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周建人译作之译者主体性研究论文

周建人译作之译者主体性研究论文

17

2023-12-22 11:32:1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以周建人的生物科学译作为研究语料,从译者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周建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周建人在翻译实践中克服受动性的限制,结合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目的发挥能动性和为我性,协调了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关系,充分地发挥了译者主体性。

    摘要:文章以周建人的生物科学译作为研究语料,从译者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周建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周建人在翻译实践中克服受动性的限制,结合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目的发挥能动性和为我性,协调了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关系,充分地发挥了译者主体性。

  关键词:周建人,生物科学翻译,译者主体性

  Abstract:Based on Zhou Jianren's biological translations,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Zhou Jianren'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or's initiative,passivity and individuality.It is found that Zhou Jianren overcame the limitation of passivit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combine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o exert the initiative and individuality,coordin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tive,pas-主义打破了传统译者边缘化的地位,开始倡导研究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强调译者对原文的操控。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课题。

  首先,关于译者主体性的定义,查明建和田雨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1]。其次,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特征,学界普遍认为包含三点: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在翻译实践中,能动性体现在译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文本,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能动性是发挥译者主体性的主要途径;受动性体现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制约着能动性的发挥,是能动性发挥的前提条件;为我性体现在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需要,对原文进行加工再创造,使译sivity and individuality,and gave full play 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Key words:Zhou Jianren;bioscience translation;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一、引言

  周建人作为近代生物科技翻译的先行者,不仅推动了中国科技翻译的发展,还相应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目前对周建人的研究多停留在他的主要成就上,很少考虑周建人作为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周建人的翻译活动深受时代背景、个人研究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与同时期其他译者有一定的区别。文章从译者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大特征出发,分析周建人生物科学译作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为今后生物科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参考。

  二、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及特征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翻译学界的文化转向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操纵学派和后殖民作符合翻译目的,增强可读性。概括而言,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是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为我性是能动性发挥的目的,能动性是最终手段,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译作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一)能动性特征的体现

  1.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能动性特征首先体现在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上。译者会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个人研究兴趣,发挥能动性,选择合适的著作进行翻译。周建人的翻译活动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民主”和“科学”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许多文人志士将西方科学著作引入中国,创办了大量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科学文章,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周建人深信科学知识能解放人民思想,启发民智,摆脱愚昧,他一直热衷于传播进化论,对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兴趣浓厚。

  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的研究兴趣,周建人发挥能动性,选取西方生物学文献进行翻译。1930年,周建人为宣扬科学思想,发挥能动性,选择与进化论相关的文献进行翻译,出版了译文集《进化与退化》,该文介绍了进化论中的各种流派,并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1933年,周建人发挥能动性,选择Blood-Sucking Arthropods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Importance in China一文进行翻译,阐述了中国各地蚊蝇病虫的种类和分布,给出收集和保存标本的方法,对防治病虫害具有重大意义。1947年,周建人顺应当时“民主”“科学”的时代潮流,并根据个人对进化论的热爱,选择翻译达尔文著作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出版了译著《种的起源》,推动了进化论的传播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2.对原文本标题的翻译

  在翻译科学文献标题时,译者应克服中西术语表达差异的限制,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能动性,翻译出让读者轻松理解的标题。对文献标题的翻译,周建人发挥能动性,将相关术语用实际研究和经验来说明,使译作标题“规范化”“中国化”。例如:Blood-Sucking Arthropods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Importance in China—《医学上及蓄养上重要的吸血节足动物》原标题中“Veterinary”一词的意义是“兽医学”,中国当时并没有对该学科展开研究,几乎没有此概念,若直接翻译,会造成读者理解障碍。本篇文献主要讲的是出现在家畜或人身上的病虫,周建人根据原文内容和实际研究,发挥能动性,将“Vet-erinary”一词译为“蓄养上的”,这样的译法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也能使读者轻松理解。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种的起源》在对“Species”一词的翻译时,周建人指出,“Species”一字,在译文内单用时译作“物种”,连用时译作“种”,而且“种”本就包含“物种”的意义。周建人根据自己对术语的理解,发挥能动性,将“Species”翻译为“种”而不是“物种”,力求忠实于原文信息,使译作标题简洁达意。

  3.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翻译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表达阐述,是能动性的主要体现。

  (1)直译

  例①:This family contains the moth flies,small hairy insects which are common about damp places[2]545.(原文)本科包含蛾蝇,是小型生毛的昆虫,在湿地上很普通[3]3。(译文)原文中划线词“common”的字面意义为“普通的、普遍的”,周建人力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发挥能动性,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照字面意思翻译。但结合语境分析,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是这类小型的昆虫在湿地上很常见,因此,若将译文中的“普通”替换为“常见”或“寻常”会更准确恰当。例②:No doubt errors will have crept in,though I hope I have always been cautious in trusting to good authorities alone[4]16.(原文)我虽然时常当心,只信赖良好的典据。但没有异议,错误也许会混入的[5]2。(译文)周建人在翻译此句话时,发挥能动性,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将“crept in”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混入”,将“good authorities”翻译为“良好的典据”。笔者认为“crept in”与“error”相连,可翻译为“错误无法避免”,而“信赖”一词多与“可靠”相连,所以若将“良好的典据”译为“可靠的根据”会更符合中文的搭配习惯。

  (2)增译或删译

  例③:They are larger than the species of Culi-coides,and can always be recognized by their large,clear,rounded wings[2]546.(原文)它们比摇蚊(Culicoides)大些,翅大而且清明[3]6。(译文)译文省略了原文中“be recognized by”一词,直接将这种昆虫的翅膀特征描述出来,使表达更加简洁,也让读者对这类昆虫的特征一目了然。

  例④:The adults can easily be hatched by collec-ting the object to which large numbers of pupae are at-tached,and placing it in a glass jar and keeping it moist.The jar should be covered with some muslin to prevent the emerging flies from escaping[2]547.(原文)把生着幼虫的物事拾来,放在瓶中,保持湿润,成虫是很容易孵化出来的,但瓶上须加纱以防生出来的成虫逃出[3]6。(译文)原文中并未出现“but”这样的转折词,译者在翻译时发挥能动性,添加了转折词“但”,转折词后面通常连接强调内容,旨在告诫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在孵化成虫后,一定要加以保护,防止其逃出。

发发发.jpg

 
   (二)受动性特征的体现

  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没有任何制约的,当时中国存在许多专有名词、生物术语缺失的现象,许多学者在翻译时完全照搬原词,阻碍了我国生物科学理论的进步。周建人克服术语缺失的限制,发挥能动性,使用人们所熟知的词语,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障碍。如Psychodidae学名是毛蠓科,周译为蛾蝇科、Calliphora学名是丽蝇,周译为青蝇、Albinism学名是白化病,周译为白子、Bull dog学名是斗牛犬,周译作哈巴狗、Gooseberry学名是醋栗,周译为紫莓、Hyacinth学名是洋水仙,周译为风信子等。译者能动性的发挥也会受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差异的限制,周建人发挥能动性,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使读者能更轻松地理解。

  例①:His Majesty by crossing the breeds,which method was never practised before,has improved them astonishingly[4]36.(原文)

皇上把品种杂配,这方法先前从不实行过,把它们惊异地改良了[5]22。(译文)原文中划线词“His Majesty”是对英国国王的尊称,意为“国王陛下”,中国古代通常把君主称为“皇帝”或“皇上”。周建人在翻译时考虑到中西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差异,将其翻译为“皇上”,使读者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个词的地位。

  例②:The vast majority of persons of our race have a natural tendency to shrink from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nding and acting alone;they exalt the vox populi,even when they know it to be the utter-ance of a mob of nobodies,into the vox Dei,and they are willing slaves to tradition,authority,and cus-tom[6]47.(原文)我们的民族中大多数的人都不敢有独断独行的自然倾向;他们以人民之声为神明之声,虽然他们明知道这类声音,是出自类于无人的乌合之众的;他们又甘心为传统、权威以及习俗的奴隶[7]149。(译文)原文中划线词“vox populi”和“vox Dei”是拉丁文,意为“群众的声音”和“上帝的声音”,周建人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了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将“上帝的声音”翻译为“神明之声”,不仅能使读者消除文化隔阂,而且运用四字词语,使译文的形式更加工整,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三)为我性特征的体现

  为我性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会结合自身翻译观、翻译目的和文化受众,对原文进行加工再创造。首先,周建人翻译生物著作的目的是激励当时的有为青年或文人志士,推动科学思想的发展。因此翻译受众是重要考虑因素,在用词上尽量贴合当时文人的“口味”。译作中主要表现在使用四字词语,体现了周建人译作用词的“为我性”。例①:The eggs are laid by the females in a mass on some object either overhanging water or near it[2]541.(原文)雌的生卵成堆,挂在水上或成进水边的物上[3]6。(译文)例②:Look at the most rigorous species;by as much as it swarms in numbers,by so much will it tend to increase still further[4]72.(原文)看看最强健的种,其数甚多,密集如云,还有再增多的倾向[5]57。(译文)周建人在翻译例句①时,采用四字词语,不仅准确地还原了成虫的产卵特征,而且使译文形式工整。在例②的译文中周建人使用了“其数甚多,密集如云”两个四字词语,不仅使译文简洁精练,形式工整,还更加形象地表达出了这些物种数目庞大的特点。这些四字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周建人生物译作的“为我性”。其次,周建人为了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提升译文的美感,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在“信”的基础上追求“雅”,体现出译作表达方式上的“为我性”。例③:I have called this principle,by which each slight variation,if useful,is preserved,by the term of Natural Selection,in order to mark its relation to man's power of selection[4]68.(原文)我把各种有轻微的变异,只要有用,就能保存下来这一种原理称为自然选择,以表明与人工选择相类似[5]53。(译文)若将原文划线句直译应翻译为“以表明与人工选择相关”,这样翻译无法确切表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周建人在翻译此句话时,基于对原句的理解,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确地表达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相似性,达到使读者轻松理解原文的目的,体现出译作表达的“为我性”。例④:Every organic being naturally increases at so high a rate,that if not destroyed,the earth would soon be covered by the progeny of a single pair(原文)各种生物在这样的高速率增加,如果不被毁减,地球即将被一对生物的子系所挤满[5]55。(译文)若将原文划线句直译应翻译为“地球即将被一对生物的后代所覆盖”,周建人在翻译“cover”一词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译为“挤满”,这样处理能更加形象地体现出物种和地球环境紧张的关系,达到增强译文可读性的目的。

滚滚滚.jpeg

  
     四、结语

  译者主体性贯穿周建人翻译的整个过程。在翻译前,周建人根据社会背景和个人兴趣,发挥能动性,选择具有先进思想的文献进行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周建人克服自身知识基础和语言文化差异的限制,结合翻译目的以及对原文的理解,发挥能动性,采用直译、增译、删译等翻译策略,使译文尽力忠实于原文,同时采用四字词语和相应的修辞手法对原文进行“再创造”,使译文体现出译者的“为我性”。周建人在翻译实践中兼顾了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推动了生物科学翻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1):19-24.

  [2]Patton W S.Blood-Sucking Arthropods of Medical and Veterinaty Importance in China[J].The China Medical Journal,1926,11(7):543-553.

  [3]周建人.吸血节足动物[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4]Darwin C.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M].London:Jhon Murray,1910.

  [5]周建人.种的起源[M].上海:生活书店,1947.

  [6]Galton F.Inquiries into Human Faculty and Its Development[M].London:J.M.Dent&Sons;New York:E.P.Dutton,1919.

  [7]周建人.进化和退化[M].上海:光华书局,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