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文化翻译视角下中医药术语的英译策略及技巧论文

文化翻译视角下中医药术语的英译策略及技巧论文

48

2024-01-31 14:32:0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中医药是中国的重要财富,其术语翻译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对相关领 域的研究仍然不足 。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英译

  摘 要:中医药是中国的重要财富,其术语翻译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对相关领 域的研究仍然不足 。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英译置于文化翻译的视角下去考察,有利于向国外传达传 统中医药的内涵和实质,取得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以文化翻译观考察我国中医药术语英译特点及策略,为中医药术语英译提供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术语英译;文化翻译;翻译策略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 CTM) is the important treasure of China , and its term translation has made a big difference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yet there is not enough study in this field. Explo⁃ ring translat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convey the meanings of CTM , real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ranscultural spre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 the E nglish versions of TCM terms will be probed from its translation features and strategies ,which offers lessons to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ory studie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 TCM terms; cultur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 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获得了全世界医 药界的关注 。中医药也不断和西方医药学相互切 磋,互鉴学习 。中医药术语翻译在中医向外传播的 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中医药术语英译尚处萌芽阶段,相关研究不足。

  文章以官方媒体及文献对中医药的报道和解读为 例,将 中 医 药 术 语 英 译 置 于 文 化 翻 译 观( cultural translation) 加以探究,揭示其中采取的翻 译策略及翻译技巧 。以文化翻译观为理据的这一 探究有利于精准传达中国文化,向世界提出中医药的魅力,借此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E41A10C9-EB19-406d-9CB9-8EDEEF6F2ACB.png

  二、文化翻译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和查尔斯 · 泰伯( Charles R. Taber) 在合著的《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书中将“文化翻译”和“语言翻译”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 。文化翻译注重翻译实践、目标 语及原语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政策、文化内涵和 历史渊源等之间的关系,更加侧重翻译活动在目标 语社会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把翻译实践放在宏观的 文化背景去探究,拓展了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范畴[1] 。

  翻译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2] 。因此, 译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语的大意,还需要传达原语 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 “ 就翻译而言,掌握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 还要重要”[3] , 只有精准掌握了原语与目标语两种语言,才有可能实现双语间的功能对等。

  英国翻译家苏珊 · 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 是文化翻译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她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 系列著作论述自己的文化翻译观 。在与列费维尔 ( A. Lefevere ) 合 著 的《 Con⁃structing Cultures》一 书中,巴斯奈特阐述了文化翻译的具体内涵[4] , 即:

  ①翻译的单位是文化,跨越了传统的字词和语篇翻译。

  ②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上的交流,而不只是语言间的转换。

  ③翻译不仅是传达原语的大意,更是实现原语和译文间文化上的完全等效。

  ④翻译的原则和规范并不是不变的,需要依据 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变换以满足不同的翻译目的和需要。

  简言之,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者实现原语与译文 间文化上的直接沟通,要尽量保存原语的语言、文 化特征,目标语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到原语 文化和历史 。因此,文化翻译倡导的是“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能更好地达到传播原语文化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外国读者了 解中国医学,中国中医药诊疗策略及相关术语应以英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译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国医学体系的基本情况,消除文化带来的理解障碍。

9186844A-3B36-4cd8-954F-6C86D4001BDD.png

  三、中医药术语英译现状

  (一)国内中医药研究现状

  1 . 译名不统一

  当前,中医药术语的英译较为混乱,术语译介 原则和标准尚未统一 。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需要 完美实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沟通,避免目标 人群对相关医学知识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随着中 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实力的增强,有效进 行外宣工作 事 关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在 国 外 的 传 播 与接受。

  2. 文化寓意难以传达

  目前,有些译者为了使译文得到英语国家读者 的接受和认可,往往会采取归化策略[3] , 即最大限 度贴合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争取英语国 家读者最大限度无障碍地理解原语 。这样似乎可 以使得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精髓,但实际 上,由于培育原语与目标语的文化土壤不同,双语 间的差距甚大,粗暴地采取归化策略会完全丧失原 语本身的文化蕴意和历史特色,并不能起到传播文 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中医药是在广泛的医学 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的,符合中国特定的国情,极 具中国特色 。这也意味着,很多中医药术语只能在 中国语境下才能充分理解,过度归化很可能导致术 语的真正内涵被歪曲、篡改,相关的医学概念及思 想也会相应失真 。此外,过度归化会导致中国丧失 这套医学话语体系的话语权,不利于传播中国思想和文化。

  3. 两大国际标准尚未实现统一

  通过对比中医术语中英对照查询系统和中医 药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在线查询系统发现,涉及 中医药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治疗学、针灸 学等部分,两个系统中相同的术语高达 2228 条,其 中相同的英译版本数量达到了 1305 个,而不同的英译版本则有 923 个[5] 。由此可知,国内中医药术语英译还未实现统 一,不利于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建立。

  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影响中医药概念及思想在 国外的传播情况和影响力,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 创立独立的话语体系、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和制度自 信 。“术语翻译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读者对一种思 想体系的理解,由于术语翻译不当引起的误解有时甚至能产生严重的后果”[6] 。

  四、中医药术语英译的文化翻译原则及策略

  (一)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

  1 . 尊重原文的语言特性和修辞

  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脱胎于中国的基 本国情和文化语境,术语往往具有权威性、时代性、 概括性、通俗性等特点[7] , 如“ 煎药法”“ 进针法 ” “ 气”等 。此外,数字缩略式也成为中医药术语体系 中的一大亮点,在文化传播中的出场频率高,如“五 运六气”“五味”“ 四诊”“一枕”等 。这些术语表达 凝练,寓意深远,高度概括了诊疗措施 。在英译中 医药术语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语的语言 特色和表达形式,运用多种技巧去再现原语的表达特征,保留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2. 反映原文的实质所指

  原语与目标语所处的文化土壤不同,历史脉络 及风土人情截然不同,英汉词汇往往难以在同一个 语境去理解 。因此,在进行术语翻译时,应当充分 考虑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历史语境、情景语境或 话语语境中的真正语义,而不是片面追求字面上的意义一致,从而使术语的实质被歪曲、扭曲[8] 。

  3. 再现原文术语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是在中国向外推广中 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这一语境下被提出的,这 一话语体系极具中国特色 。例如,中医药术语中有 着较多的诊病方法、药材等术语,在这些术语英译 中适当添加解释性注释有利于填补英语国家读者 的背景知识“空白点”,帮助目标语读者充分体会中医药的精髓 。比如,以“五行学说”为例,若只将其译为“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 将难以向目标语 读者清晰、精准传达这一倡导的真正寓意,甚至会 模糊其内涵,但若在译文中增补“the traditional view of matter in China”将有利于读者准确掌握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的实质。

  (二)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策略及个例分析

  没有任何一个翻译策略能适用到所有术语英 译中,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 行译介,否则只会造成理解障碍,甚至翻译错误。 术语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规则,术语代表着思 想体系的精髓,术语英译需要慎重考量 。若能实现 功能对等,那么直译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中医药 极具中国特色,目标语语境有时难以找到对等的语 言表达,这时,译者可以适当采取释译和意译策略进行译介。

  1 . 直译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尽量保留原语的语言形 式和语言特征,以直译的方式将术语英译成目标语同样也能保留术语的大部分意义,大多数时候能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 。但直译并非等同于字对字的翻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前者是在保留原语语言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译者能基于对原语的 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语序和词性,但后者必须严 格按照原语的语言结构进行逐词翻译 。译者在翻 译术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接受能 力,在此范围内充分采纳原语的语言结构和特征, 多采取直译策略 。如药食同源( food and medicine coming from the same source ) 、阴 阳 平 衡 ( yin and yang should be balanced to obtain the golden mean ) 等,保留 了 原 语 的 实 质 含 义,也 能 让 目 标 语 读 者理解。

  2. 释译

  有些中医药术语需要充分调动其社会背景及 中国国情,难以用简洁、高效的方式将其译介出来, 要善于运用释译法(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 尽量消除背景知识“空缺点”,传达出原语的真正含义 。这是一种复合型的翻译方法,将“ 释”和“译”结合起来,通过对“译”进一步阐释充分挖掘术语的本质,可以采取文内注释、尾注、脚注等方法来增补缺失的信息,扫除理解障碍 。比如,“ 四诊”( the four di⁃ agnostic methods - inspection , auscultation , olfaction and inquiry) 。以“直译+阐释”的方法既保留了原语 的表达形式,透过注释准确传达中医药治疗和药 材 。再如,“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 配伍和药性理论”( The j un“ or sovereign”, chen“ or minister”, zuo“ or assistant ”and shi“ or messenger ” ingredient drugs , should give expression to the harmony of the seven emotions as well as the properties of drugs known as“ four natures ”and“ five flavors”) , 译文采取“音译+阐释”的方法既点明了中医药的具体所指,并通过注释进一步揭示其具体内涵。

  3. 意译

  意译( literary translation ) 能传达出原语的本来 意义,但有时会为了传达意义而忽略原语的文化蕴 意及语言表达形式等 。中医药术语根植于中国医 药话语体系,富有中国文化和历史特色,多数时候 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功能对等的语言表达,因此, 意译不 失 为 一 种 可 采 纳 的 翻 译 技 巧 。如 治 未 病 ( preventative treatment ) 、固 本 培 元 ( reinforcing the fundamental and cultivating the vital energy) 、培筋续 骨( strengthening tendons and bones ) 等准确传达出原语的内涵,扫清了理解障碍。

  五、结语

  中医药术语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精髓,精准 反映我国的诊治思想及理念 。中医药术语英译需 要遵循严格的术语翻译规范,再现中国民族特色, 直指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核心 。文化翻译观的核 心观点认为,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而不仅仅局限于 原语和目标语的双语转换之中 。依据该理论,翻译中医药术语时,需要慎重思考并反映出中医药术语中蕴含的中国思想,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术 语翻译应再现原语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并精准 反映术语的本质含义 。术语翻译多采取直译、释译 和意译策略进行译介:直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 的语言形式和表达;释译能增补目标语读者缺失的 背景知识,带领读者了解具体的文化语境;意译能 充分展示中医药术语的真正内涵 。三种翻译策略 各有所长,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需要,恰当选 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准确传达原语的意义,传播中 国医学思想,有利于中国牢牢掌握住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话语权,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昆鹏,魏天婵.从文化翻译理论看汉语文化负 载 词 汇 的 英 译 策 略 [ J ] . 教 学 与 管 理,2012(15) : 140- 141 .

  [2] 姜艳.论翻译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本体论的消解[ J] .上海翻译,2006(3) : 12- 14.

  [ 3 ] Nida E A. Language , C ulture and Translating [ M ]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2004.

  [4] 黎土旺.术语的翻译现状及其规范化[ J]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91-495.

  [ 5 ] Bassnett S , Lefevere A. C onstructingC ultures [ C ]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2001 : 123- 125.

  [6] 蒋继彪.中医药术语翻译规范化再思考[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 : 37-40.

  [7] 曹丹红.小议术语的翻译 [ J ] . 上海翻译,2006(3) :67-70.

  [8] 黄蔷.中国政治术语的语言呢特征及英译策略研究[ 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7(3) : 119-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