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度视角下《红楼梦》章回标题英译对比论文

2024-06-13 15:45:4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自20世纪开始,《红楼梦》受到西方世界广泛关注,英译本也逐渐增多,其中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本知名度最高。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比译者译文与智能软件译文的差异。本文旨在扩大《红楼梦》英译分析范畴,转向受众视角,借助问卷调查探讨哪一个《红楼梦》译本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采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对接受度高的译本进行分析,为人工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摘要]自20世纪开始,《红楼梦》受到西方世界广泛关注,英译本也逐渐增多,其中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本知名度最高。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比译者译文与智能软件译文的差异。本文旨在扩大《红楼梦》英译分析范畴,转向受众视角,借助问卷调查探讨哪一个《红楼梦》译本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采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对接受度高的译本进行分析,为人工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接受度,《红楼梦》,交际翻译理论,ChatGPT
1研究背景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深受国内外研究学者青睐。作为一部世纪著作,《红楼梦》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英译本也逐渐增多。在众多名家的英译本中,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以下简称“杨译”)和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以下简称“霍译”)尤为突出。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日趋成熟,ChatGPT的出现更是将智能翻译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鉴于此,本文在受众群体中进行《红楼梦》英译本接受度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杨译、霍译和ChatGPT译本究竟哪一个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机器翻译的接受度是否高于人工翻译?基于研究数据,本文采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接受度高的译本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译提供思路,为人工翻译提供借鉴。
2理论框架
2.1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认为翻译界有关直译和意译的争论过于理想化,只考虑了翻译文本,没有考虑更深层次的东西,如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群体特点和文本类型(如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吁型)。Newmark(2001)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拓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概念,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2.2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原义及作者的原意图,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形式,不倾向于将译文变为目的语情景下的文化产物。该方法未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导致译文难以融入目的语语境之中,甚至产生歧义和前后矛盾等问题,从而不利于目的语受众对于原文的理解。
2.3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强调尽量使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文作者产生的效果相似(Newmark,1987)。交际翻译注重从目的语语境入手,根据目的语的语法、文化和语用方式译出原文,而非逐字对照翻译。由此,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诠释原文,排除可能出现的歧义问题,最终达到交际目的。译者适当调整原文内容,打破局限,将译文更好地传达给目标读者群体。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相辅相成。本文利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分析三个译本的特点,对比它们的接受度,并对接受度高的译本的特点进行阐释。
3研究方法
3.1受试
来自江苏省某双一流高校的50名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接受度实验,其年龄为17—22岁,女生40名,男生10名。
3.2实验材料
笔者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原著中选择了20个章回标题。标题均出自前八十回,字字句句都是精华。杨译本是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霍译本是企鹅集团出版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机器译文分别由ChatGPT3.5版本和4.0版本提供。
3.3实验步骤
笔者采用问卷星开展调查,受试者投票选择个人最能接受的英译本。笔者共回收问卷50份,其中5份由于受试者未填完问卷而无效,因此共收获45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0%。
4结果与讨论
在参与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约有55%的受试者选择杨译本,35%的受试者选择霍译本,选择ChatGPT3.5版本和4.0版本的人共占10%。总体来说,杨译本的接受度更高。
4.1杨译本接受度高的原因
杨宪益认为,在“信、达、雅”这三个翻译原则中,“信”为译者首先应该注意的原则,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能随意删减或增加内容。杨宪益认为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译文中的注释越少越好。杨宪益的翻译观念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从小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扎实的国学功底。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原文的还原和直译,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原汁原味,并不断回味原文的精彩(金圣华,1998)。杨宪益认为译文要忠于原著,“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别的东西……过分强调创造性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在翻译,而是在改写文章了”(王佐良,1997)。这与纽马克提到的语义翻译不谋而合。戴乃迭在给霍克斯的信件中写道:“同你流畅自如的译文相比,我们的翻译则显得颇为僵硬……”(邹霆,2001)这也反映了杨译本采用了忠实于原文的语义翻译策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国大学生,他们一直处于源语环境下,了解《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杨译本所采用的语法和句式都是符合汉语语言与思维习惯的,带有中式色彩。因此,面对这些中式色彩浓厚的表达,受试者阅读起来更顺畅,接受度更高些。
在“The Disillusionment of Precious Jade”一文中,霍克斯(Hawkes,1989)在评价《红楼梦》时说:“It is read and reread as we read and reread Shakespeare.(它被反复阅读,就如同我们反复阅读莎士比亚一样)”。他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了快感,他渴望把这种快感传递给和自己一样的读者,他会从目的语读者角度思考如何去翻译。“作为《红楼梦》译者,他对于这本伟大与优雅的著作抱有欣赏的情怀和审美意识……霍克斯坚持译出一个完整的《红楼梦》故事,并且要将该作品的美和阅读快感传递给作者,方便读者理解与感受。”(李芝婵,2016)
杨译本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始终有一种“异域感”,但是对于本研究的受试者则不然,受试者作为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既掌握外语又深谙中国文化,且长期处于汉语语境中,所以他们对杨译本的接受度更高些。
4.2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不同版本中的体现
笔者在分析ChatGPT3.5的译本时发现部分译文过于生硬,例如“俏丫头抱屈夭风流”中的“风流”被翻译为wind,这显然与原文含义严重不符。因此,笔者在译本的分析中暂不列举ChatGPT3.5的译文。
例1: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杨译:“The Spiritual Stone Is Too Bemused to Grasp the Fairy’s Riddles,The Goddess of Disenchantment in Her Kindness Secretly Expounds on Love”
霍译:“Jia Baoyu Visits the Land of Illusion,and the Fairy Disenchantment Performs the‘Dream of Golden Days’”
ChatGPT4.0版:“Jia Baoyu Had a Mystical Experience in the Realm of the Tao,and the Warning of the Ethereal Song Performed the‘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杨译将“贾宝玉”译为The Spiritual Stone即“通灵宝玉”,忠于原作。杨译本省译了“太虚境”,只强调了发生了何事。在霍译中,“贾宝玉”被音译为Jia Baoyu,“太虚境”被译为the Land of Illusion,“红楼梦”被译为Dream of Golden Days。“太虚境”在英语文化中不存在,因此霍译本将其解释为“幻想之地”,既能帮助目的语受众理解译文,又尊重原义。《红楼梦》前期描写了四大家族的辉煌,因此译者使用了golden days,再加上dream,更体现了那段如梦似幻的岁月。霍译本是交际翻译的成功实践。但是由于问卷调查受众多为中国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对于《红楼梦》和中华文化的理解比较深刻,因此在接受度方面,使用语义翻译的杨译本更胜一筹。
例2: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杨译:“Baochai Chases a Butterfly to Dripping Emerald Pavilion,Daiyu Weeps over Fallen Blossom by the Tomb of Flowers”
霍译:“Beauty Perspiring Sports with Butterflies by the Raindrop Pavilion,and Beauty Suspiring Weeps for Fallen Blossoms by the Flowers Grave”
ChatGPT4.0版:“In the Dicui Pavilion,Yang Fei Played with Colorful Butterflies,and at the Buried Fragrance Mound,a Flying Swallow Wept over withered Flowers”“杨妃”指代的人物为薛宝钗,“飞燕”指代的是林黛玉。人们常用“环肥燕瘦”来形容美人,薛宝钗丰满,林黛玉骨感,这两个词就人物的体型而言倒是贴切,这是作者的巧思。但机器翻译并未理解到这层含义,完全逐字逐句翻译,读者可能会产生疑惑:红楼梦中何故出现杨妃、飞燕?受试者对此也表示不解,因此机器译文的接受度最低。
霍译将宝钗和黛玉都形容为beauty,没有将两人区别开来。读者一开始阅读题目时也许会误以为逐蝶葬花是一人所为。对于“香冢”的翻译,杨译使用tomb,霍译使用grave,两者皆能表达“坟墓”的意思,但是具体含义不同,tomb指有地面建筑的坟墓,grave则指一般的土墓。标题后半句主要指黛玉葬花的行为,重点并不在“冢”上,因此霍译本的grave更为合适。可见,霍译使用交际翻译理论,对含义类似的单词进行了仔细推敲,找出更贴近原文意思的表达。
例3: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杨译:“A Rebuffed Reprobate Decides on a Journey,an Aspiring Maid Racks Her Brains to Write Poetry”
霍译:“The Love-Deluded One Turns His Thoughts to Trade and Travel,and the Poetry Enthusiast Applies Herself to Making Verses”
ChatGPT4.0版:“A Promiscuous Person’s Affairs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in Leisure Activities,while Those Who Admire Elegant Women Gather to Compose Poetry with Bitterness”
杨译上半句的大致意思是“一个被拒绝的堕落之人决定去远游”,译者将“滥情人”译为reprobate(堕落之人),将“慕雅女”译为an aspiring maid,这样的语义翻译贴合原文。“慕雅女”指的是香菱,她跟林黛玉学习写诗,才华高于其他不识字的女仆们。霍译的poetry enthusiast则将香菱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诗词爱好者”,这一翻译存在先入为主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读者对香菱其他特质难以展开想象。在本标题中,还有一处值得推敲的地方,对于“游艺”的翻译,杨译本只译出on journey这层意思,但“滥情人”薛蟠不仅仅是远游,而且是以经商为名义,霍译抓到这一点,将“游艺”译为trade and travel。
例4: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杨译:“Sweet Xiangyun Sleeps Tipsily among Peonies,Silly Xiangling Coyly Takes offHer Pomegranate Skirt”
霍译:“A Tipsy Xiangyun Sleeps on a Peony-petal Pillow,and a Grateful Caltrop Unfastens Her Pomegranate Skirt”
ChatGPT4.0版:“Innocent Xiangyun Falls Asleep Drunkenly on the Peony Bed,while Simple-minded Xiaoling Reveals the Secret of the Pomegranate Skirt”
“憨”非绝对贬义的形容,它可以理解为“为人忠厚老实、不刻薄”。杨译添加了sweet,展示了湘云活泼豪爽、不虚伪的形象。“呆”被译为silly,带有天真娇憨的意味。杨译生动地展现了湘云和香菱的形象,贴合原文含义。霍译只描绘了一个喝醉的湘云和害羞的香菱,没有全面展示人物形象。
5结语
笔者经过分析发现,杨译大多采用语义翻译,忠于原作;霍译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使译文产生的效果与原著相同,多采用交际翻译。在接受度方面,杨译稍高于霍译,这和受试者群体的文化背景有关。
笔者在本研究中纳入了ChatGPT的翻译版本。其中3.5版本的译文过于僵硬和生硬,4.0版本能够译出原文的大致意思,但仍然与人工翻译有较大差距。比如在韵律和对称方面,ChatGPT没有再现原文特点,只将原文含义译出。
《红楼梦》的翻译不仅牵扯语言,而且重点还在于如何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杨译本在国内外经久不衰,既符合具有一定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仅从接受度方面提出参考,但翻译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译者需根据实际翻译活动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CAO X Q.The story of the stone[M].HAWKES D,et al.,trans.London:Penguin Group,1974.
[2]CAO X Q.A dream of red mansion[M].YANG X Y,DAI N D,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HAWKES D.The disillusionment of precious jade[C]//MINFORD J,WONG S,eds.Classical,modern and humane:essays in Chinese literature.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89.
[4]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6]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李芝婵.从文化视角看《红楼梦》英译本的生成与效果——以杨、霍译本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6.
[8]马美茹.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的字幕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21(17):222-224.
[9]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10]邹霆.永远的求索:杨宪益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