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翻译“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翻译“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论文

10

2023-09-26 13:52:1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重点工程项目简称“重点项目”,主要是指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预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民生会有重大积极影响的新兴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事业类和生态环保类等项目。提高重点项目的建设效率及质量对区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针对重点项目施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动态协同管理。在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务必要把握关键环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以此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支持与保障,确保重点项目能够尽早发挥作用与效能。

  摘要: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促成”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促成有效性”的三个标准,从“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翻译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循序渐进、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系列产出实践活动,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翻译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促成有效性;文化翻译

  Abstract:Enabl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guided by POA(Production-o-

  riented Approach).Based on the three criteria of enabling effectivenes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ree dimensions,namely,gradual enabling,aligned enabling and varied enabling.The pract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both students'cultural awareness and translation ability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ough a series of gradual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which are targeted in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in form.

  Key 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enabling effectiveness;cultural translation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去感知、发现和总结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进而在文化差异比较中,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坚定自我认同,确立文化自信。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培育出拥有深厚爱国情怀、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英双语翻译人才”。一方面突出了中国文化翻译素养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如何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基于西方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注重产出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2],提升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翻译的教学质量。

  二、产出导向法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围绕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性质,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传播中国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实现“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出任务为导向,通过探究讨论、词汇拓展、翻译实践、演讲演说等多种形式设计产出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中国文化翻译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4]的翻转课堂教学。

  “产出导向法”(POA)的核心教学理念强调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目标实现的最佳方式。POA采用“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设计理念,倡导边学边用,紧密地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应用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产出质量的提升。为了有效提升“促成”环节的有效性,文秋芳教授及其教学团队(2017)提出了“促成有效性标准”:“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

  “渐进性”要求教师充当“脚手架”,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求,设计循序渐进、难度递增的产出任务链,帮出学生完成产出活动。“精准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需针对具体的产出任务,提供有效的语言材料输入;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产出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多样性”指产出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涉及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

360截图20230617141653081.jpg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翻译“促成”环节实践研究

  新的POA理论体系将外语教育的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6]。因此,在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助力“促成”环节,从“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三个维度不断增强学生的六大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其中国文化翻译能力。

  (一)产出任务“渐进性”

  “渐进性”促成主要通过“加大加工难度、减少脚手架力度”来实现。在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两点来促成产出任务“渐进性”。

  第一,逐级增加产出活动,注重各级产出活动的联系。笔者以本院大学英语8个平行教学班大学一年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设计难度递增的系列促成翻译实践活动。

  认知层面,结合课文中的相关翻译练习,拓展丰富的双语资源,使学生在积累相关词汇表达,增强翻译能力的同时拓展思维,增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而促进翻译的再产出质量[3]。例如,在Generation Z and Education的单元主题拓展环节,引用《少年中国说》以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双语版本作为翻译鉴赏、练习的素材,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会由古至今青年人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所担当的大任,践行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语言层面,语言产出单位从词、句、段、篇由点到面展开。基于学生的水平和单元主题,完成特定的文化翻译活动任务链,引导学生逐个击破,稳步提升产出质量。例如,在阅读课文涉及“茶文化”时,通过课文中有关“茶文化”的词汇翻译,有机链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龙井”“普洱”“铁观音”,在篇章翻译练习中体会“茶”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茶不仅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助于减轻疲劳、促进消化、降低血压、增强记忆力;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历代诗人以茶明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学生从难度较低的词汇翻译过渡到难度较高的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在提高翻译能力的同时,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第二,POA理论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实时搭建,适时拆除,有效“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因此,针对文化翻译教学的特点,笔者以灿烂的中国文化为依托,结合相应的翻译实践,为学生的各类翻译产出活动搭建平台,实时提供指导,并随着学生产出能力的增强适时拆除脚手架。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产出能力时,给学生提供完全独立的展示机会。而在进行难度递增的产出任务时,给予相应的“脚手架”支撑,促使学生的产出能力逐级登高,持续搭建新的脚手架,并根据产出反馈结果适时拆除。

  (二)产出对接“精准性”

  根据POA理论,“精准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首先,“对接产出目标”要有明确的语言层次,即词组层面、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其次,“应对产出困难”就是要根据产出目标提出相应的层次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针对学生在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学中的表现,笔者发现学生产出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特定文化的专业词汇掌握程度低,在听、说、译等产出活动中不能准确、有效地输出词汇。主要原因是词汇库里缺乏专业性较强、拼写难度大的文化类词汇。基于“精准性”准则,在词汇层面,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层次化的针对性策略来应对学生的产出困难。通过“中国文化术语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主题分类,从中国的地理、历史、传统节日、烹饪、茶酒文化、服饰等积累中国文化方面的各类词汇,并定期完成组内互测和小组竞争活动,增强学生对各种特定文化词汇的掌握情况。

  第二,学生的固化思维较为严重,对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构造差异认知较差,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出现句子结构混乱、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情况。教师通过不同的译本对比来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构造规则。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构造能力之后,再完成针对性的句子改写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立体的语境中感受中英两种语言句子构造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增强英语句子的构造能力。

  第三,篇章翻译层面,学生对某些文化的内涵理解较少,进而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传达原文意思。针对这一“文化失语”现象,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观看《你好,中国(Hello,China)》双语纪录片等,使学生在增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同时自然习得英文词汇、句子、篇章等的表达方法,进而促进其文化翻译的再产出质量。此外,学生的句子衔接能力表现较差,不能自然地完成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和转化。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和谋篇布局能力,笔者结合四、六级翻译真题和新闻中的文化翻译素材,引导学生学习衔接词、过渡句的使用,增强学生的篇章翻译能力。

  (三)产出活动“多样性”

  根据单元主题特点,笔者设置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产出实践活动。从较简单的中国文化词汇翻译、中西方文化对比报告等到中国文化诗词翻译鉴赏、“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制作等综合性、创造性活动逐级递增,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5],更加热爱中国文化,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本领的中国文化传承人和传播者。

  例如,在阅读单元The light of Chinese Culture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文化教学以不同形式嵌入单元教学,产出活动贯穿始终,围绕主题内容文化育人、词汇拓展文化育人、翻译实践文化育人、中西比较文化育人四大策略展开,实现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中国文化翻译教育的互促与双赢。

  1.主题内容文化育人

  Text A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进行以“The Symbols of China”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并以“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获奖演讲“Chinese Dragons”进行输入训练,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演讲中的不足,深入挖掘演讲内容的文化内涵,进而完成再产出活动。

  Text B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以“The Essence ofChinese Culture”为题,结合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本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比赛主题“我和我眼中的非遗”进行视频制作,并以CGTN优秀英语主持人刘欣的辩论视频进行输入训练,使学生思考世界为何对如今的中国依然存在误解,进而意识到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非遗”视频作品,完成高质量的产出活动。

  2.词汇拓展文化育人

  Text A针对文中涉及的词汇进行了丰富的拓展学习,将词条放入不同的语境,使语言富有了时代生机。例如,龙图腾的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统一”精神(“A Unified Nation”),使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精神在各民族团结和谐、全国统一经济市场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这一词汇在各种语境中的用法。

  Text B用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透视中国崛起并影响世界的深刻原因。通过拓展Daoism、领导人金句等语料,结合连词成句、翻译对比等产出活动体会中国哲学的意蕴,加深学生对文化主题的理解。

  3.翻译实践文化育人

  Text A根据文章内容,有机融合四级真题,进行了多次翻译训练。例如,通过“龙袍”链接四级翻译真题“黄色”,在翻译练习中体会黄色在中华文明不同发展时期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黄色象征统治者的权力和权威,也象征着收获。

  Text B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联合国领导人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肯定、课本上“道德经”翻译练习等素材,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会古代和当今两个时间维度下的中国智慧,以及其孕育出的治国理政理念。

  4.中西比较文化育人

  Text A中通过对比中国龙与西方龙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到双向文化并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客观、真实的中国龙形象:温和、友好、聪明。中国龙象征着繁荣、智慧、真理。

  Text B中展开思辨性讨论,对比中国的“着眼长远”思维模式与西方的“短期效益”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理念的制定和中美贸易战的不同态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将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老子道德经的“极变”哲学思想,融入课堂文化比较的育人实践,深化学生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认知,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四、结语

  作为中国本土的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灵魂铸造和文化翻译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切实提高“促成”环节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三个维度,将文化翻译教学[3]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产出能力。实践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翻译“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翻译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敏觉力、文化理解力、文化有效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故事的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ram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8.

  [2]Nord C.Skopos,loyalty and translation con-ventions[J].Target,1991,3(1):91-109.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陈瑞敏.产出导向视阈下的大学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J].西部素质教学,2019(20):179-181.

  [5]代正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上海翻译,2020(6):61-65.

  [6]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4):38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