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带动返乡创业论文

2025-04-16 14:03:4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汝城种植小黄姜作为一种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同时也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实现返乡创业梦想的新机遇和平台。鉴于此,介绍了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技术与市场化经营,探讨了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带动返乡创业。
摘要:近几年,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不仅承载了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更是凝聚了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的热情和梦想。汝城种植小黄姜作为一种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同时也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实现返乡创业梦想的新机遇和平台。鉴于此,介绍了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技术与市场化经营,探讨了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带动返乡创业。
关键词:汝城小黄姜;特色种植;返乡创业
汝城县地处罗霄山脉,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土质疏松肥沃,较为适合种植小黄姜。汝城县因地制宜,通过广泛开展小黄姜种植,带动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小黄姜无菌姜苗创新技术、延链强链,打造全产业链,目前种植小黄姜已成为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²)。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种植技术
1.1地块选择
小黄姜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地块,土壤深厚能为小黄姜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储备,有利于根系的扎根和发育。深层土壤还能有利于小黄姜的生长茁壮,减少机械阻力,促进地下茎的形成。应尽量挑选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因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也更容易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有利于小黄姜的根系生长和呼吸。此外,需注意选择3年以上未种植过生姜或茄科作物的旱地或水田,尤其是红黄壤的土壤最为适合。
1.2整地管理
整地是小黄姜种植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通过正确的整地方法,能为小黄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发育,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整地前要进行深翻细犁,将地块进行深翻是为了使土层变得疏松深厚,有利于小黄姜的根系生长和进一步发展。深翻能够破坏土壤中的板结层,促进土壤通气、排水、根系伸展。深翻后再使用细犁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耕作层的深度不低于25 cm。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墒,一般情况下,墒宽为3 m,墒高为30 cm,墒沟宽为30 cm,需要将地块进行分墒,使得墒平细沟直,高墒低沟,保持整地的均匀性和平整度I。同时,地块四周及墒沟要保持畅通的排水,避免水涝对小黄姜的影响。如果在冬闲地或轮歇地种植小黄姜时,应提前进行深翻晒垡1~2个月。以此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黄姜的根系生长和发育。
1.3种姜选择
种姜应选择外观饱满肥大,色泽新鲜靓丽的姜块。外观是姜种优劣的第一标志,饱满肥大、颜色鲜艳、没有任何病变或损伤的姜块通常品质较好。块茎饱满表示内部养分丰富,有利于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色泽新鲜靓丽说明姜块保存良好,未受到过多外部损伤。选择好种姜后应检查姜块的内部情况。掰开姜块后,观察姜肉的颜色是否正常,无水溃状痕迹或其他病变。正常的姜肉颜色应为鲜黄或淡黄,无任何异常色泽;姜肉应该坚实、无湿软感、无水渍或其他病变的迹象。
自贮姜种出库时,尽量选择晴天出库,并在之后的3天内注意保温防冻。晴天出库有利于姜种的干燥和除湿,减少姜种受潮的可能性,而保温受冻则是为了防止姜种受到低温影响,避免姜种的冻害。在掰种前,需要摊开“晾种”进行晒晾处理,直到掰种结束。晾种的目的是让姜种适应外界环境,排除残留水分,保持姜种的干燥状态,有利于种植后的根系生长。晾种时间的控制也需要注意,一般应在掰种前3天左右。按照每1亩用种量500 kg准备,姜种一定要掰得大,每块的质量不低于40g。种植密度的控制和姜种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小黄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按照要求的亩用种量做好姜种的准备工作,同时确保每块姜种的质量符合标准,以保证小黄姜种植后的发育和生长。
1.4种植方法
由于小黄姜的生育期越长产量就越高,因此应尽早种植,最佳种植时间是在农历2月初。挑选合适的姜种,并按照行距30 cm、株距30 cm的标准,在地块上开设排沟,通常采用条沟种植方式。排沟的开掘要整齐,保持规则的行间距和株间距,以利于小黄姜的生长和管理。将土壤覆盖在姜种上,覆土深度应在12~17 cm之间。覆土后要轻轻压实,以帮助姜种贴近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分。覆土后可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姜种的发芽生长。
1.5日常管理
1.5.1施肥管理
科学施肥是确保小黄姜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在种植小黄姜前,应该施入足量的底肥。底肥施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有机肥,结合复合肥、过磷酸钙、钾肥进行混合施用,这主要是为姜种的生长提供养分保障。
在小黄姜的生长过程中,从苗期至收获前至少需要追肥5次。追肥应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以分散施肥频次,避免过量施肥对植株造成负荷。追肥累计用量为复合肥50 kg、尿素50 kg,要注意控制氮磷钾的比例,以满足小黄姜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第1次在苗期,这时以氮肥为主,每1亩施用30~40 kg,施肥时要避免和植株直接接触,以免浓肥影响到植株生长,一般施肥后浇水,降低浓度,更能加快肥料被吸收。在分叉期,此时小黄姜植株生长加快,需肥量增加,为确保高产,应追施2~3次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和根暴生根剂,养护根系,使植株健壮,为小黄姜根茎膨大做好养分供给。到了膨大期,需追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促进小黄姜块茎膨大,实现高产2。
1.5.2除草培土
小黄姜特别害怕杂草的竞争,杂草会争夺养分,会严重影响小黄姜的正常生长,甚至减产30%~60%。因此,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避免其对小黄姜的养分、水分、阳光造成影响。可使用一些效果不错的除草剂,如禾奈斯、以草安、收乐通等。
在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注意安全施用,以避免对小黄姜的影响。观察田间情况,及时发现杂草生长情况,采取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草,保持田间整洁无杂草。另外,由于小黄姜根系发达且耐旱,但怕雨水泡烂,特别是在南方梅雨季节7月—9月,块根膨大期间更需要特别留意。及时地进行培土清除水中的淤泥,防止根部受损,保持土壤松散有助于气体交换和根系伸展,促进小黄姜的生长。定期使用耙子或培土机进行培土,清除水中的淤泥,促进根系的呼吸和生长,防止根部受浸泡,有效提高小黄姜的产量和质量。
1.5.3适时搭架
小黄姜有比较强的攀附能力,需要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为它搭架,以便增加它的光合作用。搭架的材料可以选择竹棍、普通树枝等,并做好防腐处理。一般在小黄姜苗芽长到10~20 cm的时候开始搭架。这个时候小黄姜的生长速度适中,搭架对于植株的影响较小。准备的架杆可以放在1.2m左右的高度,以利于小黄姜的攀附生长和采摘管理。在小黄姜行间挖好浅坑,将架杆插入土中,固定好后轻轻拍实土壤,保持架杆的稳固。要根据小黄姜的生长状况和密度合理确定搭架的格局和距离。通常每1亩种植3000~4000根的小黄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离,保持搭架的整齐美观。在插植架杆的过程中,要避免架杆之间间距过大或过小,以防止刺伤姜的根部。插植架杆时,要注意轻柔地插入土中,避免剧烈挤压引起黄姜根部受伤而引起腐烂。在后期生长中,要注意定期修剪黄姜的枝叶,保持植株的形态和健康生长。同时,要及时检查搭架材料的稳固性,做好维护和加固。
1.5.4病虫害防治
小黄姜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姜螟,建议日常加强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定期观察小黄姜叶片上有无虫害卵、幼虫等,并注意观察小黄姜地下是否有蛀地老虎等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合理的预测和防治。针对小黄姜主要虫害小地老虎和姜螟,可采用物理诱杀技术。通过诱杀害虫成虫,控制产卵,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同时,引进天敌虫进行天敌虫放飞,控制害虫的数量,采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使用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将成虫从植株上摆脱掉,以减少虫口密度。如果虫害严重的话,也可使用化学防治。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间隔期进行喷施。采取轮作种植方式,避免同种植物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残茬杂物,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加强施肥,增强小黄姜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控制土壤湿度,避免土壤过湿造成根系病虫害,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干旱导致作物抵抗力下降。
小黄姜常见的病害有叶枯病、炭疽病等。叶枯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边缘干枯、褐色坏死,并逐渐向内部蔓延。防治叶枯病的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通风透光、避免过湿和过密的环境、合理施肥等。炭疽病的症状为叶片或茎部出现黑色坏死斑点,后期可能扩展成大面积坏死。防治炭疽病的方法包括使用防治炭疽病的化学药剂,及时剪除患病部位,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高湿环境。
2市场化经营
2.1创新新技术
通过与湘南学院科研院所以及郴州当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汝城小黄姜产业园实施开展了绿色高效栽培项目。采用脱毒组姜苗进行培育,获得成功。脱毒姜苗种植出来的小黄姜品质好、产量高、抗病强,大大提高了小黄姜的质量。
2.2集链成势
汝城县聚焦小黄姜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产品,打造品牌效应,通过返乡创业人员积极建立冷链集散中心,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同时,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建成集储存、产品加工与销售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大提高了小黄姜产业高质量发展。
2.3产品深加工
依托科技应用不断研发生产丰富多样的生姜产品,将小黄姜进行深加工,做成姜粉足浴包、干姜片、姜茶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使返乡创业人员收益大大提升。同时,与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拓展了小黄姜销售渠道。
3带动返乡创业
汝城小黄姜是一种优质的姜品种,口感辛辣,肉细嫩,味特香,纤维较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小黄姜成为健康饮食的首选之一,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发展空间。而在汝城地区,种植小黄姜不仅能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产品差异化优势
小黄姜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独特的辛辣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小黄姜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种植小黄姜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可通过品牌打造和市场定位,实现产品差异化,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
3.2多元化产业链提升
小黄姜的产业链较为完整,除了销售生姜本身外,还可对小黄姜进行深加工,生产姜汁、姜粉等产品。这种多元化的产业链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工深化,小黄姜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同时,深加工也有助于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空间,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3“技术+经验+政府”助力
小黄姜的种植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一旦掌握了关键技术,就可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因为小黄姜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高,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进行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然而,这种技术的要求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返乡创业者可获得优质的小黄姜产量,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此外,汝城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小黄姜。当地农民熟悉土地环境,具有种植小黄姜的优势,有利于返乡创业。返乡创业者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小黄姜产业。同时,当地政府也通过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农民合作社或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总之,汝城小黄姜作为一种优质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市场魅力,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种植小黄姜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带动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返乡创业者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运用种植技术,加强市场营销,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小黄姜种植项目的成功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邓生祥,叶寒竹,谭书洋.小黄姜成就大产业[N].郴州日报,2024-11-203).
[2]陈光敏.小黄姜栽培技术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24,42(6):128-130,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