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广西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广西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5

2024-05-07 09:43:29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对蜂蜜、蜂皇浆等蜂产品药用价值的深入了解,人们对天然、优质成熟蜂蜜及蜂皇浆等蜂产品需要会越来越多。为推动来宾市特色蜜蜂产业高质量发展,了解并掌握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课题组深入来宾市养蜂基地开展调研,摸清来宾市蜜蜂养殖底数,掌握来宾市蜜源植物资源及分布,并对养蜂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来宾市蜂蜜产业生产出更多优质成熟蜂蜜,并实现“产销两旺”,促进蜂农增产增收。

  摘要:随着对蜂蜜、蜂皇浆等蜂产品药用价值的深入了解,人们对天然、优质成熟蜂蜜及蜂皇浆等蜂产品需要会越来越多。为推动来宾市特色蜜蜂产业高质量发展,了解并掌握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课题组深入来宾市养蜂基地开展调研,摸清来宾市蜜蜂养殖底数,掌握来宾市蜜源植物资源及分布,并对养蜂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来宾市蜂蜜产业生产出更多优质成熟蜂蜜,并实现“产销两旺”,促进蜂农增产增收。

  关键词: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aibin City,Guangxi
      OU Shenghui,YIN Shaohua,YANG Xiaotian,LI Hongjia,TAN Xiaohong,WEI Yongfei,WEI Wenshe, HUANG Li,WEI Zhenfe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aibin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Service Center,Laibin Guangxi 546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people'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dicinal value of honey,royal jelly and other bee products,people will need more and more natural,high-quality mature honey and royal jelly and other bee produc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ney bee industry with Laibin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oney bee industry in Laibin,the research team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in Laibin beekeeping bases tofind out the base number of honey bee breeding in Laibin,to grasp the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nectar plants in Laibin,and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ekeeping industry,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more high-quality mature honey from the honey industry in Laibin City,and to achieve“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two prosperous”to promote bee farmer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income.

  Keywords:Laibin,bee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0引言

  蜜蜂不仅是植物最好的授粉者,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还能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满足人民的营养保健需要。来宾市养殖蜜蜂品种以中华蜜蜂为主,中华蜜蜂又称为中蜂和土蜂,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适应多种气候和多种地理环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和饲养其他畜禽相比,利用来宾市丰富的龙眼、鸭脚木、枇杷、野菊花、鬼针草、九龙藤、五倍子、桉树等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具有劳动强度低、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不污染环境、市场前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业必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优化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布局,推动蜂产品品质提升及品牌打造,实现蜜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发展蜜蜂养殖提供参考建议,课题组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养蜂基地和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及重点访谈等方式,对全市蜜蜂产业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1来宾市蜜蜂产业发展现状

  1.1产能稳步增长

  全市蜜蜂养殖品种以中华蜜蜂为主,占比89.35%。蜜蜂养殖50 327群(箱),同比增长16%,年均产蜂蜜15 kg群/箱,同比增长9%。据统计,2022年全市蜂产品产量795.96 t,其中蜂蜜产量778.06 t,蜂花粉8.1 t,蜂王浆2.2 t,蜂蜡7 t,蜂胶0.6 t,产值超1亿元。

  1.2规模化、组织化养殖初具雏形

  全市蜜蜂规模化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养殖规模100群/箱以上)有70家,占比3.17%,其中养殖规模超400群/箱的有5家,分别为来宾市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450群/箱、武宣县花山养殖专业合作社1 000群/箱、武宣县通挽镇中蜂养殖合作社800群/箱、金秀古古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00群/箱,兴宾区合全养蜂专业合作社410群/箱。全市已组建市级养蜂协会1个,县级养蜂协会4个(兴宾区、合山市、武宣县、象州县各1个),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9个(其中兴宾区2个,金秀县4个,武宣县4个,忻城县1个),养蜂数量占全市养蜂总量20%,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b665b48881823f5f0faee8be8535cd4.png

  1.3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来宾市蜜蜂养殖主要以生产蜂蜜为主,养蜂生产主要分布在兴宾区、武宣县、金秀县和忻城县,主要以定地+转地饲养为主,大部分采用活框技术养蜂,少部分采用传统养殖方式[1-2]。如忻城、金秀部分养殖户沿用“土法饲养”,这些与来宾市地形、地势和山区分布、蜜粉源分布等密切相关。

  1.4加工销售发展潜力大

  (1)加工方面。全市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家,分别为来宾市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和广西忻城天路蜂业有限公司,这2家公司均集养蜂技术研发、蜜蜂养殖、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蜂产品企业,配套现代蜂产品加工设备,可对蜂蜜过滤、脱水、灌装、密封等自动化操作,设计蜂蜜加工能力2 t/d。

  (2)销售方面。来宾市蜂产品主要有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蜂王、蜂群等,以销售蜂蜜初成品为主。销售方式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占比70%。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销售方式有所变化,订单销售和电商销售量逐年增加,分别占比20%和10%。例如,来宾“壮乡人”牌的百花蜜,在2022年东盟展销会上收获6万元订单,武宣“花山”牌九龙滕蜂蜜在2022年收获企业20万元订单。

  1.5品牌培育初见成效

  据调研情况反馈,目前,全市有3个蜂产品品牌,分别为来宾“壮乡人”品牌、武宣“花山”品牌、忻城“山人”品牌,其中以“壮乡人”品牌知名度及销量最高,该品牌2012年11月获批,通过“QS”认证,主打百花蜜,生产加工荔枝蜜、龙眼蜜、鸭脚木蜜、枇杷蜜、五味子蜜、蜂皇浆、蜂花粉、蜂胶、蜂腊等20多种产品,销售蜂王、养蜂药具等。该公司产品荣获多项荣誉,2010年被评为“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优秀产品奖,2011年起多次获得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产品奖银奖,2017年获得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荣誉。同时,来宾“壮乡人”品牌和武宣“花山”品牌蜂产品均荣获广西扶贫产品认证。

  1.6蜜粉源植物丰富

  来宾市养蜂历史源远流长,饲养环境和蜜粉资源得天独厚,其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区南缘通过,地理位置优越,年平均气温20.3℃。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5.6℃。年平均无霜期331 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辖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野生蜜源植物种类繁多,最为常见的野生优质蜜源有九龙藤、鬼针草、野菊花、枇杷、鸭脚木、五倍子、龙眼等本地原生植物,全年皆有野花盛开,各种花蜜、花粉都可利用,且其质量上乘,无污染,是蜜蜂的天然养殖基地。

  1.7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养蜂业作为一项“甜蜜”事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不耽误农时、生态环保、产品健康养生等特点,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3]。据调研反馈,每箱蜂养殖成本为700~1 000元,其中蜂箱和巢础成本为100元,蜜蜂成本为300~600元,过冬饲料成本(10 kg蜂蜜)为300元。销售每箱蜂产品经济效益为1 950~3 400元,包括销售15 kg蜂蜜1 500~2 400元,蜂种450~1 000元等收入。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推进蜂产业扶贫,部分地区将养蜂业列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兴宾区“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和“养蜂示范基地+养蜂户”的“1+N”帮扶模式、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农户”、武宣县“合作社+农户”等联动模式,把分散的贫困户(脱贫户)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对加快精准脱贫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例如,来宾市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武宣县花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武宣县通挽镇中蜂养殖合作社、金秀古古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宾区合全养蜂专业合作社、忻城天路蜂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合作社)共联农带农351户,每年为农户增收2 000元左右。据统计,自2015以来,全市约有1 200户(3 800人)贫困户加入养蜂队伍,实现脱贫目标,脱贫户约占全市养蜂户的11.28%。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来宾市蜂业呈现稳步发展势头,但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2.1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

  全市蜜蜂养殖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蜜蜂养殖收入有限。据统计,全市养殖规模主要以小规模养殖为主,现有养蜂场2 205个,其中养殖100群以下养蜂场2 135个,占比96.82%;蜂群生产水平、健康状况、蜂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缺乏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2.2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能力有待加强

  全市蜜蜂养殖主要以传统庭院养殖为主,养殖分散,规模小,100箱以上规模养殖场只有70户,占全市养殖比重不足10%,缺乏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带动,经营能力有限。近年,一些蜂农自发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方面进行探索,但是普遍存在运行不规范,大多关注蜂产品的销售,对蜂农的组织化管理与技术培训、产品包装、质量管控、电商销售等相对能力较弱,存在松散的“单打独斗”现象[4]。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优势发挥不出,极大制约了蜂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3蜂全产业链不健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是来宾市蜂产品精深加工不够,蜂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销售蜂蜜蜂原材料为主,缺乏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具有来宾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产品难以进入中高端市场。近几年更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收购商不能上门收购,导致销路不畅,蜂产品积压,养蜂收入锐降。同时蜜蜂不能转场,部分蜂群繁殖不好,效益降低。二是蜜粉源基地与果树种植间缺乏有效衔接,果树种植没有有效纳入蜜源基地的整体规划,多为分散种植,不利于统一实施蜜蜂授粉和病虫害防治。三是良种蜜蜂普及率低。目前,全市尚未建有种蜂场,销售良种蜜蜂。种蜂来源主要为自行生产蜂王或从其他养蜂大户手上采购,有的甚至从野外捕获,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种蜂王等问题依旧存在,养蜂效益起不来。四是营销体系不健全。全市蜂产品销售商较为匮乏,以自产自销为主,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地消费市场,虽有部分蜂农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但收购价格大多不如人意,最终造成收购脱节和产品滞销等问题。蜂产品电商销售量虽然逐年上升,但是线上的销售额普遍不高。

  2.4蜂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来宾市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蜂产品生产、加工等地方技术标准,不利于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品牌效应发挥不明显,产品在消费市场上没有说服力和竞争优势,造成优质不优价。根据实地走访发现,来宾市蜂产品销售市场乱象丛生,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难辨好坏真伪,造成优质不优价和优质产品滞销的困境。

  2.5行业人才和技术支撑基础薄弱

  一是蜜蜂养殖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接受新技术能力弱,技术更新慢,造成蜜蜂饲养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行业发展后继乏人。据调研统计,来宾市蜜蜂从业人员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占比70%,40~50岁占比24%,40岁以下仅占比6%。二是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目前,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尚未建立健全养蜂技术推广机构或配备相应技术人员,加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养蜂企业技术需求。

  2.6行业发展环境尚待优化

  一是产业扶持政策紧缺。来宾市蜂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业中的占比较小,对蜜蜂产业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产业扶持政策相对较少。二是产业发展硬件环境尚未完善。蜂农是发展养蜂业的基础,但也是弱势群体,危害蜂农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蜜源植物开花季节施用农药不通知养蜂户造成蜜蜂成群死亡、蜂农转地放蜂有些地区不给或驱赶、个别地区养殖蜜蜂天敌胡峰对蜜蜂的生存造成影响等。三是蜜源地建设意识薄弱,养蜂企业尚未做到有计划地在蜜源植物周围建设培育新蜜源,不利于转地蜂场的规划选址、放蜂管理和蜂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四是蜜蜂农作物授粉意识不强。养蜂业被誉为“农业之翼”,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蜜蜂为农作物传花授粉,可以提高坐果率和坐果质量,降低保花保果农药使用量,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技术体现。走访调研发现,有些地区的果蔬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认可度不高,对蜜蜂授粉收取不合理费用,造成蜂农生产成本过高而放弃了放蜂授粉计划;有些地方常在农作物流蜜期喷洒农药,造成蜂群死亡,蜂农利益受损。

0732b625be417c5e8579b95eeffed92.png

  3对策建议

  3.1培育壮大蜂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竞争力强的蜂业品牌

  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壮大来宾市“壮乡人”、武宣县通挽镇中蜂养殖合作社等养蜂企业,配套现代化加工设备,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蜂产品,促进蜂产品及其制品多样化,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养殖蜂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采购蜂具、蜂药和蜂饲料,统一包装销售,打造具有来宾特色的拳头产品和名特优品牌。

  3.2创建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动蜂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批养蜂标准化示范场,积极推广规模化、良种化、养强群、生产成熟蜜、加继箱产蜜[5]、普及蜜蜂农作物授粉等先进技术,规范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实现质量可追溯性体系,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蜂业高质量发展。

  3.3加大养蜂技术支撑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切实抓好蜂业管理干部、蜂农、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蜂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提高管理者的蜂业知识水平和蜂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6]、二是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养蜂技术服务队伍,引进推广先进养蜂机具、优良品种、新技术等,大力开展蜂农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蜂农,为加快蜂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3.4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力度,营造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做好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预警工作。二是加强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做好蜂产品的溯源管理。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蜂农法律法规意识。加快推行农药喷洒事先告知制度,强化对蜂产品中兽药及违禁药物残留的监管。四是加强对外地转场养蜂场的监管,严格检疫制度。五是查处假冒伪劣蜂产品。六是在放蜂集中地区,妥善解决治安、收费、蜂产品销售、蜜蜂农药中毒、人蜂安全等问题,保护蜂农的合法利益。

  3.5拓展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建立和完善来宾市蜂产品市场营销网络。提升养蜂协会、专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的服务水平,鼓励参与农超、农批对接,提高各销售环节组织化程度。二是积极发展线上销售。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主体利用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或自建平台开展蜂产品销售。实现传统养蜂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7]。三是鼓励蜂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加“东盟博览会”“广西好嘢”“农博会”等产品展销会议或自建专卖店,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宣传,倡导和普及蜜蜂文化,提高消费者对蜂产品的认知度。将养蜂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和特色养蜂方式,培育休闲养蜂业,使之成为农村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3.6加大政策资金和金融信贷扶持力度

  一是将发展养蜂列入政府扶持发展农业资金计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蜂农引进先进的养蜂技术,加快蜂产业科技创新。二是加大银行贷款扶持力度,支持养蜂企业开展小额贷款、低息贷款、养蜂保险服务等。三是政府主导和扶持,开展蜜蜂授粉商品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出台蜜源植物保护利用和种植奖补政策,探索有偿授粉机制[8],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中扩大蜜源植物种植规模,促进来宾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养蜂企业实现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4结束语

  来宾市蜜源植物种类丰富,具备定地饲养中蜂的资源禀赋,而且具有群众养蜂的传统历史,养殖蜜蜂历史已达20年以上,养殖蜂群总数逐年增多,目前已达50 327群(箱),产业已初具规模,但要做强做大做优养蜂产业,还需要政策、技术、人才、资金、销售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实现来宾市蜜蜂产业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守护绿水青山振兴生态蜂业:伊春市蜜蜂产业协会推动小兴安岭蜂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蜂业,2023,74(6):10-13.

  [2]姚春雷,毛岩崇.海盐县蜜蜂产业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畜牧兽医,2023,48(1):20-21.

  [3]曾蜜,周伟良,颜伟玉,等.中国蜜蜂产业生产发展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22,59(6):1 471-1 480.

  [4]江雨臻,康小兰,曾蜜.武宁县蜜蜂产业经营状况分析[J].蜜蜂杂志,2022,42(10):15-20.

  [5]黄斌,汪应祥,张世文,等.利用继箱生产技术助推甘肃省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J].甘肃畜牧兽医,2022,52(9):55-58.

  [6]伍发辉.达川区蜜蜂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22,49(3):17-18.

  [7]张华伟.平湖市蜜蜂产业调研报告[J].浙江畜牧兽医,2021,46(5):21-23.

  [8]类维青.沂水县蜜蜂养殖现状以及发展对策[J].北方牧业,2021(1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