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腺病毒流行毒株的保护性研究论文

2025-09-22 17:00: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禽腺病毒病(FAdV)又称为安卡拉病毒,是由腺病毒I群4型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在肉鸡、蛋鸡、三黄鸡均有发病,不同日龄均可感染,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
摘要:禽腺病毒病(FAdV)又称为安卡拉病毒,是由腺病毒I群4型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在肉鸡、蛋鸡、三黄鸡均有发病,不同日龄均可感染,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为验证不同厂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对禽腺病毒病(I群4型)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选用禽三联灭活疫苗免疫分别免疫21~28日龄健康易感SPF鸡,免疫后连续观察21 d,所有免疫组精神、食欲良好;免疫后21 d用禽腺病毒(I群4型)流行毒株SD70株进行攻毒,所有免疫组100%保护,对照组100%发病且90%死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鸡三联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以抵御腺病毒SD70流行毒株的攻击。
关键词:SPF鸡;灭活疫苗;免疫
0引言
中国是禽类养殖大国,2023年据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商品蛋鸡存栏量约11亿5千万只,而肉鸡的年出栏量更是超过130亿只。然而,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以及禽腺病毒病(特指I群4型)等病毒性传染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导致经济损失惨重[1-3]。疫苗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禽类疾病种类繁多,且近年新型疫病及其变异株层出不穷,规模化养殖场对于疫苗的需求愈发迫切且大量。采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控制,给养鸡场的疾病防控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频繁地接种疫苗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可能导致鸡群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引发死亡。鸡新城疫、禽流感以及禽腺病毒病在养鸡场中广泛传播,单一疫苗产品已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技术层面也相当成熟可靠,能够切实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当前,我国养鸡业迫切需要的此类疫苗产品,仅需一次免疫便能实现有效控制。这3种传染性疾病的出现时间介于第4~6年。本次试验聚焦于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三联灭活疫苗,针对禽腺病毒进行了免疫挑战试验[4-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疫苗
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分别使用以下5种毒株。La Sota株+JS121株+SD70株,疫苗批号:20240521,由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制备。La sota株+YBF13株+YBAV-4株,购自厂家1公司;La sota株+YBF13株+YBAV-4株,购自厂家2公司。La sota株+CS株+Ax25株,购自厂家3公司。La sota株+TY株+QD株,购自厂家4公司。
1.1.2试验用禽类
选用年龄介于21~28日、体质强健且易于感染的SPF级雏鸡,这些雏鸡购自江苏勃林格殷格翰维通生物科技公司。
1.1.3攻毒用毒株
禽腺病毒+SD70流行毒株,3×10 7.0 T CID 50(0.3 mL/只),由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培养提供。
1.2方法
1.2.1免疫接种
选取21~28日龄健康易感SPF鸡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第1~5组为免疫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禽三联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疫苗0.3 mL/只,第6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免疫分组情况见表1。
1.2.2禽腺病毒病(I群4型)攻毒保护试验
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1天,对所有试验鸡分别在其腿部肌肉处以注射方式接种禽腺病毒SD70毒株,以实施攻毒试验,所注射的病毒液体积为0.3 mL,其中包含了3×107.0TCID50的病毒单位。接种后的连续7 d内,密切监测并记录这些鸡的临床表现。试验结束时,进行剖检,对内部病变情况进行细致观察。若试验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羽毛杂乱无章或不幸死亡,且剖检结果显示存在心包积液、肝脏肿胀、色泽发黄或出血等任意一种病理现象,则判定为发病状态。详细记录免疫组鸡的保护情况以及对照组鸡的发病状况,明确鸡新城疫的探究针对禽腺病毒SD70株的免疫防护效能,关注禽流感(H9亚型)与禽腺病毒病(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的效用。
2结果
2.1疫苗免疫结果
连续观察21 d,精神状态良好,采食和饮水均正常,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全身不良反应,观察注射部位未出现红肿、溃烂和化脓等炎症反应,疫苗吸收良好。
2.2禽腺病毒病(I群4型)攻毒结果
免疫后21 d,免疫组50只SPF鸡和对照组10只SPF鸡分别腿部肌肉注射腺病毒SD70株病毒液0.3 mL(含3×107.0 TCID50)进行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7 d,各免疫攻毒组试验动物健康状态良好,未出现异常,攻毒对照组攻毒后第2天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粗乱等临床症状,3~4 d出现死亡;在试验进行的第7天,对所有试验动物进行剖检,以观察其组织病变情况。结果显示,在攻毒对照组的鸡群中,普遍观察到了心包积液、肝脾肿大及出血等标志性病变,而免疫组的试验鸡则均未显现出任何显著异常,见图1。
疫苗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效果表明,当使用本实验室研发的SD70毒株进行攻毒后,所有免疫组的鸡均获得了100%的保护率,相比之下,对照组的鸡则全部发病,且有90%的鸡不幸死亡。本试验结果有力证明,无论是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还是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均展现出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活疫苗针对禽腺病毒I群4型中的流行毒株SD70,展现出了卓越的免疫防护效能,具有极佳的保护作用,见表2。
3讨论
自2016年起,I群禽腺病毒病在我国众多省份,诸如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及江苏等地肆虐,其致死率超过40%,给禽类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7]。当前,我国流行的毒株血清型多样,涵盖禽腺病毒4型、11型,以及8a型、8b型等,这些不同血清型禽腺病毒的各种毒株均能侵袭鸡群,诱发心包积液综合症及包涵体性肝炎,尤其以4型禽腺病毒的流行最为广泛,致病力最强,对家禽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8-9]。在防控此类传染病方面,疫苗接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和手段。当前,苗种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关键进展[10-11],唯有开发出既安全、高效又稳定的三联灭活疫苗,方能对传染病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在本次试验中,选取了3~4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作为试验对象,接种了禽用三联灭活疫苗,并随后以禽腺病毒病SD70株进行挑战试验。
结果显示,所有接种了疫苗的鸡均获得了100%的保护率(10/10受保护),而未接种的对照组鸡则全部发病(10/10发病),且其中90%(9/10)不幸死亡。这一试验结果有力证明,利用禽腺病毒病SD70株所制备的三联灭活疫苗,对于当前流行的禽腺病毒(I群4型)分离毒株展现出了卓越的交叉保护效能。
4小结
针对当前国内禽腺病毒(I群4型)流行毒株,采用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及禽腺病毒(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融合LaSota株、JS121株与SD70株)展现出卓越的防护效能,能够有力阻击并控制这些流行毒株的侵染。
参考文献
[1]甘孟候.禽流感[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甘孟候.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王茂森,郭健,逯春香.兽医传染病学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20.
[4]宋扬,李贽,藏玉婷,等.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TJ株+HY株)抗体产生期和免疫持续期试验[J].饲料博览,2019(5):38-40,51.
[5]赵蕾,张建伟,李林,等.I群4型禽腺病毒DC株灭活苗对流行毒株的保护力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9):34-37.
[6]阮继湘,章振华.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雏鸡的免疫效力研究[J].中国家禽,2021,43(10):111-115.
[7]田甜,刘琳敏,路文彬,等.2015—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I群禽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23,53(1):57-63.
[8]吴通奎,包涛涛,黄功明,等.I群禽腺病毒病流行现状及其疫苗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22,43(3):19-21.
[9]薛晓岩,张振兴,季佳,等.禽腺病毒4型的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4):102-106.
[10]杜东颖,盛东北,霍环艳,等.I群禽腺病毒(4型)Fiber-2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2,30(6):77-82.
[11]朱庆贺,苗艳,杨旭东,等.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灭活疫苗的研制[J].中国兽医杂志,2020,54(8):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