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专家教师个案研究论文

大学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专家教师个案研究论文

13

2024-01-17 15:06:2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本研究采用“语用身份”概念,以一名专家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录音、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进 行数据收集 。研究显示,专家教师构建的语用身份为博学型

  摘 要:本研究采用“语用身份”概念,以一名专家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录音、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进 行数据收集 。研究显示,专家教师构建的语用身份为博学型、权威型、谦虚型、同伴型、友善型 。教师使用不同 的话语构建教师身份,达到教学等目的 。本研究可以启发教师如何使用课堂话语,有意识地构建教师身份,为 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身份建构,教师身份,话语分析,语用身份,专家教师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agmatic identity , the present research takes a case study of an expert teacher , collecting data through recording , classroom ob servation , and post-class interview.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rt teacher has constructed knowledgeable teacher identity , authoritative teacher identity , modest teacher identity , peer teacher identity and amiable teacher identity. Those identities are constructed to achieve teaching purposes . The study can inspire teachers to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constructing teacher identities through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to enhance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identity construction; teacher identity; discourse analysis; pragmatic identity; expert teacher

  一、引言

  身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人如何理解其 与世界的关系、该关系如何在时空构建以及个人如 何理解未来的可能性”[1] 。身份是语言交际的产 物,是在交际中建构获得的,不同语境下的话语建 构出不同的身份 。在课堂语境下,教师的身份建构 过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文章尝试从会 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课堂语境下的教师身份建构。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身份的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和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郝彩虹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收集工具,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研究大学英 语教师职后学历学习与其身份重构[2] 。兰良平、韩 刚运用会话分析的身份分析框架,由两个课堂片段 入手,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解释师生共同构建教师身 份的话语现象[3] 。 由于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学者们开始关注对教师身份的动态分析 。区别 于“他们进入交际前固有的、静态的社会身份”,陈 新仁将这种在具体情境下的动态交际者的身份定 义为“语用身份”[4] 。徐敏、陈新仁依据语用身份和 语言顺应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中 20 名教师的教学视频,发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有几种多元语用身份[5]。教学比赛的课堂与真实课堂不 同,因此也有学者基于语用身份和社会定位理论 等,探索课堂交际语境下的教师身份构建[6]。

  然而,学者们对大学英语专家教师在真实课堂 语境下的课堂话语与身份建构的研究关注不多。 专家教师一般被定义为“超过 10 年教龄,取得高级 职称,获得市级以上教学奖励或作为学校的学科带 头人”[7],其课堂话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因此,本 研究拟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究专家教师的课堂 话语语用身份建构,关注其对新教师发展的启示。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

  (1)该 专 家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构 建 了 何 种 语 用 身份?

  (2)语用身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3167B792-DC32-40d4-8139-CED9DCDF0FB2.png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名专家教师,该教师具 有高级职称,教龄 30 年,曾获教学名师称号 。本研 究旨在为年轻教师提供启示,因此该老师被选为研 究对象。

  笔者对该专家教师的一节英语阅读课进行了 观察和课堂话语分析 。该教师讲解了欧 · 亨利的 《 二十年后》,笔者对录音进行了转写,模糊的部分 与该教师进行核对,以保证语料的质量 。最后,通 过考查课堂用语来分析教师所建构的身份类型。 结合徐敏、陈新仁以及郭奕彤、江颖发现的语用身 份类型,概括出本研究进行编码的语用身份类型( 表 1)。笔者在课后对该教师进行了访谈。

ECB64708-8CB1-48dc-9B67-8D934C0A7C8D.png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 一)语用身份类型分析

  从语料分析中发现,该教师利用课堂话语建构 出动态的语用身份。

  1.博学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该专家教师学识丰富,旁征博引,建构出一个学贯中西的博学型教师身份 。如例 1 所示:

  例 1 “ Foot Passengers astir in the quarter,hur⁃ ried dismally silently along.”这句话有没有使你想起 来清明的那个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2.权威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课堂中,教师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学识,因此 教师经常建构出权威型的身份,如提出指令和建议 评价等,充分表现出对课堂话语的控制,构建教师 的权威身份。

  例 2 Now,pay attention to these words.

  教师多次在课堂中提到让学生注意某些词语, 如例 2 所示,也可以警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 体现出教师主导课堂的权威地位。

  例 3 没读[ 课文]你就比较吃力了。

  例 3 中的教师话语属于评价,反映出教师在自 己专业领域的权势地位,构建出一个自信地进行评 判的教师权威身份。

  3.谦虚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教师会采取模糊用 语,对所讲内容表达一种不确定性,构建一个谦虚 的身份 。作为专家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因 此模糊用语不多,更多的谦虚型身份建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例 4 O Henry tries to[ tell]you that this police⁃ man was taking his j ob very seriously,right?

  在例 4 中,教师在提问之后,等待片刻就询问 学生是不是如此,然后以“right”结尾,使用提问给 出答案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构建了一个谦虚的教 师身份。

  4.同伴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课堂话语中,该专家教师会提及自己的经 历,与课文话题相关,但不涉及知识的传授。

  例 5 你们还有希望长高吗? … … 还有希望的,我本人就是二十三的时候长了十公分。

  例 5 中,当讲解到课文中提到的“ I grew a bit after I was 20 ”,教师向学生阐释了自己的成长经 历 。身高是较为私人的事情,在课堂上有意提出可 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 6 你们学画画,你们用画笔来刻画人物。 O Henry 呢?他是用文笔来刻画。

  教师的同伴型身份构建还体现在教师基于对 学生的了解,联系所学内容和学生专业产生的课堂 话语 。如例 6.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类比作家写作 和学生作画,不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而且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构建出了解 学生的同伴型教师形象。

  5.亲和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英语中,使用“would ”“ could ”等过去时态用 来表达婉转,表示客气和礼貌[8]。该专家教师在课 堂提问中大量使用委婉语,建构了一个温文尔雅的 英语使用者的形象 。如例 7 所示:

  例 7 Paragraph two,would you please read it?

  例 8 We'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written by a

  very important American writer.

  除了委婉语之外,如例 8 所示,在课堂话语中, 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能够表达教师与学生一 同学习和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 二)语用身份与课堂教学分析

  通过分析该专家教师的课堂话语,发现教师在 课堂上构建的各种身份是交替甚至是同时出现的, 这一发现与郭奕彤、江颖的结论一致,但是本研究 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各种语用身份的分布情况 。与 前人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对专家教师的语用身份进 行进一步分析,旨在找寻可借鉴之处,指导年轻教 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话语运用能力。

  T 单位是“在不留下任何句法不完整残余片段 的前提下,所能分割到的最小片段”[9]。本研究使 用 T 单位来统计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身份 。经统 计,该教师建构的博学型身份最多,其次是权威型 身份,两者的 T 单位数量分别为 146 和 130.谦虚型 身份的数量为 43 ,同伴型和亲和型身份出现的次数 分别为 27 次和 26 次。

  该专家教师是一名教学名师,在学生中具有很 高的威望,在课堂话语中多次建构权威性身份,包括提问、控制进程、质疑和反馈等 。博学型身份由 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课外知识的拓展而构建,教 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构建博学型身份的情况较 多 。然而,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虽然权威型和博学 型身份的 T 单位数量最多,但是这两种类型的身份 建构话语却是重复最多的。

  如第 49 分钟处,教师通过提问建构了权威型 身份之后,继续重复提问 。首先询问学生:“什么叫 Silky Bob?”显然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无人回答,教师继续提问,“ Silky 什么意思啊?”稍 作停顿后,窄化问题:“ Silk 什么意思?”学生给出汉 语翻译之后,教师追问:“丝绸有什么特点?”由此可 见,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该教师会想尽办法引导 学生,产生更多的课堂提问和互动 。问题的难度逐 渐降低,教师所构建的权威身份程度也逐渐减弱, 自然过渡到谦虚型或同伴型等身份。

  第 20 分钟处,教师解释“ set ”是用来修饰钻石镶嵌的工艺,多次进行重复:“The setting of the dia⁃ mond looks so strange.”“英文叫 hot。”“The diamond may be hot.”“The hot diamond.”教师在讲解“ set”一 词的时候拓展了相关知识,构建了博学型身份 。不 仅如此,教师通过重复话语和书写板书,加深了学 生对知识的记忆 。博学型话语的重复也能够让学 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记笔记,以多种方式对知识内容 进行解释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

  在访谈中,该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中拥有了一 个口口相传的师长形象,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 识水平也随着年龄而增长,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 格,希望在课上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的英语 文章,在每节课设置侧重点,让学生欣赏英语之美, 从而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甚至是对英语的看法 。 由 此可见,该专家教师重视自己的课程设置,自身一 直不断进取,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构建出博学形象 和权威形象。

  教师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谦虚友好的同伴形象。 提问之后,该教师会引导学生回答,缓和权威型提 问的严肃语气 。该教师业务素质高,课堂用语中使 用模糊语较少,谦虚型身份建构是通过鼓励学生思 考而实现的 。如第 11 分钟,教师说:“ Pacific 就是 太平的吧?”教师以商量的语气询问学生,构建谦虚的教师形象 。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同,该专家教 师的谦虚型身份是通过讲解课文实现,而不是通过 个别委婉的词语。

  该教师也进行了亲和型和同伴型的语用身份 构建 。通过教师话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有一定 的了解 。如第 15 分钟,教师用学生的专业进行类 比:“你们学画画,用画笔来刻画人物,O Henry 用文 笔来刻画。”该教师还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 历,如第 2 分钟,“[ 这]是我们当时中文[ 教材]里 面的必读作品。”教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使用 “ please”等委婉语,弱化权威形象,营造一个友好的 课堂气氛。

  在访谈中,该专家教师把课堂上的问答环节称 为“表面上的语言互动”,认为自己更加重视与学生 之间的“心理上的互动”,希望课程能吸引学生,让 学生自觉使用英语与教师进行交流 。可以看出,该 专家教师虽然是教学名师,与学生的年龄有一定差 距,仍然积极地构建一个友善的教师形象,营造课 堂互动的氛围。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几种课堂语用身份交替出 现,教师先进行提问,构建权威身份,当学生应答困 难,教师可窄化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补充相关知 识来启发学生,构建博学型身份,教师的提问同时 起到了控制课堂进程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可通 过联系学生生活相关话题,进行同伴型身份构建, 或给出答案并询问学生是否正确,构建谦虚型的身 份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意识到语用身份构建 在各个 教 学 环 节 的 作 用,借 鉴 此 位 专 家 教 师 的 做法。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分析了一名专家教 师课堂话语中几种语用身份建构的类型,为深入分 析教师身份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果表明,该教师在 课堂上主要建构了博学型和权威型教师的语用身份,同时也建构了谦虚型、同伴型和亲和型教师的语用身份 。该教师的博学型教师身份通过课外知 识的拓展来实现;权威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提问等 课堂行为来实现;谦虚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鼓励学 生思考而实现;同伴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与学生分 享自身经历来实现;亲和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委婉 语来实现。

  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语用身份意识,在课 堂中构建合理的语用身份辅助课堂教学,指导新教 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用语,有助于新教师学习如何 使用课堂话语进行身份构建,促进其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Norton B.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Extending the C onversation( Second Edition )[ M ].B 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13:4.

  [2]郝彩虹.大学英语教师职后学历学习与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J].外语界,2010(4):84-90.95.

  [3]兰良平,韩刚.教师身份构建—课堂提问遭遇沉默的会话分析[ J].外语界,2013(2):59-68.

  [4]陈 新 仁.语 用 身 份:动 态 选 择 与 话 语 建构[ J].外语研究,2013(4):27-32.

  [5]徐敏,陈新仁.课堂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及顺应性[ J].外语教学,2015(3):50-54.

  [6]郭奕彤,江颖.从态度系统看西方媒体对中国股市形象的构建[ J].语料库语言学,2020( 2):13-24.

  [7]曾家延,王利.专家型教师与新入职教师英语课堂言语互动特征比较研究[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1):107-113.

  [8]束定芳.委婉语新探[ 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3):28-34.

  [9]Hunt K W.Recent Measures in Syntactic De ⁃ velopment[ J ]. Elementary E nglish ,1966( 7 ): 7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