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研究论文

2025-04-16 14:34:3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大力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鉴于此,立足于山西省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趋势,介绍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与装备的发展现状。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大力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鉴于此,立足于山西省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趋势,介绍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与装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山西省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农业机械结构不完善、智能化装备的普及使用度较低、相关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薄弱;提出了山西省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对策建议,包括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动山西各区域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建设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示范园以及培养智能化、技能型农机人才。”
关键词: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个指导文件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了“智慧农业”凹,这是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农业机械装备也开始趋向于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1山西省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发展现状
目前,山西省的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发展现状总体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农机装备结构的持续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稳步提高、农机化服务组织及投入效益得以发展等方面。
1.1山西省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据《山西农机统计年鉴(2023)》,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803万kW;2022年底,山西省农机总动力为1714.27万kW,其中,柴油发动机总动力为1411.09万kW,电动机总动力达到257.14万kW2。
山西省农机装备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装备总量稳步增长,农机化发展呈稳定增长趋势。据《山西农机统计年鉴(2022)》,2022年山西省拖拉机拥有量为39.19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高端配套农具、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谷物烘干机等装备增长较为明显,其中大型及以上(58.82 kW以上)拖拉机2.24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3.49万台,这表明对新型智能化、复式、绿色保护环境的机具需求在逐年增加。
1.2山西省农业机械作业水平
近年来,山西省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方面有显著进步。2022年底,全省机耕面积达到280.86 khm²,机耕水平达到84.54%;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759.71 khm²,机播水平达到76.92%;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169.02 khm²,机收水平达到60.45%;耕、播、收3项作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0%3。山西省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在持续稳步提高,特别是玉米、小麦的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1.28%、90.53%。
1.3山西省农机化服务组织及投入效益发展水平
近年来,农机化服务组织在不断增加,经营总收入和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均逐年增长,农机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山西省对农机化作业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2022年底,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4629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778个,农机户发展到50.64万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达到6.9万个)。
2022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共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8.82亿元,其中全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15.39亿元④(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1亿元),用于扶持3.15万农户购置3.31万台(件)农机具,精准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86.16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到61.07亿元),有效促进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山西省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结构不完善
一是农业机械装备中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少,而小型农机具多;二是相比耕整地农业机械,收获机械相对要少;三是小型农机用具多,而智能化农机装备很少。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匮乏难以满足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
2.2智能化装备的普及使用度较低
通过调研发现,从业者对农机智能化设备的需求较低,大中型智能化装备的拥有率不高。普通农户拥有小型农业机械装备的居多,智慧农业经营主体会同时拥有小型农业机械装备和大中型智能化机械装备。一是智能化装备操作使用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能简单轻易地为普通农户所用,且尚未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二是普通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认知受限。三是智能化装备的成本相对较高。四是智能化装备投入使用的数量不足,若投入使用数量太少,则规模生产难以实现,成本较难完全收回;若投入使用数量过多,则农产品库存较多,农户收益较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业智能化设备普及使用率不高。
2.3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一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较少,高学历人才更是匮乏。一方面是农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收益较低,另一方面是专业优秀人才大都不愿深入基层工作。因此,在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都缺少人才这个重要因素。二是优质人才流失也是关键因素。政府对引进、留住人才的政策支持缺乏,从而导致部分优质人才流失。三是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有限。通过邀请高端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或是本地人员出去学习,但由于从业者自身能力,因此培训学习效果不显著,对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实践使用效果不显著。
2.4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薄弱
智能化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低,龙头企业少,生产经营规模小,科研创新能力弱,普遍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能力不足,可靠性较差,对产业拉动能力不够。
农机企业由于长期科研投入不足,致使研发手段落后,核心技术匮乏,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绝大部分的农机制造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省内农机科研院所普遍经费短缺,人才断档,平台公益性功能不足,专业领域的拓展、科研条件的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在智能化机械装备研发方面提供有效支撑能力有限。
3山西省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对策建议
3.1转变耕作模式使智能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由于山西省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用智能装备的需求和财力不足,需继续加大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大型推广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使农机智能装备与农艺相结合,推动农机智能装备的推广和应用。
3.2因地制宜推动山西各区域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山西省80%的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主要研发适宜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装备,重点推进作物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省内各区域要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进程。中南部区域地势平坦,耕地连片,适宜推广和研发智能化生产装备,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晋西北地区应突出“特”“优”农业,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和配套智能农机装备。
3.3加大研发力度建设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示范园
基于区域内现代农业产业优势,结合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大卫星遥感与定位、无人机巡查与植保、农业物联网与机器人等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培育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新增长点。
3.4组织智能化农机装备培训、讲座培养智能化、技能型农机人才
扶持农业院校,培养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通过科教兴农、农村智慧大讲堂等活动对农民进行智能装备培训,让农民不仅会用农机智能装备,还能根据生产实践去发展和改进智能装备。
参考文献:
[1]王沛栋.“互联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四个维度[J].农家参谋,2016(5):6-7.
[2]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3]蒋天弟,欧阳爱国.农业机械智能化与21世纪精细农业[J].农机化研究,2002(4):12-15.
[4]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1-2023年全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农机发[2021]5号)[J].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1):9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