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课程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入的 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入的 实践研究

25

2022-09-26 17:19:21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英语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要通过这一学科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是英语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落实全面育人理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对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丰富思政教育方式,使英语教育充满活力。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英语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要通过这一学科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是英语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落实全面育人理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对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丰富思政教育方式,使英语教育充满活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Abstract: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teach more English knowledge to students,en-sure that students master solid English skills,so that students can skillfully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but also convey the correct cultural values to students through this subject.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cultural literacy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courses,ai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work,enr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and make English education full ofvitality.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form measures

  一、引言

  一直以来,在大学教育中,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彼此独立。然而,在新时期,各大高校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更加深入与具体。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各种语法知识,教授学生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之外,还要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思想觉悟。因此,思政和英语教学之间的融合势在必行。教师要善于钻研和挖掘,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合理挖掘思政元素,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价值,以此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必修公共课之一。英语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对学生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英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影响下,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果学生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可能会被部分负面信息影响,逐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西方文化,引导学生提高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关注,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职责,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1]。此外,大学英语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开展教学时,应积极渗透思政元素,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避免学生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方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文化自信。

  三、课程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融合方式生硬。虽然高校对思政教育与各科教育之间的融合工作不断提高重视,但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无法保证思政元素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反而会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与英语教学质量。第二,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经验,也不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更不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时,教师并不能保证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在日常工作中,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并不能将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而是将重点放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之上,从而忽视学生对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课程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思路(一)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合理挖掘思政元素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教师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不能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则很难打造健全的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的内容彼此协调。教师要对英语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分析和拆解,同时,还要确保教学内容不落于俗套或过于陈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二)将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

  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要提前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这是渗透课程思政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然后对目标进行分解。教师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又要通过英语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在具体操作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制定英语知识教学目标时,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熟练表达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第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仔细分析和阐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追求,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充分意识到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从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之中。

  (三)创建多元化教学方式

  英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中以多种方式渗透思政教育。教师要考虑英语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仔细分析,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与引导。例如,教师可将“My Dream”作为作文的主题,启发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梦想,阐述自己的价值观。涉及新词汇和新语法的学习时,教师可利用当下的热点事件对词汇和语法进行解释,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新词汇和新语法表达与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五、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为保证英语课程思政得到全面落实,应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既要保证教师掌握扎实的英语技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了解最新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随波逐流,更要为人师表。要找到英语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渠道,以点带面,保证思政与英语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使教育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鼓励教师进行自学,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与各项方针政策,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并非在朝夕之间即可形成。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恪守教师本分,规范自身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习理论时,除了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要对我国的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同时,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文化,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如,通过对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3]。此外,教师要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远大的理想,坚守信念,实事求是,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教学中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又要保证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在英语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

  英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为学生传达英语知识的主要依据。学校要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内容,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使各个环节能够彼此衔接,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且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对大量的学生。在开展教学时,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保证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组织大学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制定研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保证每一名教师能够了解自身所肩负的职责。目前,部分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改编时,要融入与思政相关的内容,如,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教师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既要为学生传达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在教育中融入相应的文化和思想,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改编时,要在每一个单元中充分渗透思政元素,避免内容生搬硬套,将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

  (三)完善教学手段

  思政教育离不开课堂的支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要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找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关键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还能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教师在进行单元背景知识导入时,可为学生列举相应的案例。比如,在教授《The Way to Success》时,教师可选择两个案例,一是成功正面案例,二是成功反面案例。在正面案例中,可以将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历程作为案例;在反面案例中,可以将急于求成但却并未达到目的的事件作为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又能鼓励学生利用英语表达关于成功的话题,还能使学生意识到脚踏实地的重要性,不会好高骛远、急于求成[4]。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关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之中,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解《The Money Game》时,教师可为学生引入借贷与提前消费的话题。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经常会采用借贷的方式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但如果不能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就会对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可以此作为话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意识,避免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避免选择的案例和话题过于陈旧,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并且,教师不能忘记英语教学的初衷,合理安排教学比例,避免思政元素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要通过合理融合,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将热点事件与英语词汇、语法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时政要闻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要认真进行备课,对每个章节内容合理规划与安排,确保思政教育的融入更加自然。同时,要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充分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展示全新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拥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打造全新的评价体系

  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在对其展开评价时,很难做到量化,这样就会增加教学评价的难度。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后,若想更好地检验其成果,就要灵活进行考核与评价,保证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5]。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座谈讨论会之中,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感受;要求学生利用英语撰写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考查学生利用英语翻译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等内容的熟练程度。

  (五)提高文化自信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也是保证国家和民族充满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语言的功能比较多,教师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为学生传递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西方文化。教师可从这一类文化中提取相应的人文元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还能使学生更加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然而,教师也要考虑到,如果一味地讲解西方文化,忽视东方文化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可能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对本土文化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目的,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合理对比,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各国的文化,避免出现盲目崇拜的现象,还能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之自豪。同时,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当学生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就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总之,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将本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既能保证课程思政具有强大的根基,又能保证学生拥有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6]。

  六、结语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密切相关,更与具体的培养方式和人才的培养成果息息相关。要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并将该项工作贯穿各科教学始终。将思想政治与大学英语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出英语课程的人文功能,可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拥有更加完善的载体。

  参考文献:

  [1]习萌.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标准[J].中国标准化,2022(6):181-183.

  [2]曹秋阳,高意.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4):180-181+184.

  [3]宿桂艳,谭有模.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4):176-178.

  [4]郭军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J].校园英语,2022(4):92-94.

  [5]席磊.简析“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J].海外英语,2022(2):145-146.

  [6]周玮超,郭瑾瑜,张云燕.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39(6):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