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防治策略论文

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防治策略论文

2

2025-03-31 12:00:18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林业生态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基于此,介绍了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松霜霉病、林木黄萎病、松毛虫、桃金花甲,并从生物防治方面、化学药剂方面、机械设备方面提出了防治病虫害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病虫害。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林业生态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基于此,介绍了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松霜霉病、林木黄萎病、松毛虫、桃金花甲,并从生物防治方面、化学药剂方面、机械设备方面提出了防治病虫害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病虫害。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病虫害;防治

  1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常见的病虫害

  1.1病害

  1.1.1松霜霉病

  松霜霉病是一种主要影响松树的严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松霜霉菌引起,此菌在湿润的环境中繁殖速度惊人,能迅速地在松林中扩散。病原体首先侵入松针,通常先是针尖部位,然后逐渐向下扩展。受到松霜霉病影响的松针先是出现黄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化松针逐渐脱落,从而导致枝条裸露,失去光合作用能力。这一现象在湿润的季节尤为严重。除了对松针造成影响外,松霜霉病也会侵入松树的导管,阻断树木的养分和水分输送。长时间下来,松树的生长势将受到明显抑制,幼树尤其无法抵御此病害的侵袭,经常出现整株死亡的情况。对于成材的松树,其树冠逐渐稀疏,树皮开始松弛,最终导致树木死亡,致使土壤流失、水土保持功能下降,整个森林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1.1.2林木黄萎病

  林木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或细菌所引发的严重植物病害,影响广泛,对林业资源造成重大损失。该病害对多种林木都有影响,从落叶松到常绿针叶树种,都可能成为其攻击的目标。病害初期,受感染的林木通常在叶片上展现出明显的黄化现象。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叶片逐渐从黄化过渡到萎蔫,表现为叶尖开始卷曲、叶肉失去水分、叶脉明显突显。这种萎蔫不同于正常的干旱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萎蔫,其特点是即使在充足水分的条件下也难以恢复。同时,树干也会受到影响。受感染部分的树皮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由健康的绿色或褐色逐渐转为灰色或深褐色,甚至在严重情况下,表皮会发生裂开、流出树脂等现象。而在树皮下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也会因为病害的侵袭而逐渐腐烂。此外,病害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病原体可以通过土壤、空气、水分、虫害等途径迅速扩散,从而感染其他健康的林木。

image.png

  1.2虫害

  1.2.1松毛虫

  松毛虫是一种主要在松树上滋生的害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在幼虫阶段,松毛虫对松树的危害尤为明显,因为它们主要以松针为食。这种特殊的食性,使得在有松毛虫爆发的地区,松树受到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同时,随着食物源的减少,松树的营养吸收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导致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在长期和大面积的食害下,松树可能会出现萎蔫、黄化甚至死亡。除了直接损害松针,松毛虫还可能间接导致其他疾病和害虫的入侵,如松针霉、松树皮甲等。这些病害和害虫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松树的衰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2.2桃金花甲

  桃金花甲是一种甲壳纲、鞘翅目的昆虫,主要在桃树、樱桃树等果树上活动。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成虫和幼虫阶段是其对果树的主要危害期,啃食叶片、嫩芽,严重损伤果树的生长发育,导致果树减产甚至死亡。桃金花甲的啃食行为首先会引发叶片的外观变化(出现缺口、孔洞等),受害严重的叶片最终会呈现出骨架化的状态。这样的叶片失去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从而导致果树的光合产物减少,影响到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的发育质量。此外,桃金花甲的啃食不仅局限于叶片,它们还会啃食果树的嫩芽。嫩芽作为果树生长的新部分,对于果树的生长至关重要。嫩芽被啃食后,果树的生长点受到破坏,可能导致新枝的生长受阻,进一步影响果树的产量和果实大小。

  2白银市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2.1病害防治

  2.1.1松霜霉病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包括:①生物防治。选择高效的生物拮抗菌进行施用,其中Trichoderma spp.显示出了对松霜霉病菌极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在松林土壤中施放这些高效拮抗菌,能在早期抑制松霜霉病菌的生长与扩散。另外,内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能与松树形成共生关系,既增强松树的生长活力,又具有直接对抗松霜霉病菌的能力"。②化学药剂控制。对于已经受到感染的松林,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显得尤为必要。金属酞菁以0.5%的浓度喷施,每15天喷1次,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松霜霉病的发病率。甲基托布津则在0.3%的浓度下,每20天喷施1次,对于抑制病菌的生长同样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土壤治疗,硫酸铵可以降低土壤pH,使得松霜霉菌的生长环境受到干扰。③抗病松树品种的研发与应用。在松霜霉病的防控中,研发抗病松树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探索松树与松霜霉病致病菌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进而锁定关键的抗病基因和分子通路。同时,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应用,允许研究者精准地修饰目标基因,增强或削弱其功能,进而培育出具有高度抗病性的松树新品种2]。此外,筛选具有天然抗病性的松树种质资源,再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也可以快速地将这些抗病性状引入到高产或其他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中,形成抗病、高产、经济价值高的复合型优良品种。

  2.1.2林木黄萎病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包括:①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拮抗菌和拮抗真菌是近年来获得关注的生态友好防治方式。拮抗菌被证明对一系列黄萎病原体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与黄萎病原体争夺生存空间和营养,从而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数量。②化学药剂控制。对于黄萎病,在感染初期,可以使用0.2%的福美双水溶液对叶片进行喷施,每20天喷1次,共3次。该药剂可以抑制黄萎病的初期发展并降低其在土壤中的传播。丙环唑则可以用于土壤处理,用0.1%的溶液进行灌溉,每月处理1次。丙环唑可干扰病原体的生长周期,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数量。③机械和文化措施。已经出现黄萎病症状的树木,建议在48h内砍伐,随后进行焚烧处理,确保高温下彻底焚烧2h以上,消灭病原体避免进一步传播3。在种植林木时,建议不同种类的树木间距保持在4~5m,这样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黄萎病的传播风险。灌溉方面,树木每次的灌溉深度应控制在20~25 cm,确保土壤透气性,并每3次浅灌溉后进行1次深灌溉。土壤处理需每年深翻土壤30~40 cm,并每2年施用1 t/hm²的有机肥,以此来改进土壤结构。

  2.2虫害防治

  2.2.1松毛虫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包括:①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松毛虫的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其数量。如赤眼蜂是松毛虫卵的天敌,可以大量释放这种寄生蜂来杀死松毛虫的卵。此外,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对松毛虫幼虫具有毒性的细菌,但对其他生物安全。Bt制剂可通过喷洒应用于受虫害影响的区域,当松毛虫摄取经过处理的树叶时,Bt的毒素会破坏其肠道,从而致死。②化学药剂防治措施。敌松毛虫乳油含有有机磷杀虫剂,对松毛虫幼虫和成虫均有杀死作用。推荐使用浓度为0.3%的水乳液,于早晚低温时进行喷施,每15天喷1次。吡虫啉对防治松毛虫幼虫尤为有效。建议以0.05%的浓度进行树干喷洒或土壤灌溉,每季度喷1次4。③机械防治措施。松毛虫的有效防治离不开精细化的机械措施。树冠修剪的频率推荐为每年2次,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每次修剪去除约15%的受损和病弱树枝。树皮刷洗应使用0.5%的碱性肥皂水,每月进行1次,尤其在繁殖季节,以确保清除大部分松毛虫卵和幼虫。在地面管理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次清扫,确保不留落叶和树皮碎片超过3天。黄板或黏性板的设置需要针对性,其尺寸建议为20 cm×30 cm,与地面的距离维持在1~1.5m以确保对飞行的松毛虫具有最佳的吸引力,而这些板子每10天需要更换或清洁1次。与此同时,每季度至少与农林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1次联络,分享监测数据,并调整防治策略,以确保松毛虫得到有效控制。

image.png

  2.2.2桃金花甲虫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包括:①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核心在于利用桃金花甲虫的天敌或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例如,桃金花甲虫的天敌(Beauveria bassiana和Metarhizium anisopliae等病原真菌),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直接对桃金花甲虫进行喷施。当这些病原真菌与桃金花甲虫接触后,会穿透其外骨骼,消耗虫体内部的营养并迅速繁殖,从而导致虫体死亡。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蜂会在桃金花甲虫的卵或幼虫中产卵,寄生幼虫生长发育并消耗害虫体内的营养,从而使害虫死亡。②化学防治。桃金花甲虫的化学防治主要依赖于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农药。其中,噻菌胺是一种神经毒性农药,主要用于幼虫期的桃金花甲虫。推荐使用0.075%的水乳液进行土壤灌溉或叶面喷洒,每季度喷1次。氯虫苯甲酰胺具有杀虫和快速拒食作用,对桃金花甲虫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效果。0.02%的浓度喷洒,每20天喷1次。吡啶虫胺是一种中毒后能迅速停食的杀虫剂,适用于桃金花甲虫的幼虫期。使用0.5%的浓度进行喷洒,每月喷1次。③机械防治。桃金花甲虫的防治核心在于细致入微的机械管理。对于果园清洁,所有落叶和枯枝的堆放不得超过72 h,以确保桃金花甲虫的生存周期受到干扰。果园的每个角落都应每15天进行1次详尽的检查,特别是在4月—5月、9月—10月这2个关键时期。所有被桃金花甲虫侵害的树木,在判定无法救治后,应在24 h内进行砍伐,树干粗细度需达到5cm以下,并焚烧处理。黄板或粘性板的配置密度推荐为每0.5 km设置10块,板的尺寸为25 cm×35 cm,距离果树主干约1.2m每7天进行1次清洁或更换。果园土壤的深翻推荐深度30~40 cm,每年至少进行2次,一次在春季,另一次在秋季结束,此措施不仅摧毁虫卵和幼虫,而且有助于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跃,增强土壤健康。

  3结束语

  只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数量。防治策略不仅要关注即时的病虫害控制,更要着眼于长远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化学、机械、文化方法,形成多元化的防治策略,既确保了白银市林业的健康发展,又为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势必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些策略。

  [1]季进振.林业生态建设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花卉,2020(24):251-252.

  [2]王晓飞.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J].农村科学实验,2023(3):106-108.

  [3]王晓佩,王楠.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探究实践[J].河北农机,2023(5):163-165.

  [4]尕旦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分析[J].农家谋,2022(1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