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论文

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论文

3

2025-04-10 14:46: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以临泽县黑河甘临交界处至沙柳公路桥段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立足环境保护的原则,分析了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保护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提出了科技支撑、精细化管理、推广生态修复项目、统一规划、多方协作等解决方法。

       摘要:以临泽县黑河甘临交界处至沙柳公路桥段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立足环境保护的原则,分析了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保护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提出了科技支撑、精细化管理、推广生态修复项目、统一规划、多方协作等解决方法,以期解决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施工中出现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环境。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河滩地生态;生态护坡


  1工程概述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全长928 km,流域面积约14.3万km²。上游流域面积10009 km²,河道长313 k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中游流域面积2.56万km²,河道长204 km,是甘肃省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黑河径流的主要利用区。下游流域面积8.04万km²,河道长411 km,流经毛乌素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注入东居延海、西居延海,对阻隔两大沙漠合拢有重要作用,是西北和华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临泽县段起点在甘州区靖安乡新沟村六社甘临交界处,终点在临泽县平川镇四坝村临高交界处,沿岸有板桥、鸭暖、蓼泉、平川4个镇,境内河长56 km,河宽60~400 m,平均坡降1.1%,干流高崖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亿m³。


  2环境保护措施


  2.1河滩地生态修复措施


  针对黑河流域河滩长期裸露、四周临水、冲刷严重、植物生长条件差的现状,在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时需尽量减少开发强度,通过营造植物群落的方式来修复,可采用基底修复+植物群落修复相结合的措施。


  2.1.1基底修复


  在需要修复的河滩范围之内,以不占现有河道水崖线位标准,严格按照2年一遇的洪水预留出5~8m的滩地宽度,并用木桩将需要修复的河滩围护起来,以免河水漫滩后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影响植物成活率。木桩直径不应小于20 cm,长度不应小于2 m,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小于1.8 m,并于木桩1.6m的位置,通过直径不小于15 cm的木桩进行纵向连结,木桩之后还需布置竹篱片作为挡土结构,再用15~20 cm的种植土覆盖,但需控制最高的覆土厚度不超过河滩地最高位置,按照1%的坡度将河滩地整平。


  2.1.2植物群落修复


  针对黑河流域植物群落较少的情况,可在基底修复的基础之上,栽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植物,如芦苇、红柳等。芦苇属于是挺水植物,可选择1年生30 cm高的扦插苗进行栽植,栽植密度控制在50 cm×50 cm左右,芦苇根系发达,具有固堤的效果,而且还能吸收水中的磷,起到抑制蓝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栽植芦苇,既能美化生态环境,又能为鸟类生存提供良好条件W。红柳是一种灌木植物,具有抗严寒、耐高温、耐风蚀、耐病虫的特点,可选择1年生红柳扦插面进行栽植,控制株距在2m左右,行距在3m左右。在河滩地生态修复合理栽植红柳,可起到防风、固土、改善盐碱地等作用。


  2.2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


  在项目区的河岸带选择沿黑河两岸的多个点进行生态修复工作。这些点位的选取,充分考虑了河流与河岸带的现状问题,旨在通过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去除人为干扰,恢复河流与河岸带的生态平衡。为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合理确定缓冲带的范围,这一范围的划定,既考虑了河流的自然特征,也兼顾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河流生态缓冲带空间结构的要求,从河流多年平均最低水位线至陆域范围,逐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在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上可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区域的策略。对于水位变幅区注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同时还需加强对水位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水位变化在合理范围内,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在陆域缓冲带方面,注重保护土壤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通过种植防护林、草皮等措施,增加地表覆盖,减少雨水冲刷,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监管和引导,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3生态护坡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生态护坡属于乡村防护区,确定本项目生态护坡防洪标准为洪水重现期10年,需在不改变原有河道行洪宽度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护坡保护。结合现状条件和护坡要求,可选用的护坡方式有植草固土护坡、连锁式生态砖护坡2种,2种护坡方式的优缺点见表1。

  在生态护坡工程中,选择适合的护坡方案至关重要,综合对比2种生态护坡方式的优缺点,连锁式生态砖护坡更加契合本工程护坡施工。①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具有显著的景观效果。其独特的锁型设计使得每一个护坡块被相邻的连锁体锁住,保证了护坡块的位置准确无误,避免了侧向移动的发生。这种设计不仅确保了护坡的稳定性,还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护坡铺面块形成了一个稳定、柔性、透水性的坡面保护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水分条件。②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的使用年限长,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护坡砖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能够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强风、暴雨、洪水等。此外,生态砖块体与块体中间的孔隙内可以填土植草,当花草全面生根后,不仅能够提高块体与基土之间的连接力,还能够美化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③连锁式生态护坡方案的施工简单快捷,不需要大型设备。这种护坡方案适合人工铺设,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生态砖护坡还可通过镀锌钢绞线进一步加固连接,使连接更牢固,抵御洪水冲击能力更强,不易发生局部破坏而引起坡面塌陷。


  连锁式生态砖护坡方案还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生态砖块体内部的多孔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能够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同时,护坡砖下设的土工布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这种护坡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3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法


  3.1挑战


  3.1.1水资源短缺和不均衡分配


  黑河流域位于寒旱区,水资源稀缺,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量减少,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特别是在上游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面临较大挑战。


  3.1.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违法排污、过度开发等活动对黑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高台段的非法排污问题严重威胁到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3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不足


  虽然已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但仍需加强这些措施的实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60d791a7d8cd61352beec0872d4850b.png

  3.2解决方法


  3.2.1科技支撑与精细化管理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综合观测,为水文气象要素提供精确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模型集成研究优化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此外,精细化水量调度可以有效应对旱情,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3.2.2推广生态修复项目


  实施生态修复补植项目,如在受损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强生态功能并改善生态环境2。


  3.2.3统一规划与多方协作


  加强流域治理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简东南.龙马湖景观改造工程水生态无边界保护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09):103-106.


  [2]祝建成,柳墩利,张代富,等.京郊敏感区域复杂条件下高铁桥梁施工生态保护风险管控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09):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