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建设探究

2022-09-26 17:10:19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文章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思政维度、教学实施维度、教学评价维度三个方面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框架,并通过挖掘不同维度下的思政元素,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旨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与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文章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思政维度、教学实施维度、教学评价维度三个方面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框架,并通过挖掘不同维度下的思政元素,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旨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思政建设;思政资源库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based on fully resp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and effectively combining the subject content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so as to form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subject.Relying on the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teaching implementation dimens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imension.Through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library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s under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and researching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all courses;blended teaching mod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library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各高校应与时俱进,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新文科背景下,作为主力军的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这一切都取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下面授与线上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尚处在摸索阶段。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文章通过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框架,挖掘思政要点,建设思政资源库,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三维框架建设
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学科特点,把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笔者从思政维度、教学实施维度、教学评价维度三个方面进行三维框架设计。
(一)思政维度
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建立文化自信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1)重构对英语学科知识与价值的认识,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要实现育人的价值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各个单元的话题,在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上增加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
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为依托,结合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单元学习目标中。以第一单元为例,话题为Fresh Start,主课文讲述的是大学教育。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大学教育的内涵,理解“大学是自由和责任的独特混合”。教师从话题讨论开始“You are now here in the university,starting a new life.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Let's see how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thought.”随后引申出《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在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的语言材料选择上融入家国情怀教育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强调的基本能力,教师选择与学生语言水平相当的材料,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将家国情怀教育巧妙地融入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中。以翻译为例,在教学中选取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作为练习题,“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德育渗透。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3课后的汉翻英练习为例:
中文:中国航天业开创于1956年,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英文:China's space industry was launched in 1956.Over the past decades,China's space industryhas created one miracle after another.
中文:2021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搭载飞船的航天员也已准备就绪,开启为期六个月的在轨驻留。
英文:China's Shenzhou■crewed spacecraft docked with the Tiangong space station on Saturday morning,with astronauts ready to enter the station to start a six-month journey.
翻译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3)教学活动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能生硬地灌输,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项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授关于人生理想的文章,教师设计好教学任务,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主题是人生梦想。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增强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又如,教师设计一项名为“A Thousand Whys中华文化千问”[4]的活动,一周一问,以听力音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这些问题都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学生也会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而不是刀叉”“丝绸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等。教师通过学习通或者雨课堂提前发布音频和设计好的题目,由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2.增强职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当前的时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4 Heroes这一课中,对英雄这个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英雄主义”;结合当代在抗洪救灾一线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雄主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
3.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易于学生操作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大量的真实语言输入,如英语生活对话、英语文化小视频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新闻、文学电影剪辑等,有意识地进行目的语的输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加深对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
(二)教学实施维度
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法基础、可行的模式和教学设计原则构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在单元授课之前,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融入思政元素,布置课前预习材料供学生线上自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预习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题目和作业。教师在学习通或者雨课堂后台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提醒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进行学习,并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交流。
2.课中线下面授交流
课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情景式、交互式和反应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并围绕预习任务设置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学中通过设置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单元篇章内容,适当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传授英语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后线上复习拓展
课后教师在线上向学生发送复习任务或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并巩固课堂所学。学生完成复习任务或单元测试后上传结果、参与讨论,教师对其进行监控、答疑、评价,因人施教。每个单元结束后,学生需要线上提交一篇与主题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教师所列出的重点表达、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句子结构和写作技巧来完成写作任务,加强学生对英语课程中思政资源的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三)教学评价维度
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教学评价维度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升价值引领明确方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个部分。
对教师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从教师自评、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和管理者评价层面入手。教师自身要加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学习,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同时也要加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思政学习评价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三个层面进行,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对比法和访谈法等形式。
三、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
三个维度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同时,逐步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以信息化技术为媒介,提炼优质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遵循实用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原则,逐步建设系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挖掘和提炼与教学单元相对应的思政育人素材,设计和制作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探索和创新资源库;集中教育新闻热点、社会热点、楷模人物等信息资源拓展资源库。笔者根据学校学情,按文化类、时政类和中外礼仪类三个主要板块建设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政教育是人文性的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语言这一文化载体的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秉持语言和育人相融合的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思政、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语言和育人的双重目标。大学英语同其他所有课程协同发展,互为补充,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Auster C J.Blended learning as a potentially winning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An exploratory study[J].Teaching Sociology,2016,44(1):39-48.
[3]杨佳.浅析朱熹《大学章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9-22.
[4]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