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运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记录白化豪猪论文

运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记录白化豪猪论文

4

2024-05-10 13:56:11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

  摘要: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2022年9月4日,于内乡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红外相机中拍摄到白化豪猪,根据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资料信息确定为成年豪猪个体,这为河南省白化动物研究增添新的证据,对了解白化豪猪物种在区域的分布、栖息环境、行为等调查奠定基础,完善了内乡宝天曼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豪猪,白化,宝天曼

  First Record of Albino Porcupine(Hystrix Brachyura)by Camera Traps in Baotianm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AN Bo,LI Yingjie,YAO Song,LIU Xiaojing,YAN Manyu

  (Neixiang Management Bureau of Baotianm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eixiang Henan 474350,China)

  Abstract:Baotianman ranks first in the country with its ancient and lush Old-growth forest and rich and unique wild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at the same latitude,known as the“natural species Gene pool”and“Zhongzhou green pearl”.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ldlife resources in the Neixiang Baotianm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Henan Province,this study began using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 to monitor large and medium-sized terrestrial mammals and ground active birds in the area in April 2015.On September 4,2022,an albino porcupine was captured using an infrared camera in the Getiao Climbing Forest Area of Neixiang Baotianman Nature Reserve.Based on the obtained wild individual image information,it was determined to be an adult porcupine.This added new evidence to the study of albino animals in Henan province,laid the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habitat environment,behavior,and other investigations of albino porcupine species in the region,and improv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in Neixiang Baotianman Nature Reserve,This provides reference data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f wildlife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s.

  Keywords:Camera trap,Hystrix brachyuran,albinism,Bao tianman

  0引言

  野生动物监测是评估动物种群状况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具有指导意义[1]。红外相机技术(Cameratrapping)在调查野生动物方面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全天候工作、隐蔽性能良好、野外适应性强以及对野生动物干扰较小等优点,使其十分适于调查数量稀少、活动隐蔽的野生动物[1-2]。该技术在保护区布设及长期运用,能有效监测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分布与活动情况,为了解和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区域分布、物种数量、种群现状与变化、栖息地状况信息有重要意义,对制定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策略、评估物种价值、掌握种群资源现状等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3-4]。

  1保护区概况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内乡宝天曼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南坡、河南省西南部内乡县境内北部山区,东边与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召乔端部分相连,西面与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峡黄石庵部分区域相接,北面与洛阳嵩县相邻,南面与内乡县夏馆镇、七里坪乡、马山口镇接壤,是我国暖温带向北亚热的过渡区域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111°47′~112°04′E,33°20′~33°36′N[5]。保护区内风景迤逦、动植物资源丰富,核心区面积3 040 hm2,缓冲区面积1 214 hm2,实验区面积5 050 hm2,是长江流域汉水支流湍河与白河的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环丹江水库的重要生态屏障。据《宝天曼第二次科学考察集》记录,随着内乡宝天曼保护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10年内宝天曼保护区内维管植物大家庭由过去的2 921种增至3 231种,增加了310种;野生脊椎动物由过去的359种增至442种,增加了8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到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7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8种。

  内乡宝天曼保护区占据长江、黄河、淮河3大水系的分水岭、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向第三级地貌阶梯过渡的边缘等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护区主要以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内乡宝天曼保护区是河南省建立的第1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全国林业示范自然保护区,为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精华区域、国家林业局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所在地[6-7]。

278145232495b5eca39a1e232a75e7d.png

  2研究方法

  2.1红外相机布设方案

  2015年4月开始,在内乡宝天曼保护区内将红外相机布设于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山脊、水源点、兽径、有野生动物粪便或有取食痕迹处。布设相机前对整个监测样方通过GIS制成1 hm2的网格,预设相机位点在每个网格中心,同时在该点范围内寻找合适相机安放位置(通常选择水源点或动物出没等位置)[8],调查使用的相机型号为夜鹰990,相机位点彼此间隔至少300 m,以保证相机之间监测的独立性。相机安装确保相机视野开阔,避开阳光直射,高度距离地面0.5~0.8 m,相机工作设定模式为每次触发拍摄3张照片和录制10 s视频,感应间隔时间为1 s。调查期间每4~6个月进行收集数据,记录相机编号、布设日期、相机坐标等信息,并更换电池、回收储存卡、维修损坏相机,同时根据回收相机数量与往期调查情况调整部分布设点位位置[9-10]。

  2.2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野外收回的红外相机内存卡进行图像及视频筛选,调查中同一相机30 min间隔内所拍到的同一物种的多张照片或视频,记为1张独立有效照片,删除无效数据,有效数据运用多样性监测图像数据管理系统(http://cameradata.ioz.ac.cn/)存储、管理和鉴定分析[10-11],其中,兽类照片的分类鉴定依据《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版)和《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物种的保护等级和重要程度参考IUCN红色名录(https://www.iuc‐nredlist.org/)、《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文件(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461/20210205/1224188608313 52.html)。

  3研究结果

  2022年9月4日下午时分,安装在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一台红外相机捕捉到白化豪猪的影像资料,见图1。红外相机布设点为111°56′39.76″E,33°28′58.68″N,海拔1 641 m,生境以锐齿槲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该个体通体纯白,根据红外相机镜头高度及相机中背景树干高度为参照物估测,白化豪猪个体身长约55 cm,身高约25 cm,体重约15 kg,刺长20~30 cm,鉴定为成年豪猪。

  豪猪(Hystrix brachyura)属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豪猪科(Hy stricidae)豪猪属(Hystrix)动物,世界现有3属11种,我国有2属2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12]。2016年豪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低危(LC),为我国“三有”保护动物,豪猪为夜行性动物,洞居,觅食常有一定路线,喜食植物的根茎、树皮和果实,主要栖息于山坡、草地或密林中[13-14]。

  4讨论

  白化现象在鸟类中较为常见,国内发现白化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15]、白化斑头雁(Anser indicus)[16]、白化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17]等,但是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白化动物的报道并不多[18],本次发现的这只白化豪猪属国内首次发现豪猪的白化现象。同时,区别于以往的是此次影像是在红外相机技术下拍摄到的无干扰影像资料,对了解区内豪猪物种分布、活动节律、生境情况等提供重要影像资料,对准确掌握野生动物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伏牛山系区域白化动物相对固定的追踪研究提供可能。

36d2ef94fe56008fff6e927fa2dfaca.png

  5小结

  近年,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该技术因对数量稀少、行为隐蔽的濒危物种及夜行动物活动的监测与信息获取方面具有很难替代的巨大优势,深受行业领域的喜爱与推广,红外相机对白化动物研究不失为一种全新方式和手段。同时,对于白化现象的研究,很早就引起科学家与专业学者的重视,也曾经对白虎、西伯利亚狼、白化绿猴等物种进行详细描述。虽然对某些白化动物或白化种群有发现存在现象,但其只是极少数个体或群体,出现机率极低,且大多呈现单个分布,容易遭受自然选择而被淘汰,白化动物是体色异常呈白色的个体,目前,兽类白化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环境及生理代谢有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国飞,余辉亮,姜华珍,等.运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记录白化小麂[J].野生动物学报,2021,42(1):277-280.

  [2]肖治术,肖文宏,王天明,等.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与研究:现状及未来[J].生物多样性,2022,30(10):234-259.

  [3]肖治术,杜晓军,王学志,等.利用红外相机对河南宝天曼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鸟兽的初步调查[J].生物多样性,2014,22(6):813-815.

  [4]邓雪琴,刘统,刘天时,等.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猫及其潜在猎物之间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J].生物多样性,2022,30(9):114-122.

  [5]朱学灵,崔向慧,刘晓静.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林群落幼苗库动态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5):572-578.

  [6]叶永忠,李培学,瞿文元.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7]于晨一,李镇江,刘升云,等.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海拔梯度格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3,51(9):101-106,119.

  [8]赵晨光,何明超,苏晋芬,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中华斑羚活动节律的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22,43(1):32-37.

  [9]魏辅文,杨奇森,吴毅,等.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J].兽类学报,2021,41(5):487-501.

  [10]张清浩,姚松,徐恺,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调查[J].兽类学报,2023,43(2):206-214.

  [11]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2]杨东东,蔡琼.豪猪[J].经济动物学报,2021,25(4):285.

  [13]戴正先,杨光美,胡灿实,等.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来豪猪活动节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初探[J].四川动物,2021,40(4):415-423.

  [14]汪国海,施泽攀,李生强,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帚尾豪猪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初步观察[J].兽类学报,2019,39(1):62-68.

  [15]梁子安.河南发现野生白化环颈雉[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 440,14 462.

  [16]张国钢,陈丽霞,戴强,等.青海湖发现一例白化的斑头雁[J].野生动物学报,2016,37(4):386.

  [17]邵明勤,曾宾宾,王洪斌,等.江西婺源发现白化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 873.

  [18]马国飞,杨万吉,王晓菊,等.神农架国家公园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J].四川动物,2021,40(5):58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