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理解的认知心理阐述及提升英语篇章理解能力探究论文

2023-01-02 14:32:49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 要 :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篇章理解正是发生在文本与读者 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心理行为。文章在关联理论和结构建立框架理论的视角下,对篇章理解进行了认知阐 释,并从认知语境的建构、篇章网络结构的建立及语用推理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认知心理视角下篇章 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外语学习者篇章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启示。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篇章理解正是发生在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心理行为。文章在关联理论和结构建立框架理论的视角下,对篇章理解进行了认知阐释,并从认知语境的建构、篇章网络结构的建立及语用推理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认知心理视角下篇章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外语学习者篇章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篇章理解;关联理论;认知环境;结构建立框架理论
一、引言
对篇章理解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传统篇章教学模式局限于机械训练,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篇的整体性和语境关联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们对篇章理解这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将篇章理解过程看作是发生在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认知心理行为。语篇理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从语言表层信息解码到深层意图解码的认知心理过程。[1]在篇章理解的过程中,读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从篇章的表层语言形式中进行心理建构,最终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交际意图。因此,如何在英语篇章的理解过程中融入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对篇章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关联理论
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强调认知心理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行为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即说话者的明示与听话者的推理。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称为“相互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2]成功的交际正是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的“互明”。在此过程中,对话语的理解是将话语信息与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相关语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此种理论,人对话语的理解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主动选择并建构语境的过程。这里的相关语境是动态的,是在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中随着对信息的动态处理而不断变化着的。语境的选择是在不断推测、验证、调整、适应的推理过程中寻找“最佳关联”来实现的。篇章的理解是发生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蕴含着心理认知过程。在篇章理解中,读者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也就是说,读者应主动从篇章的表层语言信息中寻找出作者未明确表达出的关联,并对其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成功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交际意图。
(二)结构建立框架理论
Gernsbacher(1990)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根据篇章内容和记忆里的内容来建立一个心理结构的过程。[3]根据结构建立框架理论,在篇章理解时,读者往往把篇章的开头作为心理结构的基础,如篇章的第一个单词、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段落。随着读者阅读过程的持续,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新接收到的信息与先前接收到的信息的连贯性强的记忆点会被依次激活,从而充实成不断完善的心理结构。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差的理解者往往由于建立了太多相互没有关联或者关联性差的次结构,而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篇章心理表征。而篇章记忆既是初始篇章理解的结果,又是后续篇章理解的必要条件。其中,命题网络和情景模型是篇章记忆最重要的形式。因此,读者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需要抑制记忆里被激活的和篇章内容无关的信息,以免影响到命题网络和情景模型的建立,最终影响到篇章的理解。当然,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完整心理结构的建立,如读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等。因此,学习者应该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有意识地去设想篇章所描绘的情景或者构建篇章中各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认知心理视角下提高学习者英语篇章理解能力探析
(一)认知心理视角对篇章理解的启示1.增强词汇能力,建立篇章语义连贯
篇章的理解困难很大程度上和词汇能力的缺失相关联。词汇本身除了有自身明确的词典意思外,它更依赖的是所处的语境。脱离语境的一个孤立的语言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它们只有按照语言规律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置于上下文和特定情景之中,才富有生命力。[4]
许多学习者虽然背记了很多单词,但还是无法准确理解篇章,因此增强词汇能力是提高篇章理解能力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如果学习者无法充分理解篇章内句子的意思,那么篇章的局部连贯就无法建立,阅读就很难持续下去,更无从建立篇章的全篇连贯。为了提高篇章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习者要主动增强自身的词汇能力,了解语境对词汇理解的重要作用。只知道单词的词典意思,而脱离单词在句中、篇章内的语境,严重影响到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培养,词汇能力的培养不应脱离交际者共有的认知语境。教师应在培养学习者语境意识的同时,训练相关的阅读技巧,如有意识关注篇章的语域词汇、固定搭配及常用衔接手段等,帮助他们掌握建立篇章语义连贯的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多接触并熟悉各种文体的语篇。不同体裁的篇章必然有其固定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增强学习者对词汇语境含义及篇章衔接手段的理解和应用。词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篇章,同时篇章的学习又可以增强词汇能力,这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2.融入关联理念,构建篇章网络结构
篇章中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是围绕特定的主题而展开的,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时,读者要试图在关联理念下看待每个单词和句子,理解它们与篇章主题的关系,构建篇章的网络结构,从而建立全篇连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描写、并列、因果、比较、转折等,并且根据这些关系建立整个篇章的情景模型或命题网络。结构框架理论认为,差的理解者往往在抑制无关联信息的激活方面的能力比较差。理解者在构建篇章的心理结构时,记忆里被激活的有些信息是和结构的建立无关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抑制这些无关的信息,句子之间本来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干扰。[5]在阅读时,如果无关联或关联性差的信息一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那么就不仅会影响句子间的连贯,而且更会影响到篇章的整体网络结构的建立。所以,想要成功地建立篇章的网络结构,学习者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丰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这样才能成功地描绘篇章中的情景或者理解篇章中各命题之间的关系。
在篇章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立篇章网络结构的能力。在阅读时,学习者应该先了解篇章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主题及相关语言知识,在头脑中先建立一个逻辑图式,发挥对篇章内容的预期作用。然后,再把文章各个部分的细节内容充实到这个图式中,建立篇章的网络结构。在阅读过程中,对无法理解的信息,应充分利用语境知识充实图式内容,构建图式里的语义连贯性,从而实现准确有效的理解。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习者主动阅读,学会辨认篇章中的要点并提出问题,写提纲或者摘要等。这些阅读策略的训练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建立篇章的情景模型和网络结构。
3.增强推理能力,填补信息空白
有的学习者在篇章阅读时虽然似乎看懂了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却仍然无法回答推理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相关理论认为,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之间信息空白的“搭桥”(bridging the gap)的过程。[6]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文本的信息会有不同的推断,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认知能力。篇章理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寻找关联的困难,这往往是由于人们的认知环境和认知结构的不同。关联的缺失往往会导致阅读时间的延长,甚至是理解上的偏差。而篇章理解中的信息空缺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如读者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逻辑推理能力等。
为了实现篇章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鼓励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知识积累,如关于世界的百科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逻辑知识,丰富其自身的认知结构图式。具备了丰富充实的认知图式,读者才能在篇章理解时,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结合篇章的语言和结构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有效填补篇章理解时语义和语境之间的信息空白,进而进行深层次的认知推理,把握浅层语言形式下的隐含意义,充分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交际意图。
(二)认知心理视角下篇章阅读教学模式探析1.认知语境的建构和词汇的理解
在篇章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认知环境的“互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者想要准确理解篇章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必须在阅读中寻找“最佳关联”,而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离不开语境的选择和认知建构。在语言水平基本等同的条件下,理解的偏差往往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的。因此,学习者应该在掌握表层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丰富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可以说,这对学习者能否正确认知作者交际意图,找到最佳关联非常关键。如在阅读《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Unit 4 Text A In Search of Davos Man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文体风格和语域词汇学习,准确把握相关词汇如capital、commit、landmark、projection的语境含义,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段落和篇章的整体语义连贯。在这一过程中,对“全球化”这一主题,学生的认知语境得到了加强与扩展,如national identity、cross-border bus-iness、Davos、foreign market、global trade等新的语境信息被激活。这些新的信息与篇章信息进一步重叠,帮助学生在篇章理解时选择并建构认知语境,减少学生认知大量信息时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在庞杂的语言文字信息中找出最佳关联。可以说,在读过程中,阅读者建构恰当的认知语境,力求达到和文本信息的互明,对准确理解篇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段落理解和篇章网络结构的建立
传统的阅读训练往往比较单一,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机械学习。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启示中,我们发现从整体的视角对篇章的语言要素进行理解,往往会使阅读过程更为省时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段落内句与句之间、篇章内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与篇章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篇章网络结构,提升阅读的效率。以上述篇章In Search of Davos Man为例,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答和任务引导学生对每个段落和主题的相关性、段落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段落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例如,引导学生关注篇章内的衔接手段,如词汇重复、同义词、替代、省略、连词等的使用。例如,第2段第一句话中的also,globalization,第3段第一句话中的although,nationality等词语使得段与段之间内容衔接紧密,有助于读者对篇章内容连贯性的理解。而段落的理解中,教师应同样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手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段落与文章主题的关系以及其在篇章整体中的作用,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摘要或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全篇连贯,并建立全篇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篇章阅读策略。
3.语用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篇章阅读时,语用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习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起到重要的作用。关联理论将语用推理定义为一种“信息搭桥”过程,而深层次的认知推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挖掘篇章表层语言信息之下的作者的交际意图,并设置不同层次的针对性问题,引发学生去寻找细节,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篇章的内容进行辩证的、多层次的思考与领悟,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以上述篇章In Search of Davos Man为例,教师在讲到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一篇论文中的观点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亨廷顿对达沃斯人的表述“新兴的全球超级物种和威胁”的深层含义,并引发学生去思考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对当今社会和文化造成的影响,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的关联理论和结构建立框架理论可以为篇章理解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性指导,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篇章阅读中,为了准确高效地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交际意图,应该鼓励学习者融入“认知”理念,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环境,增强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阅读策略的训练,如引导学习者主动辨认篇章的要点,构建篇章网络结构等。通过阅读策略的训练增强学习者的推理能力,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之间的信息空白,从篇章的语言表层理解其隐含意义,最终实现篇章理解的交际目的。
[1]罗美君,龙慧.信息自动化处理与英语语篇理解[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58-60.
[2]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46.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00.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52.
[5]李晓娟,汪晓琳,丁朝霞.从结构建立框架理论的角度探析英语篇章理解[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6):57-59.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