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论文

2024-02-28 14:57:3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出现词汇能力无法进步或退步的状况被称之为词汇习得石化现 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具体可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外部社会环境背景方面进行分析
摘 要 : 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出现词汇能力无法进步或退步的状况被称之为词汇习得石化现 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具体可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外部社会环境背景方面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二语词汇 石化进行概念解析以了解学界对词汇石化现象的最新定义,继而分析二语词汇习得石化现象的内因与外因, 最后就防止二语词汇习得石化提出参考建议,帮助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或是其他语种时能够掌握语言逻辑和技巧,从而展开深入学习。
关键词 : 二语学习,词汇习得,石化现象
Abstract :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the vocabulary ability cannot progress or retreat,which is called the phenomenon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ossilization.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can b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earners'own conditions and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This study first provides a concep- tual analysis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fossilization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 fossilizatio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Then,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vocabulary fossilization in second lan- 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Finally,it provides reference suggestions to prevent vocabulary fossiliz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helping native Chinese learners master language logic and skills when learning English or other languages,in order to provid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native English learners.
Key words :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 Word acquisition ; Fossilization
一、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 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词汇作为语言 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 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 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尤 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 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
( 一) 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 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 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 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这一概念最 早由英国语言学家 Selinker 于 1972 年提出,并确定 了石化现象的含义 : 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 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 关 联[1] 。 1978 年, 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 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 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至 1992 年,Selinker 更新 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 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 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从上述关于 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 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 调整。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 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 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 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 二) 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 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 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词汇习得量 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 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 石化。1990 年,新西兰语言学家 L.S.P.Nation 提 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概念,接受性词汇指学 习者通过听、读等接受性活动所习得的词汇,产出 性词汇则表示学习者通过说、写等自发性行为而表 达出的词汇。 当学习第二语言者一定时间范围内 接触到的大量接受性词汇而不进行产出,语言能力 发展出现停滞,则是石化现象。词汇语义及词汇运 用石化方面,学者基于学习者对词汇掌握程度分析 词汇石化,认为二语学习者在词汇语义及运用方面 容易出现误用、错用现象,这与获取知识的性质差 异有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习得知识因来源路径 差异被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 识可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程序性知识则为对事物 的运用。学者发现二语学习者难以将所学语言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对第二语言运用存在困难。
三、词汇石化的成因
随着词汇石化现象的愈发丰富,对词汇石化产 生原因的研究也日渐增多。语言学家 Selinker 认为 石化机制存在一系列学习动态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我国学者也从认知、文化差异剖析词汇石化现象的本质问题。文章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 一) 内部因素
1.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
文明诞生的地理位置差异造就了不同国家地 区风土人情及语言的不同。语言学习者来自世界 各地,所学目标语言与学习者本国使用的词汇理解 不到位,且不同语言均有历史发展背景,语言学习 者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完整的文化内涵,故在词汇学 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词汇释义不对等的现象,造成目 标语翻译错用、误用的可能[3] 。如来自中国的学生 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多为依照词汇的中文释义记 住英语词汇,而忽略了语言实际语境。小学、初中、 高中各年级阶段的教师青睐于报中文释义,学生写 下英语词汇的听写方式,一定程度上促使词汇石化 现象的产生。 如词汇“车 ”,多数学习者会联想到 “car”,但在英语语境中,car 通常指小轿车,实际上 英文中关于车的词汇有 : vehicle、automobile、van、 pickup truck、bus、wagon 等。 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 造成词汇翻译不对等产生石化现象。
2.母语负迁移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习者常借助母语规 则和模式,运用母语发音、语义、语法结构等规则学 习第二语言,即母语迁移。母语语言和第二语言规 则基本一致,母语迁移则能对二语词汇学习具有积 极作用,如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学习者学习葡萄牙 语,上述两种语言在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的作用下 被验证同为罗曼语族语系,同源词相似,语法方面 都存在阳性和阴性词汇,西班牙语中的动词时态在 葡萄牙语中均有对应时态可匹配,上述为母语迁移 的积极作用。但也正是受母语词汇规则等语言形 式的影响,造成二语习得的停滞,即母语负迁移。 如汉语母语者在初学第二语言英语时,因汉语和英 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发音、语法结构、词 汇运用方面差异巨大,二语学习者在学英语过程中 会对母语产生极强的依赖作用,如汉语词汇“红茶” “糖水”,汉语学习者容易将英文词汇翻译为“red tea”和“sweet water”,事实上英语中红茶的词汇为 “black tea”,并没有“red tea”,“sweet water”指的是 淡水、甘泉,汉语“糖水”相对应的英语词汇为“syrup”。 由此可见,母语迁移也对二语词汇学习产生 负面影响,但随着学习者掌握的二语词汇量的增加 及对该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更加了解,二语词汇石化现象伴随对母语依赖减弱而减少。
3.学习的态度、动机和环境氛围
在任何一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 是学习效果的前置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学习 者用消极、懒惰的学习态度进行语言学习,容易对 二语学习产生厌倦态度,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还可 能产生自我怀疑,逐步丧失对二语学习的信心和兴 趣,对二语词汇学习排斥,发生石化现象[4] 。学习 动机方面,人们学习新语言的基本诉求为方便沟 通,但在经济加速转型及文化融合的前提下,学习 新语言的动机更加丰富,如中国学生为前往欧美国 家留学,参加托福、雅思考试以得到相应的英语等 级分数,多数学生为得到理想的分数认真学习,但 在通过考试后,不再学习新的英语词汇。此外,也 有语言学习者仅以认识更多的英语词汇为学习目 标,并没有将词汇、语法、实际交流结合,上述情况 在进行英语训练时,词汇石化现象频出。环境氛围 方面,中国的官方语言为普通话,通常只有学校课 堂、外企单位等地方使用英语交流,二语学习者缺 少锻炼口语、使用词汇的环境氛围,学习者难以进 行真实有效的语言锻炼,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二语学习者无法建立完整的词汇语境。
( 二) 外部因素
1.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模式作为外部因素间接影响词汇石化的 出现。英语词汇的学习一般可分为认知词汇、了解 派生词、关联词汇并重组、正确运用词汇三个阶段。 认知词汇阶段要求学习者掌握该词释义,了解派生 词和关联词并重组阶段需要学习者知晓词汇的内 在含义,正确运用词汇阶段则是学习者拥有产出性 词汇的能力阶段[5] 。纵观我国的教学模式,英语词 汇主要由教师单一讲授。义务教育中小学、初中阶 段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开展围绕各类教学 方法展开,词汇部分的讲解大多以讲授法和练习法 讲为主,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导入法为辅,对学生运 用多种方式掌握词汇的思维培训较少[6] 。 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以突出高校教学风格为重点,推崇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课文、以小组汇报形式展 示英语文化的掌握程度,这一模式虽然增强了高校 学生的学习任务动机,但在缺少教师讲解英语词汇 使用语境规则和文化的前提下,高校学生仅掌握词 汇表面含义,一味地追崇英语文化和表达方式而忽略了英语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的必要性。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同样作为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传统基调,造就了中国人性 格朴实、勤劳善良的特点,学习方式上也有循序渐 进的行为习惯。语言表达方面,汉语词汇注重长幼 伦理文化,汉语词汇表达也有保守、含蓄的特点[7]。 与之相对应的西方在工业革命率先发展的背景下, 多种经济发展促使西方人有着更为开朗且个性、随 性的处世风格,性格特点也在文明进程中映射在文 化词汇上。 以英语国家为例,在土地开拓及经济发 展进程中词汇不断被丰富,也受人们行为习惯的影 响,英语词汇十分简约,多使用合成法、词缀法、缩 略法等方法制造新词汇,而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缺 少英语社会文化环境与固有的母语表达心理,在开 始接触如英语等二语时无法突破心理预设,将原有 语言表达中的含蓄、委婉的表达风格代入到二语表 达和学习 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英语词汇石化的倾向。
四、防止二语词汇石化的策略
( 一) 提高词汇输入质量,降低母语负迁移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二语词汇的使用习 惯,学习者可以尝试学习固定形式的语法结构和语 义结构产生持续记忆,尽可能通过脑细胞对学习知 识产生生理回路,有效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可 通过间接的方式诸如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等词汇 丰富且有具体语境的连续性词汇学习方式认识词 汇、熟悉词汇、掌握词汇,即便学习者对二语的词汇 和句式存在困惑,但通过长篇幅连续性的学习,运 用上下文通读、句型拆解法、词汇替换等形式也能 形成自主学习词汇的效果,进而将母语对目的语的 文化干扰转变为学习引导。在口语的训练中,学习 者通过词汇表达加强了产出性词汇的生成。在二 语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习者结合阅读、写作等形式将所学到的词汇进行表达,提高产出性词汇的产生频率与使用率 ; 其次,为学习者建立一个特定语 境,构成习得词汇能够高度满足对话内容的环境氛 围,让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词汇表达及语法更有信心并持续运用。
( 二) 注重目的语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输入
任何一种语言的构建都在历史的推动下构筑 衍变,语言的使用和词汇构成也与该民族社会活动 息息相关。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不仅要熟 练掌握语法规则、词汇固定搭配等内容,还需对目 的语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深入了解[8] 。学 习英语时,首先应对使用英语的国家进行文化与社 会发展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英语在词汇 和发音方式上有差异,学习者需辨别该差异并选择 一种发音和语言表达形式,避免多种发音混杂使 用,表达有误等现象发生。如观看美剧、TED 演讲 视频了解美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词汇表达和发 音方式,观看英国 BBC 出品的纪录片了解英国历史 文化和人文知识,促使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印象,防止词汇石化。
(三) 强调学习兴趣,创造词汇输出机会
语言学习并非一日之功,而需循序渐进,才能 达到理想效果。 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时间到达 一定程度,研究者提出的策略多数涉及教学,认为 当前的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师对二语学习者有很大 的影响。 目前的词汇教学模式大都以增加单词量 为目的,课程设置的时间不利于学习者有效输入和 输出[9] 。教师应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汉语母语 者的学习习惯设定教学模式与内容,转变以往“教 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英 语水平能力组织学生自主编排英语小品、英语 朗 诵、歌曲品鉴会等,为学生创造词汇输出机会,充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 体,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构建认知学习方式分步骤学习二语词汇系统。
五、结论
基于二语词汇石化现象存在的普遍性,文章展开二语词汇石化概念、成因、提升策略角度的研究。
分析二语词汇习得石化现象的内因与外因,二语词 汇石化现象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二语初学者对语 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 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 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这一过程 是动态变化且不可避免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可尽量转变学习心理视角,形成母语是英语的心理 暗示,构建完整的二语词汇词义网络体系,避免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
[1]罗凤.二语词汇习得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 现代交际,2020( 18) : 71-73.
[2]吴梦.汉西口译中词汇石化现象的实证研 究[D].北京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
[3]邹唯.探析二语心理词库发展中词汇石化 现象成因及消解对策[J].家庭 生 活 指 南,2018 ( 10) : 37.
[4]骆雁雁.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石化及 其对词汇习得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 35( 1) : 78-81.
[5]冯玲.探 究 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及其对 策[J].考试周刊,2017(4) : 85-86.
[6]田娟.论词汇石化的心理表征及其对英语 词汇教学的影响[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6(3) : 35-36.43.
[7]陈荣.二语词汇习得中石化现象的认知研 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15 (4) : 126-128.
[8]刘微.认知语言学视阈下二语词汇石化现 象的成 因分析[J].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报,2015.28 ( 15) : 138-139.
[9]程晓红.从心理词汇角度探索英语写作中 词汇“石化”现象成因及消解策略[J].黑 河学刊, 2015( 1) : 95-96.106.
[10]郭宏.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 石化现象研究[D].兰州 : 西北师范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