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探讨论文

2024-05-16 11:38:40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宜机化茶园应选择在地形较为平坦、坡度适中的 区域,以便于机械化管理。茶园坡度不超过 25°, 土壤 pH 值在 4.5-5.5 之间,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 交通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运输和机械设备的进入。根 据不同的机械设备,茶树的种植密度也有所不同,建 议茶树种植密度在 6000-10000 株 / 亩。茶园的规划 应合理,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要完善。茶园内 部道路要宽敞,以便于机械设备的行驶和操作,根据 茶园机械的尺寸道路宽度应不小于 3m,确保茶园机 械在转弯时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损坏茶树。排水沟深
摘要:现代农机装备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为茶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茶叶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机械化技术的 应用,有效推动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技术,为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生产,机械化,应用技术
1. 宜机化茶园的栽培作业规范
1.1 茶园建立
宜机化茶园应选择在地形较为平坦、坡度适中的 区域,以便于机械化管理。茶园坡度不超过 25°, 土壤 pH 值在 4.5-5.5 之间,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 交通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运输和机械设备的进入。根 据不同的机械设备,茶树的种植密度也有所不同,建 议茶树种植密度在 6000-10000 株 / 亩。茶园的规划 应合理,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要完善。茶园内 部道路要宽敞,以便于机械设备的行驶和操作,根据 茶园机械的尺寸道路宽度应不小于 3m,确保茶园机 械在转弯时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损坏茶树。排水沟深 度不小于 0.5m,宽度不小于 0.5m。
1.2 茶园施肥
基肥建议每亩使用 1.5 吨至 2.5 吨的农家有机肥 料(如畜禽粪便、厩肥等) ,或者 150-250kg 的商品 有机肥料,结合适量的无机肥或微生物肥料,一般选 择在九月中旬进行,将肥料深度施于茶树行间并覆盖。 追肥期间主要是利用发酵成熟的有机液态肥料于根部 施用,或者春季和夏季茶叶采收前,每亩撒施 100- 200kg 经过发酵处理的商品有机肥,于茶行间开沟施 入并迅速覆土。另外,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适时喷 施无机或有机叶面肥料,以补充茶树所需的矿物质营 养。需要注意的是,喷施无机叶面肥后需等待 10 天 方可采摘茶叶,而有机叶面肥则需等待 20 天。
1.3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的手段,并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充分应用其中。 在农业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选择高产 抗病品种,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并在栽培管理过程 中注重做好茶园的科学管理,确保茶树能够健壮生长, 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并且运用农业技术措施, 更好地消灭土壤当中的多种病虫害和寄生虫虫卵。生 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害虫天敌和生物农药来消 灭茶园当中的多种病虫害,过程中要严禁使用或者混 合使用化学合成药物,避免对害虫天敌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在开展生物防治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加强茶园寄 生天敌或者捕食性天敌的针对性保护,积极推广应用 有益微生物和相关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或者选择 使用病毒开展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具有专一性、 持久性和效果好的特征,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 染。物理防控技术主要是运用多种机械设备或者人工 手段来防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常见的包括粘虫板、 杀虫灯和性诱剂等 [1]。
2. 鲜叶采集与运输机械化作业规范
2.1 新鲜茶叶的采集
采茶的时机应根据制作的茶叶等级要求而定,当 茶树上符合采摘标准的芽叶达到 10%-15% 时便可开 始采摘,分批次进行,春季每 2-3 天采摘一次,秋季 则每 4-5 天采摘一次 [2] 。采摘的芽叶需大小一致、排 列整齐,不夹带杂物,避免采摘带有雨露或虫害的叶 子以及紫色芽叶。在进行手工茶叶采集过程中,应该 采用提手的方式进行,要确保人工采集的茶叶完整新鲜整洁,不能够携带有茶梗,老叶,在茶叶采摘过程 中禁止采用捋采或抓采。使用机械设备开展茶叶采摘 过程中,技术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技术 成熟,这样才能够确保机械设备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效 益,并保证应用过程中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使 用不合格的汽油和机油,对茶叶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2.2 新鲜茶叶的贮运
新鲜的茶叶原材料在应用之前必须通过官方茶园 认证,这样能够防止非官方茶叶的混入。同时在使用 之前也需要对新鲜茶叶的质量和等级标准进行严格的 质量划分和详细的验收,并进行分类管理。新鲜采摘 的茶叶应该将其装入到专业的容器当中,要保证容器 清洁,透气性较好,通常选择使用竹框网眼茶篮或者 箩筐,在装饰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不能够使用重 物堆压,禁止使用塑料袋或者布袋等软包装材料来盛 装新鲜茶叶。新鲜茶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该做到 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机械性损伤,避免暴雨淋湿或者 暴晒,防止因为茶叶温度变高而导致变质,影响到最 终的品质。
3. 茶叶机械化加工操作规范
3.1 厂房建设
在规划建造茶叶初加工厂时,必须依据茶园规模 和鲜叶获取情况来确定厂房大小,并以资金预算为依 据来选择适当的建设方案及品质水平 [3] 。厂房、设备 以及附属设施须齐全,且达到卫生标准,以确保加工 出的茶叶产品满足各项安全与质量标准。根据茶叶的 种类和加工需求来配置机械设备,通常工厂设计和机 械安装会考虑到加工的茶叶种类、生产量及投资预算。 不同种类的茶叶加工工艺有所不同,因此建厂时需根 据具体茶叶种类进行差异化设计,避免一概而论的做 法。初制工厂的规模需基于年加工量和最大日加工量 来设定,同时考虑茶园的地理位置、采摘年限以及管 理水平的变化。在建厂初期要充分考量所在地区的茶 叶,生产高峰期的日产量,要保留一定的扩产空间。
3.2 机械设备配置
在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 备应该对人体无害,特别是与半成品茶叶直接接触的 部位,禁止使用含铅的相关材料,并尽量减少铁制品 的使用,推荐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设备进行加工。
3.3 加工工艺流程
新鲜采摘的茶叶应迅速送至工厂进行摊晾,避免 阳光直射。摊晾的环境须保持干净、通风良好且阴凉, 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30℃以下,叶子堆放的厚度不应 超过 4cm,每隔 1-2 小时翻动一次,动作需轻柔以防 损伤嫩叶,摊晾至叶片柔软、色泽暗绿、水分含量约 70% 时为宜。紧接着进行杀青处理,推荐使用不锈钢 滚筒式的杀青剂进行杀菌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滚壁的 温度应该保持在 220-250℃,出口的空气温度应该达 到 90℃以上。杀青处理过程中,不同厂家所选择的 滚筒杀青机的型号不同,每次投放茶叶量也会存在一 定差异,但整体的杀青时间一般控制在 2-4min,杀 青结束之后,优质的茶叶颜色呈现,暗绿色的青草味 逐渐消失,叶子变软,不会存在红梗或者焦边的现象, 并散发出淡淡的茶清香完成杀青处理的茶叶之后,迅 速将茶叶铺开,使用冷风机进行冷却处理。在进行茶 叶加工的揉捻阶段,应选用合适型号的不锈钢揉捻机 进行作业。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决定放入的茶叶量。 揉捻最初 5min 保持无压状态,接着 6-11min 施加轻 压,之后 的 12-17min 转为重压,然后 18-22min 降 低压力,最后约 5min 再次回归无压状态。整个揉捻 过程持续 25-30min,合理的成条率应达到或超过 85%,揉捻完成后,要迅速将揉成的团块解散。烘干 时温度设置在 100-110℃之间,保持茶叶铺展厚度在 1cm,烘干时间控制在 2min 以内,直至茶条变得较 为松散,不粘手。复烘阶段同样设定温度为 100- 110℃,此时茶叶铺展厚度增至 2cm,烘干 10min, 直到茶坯失重约 70%,手握茶叶成团后能自然松散即 可。烘干后要迅速将茶叶摊开进行冷却,铺展厚度控 制在 2-3cm。整形工序是通过使用茶叶整形机进行, 操作期间确保机器两侧槽部的温度维持在 150- 170℃。根据整形机的型号确定投叶量,施压应保持 轻柔,仅在第 5-25min 内稍加压力。茶叶的整形时间 通常控制在 45min 以内,要确保整形结束之后,形成 率能够达到 95% 以上,茶叶个体完整,然后将其摊 开冷却处理,摊开厚度不能够超过 2cm。在进行茶叶 足火处理过程中,主要选择使用烘干机完成操作,整 个烘干温度保持在 70℃时间控制在 10-15min,一般 将茶叶烘干到九成干,用手轻轻折断之后即可完成。 烘干结束之后,应该将茶叶冷却摊开,等到茶叶温度 回落到室温状态之下进行包装处理,避免过热包装。 茶叶的最后精制环节需要选择使用圆筛机、抖筛机、风选机、手筛机等机械设备,将茶叶当中过长过粗的 茶条以及茶碎、茶黄、碎片和黄片等杂质去除。此外, 还需手工挑选,移除花蕾、茶梗等残留杂质。
3.4 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加工已成为提 高茶叶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然而, 机械化加工的效益往往受限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 平。因此,加强茶叶机械化加工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成为提升整个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人才 培训过程中应该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以 覆盖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操作技能的全方位技能培养。 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机械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实操技 巧,还应涵盖茶叶生理学、茶叶化学成分分析等相关 知识,以便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针对不同的茶 叶品种和加工要求,作出恰当的机械调整。除了在课 堂上进行知识讲授外,应大量增设模拟实操环节,通 过虚拟仿真或现场实操的方式,让学员在模拟的生产 环境中进行练习,实时反馈操作中的问题,并在专业 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的培训模式能够 极大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力。加快建立在线学习平台,集成视频教学、互动问答、在线考试等功能,使得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更加灵活高效,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跟踪学 员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为每个学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和反馈,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4. 结束语
通过近些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不懈努力,我 国的茶叶生产机械设备已经由过去的被动仿制向着自主 创新研发方向转变,一系列生产性能相对较为优异的机 械设备在生产领域得以有效的推行。但从整体情况来看, 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在未来机械 化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不 断提高茶叶智能化生产水平,加快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 的绿色、清洁的新型茶叶生产机械设备。
参考文献:
[1] 阳开文 . 广德市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J]. 安 徽农学通报 ,2021.27(9):56-58.
[2] 谢鹏安 , 郑泽锋 . 广东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J]. 现代农业装备 ,2021.42(3):83-86.
[3] 杨成松 . 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分析 [J]. 现代农 机 ,2021(3):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