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2025-01-16 16:01:1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向日葵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2018年以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hm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但近年来由于品种繁杂、连作障碍、病虫草害严重,已成为制约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摘要:向日葵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2018年以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hm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但近年来由于品种繁杂、连作障碍、病虫草害严重,已成为制约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向日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调查分析;发展建议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又名葵花,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向日葵具有生育期短、耐贫瘠、耐盐碱、抗干旱、适应性强及易管理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全球向日葵种植面积大约2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阿根廷、中国和乌克兰等,中国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0万hm2左右。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主产,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向日葵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地域主要分布在以巴彦淖尔市为中心的河套一带、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及周边等地区。
1.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种植现状
1.1向日葵种植规模
从广义上讲,鄂尔多斯市黄灌区属于河套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水资源丰富,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也主要种植于黄河灌区,其他地区有零星种植。黄河灌区发展成为鄂尔多斯市主要的向日葵种植地,向日葵大部分品种耐盐碱、耐瘠薄,而鄂尔多斯市沿河地区大部分土地为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地和盐碱地,不适宜种玉米。向日葵市场价格一路上涨,种植向日葵的效益远大于种植玉米。种植向日葵省工、省水。2018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年种植向日葵面积在3.3万hm2左右,全部为食用向日葵和油用向日葵。受近年市场影响,食用向日葵产业较油用向日葵发展快,种植主要以花葵为主。
鄂尔多斯市向日葵集中分布于黄河灌区的杭锦旗和达拉特旗,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0%,其中以杭锦旗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0%。
1.2向日葵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
目前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种植正处于由传统小农户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变过程中,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发展和完善,从播种、病虫草害防控、收割和清选代存都有专业组织进行服务。向日葵种植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集约生产,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向日葵种植技术趋于完善,籽粒更注重商品性。常见种植模式有以下两种。
1.2.1水膜栽培模式
水膜栽培是盐碱地的主要种植方式,于5月上中旬机械铺膜,大小行播种,大行110cm,小行40cm,铺膜后灌水,6月上中旬水干后人工打孔播种,用沙土盖种,每穴单粒,穴距50cm,播深2—3cm,保苗1780株/667m2。采用水膜栽培可提高出苗率,保证一次全苗,覆膜种植可提高产量5%—10%,缩短生育期5d左右。选用70cm宽地膜,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配方施肥,带测土配方向日葵专用肥30kg/667m2或磷酸二铵20kg/667m2。
1.2.2膜下滴灌模式
膜下滴灌是常规地块的高效种植方式,播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用精量播种机一次完成覆膜、施肥、铺滴灌带、播种,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10cm,小行40cm,株距50cm,保苗1780株/667m2左右,播种深度视土质而定,黏土2—3cm,沙土3cm,干播湿出,宜浅不宜深。
1.3向日葵主栽品种与发展历程
随着品种更新和产业发展,近30多年来,向日葵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发生了由东向西的迁移,生产也变得更为集中。向日葵生产中心(以种植面积而论)由以往的赤峰市迁移至西南方向的巴彦淖尔市。因鄂尔多斯市与巴彦淖尔市隔黄河相望,向日葵种植受巴彦淖尔市的积极影响,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种植渐渐发展成为少雨、盐碱、地力薄弱等生产条件较差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改善农业种植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70年代中期开始,农业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油葵优良品种,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推广,改善耕作条件,增加物质投入,使向日葵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种植效益的追求,传统品种不断被进口杂交种取代,近年来以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中国向日葵种业领军企业次第崛起,先后打造出了“中国芯”国产向日葵种子,并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更新换代。鄂尔多斯市也经历了自留农家种、选育常规品种、引进国外杂交种和选用国产杂交种4次品种更新,近5年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3万hm2以上,向日葵种植已经成为黄河灌区农民首选的经济作物,向日葵产业也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目前鄂尔多斯市地区花葵主推品种有SH361、SH363、三瑞9号、三瑞10号、GL336、HZ2399和HT661等,油葵主推品种有S31、562等。随着向日葵种植目标从追求高产向注重商品品质及产量并重转变,育种目标也随生产需要及时跟进,抗性强、宜机收、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育种目标。
1.4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向日葵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优势产业逐步被人们重视,从种植品种、水肥管理、栽培模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农业推广部门引导种植户积极引进应用新品种,更加注重向日葵品质、综合抗性等特点,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选择适宜品种,提高产量和产值。盐碱地和地力条件差一些的土地选择结实好抗倒能力强的SH361类品种,采用水膜种植,降低盐碱胁迫提高保苗率获得高产;地力好管理水平高的沙土地多选择粒大商品性好的SH363类品种,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采用膜下滴灌高效模式,实现水肥一体化节水增效。种植面积由单户几亩十几亩少量种植向几百亩上千亩规模发展,适度生产规模促进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充分利用了地力相对较差的土地,经济效益高于玉米等作物,成为促进农村牧区发展和保障农牧业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现今,向日葵随着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特定的区域形成规模种植、分布集中的特点,正向优良品种选择、增产提质、营养健康方向发展。
2.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2.1品种繁多,跟踪评价滞后,推广效果不佳
向日葵不属于主要农作物,育成品种实行登记制度。随着种子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新的向日葵品种批量进入市场。相比于市场上向日葵品种更新速度,鄂尔多斯市在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方面较为滞后,尤其是跟踪评价速度与评价机制都赶不上新品种更新速度,造成市场上品种繁多、杂乱,真正的好品种难以得到农业部门的推荐,制约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此外,品种繁多,种植户对种子市场缺乏充分了解,种子信息主要通过经销商宣传获得,容易盲目购种用种,用种繁杂,阻碍积聚优势品种的规模效应,尤其是食葵,各品种之间的外观差异大,给食葵加工企业的筛选与分拣带来很大挑战,无形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减弱向日葵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2轮作困难,连作障碍严重
向日葵作为一种种植简单、管理粗放、抗旱耐贫瘠与盐碱、适应性强的作物,在一些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的农田上,向日葵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收益,种植向日葵收益最高可达2000元/667m2以上。单种面积呈上升趋势,由于在黄河灌区盐碱地上向日葵连年种植,没有合适的轮作作物,导致向日葵轮作倒茬难,不仅造成土壤健康状况堪忧,也持续引发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列当等大面积发生,且程度越来越重,造成向日葵产量和品质下降。这不仅严重威胁着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产业的生产安全,也是全市可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障碍。
2.3机械化水平不高
良种良技良田相匹配、农艺与农机相融合是高效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必然要求。机械化程度不高是限制鄂尔多斯向日葵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全市3.3多万hm2向日葵大部分仍采用人工种植,只有部分黄河灌区以外地区采用机械化种植(黄河灌区土壤盐碱度高、板结严重,向日葵播种需覆沙保苗,无法机械种植),收获环节的插盘晾晒也需完全人工完成,人工投入大,人工成本水涨船高,造成向日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向日葵从种到收的所有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至少20%。
2.4风险防范不足,种植成本效益波动大
近几年来,向日葵种植效益逐年提高,而广大种植户对于种植向日葵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防范意识有限,在选择种植向日葵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趋同性。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连续几年效益向好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与黄河灌区、新疆等地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花葵,促使我国花葵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大幅增加,国内向日葵市场供过于求的饱和形势越发突显,市场饱和及效益下降隐患暗藏。
2.5病虫草害频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主要种植地(黄河灌区)种植模式逐渐趋向于向日葵、玉米的单一种植结构,倒茬轮作不容易实现,重茬、迎茬等连作现象严重,进而导致向日葵黄萎病、向日葵蓟马等日趋严重,特别是向日葵列当,不仅在沿黄河一带为害严重,河套纵深区也已渐次蔓延发生,向日葵籽粒锈斑病也大面积发生,不仅降低向日葵品相和产量,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也阻碍向日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产业发展建议
3.1培育与引进优良品种
建立科研院所与育种企业的合作模式,合力提高育种水平。科研院所研发优良品种,企业规模化试验推广,根据生产实践进行新品种更新换代,打造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商品性佳的国产优良品种,集成优良基因与育种技术,助力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种业有序健康发展。
3.2加强绿色防控
目前,向日葵病虫害是向日葵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病害的传染。有的土壤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甚至可以长期存活,进而导致病害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防控难度高。受土壤类型(多为盐碱地)影响,尚无可与向日葵实行轮作倒茬同时生产效益相媲美的禾本科作物,这也是造成向日葵病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向日葵土传病害依然是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缺乏简单易行、高效的防治办法。
病害制约发展,绿色防控迫在眉睫。首先控制土传与种传病原菌源,建立培育种植抗病品种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绿色综合防控体系。其次,建立向日葵病虫草害监测预警机制,结合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减药控害。
3.3提升机械化水平
针对目前尚无适合在鄂尔多斯市盐碱地上进行机械播种的向日葵播种机,加强水膜覆沙播种机的主要技术攻关,解决机具在高湿度条件下实现行走、排种与覆沙等一系列的难题,实现样机制作与调试推广,进而代替人工点播种植。针对向日葵大根茬作物残膜回收困难问题,结合残膜回收农艺要求,借鉴现有残膜回收工作原理,主要攻破大根茬类作物残膜分离困难等难题,提升残膜回收效率。向日葵插盘晾晒完全依靠人工完成,研发向日葵插盘机成为急迫的任务。逐一实现向日葵播种至收获机械技术突破,提升向日葵田间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需要科研人员不懈地努力。
3.4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
向日葵浑身都是宝,从籽实到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均较高,集聚优良的产业化开发优势和发展前景,通过加强向日葵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实现价值叠加效应。向日葵除了主产品籽实外,副产品包括材料、食品、粮油、保健用品、化工用品、医药用品、饲料等。葵花秸秆和籽实皮可生产集成板材和人造板、葵粕和葵盘是反刍动物的优良饲料、油葵果盘可生产医用果胶、向日葵籽实皮可生产可降解餐具等产品。因此,加快培育向日葵深加工产业链条,进而促进向日葵产业向纵深发展。
3.5出台扶持政策,培育利益联合体
在向日葵集中产区成立专业合作机构,为其出台相应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其开展产业发展全过程服务,在种植管理、产业销售等方面提供有效引导,提高其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增强种植主体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持续培育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种植主体的引领与带动,实现从品种引进、种植示范、订单推广到原料回收采购、加工及保鲜储存全系列的基地体系和管理模式。
4.结束语
通过调查鄂尔多斯市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梳理向日葵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于鄂尔多斯市向日葵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滕怀渊.世界主要油料作物生产贸易变化[J].世界农业,2006(8):31-33.
[2]朱孔艳,韩升才,赵榕,等.中国向日葵生产、消费现状与前景[J].农业展望,2023,19(7):64-71.
[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鄂尔多斯市市农情手册[M].2018-2024.
[4]鄂尔多斯市农牧志编纂委员会.鄂尔多斯市农牧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
[5]李一男.向日葵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41-44.
[6]王鑫.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农学院,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