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究论文

2025-03-06 11:31:0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兽医学针灸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动物体表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犬、猫等宠物,也适用于马、牛等大型动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如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学生参与度低、考核机制单一等。探究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中兽医学针灸实验与动物解剖学融合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对本科《中兽医学
摘要:《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兽医学针灸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动物体表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犬、猫等宠物,也适用于马、牛等大型动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如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学生参与度低、考核机制单一等。探究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中兽医学针灸实验与动物解剖学融合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对本科《中兽医学》课程的针灸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究,希望通过改革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传统医学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兽医科研、临床实践工作中来,同时提升中兽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0引言
《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兽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为动物诊治疾病,主要以中药和针灸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病证防治技术。中兽医针灸分为针术和灸术,针灸以补虚泻实为主,通过激发机体经气运行,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起到营养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针灸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1]。近年,中兽医针灸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犬、猫等动物的关节、骨骼、排尿不利等疾病。胡景凯等[2]运用针灸术对1例金毛寻回犬诊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一针灸疗程结束已无跛行现象,第二疗程巩固完毕,患犬基本康复,后肢运动协调稳定;夏灿等[3]利用针灸诊治斗牛犬后肢瘫痪,经过18次的针灸治疗,行动基本恢复正常;姜瑞婕[4]利用针灸为2例犬猫治疗尿闭,效果显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针灸实验作为《中兽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学生能在掌握针灸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各种针灸操作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故针对本校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对《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究,以期为培养高质量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传统《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学时安排少
中兽医学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成为治疗动物疾病的重要中医方法。针灸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其独到的治疗原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动物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机体自我修复,是中兽医学中极具特色的治疗手段。针灸教学部分内容很多,包括针术和灸术2个部分,对于这2部分内容,在实验课上要充分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掌握针灸治疗动物疾病的手段。根据目前动物医学四年制的培养方案,《中兽医学》学时安排为40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其中针灸实验4学时,另外还安排10学时的教学实习,其中针灸实验4学时,共计8学时,面对这么繁杂的针灸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少,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一指导,还是以教师操作学生围观,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针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从最基础的如何持针开始,进针、留针、行针、出针,学生要先练习基本操作,这个最少需要进行4学时讲解并练习。中兽医学针灸与人医针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应用对象动物种类繁多,不同动物穴位会存在一定差异,要求学生在操作之前掌握不同动物的穴位。然后在健康的实验动物身上进行针刺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以上内容较为困难,掌握的也不扎实。
1.2可操作性差,学生参与度不够
《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可操作性差和学生参与度不足尤为突出。《中兽医学》课程通常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3年基于现代兽医学理论的课程。当他们首次接触到这一与传统兽医学截然不同的课程体系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有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何况针灸部分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课程,难以提起兴趣,致使该实验项目无法更好的开展。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但是由于学时有限,实验动物数量有限,网络资源匮乏,导致参与度不够,不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1.3考核机制简单,成绩设置单一
《中兽医学》针灸实验的考核机制传统上较为简单,成绩评定往往依赖于单一的理论考试、实验报告撰写或实操演示。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便于操作,却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过分侧重于记忆和模仿,忽视了学生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此外,单一的成绩评定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应试教育,而非主动探索和实践。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临床模拟等,对于提高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教学模式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2.1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内容的精简与优化是改革的关键。通过精选核心知识点,结合现代临床的需求,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更新,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增加授课学时数,充分开展针灸实验。引入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的中兽医理论与生动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针灸的原理和技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是验证理论的关键环节,原教学受经费限制,多以犬类为主,难以覆盖马、牛等大型动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创建马、牛、犬的三维模型,让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练习针灸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节省了实验动物的成本,还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集成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性、交互性俱佳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场景再现和反复训练,加深对针灸穴位及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此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也为《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提供了创新思路。它通过模拟真实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针灸操作,从而降低了实操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兽医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2.2案例教学模式初探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另一关键。《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实际临床案例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分析真实的动物疾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针灸治疗的决策和操作,从而加深对针灸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如常见的动物运动损伤或消化系统疾病等,然后引导学生从病因分析、病机理解到穴位选择和针法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中兽医学》理论,结合案例中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互动性和实用性。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学生得以深入参与课堂学习,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交流技巧,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总之,《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案例教学法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兽医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有望在中兽医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中兽医学》针灸实验与动物解剖学融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兽医针灸实验与解剖学的结合,为动物医学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针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通过解剖学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和穴位分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能在三维立体动物模型上进行针灸操作,同时观察和理解穴位下的解剖结构,如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这种结合方式使学生在进行针灸实验时,能更准确地把握穴位的位置和针刺的深度,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对动物解剖结构的直观认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如气血流通和阴阳平衡的概念,从而在实践中更有信心和技巧。此外,结合解剖学的针灸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从诊断到治疗,全面运用所学的针灸和解剖知识。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加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兽医针灸实验与解剖学的结合,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互动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
针对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繁多、学时不足、可操作性差、学生参与度低以及考核机制单一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预期将为中兽医学教育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刘明江,韩子逸,刘丹丹,等.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评价[J].中国兽医杂志,2020,56(8):112-113.
[2]胡景凯,柏前前,叶镜岳,等.中兽医针灸术诊疗犬髋关节发育不良[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2,47(6):74-77,81.
[3]夏灿,金日山.一例斗牛犬后肢瘫痪病例的诊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23(1):74-77.
[4]姜瑞婕,范开.2例犬猫麻醉后尿闭的中兽医针灸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22,58(6):121.
[5]刘丹丹,张伟,阿达来提·杂满,等.中兽医学针灸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J].中兽医医药杂志,2024,43(2):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