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基于思辨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辩论实践教学方式设计论文

基于思辨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辩论实践教学方式设计论文

5

2024-01-10 09:18:59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新文科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培育复合型、全面型人才的育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英语辩论教育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课程改革理念,是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思辨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英语辩论实践教学为研究内容,探索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英语专业辩论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在新文科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培育复合型、全面型人才的育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英语辩论教育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课程改革理念,是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思辨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英语辩论实践教学为研究内容,探索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英语专业辩论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辨人才,英语辩论,教学方式

  Abstract: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education reform,the education work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has gradually stepped into the right track.E nglish debate education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form,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itical thinking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takes E nglish debate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content,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to optimiz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debate courses.

  Key words:talents with critical thinking;English debate;teaching methods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教育部加快了英语教育改革,注重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培育,强调学生运用综合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主动承担职责义务与时代使命,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辩论性人才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高层次英语口语人才二、英语辩论教学

  (一)概念内涵

  辩论是指用理据来说服别人,改变某个观点、立场、思想的一个过程。具体来说,当冲突的双方无法达成统一时,可以将冲突提交给第三方裁决者进行公正的裁决,而冲突双方则需要将自己的观点、立场以正确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来,以便第三方进行公正的裁决。对学生个体发展来说,辩论能力是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辩论能力的培育也是当今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应用愈加广泛,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需求逐渐增多,这就要求高校加快英语应用人才的培育。英语辩论教学作为一种集语言交际、逻辑思维于一体的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英语人才的培育质量。具体来说,英语辩论教学是指以学生为育人主体,以语言运用、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为培育目标,以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为教学形式来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思维,推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学校应加快英语辩论教学建设,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辩论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趣味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1]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非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源于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认识,而学生个体的自我感知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知识也将随着学生个体对事物了解的深度、广度的拓宽而不断变化。在此认知理论逻辑下,英语辩论教学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和沟通中,通过不断地解构或修正原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自我知识理论。由此可见,英语辩论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22.jpeg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需求的多样性,生理需求是最低需求,而最大化的自我实现则是人发展的最高需求。教学应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最高需求。英语辩论教学能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需求,激发情感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在英语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动机与兴趣被激发,自我人格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

  三、英语辩论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原则

  英语辩论教学有着互动交流和语言对抗的显著实践性特点,辩论双方能够在语言的对抗交流中实现自我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如果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辩论的活跃气氛,将极大地削弱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果仅关注活动的气氛,偏离了教学目标,将无益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为有效提高英语辩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遵循以下的原则有序地展开辩论活动。

  第一,生活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强调将教学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深化教学课程与学生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英语辩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生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以及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并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设置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拓展英语知识,并将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达到以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最终目标。[3]

  第二,循序渐进性原则。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因此,教学也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是由英语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决定的,学生唯有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系统、全面的英语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理论到实践应用的最终目标,并发展形成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性原则,以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形成对知识准确而客观的认知。

  第三,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英语辩论教学的优势在于辩论的吸引力,通过语言的幽默、辩论过程的跌宕起伏以及教学课堂的参与感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辩论过程中语言的运用和逻辑思维的发散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辩论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关注辩论生动气氛的同时,强调辩论的知识性,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第四,民主合作原则。民主合作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平等地位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应,基于这一问答模式,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在英语辩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课堂的权威者,而应成为学生辩论的辅助者,通过辩论主题的确定,辩论内容的选择,辩论最终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点输出,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4]

  第五,课程思政原则。辩论实践教学,从课前辩题准备、课堂辩论实践,再到课后总结反思,都应体现课程思政原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辩题的选择上,可充分植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课堂实践应以主题内容学习和辩论技能训练为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口语输出内容;最后通过总结反思,引领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辩好中国道理的能力。


333.jpg


  (二)辩论题目

  辩题是指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所持立场以及观点输出的主体,是整个辩论过程中的核心元素,所有论据、观点均来源于此。辩题设置的科学与否将关乎辩论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英语教学辩题。首先,合理选择辩题类型。在英语辩论教学中,最常见的辩题有两种:一种是价值观类辩题;另一种是政策类辩题。价值观类辩题聚焦讨论某事物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如“明星是否应享受天价片酬”“教育是否应产业化”,这一类题目在辩论中通常要提出价值标准;而政策类辩题聚焦某项政策是否实施,如“政府应实施全社会禁烟”“政府应限制电视广告的播放时长”,对这一辩题,常见的论述应集中在分析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进而探讨“怎么做”。因此,在辩题设计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选择。其次,辩题设置应具有明确性。教师在辩题设置时,应明确辩论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辩论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口语知识。如在“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vs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辩题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借用语言辩论来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所做贡献,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又可以通过辩论深化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再次,辩题设置应具有科学性。一个科学的辩题设置是辩论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具体来说,辩论的科学性是指既符合客观现实,又为学生在辩论中留有空间,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因此,教师一般应选择中性辩题,让双方辩得起来,辩得轰轰烈烈。最后,辩题设置还应难度适当。难度适当是指辩题设置应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若辩题过难,将削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放弃探究;辩题过于简单,则将减弱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对辩题的选择应难易适度,一方面,可以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其设计成教学辩题,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辩题激发学生辩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辩题选择应体现课程思政的功能,充分结合国内外社会热点,仔细权衡,合理设计辩题,力求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5]

  (三)辩论模式

  辩论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展开:第一,单独辩论形式。单独辩论教学是准备辩论的一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提前告知学生辩论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准备所要表达的辩论内容和辩论方向;辩论前,应对学生运用的辩论方法以及辩论思维等进行全面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展开辩论;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相互辩论,以辩论话题为核心,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以及对话题背后文化背景的理解认知;辩论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提出不同的意见看法。在单独式辩论过程中,从准备到实施,教师都应做好详细计划。在辩论过程中,各组可以选出本组实力较强的学生阐述观点看法,其他学生也可以在正反方不同观点的交汇中形成或完善自我观点,进一步深化对辩论主题的理解。经过单独式辩论,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同辩论话题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趁此机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6]第二,英国议会制辩论(BP)形式。英国议会制辩论形式是指双方按照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制,围绕辩题展开辩论活动。BP赛制中共四组(每组两名队员),分别充当政府内阁和反对党辩手;其他学生可充当主席、裁判等。英国议会制辩论对每一名辩手有严格的角色完成度要求,每个角色有相似的陈述和辩驳部分,也有个性化的工作。这一辩论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在辩论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在这一辩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还应在合适的时候予以学生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看法。此外,在辩论中,教师还应充分听取学生辩论的观点和英语口语表达,总结优缺点,以便做好辩论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完善自我。

  四、英语辩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英语口语辩论教学要想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一,保证学生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对辩题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辩论才能顺利展开,这是课堂辩论实践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一方面,应确保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具体可以通过加强课堂教学或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基础知识。以“李鸿章功大于过vs过大于功”为辩题,教师应详细介绍李鸿章生平事迹,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转化为英语语料的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使其客观地了解李鸿章生平事迹,以便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整理好相关资料发送到学生手中,让大家相互传阅,并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相关论据。第二,确定辩论过程的基本准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顺利开展辩论,就应明确辩论的相关准则,规范学生的发言,确保辩论方向的正确性。在辩论前,教师应花一些时间制定辩论规则,预设辩论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出应对措施。具体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如下要求:一是论据的可靠性,论据应是客观的,没有争议的,不存在对事实进行否认;二是避免逻辑谬误,论据和论证过程应科学合理;三是文明辩论,注意社交礼仪,在辩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辩友,文明发言,保持风度;四是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将发言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免超时;五是公平辩论,即辩论过程中遵守规则,按顺序平等公正地发表言论。[7]

  (二)课中实践

  课中实践是辩论全面开展的阶段,是辩论教学的关键,辩论双方竭尽全力比拼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因此是辩论实践过程中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在此阶段,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开展组织辩论。

  第一,确定正反方。在辩论过程中,辩论既可以是双方辩论,也可以是多方辩论。在英语辩论教学过程中,为推动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尽量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课堂辩论,一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方,即正方、反方以及评论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立场,随后教师科学考量学生的整体实力水平,并进行合理调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让双方开展势均力敌的辩论,收获良好的辩论效果。

  第二,辩论中的注意事项。任何辩论活动都是由辩论双方共同推动开展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在辩论前做过多的讲解。否则教师的个人观点容易影响学生观点,导致学生在辩论实践中无法实现客观公正;二是不要流露出具有倾向性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容易受辩论氛围的感染而沉浸其中,又因个人的情感偏向而进行语言、观点的输出,容易导致辩论的不公平,因而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客观立场,做好学生辩论的辅助工作,确保辩论相对公平。[8]

  第三,控制辩论时间。辩论时间是教师应注重的重点,教学时间有限,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用于辩论实践,因此,教师对每一学期内辩论实践的次数应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还应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对每位学生的发言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一旦出现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没有发言机会时,教师应强制其发言结束,避免因某一方缺乏时间观念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做好时间控制,在进程中还要把握好辩论的时间,严格控制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这样既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第四,选择评委和主持人。在辩论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全场辩论实践还是片段式辩论实践,都应发挥好评委和主持人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任命一些认知水平较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评委,以合理控制辩论进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担任评委,这样既可以合理控制辩论时间,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辩论方向,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展开,确保辩论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课后反思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课堂辩论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那么课后归纳总结是课堂辩论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内容上来说,课后反思不仅包括正反方辩手的辩论总结,还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最终总结,教师应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应邀请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评论方三方就整个教学辩论实践活动进行观点总结,由参与辩论的正反方辩手对自我表现、对方表现以及改进方向、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由第三方对双方的表现以及整场辩论的效果进行总结,以便为下次辩论的改进打好基础。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做好课堂总结。一方面,教师简要概括学生对待辩题应采用的正确态度、应用的方法技能和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鼓励原则,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鼓励,对敢于发言、口语能力强、思辨能力强的学生予以肯定,对不敢发言、性格羞涩内向、口语基础薄弱、知识面有限的学生,以鼓励的话语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此外,在教学总结中,教师还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课下展开知识迁移和思维发散的学习活动,学以致用,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如在“李鸿章功大于过vs过大于功”这一辩题中,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总结:“今天的辩论很成功,正反方同学都从不同角度道明了自己对李鸿章的看法,通过这次辩论,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李鸿章,对中国的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巩固了英语基础知识,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千秋功过,后人评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李鸿章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也在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今天这场辩论,我们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肯定其在中国近代史方面做出的贡献,今后,我们应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还原其真实面貌,以走出认识的误区。”

  五、结语

  辩论实践教学进一步丰富了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高了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当下英语专业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应正确认识辩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快辩论实践教学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总结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辩论实践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英语辩论》课程品质,培养更多高质量英语应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峰,于书林,王俊菊.同伴反馈对提升英语辩论文思辨质量的有效性研究[J].外语界,2021(3):37-45.

  [2]吴丽娟.应用型高校英语辩论环节促进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建设之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2):138-140.

  [3]杨鑫.英语辩论课PBL教学模式研究—问题—思辨—探究路径[J].外语学刊,2021(3):70-74.

  [4]Kumar S.Evalu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P roblem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J].Journal of Ed⁃139.

  [5]Duan R,Wang Y,Qin H.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ech recognition model for correcting spokenEnglish teaching[J].Journal of Intelligent&Fuzzy Systems,2021,40(2):3513-3524.

  [6]Liu Y.Role Orientation of Online E 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for P ostgraduates in the C ontext ofEpidemic[J].Advanc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sychology,2022,6(6):114-117.

  [7]Banovi Silva,Sinanovi O sman.Speech and Language Abilities of Persons with Frontotemporal De⁃mentia[J].P sychiatria Danubina,2021,33(13):183-188.

  [8]林静.POA“师生合作评价”在大学英语辩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73-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