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分析论文

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分析论文

10

2025-01-09 16:56:4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该文介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肉质特性,包括其肌肉多汁性、口感鲜美等特点,并全面分析了其食用价值。该鸡肉品种独特的肉质特性使其在烹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鲜美的食用体验。该文还分析了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优化与提升方法。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白羽乌骨鸡的健康水平和鸡肉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该文全面介绍了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肉质特性及其优化与提升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对饲养管理、品种改良与选育以及加工技术与烹饪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推动白羽乌

  摘要:该文介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肉质特性,包括其肌肉多汁性、口感鲜美等特点,并全面分析了其食用价值。该鸡肉品种独特的肉质特性使其在烹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鲜美的食用体验。该文还分析了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优化与提升方法。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白羽乌骨鸡的健康水平和鸡肉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该文全面介绍了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肉质特性及其优化与提升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对饲养管理、品种改良与选育以及加工技术与烹饪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推动白羽乌骨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食用选择。

  关键词:云龙白羽乌骨鸡;肌肉;特性;优化

  0引言

  大理云龙白羽乌骨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遗传特性的地方品种,其深厚的品种来源与xx背景、优越的生态适应性、优质的肉质特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其在禽类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大理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优化与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品种改良与选育、现代生物技术应用、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鸡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同时,也应保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大理云龙白羽乌骨鸡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美味、健康的食品选择。

  1品种来源与xx

  云龙白羽乌骨鸡是一种珍稀且具备独特遗传特性的地方禽类品种,其深厚的品种来源与xx背景为其赋予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该品种的起源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生态条件,使得这一品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过程中得以形成并延续。

  存栏及分布情况:大理云龙白羽乌骨鸡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云龙县境内,涉及功漕涧镇检槽乡等乡镇的广大山区、丘陵地带,海拔1 400~2 500 m。以家庭农场形式养殖为主,存栏10 000只左右。

  云龙白羽乌骨鸡以其鲜明的外观特征和优质的肉质特性而著称。其羽毛洁白如雪,骨骼乌黑如墨,这一独特的表型特征使其在禽类品种中独树一帜。此外,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细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些特点使得云龙白羽乌骨鸡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优选之一。

  云龙白羽乌骨鸡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为维护这一珍稀品种的纯度和特色,需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提升,确保其在现代化养殖体系中的竞争力。同时,应加强对云龙白羽乌骨鸡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所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2云龙白羽乌骨鸡品种特征

  云龙白羽乌骨鸡的全身扁羽,羽色雪白有黄斑。皮肤、肌肉、骨骼均为黑色,内脏及脂肪为浅黑色。成年公鸡平均3.1 kg,成年母鸡平均2.5 kg,结实紧凑。头小清秀;冠为单冠;公鸡冠和肉垂紫黑色,母鸡冠紫黑色,单冠且冠面有乳状凸;眼大有神,虹彩黄色,瞳孔黑色,耳叶绿色;喙黑色;胫、趾黑色,分有羽和无羽2种;四趾。公鸡120~165日龄开啼,母鸡15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110~150个,蛋重42 g左右,蛋壳呈浅褐色。母鸡就巢性强,年就巢至少2次,一般产18~21枚蛋后自然孵化,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8%。

  3云龙白羽乌骨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分析

  3.1生产性能

  因当地居民偏好、长期选择而保留,由于处于农场放养,管理粗放,又未经过专业培育,致使其前期生长速度较慢,需160日龄左右,公鸡体重达3.1 kg,母鸡达2.5 kg左右,因饲养条件、营养水平等不同,体重悬殊较大,变异系数较大,尤其是生长发育的前、中期。300日龄公鸡半净膛屠宰率79%,母鸡82%;300日龄公鸡全净膛屠宰率67%,母鸡69%。

  本试验选取300日龄云龙白羽乌骨鸡母鸡、公鸡各30只,在相同条件下颈部放血屠宰,脱毛、洗净后取胸肉和腿肉,分别装入干净的自封塑料袋中,保存备用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image.png

  公鸡胸肉失水率低于腿肉,表明公鸡胸肉嫩度比腿肉高。对300日龄云龙白羽乌骨鸡腿肉、胸肉的肉色、pH值、失水率、剪切力等物质特性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公鸡胸肉的肉质高于母鸡,母鸡腿肉肉质高于公鸡。

  3.2肌肉纤维特性

  云龙白羽乌骨鸡,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家禽品种,其肉质特性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在深入研究其肌肉纤维特性时,发现其肉质之所以细腻且口感独特,与其肌肉纤维的构成及排列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从表2可以看出,公鸡胸肉肌纤维直径小于腿肉肌纤维直径,但母鸡的胸肉肌纤维直径大于腿肉肌纤维直径;在肌纤维密度方面,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其胸肉肌纤维密度均高于腿肉肌纤维密度。

image.png

  首先,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肌肉纤维类型以慢肌纤维为主,相较于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在肉质上表现出更高的嫩度和更细腻的口感。这种肌肉纤维类型的分布,使得云龙白羽乌骨鸡在肉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的需求。

  其次,通过对比云龙白羽乌骨鸡与普通鸡肉的肌肉纤维直径,发现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肌肉纤维直径较小。这一特点对于提升肉质的嫩度和口感至关重要。较小的肌肉纤维直径意味着更少的结缔组织,使得肉质更加柔嫩多汁。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云龙白羽乌骨鸡在市场上的独特优势,还为相关产业提供了优化饲养管理和育种方向的重要参考。

  最后,云龙白羽乌骨鸡肌肉纤维的排列方式同样值得关注。其肌肉纤维排列紧密,这一特点使得肉质更加有弹性,不易在烹饪过程中松散。紧密的肌肉纤维排列还能够保持肉质的鲜美和口感的一致性,使得云龙白羽乌骨鸡在烹饪后依然能够呈现出诱人的外观和口感。这一特性对于提升云龙白羽乌骨鸡的食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其肌肉纤维类型、直径和排列方式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云龙白羽乌骨鸡独特的肉质特点,使其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相关产业而言,深入了解这些肉质特性不仅有助于提升饲养管理和育种水平,还能够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3.3肌肉营养成分

  由表3可知,云龙白羽乌骨鸡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平均为25.6%,高于其它云南地方鸡,粗脂肪含量低,平均为0.6%。其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1.12,较武定乌骨鸡(1.04)、茶花鸡(0.88)高。

image.png

  在云龙白羽乌骨鸡的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尤为突出。与其他常见的家禽品种相比,其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这意味着食用该品种的鸡肉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其包含了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氨基酸组成合理,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这种高品质的蛋白质来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云龙白羽乌骨鸡肌肉中的脂肪含量也值得关注。其肌肉脂肪含量适中,既不会给人体带来过多的热量负担,又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其所含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对于维护人体心血管健康、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蛋白质和脂肪,云龙白羽乌骨鸡肌肉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钙、磷等矿物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铁、锌等矿物质则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等生理过程。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也具有抗氧化、维护视力、促进生殖等多种功能。这些营养成分的存在,使得云龙白羽乌骨鸡不仅成为一种美味佳肴,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

  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和高营养价值食品的特点。其肌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合理的氨基酸组成、适量的脂肪含量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使得其成为健康饮食的优选之一。对于追求健康、注重饮食品质的现代人来说,选择云龙白羽乌骨鸡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4肌肉口感与风味

  云龙白羽乌骨鸡,作为一种优质的鸡肉品种,其肉质特性在行业内一直备受瞩目。这种鸡的肌肉口感与风味独具一格,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卓越的食用体验,更揭示了其独特的食用价值。

  关于云龙白羽乌骨鸡的嫩度,其肌肉纤维的直径相对较小,且排列紧密有序。这种组织结构使得其肉质在烹饪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更高的嫩度,口感细腻爽滑。从表1可以分析出,公鸡胸肉、腿肉剪切力均高于母鸡,表明母鸡肉比公鸡肉嫩。相较于其他品种的鸡肉,云龙白羽乌骨鸡在烹饪时更容易入味,使得消费者在食用时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层次感。

  在风味方面,云龙白羽乌骨鸡同样表现出色。由表3中粗脂肪含量0.6%表明,其肉质所散发出的鲜香味道,相较于普通鸡肉而言更为浓郁。这种独特的风味源于云龙白羽乌骨鸡在生长过程中摄取的丰富营养成分,以及其在特定生态环境下的自然生长方式。在饲养过程中,这些鸡能够充分摄取自然环境中的养分,使得其肉质中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在烹饪后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风味。

  4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优化与提升

  4.1饲养管理、科学营养等优化

  饲养环境的改善是提高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关键。一个宽敞、通风良好且光照充足的饲养环境有助于保持鸡舍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为白羽乌骨鸡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条件。适宜的饲养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确保白羽乌骨鸡的健康生长,为其肉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饲料配方方面,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提升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白羽乌骨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可以为其制定精准的饲料配方。这种配方能够确保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均衡供应,从而满足白羽乌骨鸡生长发育的需要。精准的营养供给还能够提高鸡肉的营养价值,符合当代消费者对新型健康食品的期望。

  饲养日龄的控制也是优化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过长或过短的饲养日龄都可能对鸡肉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合理控制饲养日龄对于确保鸡肉品质至关重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调整饲养日龄,有助于提高白羽乌骨鸡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以上措施外,动物福利的改善有助于提高白羽乌骨鸡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从而间接影响其肉质特性。例如,为白羽乌骨鸡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提升鸡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4.2品种改良与选育

  针对云龙白羽乌骨鸡这一特定品种,其肉质特性的优化与提升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必须深刻理解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这是确保云龙白羽乌骨鸡品种纯度和特色得以长久保持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建立全面的遗传资源库,制定有效的保护政策,并加强监测与评估工作。通过这些措施,能够防范品种退化风险,以此来为后续的品种改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品种改良与选育方面,将采取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首先,通过选育具有优良肉质特性的个体,能够逐步扩大这些个体在整体种群中的比例,从而提升整个种群的肉质水平。为引入新的优质基因,还将积极寻求与其他优质品种的杂交育种机会。这种策略旨在结合不同品种的优势,以期在保持云龙白羽乌骨鸡原有品种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肉质特性。

  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养殖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对云龙白羽乌骨鸡进行遗传改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鸡的生长速度、抗病力以及肉质品质,为云龙白羽乌骨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能够共同推动云龙白羽乌骨鸡品种改良工作的进展。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以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4.3加工技术与烹饪方法创新

  在烹饪方法创新方面,深入研究低温慢煮、高压烹饪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这些创新的烹饪技术不仅提升了白羽乌骨鸡的食用体验,也使其美味更加深入人心。

  积极探索将白羽乌骨鸡副产品,如鸡血、鸡骨等转化为高附加值食品或保健品的可能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在屠宰环节,引入先进的屠宰设备和技术,保持鸡肉的色泽和口感。在分割过程中,根据白羽乌骨鸡肌肉纤维的特点,优化分割方式,确保分割后的鸡肉块形状规整,便于后续加工和烹饪。在冷藏环节,严格控制冷藏温度和湿度,防止鸡肉变质和营养损失,同时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烹饪方法创新方面,对低温慢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整烹饪温度和时间,成功地在保留鸡肉嫩滑口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流失。探索高压烹饪技术在白羽乌骨鸡烹饪中的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鸡肉烹煮至熟,有效保持鸡肉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和创新实践,成功地优化了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提升了其加工品质和食用体验。也为白羽乌骨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加工技术与烹饪方法创新方面的新趋势和新技术,不断推动白羽乌骨鸡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5总结

  本研究将全面揭示大理云龙白羽乌骨鸡肉质特性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肉类产品的品质改良和消费者满意度提升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对遗传背景、养殖环境、饲料配方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仁俊,唐臻睿,黄启超,等.云南武定鸡肉品质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2(4):23-26.

  [2]李文娟.鸡肉品质相关脂肪代谢功能基因的筛选及营养调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李石友,徐英,李琦华,等.品种与日粮营养水平对鸡肉肌苷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7(10):133-135.

  [4]曹少奇,张梅,张苗苗,等.巨型玫瑰冠鸡ADSL基因表达及其与IMP的相关分析[J].中国家禽,2019,41(6):46-48.

  [5]石浩,徐亚欧,梅寒,等.米易鸡ADSL基因第2和第9外显子多态性与肌苷酸含量的关联[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29-32.

  [6]顾亚玲,张娟,杨彦军,等.不同群体固原鸡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差异性测定[J].中国家禽,2013,35(24):28-32.

  [7]路宏朝,张涛,王令.不同日龄略阳乌鸡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的变化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