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探析及对策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探析及对策论文

7

2023-01-25 13:24:1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 要 :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加之甘肃省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因此,甘肃高校培 养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英语翻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 甘肃省五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甘肃高校大学 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对策,期望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指明方向。

  摘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加之甘肃省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因此,甘肃高校培养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英语翻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甘肃省五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甘肃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对策,期望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英语翻译能力;英语翻译教学;对策

  一、引言

  面临经济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五通”,[1]其中,实现语言互通是实现“五通”的前提条件,在各国交流中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途径。[2]英语作为目前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势必在“五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培养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的英语翻译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甘肃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的交通枢纽”。

搜狗截图22年11月25日0914_2.png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打开了对外开发开放的新“窗口”,将原本地处西部偏僻“后方”的甘肃推

  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3]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较沿海发达地区很难提供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加之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学生自身原因,学生的翻译能力相对较差,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路径,文章通过网络对甘肃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其翻译能力,并分析讨论,试图找到影响甘肃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期望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指明方向。二、问卷调查设计

  笔者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在2020年2月实施。问卷共28个问题,主要从自身因素、课程设置、教师因素、学校设施、双语能力等八个方面对甘肃省五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学校包括部属高校、省属本科院校以及民办院校或独立二级学院。调查学校的类型比较全面,包括综合、理工、医药、财经等院校。

  以上数据反映出本次调查的学校在类别和层次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问卷调查结果整理

  本次问卷共回收195份问卷,有效问卷195份,

  有效率100%。

  (一)自身因素

  对影响本科生翻译能力的自身因素主要从学习兴趣、期望水平、预期目标、学习动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于翻译的兴趣,受调查的同学中感兴趣的占97.5%,其中很感兴趣的占30.26%,较感兴趣的占42.56%,有一定兴趣的占25.13%,仅有2.5%不感兴趣。关于期望水平,选胜任一般工作需要的翻译的有121人,占总数的62.05%,占比最高,仅有5人对自己的期望不清楚,占总人数的2.56%。关于预期目标,选择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5.64%,形成和培养一定专业翻译能力的占18.46%,了解和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的占10.77%,学习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的占5.13%。关于学习动力,以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领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为最多,占35.9%,兴趣所在和就业需求几乎差不多,分别占28.21%和29.23%。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同学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较高,期望水平较低,以胜任一般工作需求为主,预期目标不高,主要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对专业技能提升的要求不高,学习动力主要是以兴趣和就业为主。

  (二)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设置主要从翻译课程合理性和学生的课程期望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期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能满足学生的课程要求。对问卷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对翻译课程来讲,“较合理”占比最高为54.36%,“很合理”的占比最低,为11.28%,可以看出,学生对目前学校的课程不是很满意,课程合理性有待提高。从课程期望来看,样本中“翻译技巧及方法”相对较多,比例为46.15%,还有37.44%的样本为翻译实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增加翻译技巧及方法和翻译实践两部分的比重。

  (三)教师因素

  针对教师因素从三个方面即作业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系统性对学生翻译能力进行调查。通过SPSS进行频数分析发现:针对作业态度,有98.97%的同学选择“有必要,但不应太多”,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业的接受程度很高。针对完成情况,有74.87%的同学选择“认真完成”,可以看出,同学们的作业完成质量较高。关于课程系统性,有52.82%的同学选择“比较系统”,有34.36%的同学选择“缺乏系统”,仅有12.82%的同学选择“很有系统”,可以看出,课程系统性不强,有待提高。(四)学校设施

  关于学校设施,有127人选择“比较满意”占比为65.13%,有30人选择“满意”占比为15.38%,有38人选择“不满意”占比为19.49%。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翻译设施,基本满足学生的普通需求,对专业性更强的学习还不够,需要进行更新。(五)双语能力对翻译能力就是双语能力二者是否等同的认识上,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有83人和81人,分别占45.56%和41.62%。不同意的仅有25人,占12.82%。可见对翻译能力和双语能力的认识上,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二者是等同的关系。

  (六)翻译练习

  在翻译练习中,主要了解翻译练习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能否胜任课堂翻译练习以及翻译练习的最主要领域。调查发现:有69.74%的学生表示,翻译练习对自己的翻译能力有点提高,明显有提高的仅有17.95%。目前的翻译能力可以胜任课堂翻译练习的学生仅占6.15%,勉强还行的占43.59%。翻译练习所涉及的领域中,占比较高的四项为“文学”“教学”“新闻”“旅游文化”,分别为33.46%、30.82%、17.60%、18.12%,占比较为接近。可见对翻译练习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只有少数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目前学生的翻译能力还很弱,在课堂练习中超过90%的同学不能胜任,翻译练习所涉及的领域多集中在人文类,对科学管理类的涉猎较少。

  (七)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主要从学生是否参加过实践、实践中胜任工作的能力、实践体会及未来工作四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从“你是否参加过翻译社会实践”来看,样本中有超过5成的样本为“从未参加过”以及“偶尔参加,但不多”样本的比例是38.46%。从“如参加过翻译社会实践,你在实践中觉得自己具备的翻译能力是否足以胜任翻译工作的需要”分布上,大部分样本为“勉强胜任,但有时不行”,比例是60.00%,以及“无法胜任”样本的比例是32.31%。“在翻译社会实践中,你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超过6成样本选择“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后学习时方向更加明确”,“说不清将来做什么,但肯定有关”的比例为64.1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整体翻译能力较弱在实践中很难胜任工作,但在实践中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八)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的调查分为翻译前、翻译中、翻译后三个阶段,调查发现,在翻译前的准备工作中,会经常查阅相关材料,选择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仅占34.36%和20.51%。在翻译中,对翻译方式的选择中,仅有14.87%的学生明确自己选择此方法的原因,在具体翻译时,有近70%的人同意先了解文意再进行翻译,关于逐句翻译句子的方法,同意和不同意的各占41.03%和32.31%,两种态度不相上下。在翻译后,有一半学生同意形式应与原文保持一致,有一半学生同意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读者。

  由此可知,目前学生在翻译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在具体的翻译中,对句子的翻译方法还存在争议,翻译后对翻译作品的评价也仅有五成的学生有相同认知。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甘肃省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还很薄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教师队伍业务素养不够高。2.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3.翻译实践训练欠缺。4.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本次主要调查的四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为进一步探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对英语翻译教学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翻译专业素养、翻译教学素养、翻译职业素养、跨文化素养、跨学科素养。[4]翻译专业素养是教师具有一定的翻译专业相关知识储备和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素养是指在教材、教学工具、方法等不同于普通外语教学,前者更注重翻译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师应首先了解清楚翻译职业的目标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认清职业目标、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跨文化素养指教师既要对汉语语言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深入了解,也要对目的语所代表的异国文化有所了解。跨学科素养是指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本专业知识了如指掌,还要对本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甘肃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还不够系统,这将严重制约高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当及时调整英语翻译教学体系。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注意规范化、多元化、科技化、职业化和本地化等问题,要结合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在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并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跨学科交叉教学、多学科教学,避免调查报告中学生人文类练习较多,科学管理类涉猎较少的问题再次出现。还应增加“一带一路”视域下沿线国家的文化课程选修,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5]另外,还应注意英语翻译的科技性特点,在课程设置中要密切地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能够利用翻译工具、翻译记忆与机器翻译等教学手段,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趣味性、系统性与丰富性。[6]

  (三)拓宽英语翻译实践训练

  翻译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外学习以及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因此,将翻译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是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方式。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为专业基础,同时,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对所学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翻译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笔译练习或模拟实践,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学科竞赛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7]

  (四)深化校企合作交流

  提升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培养机制。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要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企业应当为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议。高校应当根据企业反馈,结合自身的调研,完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行业和专业翻译重点训练。高校应当与英语翻译社会培训机构、翻译工作室、专业翻译公司,从事汉英互译出版业务的出版社或者期刊社合作。企业要真正对学生信任,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翻译工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8]

  五、结语

  文章分析了本次甘肃省不同类型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甘肃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还很欠缺。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诸多客观因素,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只有从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拓宽翻译实践训练,深化校企合作交流,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全面型英语翻译人才,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甘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1]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09.

  [2]郭雪峰.“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的语言政策与外语教学探究[J].海外英语,2017(24):89-90.

  [3]郭风清,周亚莉.“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语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95-99.

  [4]任晓龙,林秋菊,刘京伟,等.“一带一路”倡议下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路径[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30(1):36-38.

  [5]刘元琛.“一带一路”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之研究[J].长江丛刊,2020(9):39-40.

  [6]周培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英语翻译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5):62-63.

  [7]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8]杨俊惠.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