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思维研究论文

2023-02-24 09:46:0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的要求下,各高校共同致力于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 。其中,研究生英语教学 改革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关键 。为促进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应当从导师、学生以及目标管理视角出发, 确保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惠及受众人群 。此外,研究生的科学培养、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的多元 评价是英语教学改革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学培养模式的择取 。新思维下的英语 教学法主要是在产出导向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混合式英语教学法与项目式英语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 法,有利于研究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的要求下,各高校共同致力于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其中,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关键。为促进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应当从导师、学生以及目标管理视角出发,确保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惠及受众人群。此外,研究生的科学培养、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的多元评价是英语教学改革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学培养模式的择取。新思维下的英语教学法主要是在产出导向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混合式英语教学法与项目式英语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法,有利于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顺利实施,进而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双一流”;英语教学改革;产出导向理论;混合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
一、学科建设新要求
继“211”和“985”出台后,“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教育领域上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其作用不言而喻,该方案的出台是为了克服传统重点大学建设政策带来的“品牌效应”现象而制定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策略[1]。自2015年“双一流”方案出台以来,该方案一直被视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心。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更着重传授实用技能,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人才。然后,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这种教育需求,唯有进一步加强建设并完善高校学科,加强自身的培养建设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既保证了“品牌效应”,又顺应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理念。众多学科当中,英语教学更应顺应国际化的趋势,进行改革完善,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为高校竞争一流大学提供坚实后盾。
二、教学改革新思路
教育就是以育人为主,重在品行、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生教育自然不例外。教育的着力点仍应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应以唤醒其内在的利益需求为教育理念,并坚持饶有兴趣的授课模式,避免单纯说教和强行灌输,以达到双向互动的教育原则[2]。
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科建设重心,置于英语学科建设之上,为全方位培养复合型人才。“双一流”方案即为打破传统大学的“品牌效应”束缚,那么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建设应当以打破传统教学枷锁为核心。而混合式英语教学与此类学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该教学方式是一种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与新的时代因素相融合的教学新思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高校教学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远程教学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手段的介入保证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自主与教师的教学引导相结合,将“教”与“学”统一。远程英语教学主要使用了雨课堂、腾讯会议、PPT等新技术手段。王博详细全面地解释了疫情期间我国高校使用的在线技术平台:Power-Point、雨课堂、微课及钉钉,指出这些平台能为英语教学增添活力[3]。混合式教学的灵活性、时代性、翻转性,使得其颇受各高校师生的喜爱,不局限于时间与地点,紧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社会变迁,转变并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充分展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继续保证教师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保证英语教学有序进行。
三、英语教学新视角
视角,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视角的考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改革成效;视角的择取,也应分外留意,择取相应的视角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另一重要保障。千万视角中,唯有三个视角,最能够反映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最有利于改革成果惠及受众人群———导师视角、学生视角,以及目标视角。
(一)导师视角
高校学科建设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是基于一定优质的师资质量,而保证师资质量的前提是从导师的视角出发,转变导师教学方式并保证教学质量,合理掌握并协调师生关系,进一步掌握研究生培养状况,并了解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成效。而现如今的“导师-研究生”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讲授与把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现如今的师生相处模式应更加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培养,具体体现在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深层次培养,乃至富有精神思想价值内涵的高层次学习之上。此外,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正在从“应试型”转变为“致用型”,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更多的是注重英语的应用能力,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汲取[4]。基于这种相处模式,导师应当将注意力多置于与研究生的互动模式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研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前提是进行合理有效的互动,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在科研上进行创新,在教学上保证质量。
(二)学生视角
虽说导师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作为主要受众者的研究生们也不容小觑。研究生大军在导师的引领培养下,会逐渐成为优秀且高质的科研主力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务院提及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需要大力推进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险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如今的导师制度,在经历时代考验的同时,自身缺陷正逐一显现,从研究生角度出发看待此类制度,更多的弊端都已显露无遗,例如:对学生的认知度不高;指导学生人数过多;缺乏有效的导师监督体制等[5]。可见,为有效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深入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给予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进一步改善现阶段研究生导师制当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高层次、全方位、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并确保他们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三)目标管理视角
在高校教育中,导师和研究生两大主体的需求得以重视、关系得以改善、教学质量有所保证之后,教学改革的重心该移至目标机制的建立上。因为合理有效的目标机制,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有效助燃器”。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并指出它不是计划管理,不是任务管理,是一个在管理哲学层面上的激励系统,其内在逻辑为:目标→责任→(自我)控制→成就。新时代背景要求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更应当以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及运用为改革目标,避免多年英语习得后产生的“哑巴英语”现象,这与依托式外语教学的要求有些许交叉之处。依托式教学模式,也作“主题式教学模式”,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拓展,并进一步分析篇章,归纳知识点,并熟练掌握知识点及其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及得体的交际能力。将英语与所学学科相结合,满足学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得学生在一种自然语境中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英语教学新思维
(一)研究生的科学培养
“双一流”建设要求下的研究生教育有别于以往,当今时代要求下的研究生教育更具高阶性和前沿性。无论是良好的研究生导师关系,还是有效的导师监督机制,目标单纯且唯一,就是科学培养研究生并保证其质量。据此要求,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合理且有效的制定,有助于我国研究生的科学培养及培养质量。
新的时代背景要求下,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所适应的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应被纳入我国高校建设之中。这要求,各高校在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和办学规律的同时,基于优秀师资队伍的支撑,加大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确保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的科学培养。与此同时,相关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以及责任高校,应脚踏实地,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破除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不利因素的阻碍,满足“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时代需求,促进研究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适当转变[6]。
然而,国内众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双一流”高校建设下的培养模式迥然不同。各高校不能一如既往地按本科要求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建设,也不能闭门造车,将国外优秀建设成果拒之门外,当然更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教育,国内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机制应当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合理遵循并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因此,现今“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建设,应基于原有以育人为目标的传统培养模式,在借鉴吸收国内外教学培养模式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建适应本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二)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
国务院在《发展纲要》(简称)中指出: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需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并能够进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然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背景下,研究生混合式的英语教学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培养模式,是在产出导向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混合式英语教学法与项目式英语教学法联合在一起,共同促进研究生英语的有效教学。这既符合英语教学及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求,又可满足国家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同时有助于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
基于混合式英语教学法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及运用,既将教师授业解惑的作用涵括其中,又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作用着重表现出来。这与产出导向教学法的“学生中心说”教学理念相呼应,二者共同主张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应共同致力于有效学习,打破了“教师中心说”的枷锁,为忽视学生需求、只顾教材进度的“满堂灌”现象提供了积极的解决办法。这并不是说明教师的地位日趋不重要,只是教师们更多起到的是教学媒介的作用———作为知识的传播者[7]。
混合式英语教学保证教学资源的与时俱进,教学资源的触手可及,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的现代化以及学生学习的便捷化发展。尽管存在如此众多的优势,单单以混合式教学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以项目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开展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调研外企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性相关知识。产出导向教学理论体系的“学用一体说”教学理念与项目式英语教学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教学理念主张语言教学与知识运用是相伴相随的,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学”与“用”融为一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重视。
(三)教学体系的多元评价
恰当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英语教学方式已被择取,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应当予以重视。现如今的研究生成绩评价中,和本科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仍旧以相应平时成绩的百分比加上期末成绩的百分比,由于国内高校均偏重于学生的笔试能力,期末成绩的分数比重远远高于课堂表现的分数比重,比重分布极不均。可见,现今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这不利于研究生的科学培养,同时对英语教学改革形成一定的阻力。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应当涵括笔试比重与口试比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符合性人才。而对教师而言,学生考试成绩只是教学测评方法之一,混合式教学法要求教学体系的多元评价,以保证即时反馈教学情况。
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要求全方位的评价策略,在此基础上,韩丽华等人构建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构成,顾名思义,形成性评价主要指代口语表达,而总结性评价将考试成绩与课堂表现综合。该教学体系在延续传统以分数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减少分数所占比重。通过加大对课堂表现和在线学习的参与度,保证了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口试与笔试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进而保证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此外,通过便捷化的在线教学,教师们可以在每节课后在线发给学生教学反馈单,对本课知识的教授情况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综合性反馈,所有反馈评价均以匿名的形式进行。
此外,在课后活动表现中,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这要求各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如国际会议,用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研究生选修课对专业起辅助作用,并将其进一步深化与外延。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能够在丰富知识、激发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汲取相关知识,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且巩固专业知识。相关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保证学生专业化学习的同时,确保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化,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结语
在新世纪“双一流”建设背景要求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学改革应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保证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平衡学生笔试和口试比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即时反馈每课教学内容,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最终在保证我国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唐宁,张其龙,苏慧斌.“985工程”转型与“双一流方案”诞生的历史逻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5):11-19.
[2]昂洋.研究生教育管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46-147.
[3]王博.疫情防控期间PBL教学在线模式研究———以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128-131.
[4]张彧,马瑾.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以语言学系统理论为视角[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846-489.
[5]任峥,杨宏.学生视角下研究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2017,39(2):54-59.
[6]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1-5.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9-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