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综述及启示
2022-10-16 17:48:08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根据国家颁布思想政治教育文件为标准,以CNKI学术期刊的搜索的论文数据来窥探从2004年至2021年“思政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论文的发表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建议。
摘要:文章根据国家颁布思想政治教育文件为标准,以CNKI学术期刊的搜索的论文数据来窥探从2004年至2021年“思政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论文的发表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程;大学英语;综述;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iss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cuments as timeline,searching pa⁃pers range from 2004 to 2021 in the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CNKI database.It analyses the number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papers,summaries research topics,overviews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focus and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thenexplain the future implication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overview;implications
一、引言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由此开启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的指示提出后,由此开启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以“人文素质”“德育”“课程思政”“大学英语”为主题词,通过知网的主题词搜索功能,对以上词条进行组合搜索,文献类型为期刊通过浏览标题和摘要以及对文章的精读,筛选掉了会议及硕博论文,主要以国家颁布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的时间为标准,来探究从2004年到2021年这17年间“思政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情况。
(二)研究内容
以往,思政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是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我国的教育始终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下,认为只能在诸如毛泽东思想、思想品德修养等一系列课程中才完成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授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以及跨语言交际的能力上,很少提及人文素养。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大量涌入,如果学校不能用思政课程武装起学生的大脑,学生就无法用科学思想观甄别精华和糟粕。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学会单词和篇章分析,也不单单是通过各种英语考试,而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应用语言学家皮特·科特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确实要学习以操这种语言的人所习惯的观察世界的方法来观察世界,也就是说确实要学习他们的文化。”英语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大学英语的教育是语义系统和语用系统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的误导,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第一阶段,教学工作者、学者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讨论最广泛的就是大学英语中人文教育或者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2004年12篇,2005年12篇,2006年21篇,2007年45篇,2008年54篇,2009年71篇,2010年82篇,2011年141篇,2012年128篇,2013年129篇,2014年100篇。其次是德育在大学英语中的渗透:2004年3篇;2005年7篇,2006年8篇,2007年14篇,2008年22篇论文,2009年增加到28篇论文;2010年到2015年期间论文数量基本保持在23篇到28篇左右。最后是思政教育渗透进大学英语:2006年1篇,2008年1篇,2009年1篇,2010年1篇,2011年1篇,2012年3篇,2013年1篇。从2016年开始以上三种角度的探讨呈现出与前十一年相反的发展趋势。2016年开始思政教育的研究开始逐年上升。2017年7篇,2018年48篇,2019年213篇,2020年213篇,2021年井喷式发展,达到1041篇。德育在大学英语中的渗透呈现小幅增加,2016年28篇,2017年18篇,2018年50篇,2019年74篇,2020年79篇,2021年80篇。而大学英语中人文教育或者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研究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巅峰的97篇开始逐年减少,2017年66篇,2018年63篇,2019年54篇,2020年44篇,2021年27篇。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思政课程”理念的政治性
相关的研究趋势呈现出了跟中央指导思想高度保持统一。德、智、体、美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德育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历来都是作为首要地位来看待的。如阐述教师之职业操守的是指“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指导方针中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显然教育在顶层设计时不可谓对德育不重视。1999年1月教育部批准在53所高校建设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目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所以可以看出,德育是我国一直强调的教育概念,研究德育教育的文章基本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趋势。而“人文素质”这个概念提出的相对较早,到2011年和2014年的时候达到研究的峰值。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程”这个顺应时代发展新概念的提出,大家都调整了研究的角度,这体现了对学科定位和学科概念、范畴的重新审视。所以“人文素质”的研究在下降,“思政课程”的研究在不断增加。这也体现出了一线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对教学是非常具有时效性的。
(二)“思政课程”研究的创新性
1.实施手段、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了生活的巨大革新。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蓬勃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催生出了新媒体。从2010年以后在新背景下对大学英语中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2010年1篇,2016年1篇,2017年1篇,2018年1篇,2019年11篇,2020年15篇,2021年20篇。整体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角度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人文素质的培养、“三全育人”的概念、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思政课程的建构。研究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出新方法、新手段。新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线上线下的结合,图像传播的理念,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对网络平台的建构与利用等,以期达到新时代对思政教育的新目的。唐黎卿(2017年)以英语新闻微信公众号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其推送的有关国家政策和发展的中英文文章及英语视听资源,摸索思政教育进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2];程少云(2018年)基于SPOC模式从“思政角度”下运用国外的MOOC资源进行混合教学[3];蒋婷婷(2019年)通过“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两结合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
2.研究途径的多样化
课程思政的建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思政进大学英语课堂”不是仅仅在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政的元素那么简单,需要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指导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从研究论文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看,与“人文素质”构建理论框架相关的论文有7篇;与“德育”相关的有0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有12篇。宏观层面的研究最有代表性当属文秋芳。文秋芳(2021年)设计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思政理论框架,纵向维度可分为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和关键策略;横向维度可细分为4条思政链,简称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每条链均由三部分组成:范围—任务—策略[5]。王欣等的文章报告了教师团队通过建设语言、文学与文化三位一体课程群来落实课程思政[6]。有的学者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讨了医学院校、高职院校、理工学校大学英语的实现途径。微观层面与“人文素质”相关的论文有24篇;与“德育”相关的有8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有100篇。微观有范兰花等(2020年)从具体的教材出发深挖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7];杨兆维(2015年)基于RICH视角下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格局以及评估方式的研究与实践[8];王敏(2021年)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我最珍贵的奥运奖牌”为例具体阐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施过程[9]。整体来看,不管是“人文素质”也好,“德育”教育也罢,乃至最新的“课程思政”,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小处着眼,缺乏对整个理论框架宏观构建的视野。
(三)教师思想的专业化
在所有的研究论文中大都提到教师思政素质的培养。党中央的相关文件中也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大学英语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以外,还可以借鉴语用学、语义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除了具备和英语相关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外,英语教师也需要学习跨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中共党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在思想理论上武装好自己,才能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生搬硬套把课程思政流于形式。除了理论的学习,教师还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也能窥见其思想倾向、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气质修养。这种人格魅力和师德师风也会在无形中对学生形成影响。
(四)教学内容的“智能化”
教学工作者很善于在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张雪珠(2004年)《大学英语》包含了相当多的蕴涵人生哲理、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词汇短句[10];冀淑辛(2012年)从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11];包桂影(2020年)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双维度并行”建构,使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西方和东方(如欧洲建筑和北京四合院)、传统和现代(如儒家文化和嫦娥奔月)、个人和家国(如比尔·盖茨的软件帝国和袁隆平的爱国情怀)等得到高度统一[12]。文秋芳(2021年)在外语教学内容中挖掘育人元素的三项序列任务:理解育人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案[5]。
四、研究启示
首先,对很多重要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从论文的题目可以大致看出研究都涉及课程思政,但是题目里涉及的词条却五花八门,德育、思政教育、教育思政、人文素质、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思想等,正是因为人们对此没有清晰的界定和科学的概念体系,这样就会导致研究缺乏科学的指导性思想。
其次,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有的教材内容精心选取了不同角度的优秀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顺利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想的传播并不是无中生有,思政教学内容的实施主要取材于教材。李丽雯(2018年)指出我国大学英语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偏重选择反映英语国家历史、人文和价值观的内容,对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素材重视不够[13]。姜月(2020)认为在教材思政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思政元素不足,西方元素过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内容零散,单元与单元区分度大,不利于课程思政形成体系,服务内在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等问题[14];罗良功(2021年)指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材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当前的外语专业教材建设现状而言,思政功能弱,缺乏系统性和时代特色,因而,我们有必要基于新时代中国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包括思政要求,根据已有的课程思政探索,编写一批学术价值高、时代特色鲜明、思政性突出的外语专业教材,作为新形势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革新[15]。
再次,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鲜有论文有所涉及。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但两者主要从语言的层面来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效果。与教材的改革一样,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增加,对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考试形式不必拘泥于闭卷考试,可以从单一评价维度向多维度延展,最好能建立全方面、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同时借鉴教师评估素养中的理论来帮助构建专属于思政化的评价体系。
最后,学生也是教学实施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的研究文章都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研究,却忽略了教学对象。学生对在大学英语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的态度、接受程度以及学习情况的研究还属于空白。为了以后思政更好地走进大学英语课堂,也应该增加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五、结语
目前对课程思政的研究结果非常丰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教学者需要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内化到心中,并且实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最终能以适合的教材为依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点点滴滴渗透进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唐黎卿.基于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进课堂模式初探[J].教学实践研究,2017(9):198-199.
[3]程少云.基于SPOC的“课程思政”特色的大学英语实证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12.
[4]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6):121-124.
[5]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2):47-52.
[6]王欣,陈凡,石坚.价值引领下的英语专业课程群思政建设[J].中国外语,2021,18(2):65-70.
[7]范兰花.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研究: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8):197-198.
[8]杨兆维.基于RICH视角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5(1 1):72.
[9]王敏.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研究: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我最珍贵的奥运奖牌”为例[J].校园英语,2021(49):34-35.
[10]张雪珠,张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04(4):21-24.
[11]冀淑辛.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2(12):20-21.
[12]包桂影,刘和英.“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2):70-75.
[13]李丽雯.论文化自信视野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18,34(2):141-144.
[14]姜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困境与策略探索[J].才智,2020(36):40-42.
[15]罗良功.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J].中国外语,2021,18(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