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论文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论文

3

2025-01-09 14:20:1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4℃,年均降雨量640.9mm,年日照时间约2400h,无霜期220d。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小麦种植。小麦是郑州市主要粮食作物,近五年郑州市小麦种植比例为45%,小麦播种面积从2019年的184.02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220.56万亩,小麦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小麦种植时,其产量、品质和种植技术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农户在种植小麦时存在种植技术应用不规范以及忽视病虫害防治

  摘要: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4℃,年均降雨量640.9mm,年日照时间约2400h,无霜期220d。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小麦种植。小麦是郑州市主要粮食作物,近五年郑州市小麦种植比例为45%,小麦播种面积从2019年的184.02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220.56万亩,小麦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小麦种植时,其产量、品质和种植技术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农户在种植小麦时存在种植技术应用不规范以及忽视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规范应用小麦种植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小麦才能高产稳产。为保障小麦安全生产,做好种植技术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郑州市为例,着重对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策略

  1小麦种植技术优化

  1.1精细整地

  土壤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土壤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最基础条件,所以在小麦种植前做好选地整地工作非常重要。要结合小麦生长特性选地,优先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农田种植小麦,并做好土地整备工作,优化整地技术与方式,明确整地要求,耕地深度要超过25cm,表层土壤要细碎平整,上虚下实,提高整地质量,为小麦生长奠定基础。秸秆还田地块,务必要将粉碎的秸秆均匀撒在土壤上并深埋压实。旋耕麦田应当旋耕2遍,深度要超过15cm。麦田每旋耕2~3年,就要深耕1次,深耕后及时将土壤耙实耙平。无论旋耕还是深耕的麦田,播种前均要将土壤镇压耙实,方便播种作业。

  1.2科学选种

  小麦品种选择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用途需求、历年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选种,重点突出主导品种,同时合理布局搭配品种。优先选择当地农业部门推荐、审定的小麦品种,同时要确保其具备较强的抗病性、抗逆性、抗倒伏、抗冻、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耐湿耐渍耐旱的优质小麦品种。以郑州市为例,当地主推郑8803、郑一、郑麦176、郑七、郑八、郑农4108等品种。

  1.3科学施肥

  新时期,小麦种植时要重视对施肥技术的优化,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考虑土壤墒情、小麦需肥规律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方案。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底肥和追肥的合理化配置,在保证稳产增效的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要结合目标产量灵活确定基肥中化肥的施加量,以亩产600kg的高产麦田为例,建议每667m2施氮肥15kg、磷肥7kg、钾肥4kg,一半氮肥需在施加底肥时施用,另一半需在拔节期追施。

  1.4种子包衣

  小麦种植时,要积极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技术,这是预防病虫害发生,保证小麦产量的有效举措。基于此,要充分意识到小麦种子包衣的重要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小麦常见病虫害类型科学选用药剂拌种或包衣,推动小麦绿色安全高效生产。例如,根腐病、茎基腐病高发时,推荐使用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药剂拌种或包衣;纹枯病高发时,推荐使用戊唑醇、咯菌腈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全蚀病高发时,推荐使用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或包衣;条锈病高发时,推荐使用戊唑醇、三唑酮等药剂拌种或包衣。为减轻地下虫害危害,应当配合使用含有吡虫啉、辛硫磷等成分的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协同防治。

image.png

  1.5规范播种

  1.5.1适期播种

  小麦播期是否适宜,会对出苗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户要合理控制播期,根据当地温度、湿度及品种特性等因素灵活调控播期,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导致减产减收。郑州地区小麦播期为10月份上中旬,不可晚于下旬,而且播种时要保证温度稳定在12℃~15℃,确保小麦在越冬之前有效积温能够达到550℃~600℃。

  1.5.2适量播种

  小麦播种时务必要结合土壤墒情、播种时间以及小麦品种差异等因素灵活控制小麦播种量。正常情况下,中低产田每667m2基本苗需控制在20~25万株,高产田每667m2基本苗需控制在15~20万株。晚播麦田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每延迟播种2天,就要增加1万株,每667m2最高不可超过30万株。播种时要保证均匀性和深浅一致,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

  1.5.3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对土壤墒情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为实现一播全苗的目标,务必要做到足墒播种,进而在越冬前培育壮苗。农户应当结合自然降雨情况抢播小麦,但要注意播种时湿度不可太大,防止对种子发芽和出土产生不利影响。适播期内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要进行人工造墒后再播种,进而更好地保障小麦的成活率。田间有积水的情况下要先排水晾晒后再进行播种作业。

  1.5.4适深播种

  新时期,小麦播种时要积极优化播种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宽窄行播种法、宽幅匀播法。旱作区应当积极推广相应免耕沟播技术。稻茬麦区则建议采用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要合理控制播期,以4cm左右为宜。播种时要做到深浅一致,播量精准,行距一致,避免出现漏播和重播等现象,保证小麦播种作业质量。

  1.6加强管理

  1.6.1控制旺长

  为避免小麦出现旺长的现象,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适时镇压。若发现小麦已有旺长趋势,应当在返青后选择晴天午后镇压小麦,一般需镇压1~2次,必要时可再镇压1次,有助于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其次,及时化控。镇压控旺效果较差时,可在小麦起身初期喷施矮壮素、壮丰安等化控剂,以达到小麦控旺目的,降低小麦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的可能性。

  1.6.2化学除草

  越冬前若小麦没有除草,建议在返青起身期喷施除草剂进行除草。需要注意的是,喷施除草剂时要密切留意天气情况,选择前后3天气温舒适、波动小、无降雨的时期进行化学除草作业,以晴天下午喷药最为适宜,禁止在大风天气喷药,避免对小麦产生药害。要结合麦田杂草类型正确选择除草剂,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控制好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剂量,在保证化学除草效果的同时,防止出现药害。

image.png

  1.6.3稳壮促弱

  针对一类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地块,建议在起身期浇水一次,同时每667m2追施尿素13kg,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小麦的有效分蘖率,助力壮苗形成。地力水平较高的地块,建议在拔节期浇水一次,同时每667m2追施尿素10kg,有助于达到促穗大粒的目标。针对三类弱苗麦田,建议在返青期浇水一次,同时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钠5kg。拔节期再追施尿素6kg,以便于提升成穗率和穗数。晚播小麦应当控制浇水,避免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6.4预防冻害

  小麦遭受冻害后会对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倒春寒时节有可能发生严重冻害,会造成茎穗和大分蘖冻死,减少成穗数,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农户要密切留意天气预报,若拔节期预报有寒潮,应当及时灌水一次,避免地面温度巨大较大的变化,避免发生冻害。针对遭遇冻害的小麦,可通过浇水、追肥、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等多种方式进行补救,让受冻的小麦更快恢复良好生长状态,降低对产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

  2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
       2.1条锈病

  条锈病是郑州市小麦常见病,每年的4~5月份是该病的盛发期。为预防条锈病的发生,要科学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并做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工作,推荐使用三唑酮等拌种,可起到不错的预防作用;合理控制播期,播种时间不可太早;早期发病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严格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防控策略;合理灌溉,及时排水,降雨后要开沟排水,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发生病害后,推荐交替喷施15%三唑酮粉剂、25%烯唑醇粉剂、30%氟环唑悬浮剂,每天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2.2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假如抽穗期到来之前有降水,扬花期又遇阴雨天气,就极有可能流行为害,5月份是该病盛发期,个别年份在郑州市发生严重。因感染了小麦赤霉病的病粒含有毒素,病粒超过一定比例人畜无法食用,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一般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田间白穗率高,枯死小穗数占小麦穗的四分之一以上,减产严重。为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要选择应用具备较强抗病性和适应性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常年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多雨期,做好栽培避病。播前增强种子处理意识,推荐使用氟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对麦种包衣,晾干后再播种,可起到显著的防病效果;增强水肥管理意识,结合小麦长势及需水需肥规律制定科学的施肥灌溉计划,满足小麦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增强抵抗力,预防病害的发生;密切留意小麦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中心病株,要及时拔掉,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及时喷药预防,交替喷施25%咪鲜胺、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2.3纹枯病

  纹枯病在郑州市麦区呈中度发生趋势,尤其是在高水肥地区发生严重,每年的3~4月份是该病的盛发期。预防时,要合理控制播期,禁止过早播种;合理控制播量,避免麦田过于拥挤影响采光和通风患病;播前做好整地工作,保证整地质量,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条件;重视灌溉工作,看天灌水,严禁大水漫灌,下雨过后要及时排涝,防止麦田湿度过大;科学施肥,增施磷肥钾肥,少施氮肥,防止小麦徒长患病;发生纹枯病的麦田,平均病株率达10%~15%应立即防治,每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60g,喷雾时要重点喷洒小麦茎基部,使植株中下部充分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2.4白粉病

  白粉病在郑州市麦区呈中度偏轻发生态势,4~5月份该病进入盛发期。为预防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要严把种子质量关,从正规种子站购买优质麦种,并使用粉锈宁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可预防白粉病的发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好氮磷钾比例,增强小麦抗病力;播种前将农田内的杂草及自生麦苗清理干净,减少秋季菌源数量;密切留意小麦生长情况,若发现麦田病叶率超过10%,应当及时交替喷施70%甲基硫菌灵、50%退菌特、20%三唑酮,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2.5根腐病

  根腐病在郑州市麦区亦较为常见,5月份是该病盛发期。预防时,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选用抗病和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深耕细耙,适期早播,合理轮作倒茬;施加充足的基肥,但要注意施有机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腐熟发酵,利用高温杀灭残留的病菌,防止小麦患病;要尽可能避免根系受损,防止病菌从根部侵入;播种前使用福美双等药剂拌种,可降低小麦根腐病的发生率;发生根腐病的麦田,建议交替喷施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敌力脱乳油,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2.6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土壤肥力、耕作条件等密切相关。连作制度下病害严重,轮作制度下病害较轻;土质疏松、碱性、肥力低且缺磷的地块,病害严重,可增加施用腐熟有机肥;冬小麦适当晚播种病害较轻,早播种病害较重。预防时,播种前注意土壤处理,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每亩2kg加细土20kg的比例,均匀施入播种沟;每10kg麦种拌入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mL;小麦返青期用药剂灌根,比例按照15亿/克荧光假单胞杆菌水分散粒剂每667m2100mL对水150kg灌根。

  2.7麦蚜

  小麦蚜虫在郑州市呈中等偏重的发生态势,每年的3~4月份是盛发期,尤其是密度大和水肥条件好的麦田危害最严重。预防时,应选用抗蚜品种,并使用27%酷拉斯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有效减轻蚜虫危害;土壤深耕时使用吡虫啉颗粒剂对土壤消毒,可杀灭土壤中的蚜虫;重视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推广色诱技术,在麦田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每667m2悬挂30张左右,夜间开启灯光,可有效诱杀麦蚜;重视对瓢虫、丽蚜小蜂等益虫的利用,选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杀灭麦田内的蚜虫;麦田蚜虫数量多且危害性较大时,推荐交替喷施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蚜虱净、25%蚜螨清乳油、25%抗蚜威等药剂,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2.8麦蜘蛛

  麦蜘蛛在郑州每年的3~4月成虫危害严重,10月虫卵在小麦幼苗上繁殖,麦蜘蛛靠爬行和风力扩大蔓延危害小麦。防治时,在麦收以后,及时浅耕灭茬、清洁田园、增施粪肥,采用轮作制度,以达到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药剂防治以挑治为主,当小麦叶部白色斑点大量出现时,立即选用4%联苯菊酯微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结语

  小麦是郑州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关部门要做好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确保小麦安全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牛丙芳.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3(11):44-46.

  [2]张红.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16):40-42.

  [3]王学贵.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2(08):31-33.

  [4]张国鹏.试论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4):224-226.

  [5]刘淑芳.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03):82-84.

  [6]马克岭.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J].现代化农业,2021(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