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罗甸县山区农机化发展短板与对策论文

罗甸县山区农机化发展短板与对策论文

2

2024-05-15 14:23:2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罗甸县是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下属县,位于贵 州省南部边陲,县境北连惠水县、长顺县,西邻紫云 县、望谟县,东北与平塘县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地势北高 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面碎小、以山地 为主,丘陵、盆地相间分布。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之一,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加快发展农业 机械化进程,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本文剖析了罗甸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结合县情,提出了可以 切实解决问题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 罗甸县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自然概况

  罗甸县是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下属县,位于贵 州省南部边陲,县境北连惠水县、长顺县,西邻紫云 县、望谟县,东北与平塘县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地势北高 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面碎小、以山地 为主,丘陵、盆地相间分布。河流在境内穿插、切割, 更使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北部和东部以岩溶丘陵、 盆地及石灰岩低中 山地貌为主,最高海拔为 1400.6 米,最低海拔为 242 米,海拔 的相对高差达 1158.6 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为 1350 至 1520 小时,年平均气温达 20℃,极端最高气温 40.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3.5℃,年均降雨量为 1335 毫米,无霜期长达 335 天左右,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

image.png

  1.2 耕地及农作物状况

  罗甸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 30.0526 万亩,其中 大豆 5.9082 万亩、玉米 6.5700 万亩、小麦 1.9120 万亩、 马铃薯 2.5305 万亩、水稻 11.4846 万亩。农机具在农 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耕整地环节基本实 现了机械化作业,但是中耕、播种、植保、收获环节 机械化率还相对较低。

  1.3 农机化发展状况

  截至 2023 年底,罗甸县农机总动力达 27.63WkW,全县农机保有量 4.8 万台套:拥有各类拖拉机 353 余 台,配套农机具 380 余台(套) ,旋耕机 300 余台, 微耕机 1.7 万余套,收获机械以谷物联合收割机为主, 有 25 余套,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 5 台。近年来,在 上级农机部门和罗甸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罗 甸县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耕整地环 节实现了机械化,收获环节也取得了突破,在提高生 产效率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劳力、节约了时间,让老 百姓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农机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 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1.4 农机政策助推农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奖补政策相继出台,尤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 2004 年实施以来,农机化惠农 实施项目越来越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起到了杠杆作 用,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提升,牵动农机科技推广队伍 迅速发展。目前,罗甸县农机服务组织 17 家、农机 大户 30 余个,承担着机械化作业主要任务,农业机 械主力军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农机工作经过近几 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罗甸县自然条 件差、经济基础弱、极大地制约了农机化发展步伐, 整体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偏低。

  2. 罗甸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经营权流转难度大

  改革开放后,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当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但现在由于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人 越来越少,加上本来土地就分散,土地经营权流转主 体多,意愿不一致,经营主体难以形成集约化生产且 没有好的产业支撑,导致流转困难。

  2.2 农机专业人才缺乏

  2.2.1 青壮劳动力流失,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在我国农村,农副产品价格低,农资价格高,种田成本高, “种地不如打工”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年 轻人思维意识中。据统计,罗甸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 为 8.25 万人以上,农村地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 出务工,现有劳动力主要以妇女、老年人为主,劳动 力素质相对较差,应用新机械设备的能力普遍不足, 进而制约了农机化发展步伐。

  2.2.2 农机管理人员少,机构不健全

  2019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 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 3 人,加上镇级没有设立 专门的农机岗位,导致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 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工作开 展难度大。

  2.3 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

  2.3.1 农机推广经费缺乏

  先进实用机具无法下乡开展针对性宣传推广, 也不能够开展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造成部分农户 仍然以传统农业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先 进农机设备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应用,严重制约了农 机化的发展。

  2.3.2 农机研发扶持力度小

  各级政府对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具研制、开发、 试验和示范的支持力度很小。适用丘陵山区作业的农 机具品种少、性能和质量差、价格高, “无机可用” 现象较为突出。机具研发缺少山地丘陵的实地调研, 生产出来的机具性价比又达不到农户的需求。

  3. 罗甸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农机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首先,对于农机 监理机构,要配齐相应的工作人员,乡镇增设相应的 岗位,保障每年的推广经费,确保农机正常地运转。

  其次,要筑巢引凤,大力引进农机化高精尖人才,配 套相应的人才奖励机制,让知识人才留得住。最后, 要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解 决农机培训资金问题。通过送“夜校下乡”、集中培 训等方式,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 成员作为培训重点,加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同时,要做到 长班与短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田间相结合,要细 化培训管理制度,狠抓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要 广泛动员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参加培训,在培训 内容上要贴近农民,在培训形式上方便农民,在培训 手段上适合农民,在培训效果上要富裕农民。如此, 才能构筑起支撑农机化发展的人才体系。

  3.2 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整合各方帮扶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稻油轮作、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衔接等项目资金,通 过政府统一采购方式,购买一批适用先进机具,直接 投入县级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从上到下,培育村级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借机生蛋”、抱团取暖 的发展模式,使得“耕、种、收”全程实现机械化。 如:2023 年,罗甸县利用 2022 年稻油轮作、农业生 产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衔接等项目资金,通过集中 购买设备移交使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机社会化 服务组织发展,新增育秧床土碎土机 1 台、育秧播种 机 1 台、秧盘 2 万张、高速插秧机 1 台,所购设备由 县级龙头企业贵州民生实业集团统筹使用并承接水稻 钵苗机械化育秧工作。5 月底,已完成水稻钵苗可移 栽 5000 亩任务。

image.png

  3.3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大部分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年利用时间短、 资金回收周期长、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要加快 罗甸县农机化的发展步伐就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 持,要因地制宜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措施。一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 的战略合作,出台多种融资办法,在政策上对购机户 进行资助和扶持,提升对农业机械化的金融服务能力。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农用油料供需矛盾。针对农 机作业耗油大、成本高的问题,尽快出台相关燃油补 贴政策,通过油料直补和提高直补额度,进一步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加强信息服 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服务新模式, 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农机化电子政务平台和信息服务 平台,开发建设“智慧农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 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沟通,增强工作 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 齐兴源 , 刘春波 , 等 . 遵义市现代山地特色农机化发展存 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12):22-25+29.

  [2] 董传民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当代农机 ,2023.(12):16-17.

  [3] 李永平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农机化生产问题和对策研究 [J]. 甘肃农业 ,2023.(1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