subtitling of Downton Abbey,a well-known British TV drama.
Key words : Culture Specific Reference ;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 Downton Abbey
一、引言
视听翻译是一个总括性术语。 除了常见的影 视剧的字幕翻译和配音外,视听翻译的应用还包括 但不限于歌剧、现场舞台、有听力或视力障碍的人 群和外语教学[1] 。视 听翻译最初是指电影翻译。 20 世纪初,电影刚刚被发明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外语电影,人们开始思考将电影译成不同语 言的解决方案。1995 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了 一个翻译论坛,在那之后,视听翻译研究迎来了它 的黄金时代。 随着 20 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视听翻译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 当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时,视听翻译成为 翻译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此外,一些关于视听翻 译的会议也使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 国际翻 译联盟(FIT) 是最早意识到视听翻译的学术价值的 组织。文章以《唐顿庄园》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中的 一些专有词汇及其翻译方法,旨在为后续的字幕翻 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背景
( 一) 配音与字幕
将影视作品翻译搬上银幕的两种普遍的模式 是配音和字幕。传统上,全世界的国家都可以被划分为字幕国家和配音国家。英国、希腊和葡萄牙主 要是“字幕国家”,而中欧和南欧国家如德国和西班 牙主要是“配音国家”[2] 。配音在中国大陆、日本、 拉丁美洲和魁北克省享有很高的地位,就像字幕在 以色列和泰国的地位一样。据调查,中国目前已成 为字幕国家。 虽然字幕翻译的娱乐功能和生动性 要比配音差很多,但是字幕的最大受众是学生,他 们喜欢看字幕电影,因为可以地道的英语发音来提高听力和口语。
从字幕使用的语言来看,字幕分为语际字幕和 语内字幕[2] 。例如,《哈利· 波特》在中国播出,会 使用语际字幕。而《哈利·波特》在美国播出,需要 语内字幕。语际字幕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使用,语内 字幕是在同一语言之间使用。对外语不是很流利 的新移民来说,他们可以打开字幕来观看电视节 目,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在有很多方言的国家,语内字幕也很重要。
字幕翻译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而配音时,译 文需要由配音演员进行配音,再加入音频中。这个 过程相当耗时,而且更费钱。字幕翻译则跳过了这 个过程。然而,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当人们在家里看电视时,他们可以有机会重播视 频,重新观看译者留下的脚注 ; 但在电影院看电影 时,人们没法回放重看。 因此,字幕翻译必须简短而准确。
( 二) 粉丝字幕组
粉丝字幕组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字幕组是 建立在分享、自愿服务的精神之上的,因为他们从 不收费。这些业余粉丝字幕组成员大多是外国文 化的粉丝。粉丝字幕组的优势是字幕组成员作为 一个团队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比一个人 完成翻译要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和年轻人 可以利用视频平台作为在线学习资源,丰富他们的知识、更多地接触到外国文化。
同时,字幕组也有其局限性。业余译者以兴趣 为导向,有些译者没有了解过任何翻译理论,也没 有经过培训。 目前对粉丝字幕组成员的门槛要求 很低,所以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字幕组合作 翻译一部长篇电视剧需要几个人同时处理一份原 文,所以需要校对人员,确保一些如姓名、地点、组织等专有名词的一致性。另外,根据观众的受教育水平,人们偏爱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字幕。有些 人喜欢归化的翻译,有些人喜欢异化的翻译,所以人们对不同翻译风格的字幕组喜好也不一。
(三) 功能对等理论
1969 年,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 对等理论的观点。在翻译史上,功能对等理论一直 受到译者的高度重视。在他所创造和发明的众多 翻译理论中,功能对等理论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 种[3] 。在世界各地,它都被当作翻译的标准。功能 对等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 符号学、历史和其他许多跨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奈 达对“动态对等翻译”的概念做了说明,即在动态对 等翻译中,人们关注的不是受体语言信息与源语言 信息的匹配,而是动态关系,即受体和信息之间的 关系应该与原始受体和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基本 相同[3] 。在《语言与文化 : 翻译中的语境》中,奈达 进一步补充了功能对等的信息。他根据最低层次 和最高层次将其明确为不同类型[4] 。最低层次的 功能对等指的是,译文读者能够透过对译文的理解 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 ; 而最 高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应能以原文读者相同 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5]。
( 四) 文化的具体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奈达将文化定 义为“一个社会的全部信仰和实践”[5] 。简单地说, 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影视作品 是典型的文化载体。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社 会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文化深深 地植根于语言之中,所以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相当多的文化专有词。
文化专有词反映了独特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 目的语文化中甚至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奈达将文化分为五类,即物质文化、宗教文化、 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6] 。根据奈达的模 型,纽马克提出了他的模型,即①生态( 植物、动物、 地理等) ,②人工制 品( 物质文化,包括对食物、衣 服、房屋、城镇和运输工具) ,③社会文化( 指工作和 休闲的词语) ,④组织、习俗、活动等( 如政治和行 政、宗教、历史或艺术术语) 和⑤手势与习惯[7]。
文章将在奈达的基础上加入纽马克提供的新 模型。笔者将第四类改名为习俗文化。第五类则改为与人有关的文化。
三、案例分析———《唐顿庄园》中使用的翻译策略
唐顿庄园是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一个虚构的 庄园。《唐顿庄园》之所以被选择来做这项研究,是 因为其中丰富的文化素材。全剧贯穿了真实的历 史事件如西班牙流感、爱尔兰自由邦、茶壶山丑闻 案和酒馆政变。这部电视剧展示了上流社会、中产 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作为中产阶级 的代表,马修是一个勤奋工作的律师,因为格兰瑟 姆伯爵夫妇只有三个女儿,而依照英国贵族限定继 承制度,格兰瑟姆伯爵的爵位及庄园产业只能由家 族首位男性继承人继承 ; 所以他突然继承了一座城 堡(唐顿庄园) 和伯爵头衔。这个人物让观众全面 了解了贵族阶层和中产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是学习英国文化的绝佳材料。
( 一) 生态文化专有词的翻译策略
例 1 — What is it?
— A white feather,of course.
— Coward.
——— 这是什么?
——— 当然是白羽毛了。
——— 你这懦夫。
白色的羽毛实际上是一个生态有关的文化专 有词,生态特指动物。这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斗鸡文 化,纯种的斗鸡不会出现白色的羽毛,所以如果看 到白色羽毛的鸡,就说明这只公鸡是劣质的杂交品种。在英国,白色斗鸡象征的是懦弱。
( 二) 物质文化专有词的翻译策略
例 2 — Right,well,take your things.
— And get started on the fires on the ground floor.
——— 好的,带上家什。
——— 去把底楼的火也生了。
这是一个属于物质文化专有词的例子,讲的是 楼层。在英国,底楼就是中国的一楼,而 first floor 是指二楼。译者正确翻译出了这种文化差异,使用 的策略是直译法。但是笔者的修改建议是可以译成一楼。
例 3 — At Skelton Park,they've even got it in the kitchens.
——— 人家斯凯尔顿庄园连厨房都通上电了。
公园名字也属于物质的范畴。斯凯尔顿庄园 没有直接对应译文,所以译者根据发音命名公园,使用了音译法。
例 4 — I suppose he can lift a meat pie.
— Now,put that apple tart in the lower oven.
— Is it the chicken in a sauce ,or the plain chicken with sliced oranges?
——— 一盘肉饼总能端得动。
——— 去把苹果馅饼放进烤箱下层。
——— 是洒在鸡肉沙拉上,还是橘片白切鸡上?
食物,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一个国 家的饮食文化。在西方饮食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在 烤箱中烘烤食物,而在亚洲国家,人们倾向于烹炒 或蒸煮食物。这也与人们使用 的餐具有关,在 中 国,人们总是使用筷子 ; 在欧洲,人们餐桌上使用沙 拉叉、餐叉、甜点叉、牛排刀、鱼刀、甜品刀等多种餐 具。可以看到译者处理“肉饼”和“苹果馅饼”时采 用的是直译法。译者没有选择归化的方法而将其 译为中式的“酱汁鸡”,既尊重了源文化,又实现了 功能对等的目的。 因为这顿午宴有两道鸡肉,译者意识到了这个酱汁鸡应该是一道开胃菜。
至于“橘片白切鸡”这道菜菜名的翻译,译者选 择了归化法,但这可能会造成误解。“橘片白切鸡” 的做法是用锅将鸡肉煮熟,然后放上调料即可; 而 这里的鸡肉做法是先用橘子片将鸡肉腌入味,再用 烤箱将鸡肉和橘子片一起烤熟。 因此,这里的翻译 应该是“橘片烤鸡”。 实际上,从这个误译中可以看 到字幕翻译制作过程的一个局限,字幕组成员只有 文字版的台词原文,他们很少有机会,或是由于译 制时间的紧迫无法观看到视频材料。假如译员看 到了厨房女佣黛西从烤箱里端出鸡肉的场景,这个误译就可以避免。
(三) 社会文化专有词的翻译策略
例 5 — Do The Times first,he only reads that at breakfast.
— And the Sketch for her ladyship.
——— 先熨《泰晤士报》,他早餐时只读这份。
——— 再是夫人的《每日见闻报》。
报纸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翻译时使用了泰晤 士河的名字。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直译法,它应该是 “时报”,就像我们把 the New York Times 翻译成《纽 约时报》一样。The Sketch 是英国的一本社会杂志, 关注艺术研究、贵族生活等,于 1959 年停刊。字幕 组在这里没有直译,采用了词汇再造的策略。他们 选择了见闻( anecdote) 作为 The Sketch 的定义。但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 The Sketch 就不是报纸,而是一 份周刊。所以其应该是《每周见闻》而不是《每日见 闻报》。 人人字幕组在这里使用的翻译策略是意 译,但是这是误译,显然译者翻译时不够细心。
( 四) 习俗文化专有词的翻译策略
例 6 — Mr Crawley was his lordship's cousin.
— My first cousin and his son are almost certainly dead.
— He's Robert's third cousin,once removed.
——— 卡劳利先生是老爷的堂兄。
——— 我的堂兄和侄子几乎已确定遇难。
——— 他是罗伯特的远房堂侄。
这是一个翻译称谓和头衔的例子。 中英文中 对“堂(表) 兄弟姐妹(first cousin) ”有不同的定义。 在这里堂侄指的是表哥,是与你有相同的祖父母的 人,姑姑或叔叔的孩子。Second cousin 是指第二代 堂(表) 兄妹,是父母的堂(表) 兄弟姐妹的孩子。 同 理 third cousin,第三代堂( 表) 兄妹,就是祖父母的 堂(表) 兄弟姐妹的孩子。“once removed”表明这两 个人属于不同的辈分。从这句话来看,马修·克劳 利是格兰瑟姆勋爵的第三代表亲,这意味着他们有 相同的曾曾祖父母,且两人差一个辈分,马修与格 兰瑟姆勋爵的女儿属同辈分。译者在这里用意译 的方法实现了词汇上的对等。
( 五) 与人相关的文化专有词的翻译策略
例 7 — I'm going into Malton.
— Don't risk the traffic in Malton.
— Not now every Tom,Dick and Harry seems to have a motor.
——— 我要去马尔顿。
——— 驾车去太危险。
——— 眼下张三李四的都开辆车到处跑。
这是一个有趣的翻译名字的例子。译者没有 使用音译法将三个名字 Tom ,Dick and Harry 翻译成“汤姆、迪克和哈利”。 在伊丽莎白时代,这几个 是常见的男性名字。而在中国,人们用“张三李四” 来称呼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这种翻译方法被称 为替换法,将 Tom ,Dick and Harry 替换成张三李 四。这一行为实现了词汇上的对等。这里的替换 指的是用 目标文化特定的典故来翻译源文化的典故。
四、结语
对于字幕翻译者而言,了解文化专有词汇的含 义对准确传递剧情非常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注重原剧的文化背景,尊重剧中所使用的语言 和习惯用语,并尽可能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以保 证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 品。在《唐顿庄 园》这部优秀影视作品中,通过掌握文化专有词汇, 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到其中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元 素,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文化的精髓,从而提 高翻译水平,更好地为观众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
[1]邓微波.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 国 内 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J].中 国翻译, 2016.37( 1) : 80-84.
[2]李瑶,田忠山.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致命 女人》第二季字幕翻译探析[J].海 外 英语,2023 (6) : 36-37.46.
[3]BakerM.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 ].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0.
[4]Nida E A.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M].Leiden :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1964.
[5]Nida E A.Language and Culture : Context in Translating [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4.
[6]刘悦.高校英语教学中专有项翻译策略探 讨[J].科教导刊,2022( 14) : 123-125.
[7]杨坚定.《祝福》五个英译本的文化专有词 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J].上海翻 译,2018(2) : 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