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状况简述论文

2024-12-24 11:37:0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陕北白绒山羊是经过20多年选育形成的一个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的山羊新品种,是国内同类型山羊中的一个优质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地区。
摘要:陕北白绒山羊是经过20多年选育形成的一个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的山羊新品种,是国内同类型山羊中的一个优质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地区。该品种以其优质的羊绒、较高的产绒量而著称。陕北白绒山羊的羊绒纤维细度细、长度适中、柔软光滑,深受市场欢迎。此外,该品种适应性强,能在干旱和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遗传改良,陕北白绒山羊在产量和品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陕北白绒山羊在当地经济和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主要介绍陕北白绒山羊的基本状况、品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品种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陕北白绒山羊;绒肉兼用;生长性能;产绒;产肉性能
0引言
陕北白绒山羊是应市场需求,结合陕北自然经济条件,由陕西省几代畜牧人自主培育的具有鲜明地理标志的优良绒肉兼用型品种,具有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绒质优秀的特点,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2]。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陕北地区引进辽宁绒山羊父本[3],用以杂交当地陕北黑山羊母本,经25年杂交选育,培育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山羊新品种。2003年2月27日,农业部第254号公告,批准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4]。经多年发展,陕北白绒山羊已经成为陕北地区农村主导产业,在陕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陕北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陕北白绒山羊基本状况
1.1陕北白绒山羊产区生态环境
1.1.1陕北白绒山羊产区自然生态环境
陕北处于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和延安2市,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是内蒙古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区。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以风沙草滩区为主,中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陕北地区总面积92 521.4 km2,介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5°21′′~39°34′,平均海拔1 200 m左右[5]。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至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明。境内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1.1.2陕北白绒山羊产区饲草资源状况
陕北地貌、气候条件的复杂变化,天然草场类型多样,草地资源富集,有丘陵草甸草场、丘陵干草原草场、平原沼泽草场、沙地植被草场、农林间隙地草场等类型,并且植物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秦汉时期曾是“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结合地区。据第3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6],陕北地区拥有草地20 174.6 km2,主要分布在神木、定边、榆阳、横山、吴起、子长、延长等县市区,榆林市拥有15 399.53 km2,占到总面积的76.33%。其中,榆林延安2市天然牧草地共14 484.53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71.80%,榆林9 878.88 km2,占天然牧草地总面积的68.20%;2市人工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50.47 km 2和0.47 km2,其他草地面积分别为5370.27km2和168.86km2。
1.2陕北白绒山羊育成过程
历史上,陕北地区群众就长于养羊,当地陕北黑山羊所产紫绒绒质优良,是当地重要的出口产品。但陕北黑山羊生产性能低、体格矮小,产绒量低,绒纤维短,绒色呈紫色,不易于染色。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延安的宝塔、甘泉、延长、安塞,以及榆林的神木、横山、定边、靖边等县市区,先后从辽宁盖州市(当时称盖县)及周边地区引进辽宁白绒山羊种公羊,与当地陕北黑山羊进行杂交生产,目标是以提高产绒量,改善绒品质为主,在省市畜牧专家的指导下,经严格鉴定,将符合理想型的杂交后代羊进行强化选育选配,大力推广个体鉴定、人工授精、舍饲养殖和营养化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经自繁扩群,当地绒山羊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群体数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到2002年,陕北地区绒山羊全年饲养量已达到436.9万只。
2002年4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羊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陕北白绒山羊品种进行现场审验。2022年12月,陕北白绒山羊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最终审定,2003年2月农业部发布公告批准陕北白绒山羊为新品种[4]。陕北白绒山羊的育成历时25年。
1.3陕北白绒山羊分布及特征特性
1.3.1陕北白绒山羊分布
陕北白绒山羊分布在陕北榆林和延安2个市的25个县市区,其中榆林市横山区是陕北白绒山羊核心育成区,靖边县、横山区、榆阳区、神木市、定边县为陕北白绒山羊扩繁区和主产区。榆林市横山区、榆阳区、靖边县、神木市、定边县5个县市区的陕北白绒山羊存栏量占陕北白绒山羊总存栏量的70%以上。
1.3.2陕北白绒山羊的体型外貌
陕北白绒山羊体格大小适中,体况结实紧凑。额部长有长毛,下颌有髯,眼大有神,面部清秀;公羊羊角呈螺旋式,从角基开始,向上、向两侧伸展;母羊角较细小,角体较扁,羊角整体呈向上、向后、向外伸展趋势。颈部宽厚,颈肩结合良好[7-8],胸深而宽广,背部平直。四肢健壮端正,蹄质坚硬。尾巴短而瘦,尾尖微上翘。全身被毛呈白色,羊毛粗长有光泽,羊绒细密,绒毛清晰易辨。公、母羊均有角,角形以拧角、撇角为主,
1.3.3陕北白绒山羊体尺体重
陕北白绒山羊体尺指标见表1。
1.3.4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
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指标见表2。
1.3.5陕北白绒山羊产肉性能
陕北白绒山羊产肉性能指标见表3。
1.3.6繁殖性能
陕北绒山羊性成熟年龄为7~8月龄,适配年龄为母羊1.5岁,公羊2周岁。母羊平均发情周期为16.5 d,平均发情持续35 h,一年产一胎,少部分羊2年产3胎,产羔率105.8%[9-10]。妊娠期(150.80±3.50)d;羔羊初生重公羔2.5 kg、母羔2.2 kg[11]。
1.3.7羊肉品质
陕北白绒山羊肉以横山羊肉最为出名,横山羊肉脂肪含量低、肉质细嫩、无膻味,在诸多羊肉中独具特色,被誉为“肉中之人参”[10]。肌肉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肉结实弹性好,呈大理石花纹;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闻之清香、无膻味。蛋白质含量≥18%,粗脂肪≥12%,水分≤76%[8]。
1.3.8羊绒品质
横山羊绒纤维色泽洁白光亮,无异色纤维,手感细软,绒纤维细度、长度较一致。平均绒细度≤16 um,平均长度≥4.5 cm。
1.3.9其他特性
耐粗饲、耐高温、耐严寒、抗病性能好。
1.4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的社会作用
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培育是对育种理论的具体实践。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的育成,拓展中国绒山羊资源种类,丰富我国绒山羊的遗传资源,为广大农民养殖提供新的品种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的育成和发展,是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对中国和世界新品种培育有积极的示范效应。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广大养羊户的经济收入,并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好产品,为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积极作用[12]。2022年底,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饲养量近800万只,其中榆林市的饲养量约占总饲养量90%。羊肉产量6.27万t,占全省羊肉总产量的61.47%,其中榆林市羊肉产量占陕北地区羊肉总产量的90.91%。羊绒产量1 697 t,占全省羊绒总产量的99.59%,其中榆林市羊绒产量占陕北地区羊绒总产量的90.98%[6,13]。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已成为陕北农村地区农民就业、农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促进毛纺工业、制革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同时拉动上下游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成为陕北农村地区和农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1.5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实现环境友好
为响应“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号召,榆林、延安2市积极主动响应,采取措施化解生态保护与羊产业发展矛盾,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大养殖户转变生产方式,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倡导并组织推广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模式,实现了陕北白绒山羊从放牧到舍饲的养殖方式过渡。退耕还林还草,休养生息,极大地丰富了饲草资源,同时,促进陕北白绒山羊养殖规模逐年增长,饲养量从2002年的430多万只发展到2022年的近800万只。
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有机肥料的产量,有机肥料的施用既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了肥力,又降低了化学肥料的用量、减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促进“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如今,陕北地区的沟沟坡坡植被茂盛,标准化羊舍中山羊成群,养殖户尝到了封山禁牧的甜头,养羊积极性高涨,养殖数量大幅增长,既实现“绿水青山”,又实现了“金山银山”。
1.6促进陕北地区羊文化发展
陕北是羊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一个地方,秦汉时期“畜牧为天下饶”,其时,水草丰美,牛马衔尾,群羊塞道。陕北人从古到今重视养羊,逐渐形成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有关羊的文化习俗。每逢佳节,都要以羊肉为主食,以横山羊肉为代表的陕北白绒山羊肉,已成为陕北美食的一张亮眼名片,是陕北人民为美食界做出的杰出贡献。陕北人多以羊皮御寒,制成羊皮袄、羊皮裤。春节,家家户户窗户上贴上羊形窗花,图个吉祥如意。陕北人也把羊唱进了信天游。陕北群众爱羊,羊的文化渗透了陕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了陕北人的文化生活。
2陕北白绒山羊发展面临的挑战
2.1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2022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饲养量近800万只,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羊绒产量和出栏胴体重也明显增加,养殖陕北白绒山羊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但由于市场上不对优质细山羊绒与劣质粗山羊绒收购价格明显区分,“优质羊绒价不优”,促使养殖户引进产量高、细度粗的绒山羊进行杂交、扩繁,从而大幅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以追求较高经济效益,但也导致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品质出现下滑趋势。
2.2城镇化和人口搬迁带来的挑战
根据榆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6],年末榆林全市常住人口361.61万人,城镇人口225.28万人,占62.30%。延安全市常住人口226.14万人,城镇化率63.02%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这就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业劳动力老化和短缺问题日益突显。
2.3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
两地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实施封山(沙)禁牧政策,使境内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程度明显降低,林草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封山(沙)禁牧政策的实施给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业带来挑战,因购买饲草饲料、建造新圈舍和围栏等,增加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成本。
2.4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
在开展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缺乏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保种技术落后,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对陕北白绒山羊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力度不足。一是保护手段薄弱。其他绒山羊品种的引进和杂交,以及养殖污染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陕北白绒山羊其传统生存环境受到较大威胁。二是从事保种的相关人员学历较低,甚至非专业出身,从事保种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强,严重制约陕北白绒山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三是科技创新滞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少,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对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的研究和挖掘不够,对其种质特性了解和掌握得不够深入,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落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市场潜力的实用科研成果少,影响和制约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3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发展建议
近年,持续在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内部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保持陕北白绒山羊品种优良特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
3.1做好品种发展规划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养殖传统、供求关系,做好陕北白绒山羊本品种选育,重点规划不同区域细绒型、多绒型、多胎型、肉用型等各个品系的核心群选育与建设。要平衡好市场需求和品种资源保护,保护好优质遗传资源的同时,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品系进行发展。
3.2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完善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机制,增强自主育种和良种供给能力。联合省市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所组建选育机构、制定选育计划,划定以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为核心的选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健全性能测定制度,严格选种选配,采用科学饲养和合理培育方案,保持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纯度,并提高陕北白绒山羊品种质量。进一步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场”各层级功能。重点在选育过程中发现细绒优秀种公羊,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有计划建立羊子人工授精站,加快羊子良种化步伐。
3.3完善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条件
划定陕北白绒山羊保种基地,建立健全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信息中心和保种网点,形成紧密连接,以及人、物和信息间的互动,使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和完善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先进设施条件,投入必要资金建设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配套陕北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仪器设备。
3.4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和性能优化,提高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和生产效益。
3.5加强品种推广和宣传工作
通过举办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展示优秀品种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养殖户选择和使用优质品种,提高品种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结束语
品种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遗传资源保护、科技创新、繁育体系建设和推广宣传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规划、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才能推动品种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毕台飞,孙旺斌,高飞娟.陕北白绒山羊繁殖性能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9):46-48.
[2]王荣斌.陕北白绒山羊农户舍饲养殖典型日粮分析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3]姜怀志,韩迪,郭丹,等.辽宁绒山羊的若干种质特性[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6):72-75.
[4]闫昱.陕北白绒山羊选育进展(2003—2014年)[J].中国畜牧业,2014(21):27-29.
[5]榆林市人民政府[EB/OL].
[6]2023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榆林市统计局[EB/OL].
[7]张燕,白玉恒,王荣斌,等.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19,38(5):45-48.
[8]阚博文.不同年龄阶段陕北绒山羊胴体差异性比较及胴体分割方法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赵军.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饲养管理技术方案研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0]刘芳,马东,冯波,等.家庭适度规模下湖羊与陕北白绒山羊经济效益调查与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24,43(2):85-87.
[11]闫治川,霍永智,马东,等.陕北白绒山羊人工授精与本交生产效益的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7):46-55.
[12]张雪.陕北白绒山羊家庭羊场及其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调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3]陕西省统计局[EB/OL].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