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桉树栽培追肥模式评价论文

2024-12-19 15:44:0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桉树林生长效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在相同的氮磷钾施肥总量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桉树林的保存率作用不明显,但采用有机肥和复混肥进行少量多次施肥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桉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并提高桉树林分蓄积量。桉树作为广西地区人工造林的主要品种,是广西木材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因其生长速度快、轮伐期和经营周期短且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长期连续种植,桉树的种植地力衰退,导致桉树种植成为社会观众的重点。为了优化桉树施肥模式,提高生产技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桉树林生长效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在相同的氮磷钾施肥总量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桉树林的保存率作用不明显,但采用有机肥和复混肥进行少量多次施肥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桉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并提高桉树林分蓄积量。桉树作为广西地区人工造林的主要品种,是广西木材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因其生长速度快、轮伐期和经营周期短且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长期连续种植,桉树的种植地力衰退,导致桉树种植成为社会观众的重点。为了优化桉树施肥模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本文通过桉树种植中的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为今后桉树种植和经营模式和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追肥模式;施肥方式;生长;差异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低于国有三门江林场桉树种植基地(109°26’~109°67’,24°10’~24°37’),海拔96.5m,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
1.1.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东门尾巨桉无性系DH32-29,供试苗木要求达Ⅰ级质量标准,且要求生长基本一致,长势良好,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1.1.2供试肥料
施肥分别采用A、B、C三种肥料种类,其中A为商品有机肥(N+P2O5+K2O总有效含量≥5%,有机质含量≥30%),B为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总有效含量≥20%,有机质含量≥15%),C为常规复合肥(N+P2O5+K2O总有效含量≥25%)。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标准小区,每个标准小区面积为300m2,各重复标准小区种植桉树50株。处理1中有机肥施肥总量为2.5kg,有机无机配方施肥总量1.875kg,N+P2O5+K2O总有效量为0.5kg;处理2中有机肥施肥总量为6kg,有机无机配方施肥总量1kg,N+P2O5+K2O总有效量为0.5kg;处理3中有机肥施肥总量为6kg,有机无机配方施肥总量1kg,N+P2O5+K2O总有效量为0.5kg(见表1)。各处理小区之间设隔离行宽5m。
1.2.2方法
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0月。根据试验分组,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地块,根据试验分组设计进行随机分组和标记。定植前对所有试验地采用机械整地方式,整地时间为2020年1月,设种植密度为111株·667m-2挖设种植坑长宽深规格为50cm×40cm×40cm。根据表1中的施肥模式和施肥量设计方案,施基肥并回填3/4表土。定植时间为2020年3月。定植后根据表1中的施肥方案追肥,所有试验小区均采用相同除草松土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1.3观察项目和方法
观察项目和指标包括桉树保存率的生长量。定植后第2年年末,即2021年12月调查和统计各试验重复小区桉树林的保存率。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对所有重复试验小区的生长指标进行每木检尺,树高采用测高仪测量,胸径采用胸径尺测量树干距离地面1.3m处,单株材积参考广西速丰桉二元材积模型。
V=C0×D[C1−C2(D+H)]×H[C3+C4(D+H)]
上述式中V为单株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C0为0.000109154145;C1为1.87892370;C 2为0.00569185503;C 3为0.6525659805;C 4为0.00784753507。
各重复试验小区的林分蓄积量为各重复试验小区的林分保存率与单株材积之积。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16等软件完成,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追肥模式桉树的树高生长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在氮磷钾施肥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模式桉树树高的生长存在很大差异。从各试验处理的树高统计结果来看,202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处理2的平均树高极显著大于处理3,处理3和处理1极显著大于对照组,处理2和处理3的差异不显著;2022年和2023年调查结果来看,各处理的树高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CK。由此可见,采用处理2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桉树树高的生长,另外在施肥的前期采用处理1和处理3施肥模式对桉树树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3对桉树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明显,试验中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均比常规普通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桉树树高的生长。
2.2不同追肥模式桉树的胸径生长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在氮磷钾施肥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模式桉树胸径的生长存在很大差异。从各试验处理的胸径统计结果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均以处理2的胸径最大,其中2022年和2023年处理3的胸径次之,且从2021年到2023年对照组的胸径最小。由此可见,采用处理2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桉树胸径的生长,另外在施肥的前期采用处理1和处理3施肥模式对桉树胸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3对桉树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明显。综合各年胸径结果的统计,试验中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均比常规普通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桉树胸径的生长。
2.3不同追肥模式桉树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
基于树高和胸径计算出来的单株材积比较结果显示,在氮磷钾施肥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模式桉树单株材积存在很大差异。从各试验处理的单株材积统计结果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各试验处理的平均单株材积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CK。由于采用处理2的方式能够显著促进桉树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因此处理3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而处理2对桉树单株材积的作用效应次之。综合各年单株材积结果的统计,试验中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均比常规普通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桉树单株材积(见表4)。
2.4不同追肥模式桉树的保存率、林分蓄积量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各试验处理的保存率在95.33%~97.33%之间,在氮磷钾施肥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模式桉树保存率差异不明显,说明采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桉树林的保存率作用不明显。
从折算出来的各试验处理林分蓄积量的比较结果显示,2021年到2023年各试验处理在氮磷钾施肥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模式桉树林分蓄积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从2021年的结果显示,以处理2的林分蓄积量极显著大于处理1和处理3,处理1和处理3的林分蓄积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处理1和处理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2022年和2023年的结果显示,各试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CK。
另外,从两次同比增长率的结果来看,其中,2022年以处理2和处理3的林分蓄积量增长速度最快,处理3次之,CK组最小。尽管2023年各试验处理之间的林分蓄积量增长率差异不显著,但综合2021年到2023年的林分蓄积量提升情况,采用处理2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桉树林分蓄积量,另外在施肥的前期采用处理1和处理3施肥模式桉树林分蓄积量的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3对桉树林分蓄积量的提高作用逐渐明显。综合各年胸径结果的统计,试验中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均比常规普通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桉树林的林分蓄积量。
3结论与讨论
基于桉树自身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其施肥效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其中,表现最明显、最直接的就是树高和胸径的生长改变。经试验证明,施肥和施肥模式对桉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试验结果来看,基肥采用商品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分别在第1、2、3年的6月施有机无机复混肥、9月施商品有机肥的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桉树树高、胸径的生长,提高桉树林的林分蓄积量。由此可见,采用有机肥和复混肥进行少量多次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桉树的肥料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典云,秦紫棋,肖啸,等.广西国有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木材生产潜力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8):43-46.
[2]张煜星,王雪军.1973—2018年我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及碳汇能力[J].林业科学,2023,59(03):54-64.
[3]韦启忠,岑巨延,刘频.广西速丰桉林分二元材积生长率表研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02):5-8,11.
[4]陈源,杨曾奖,彭仕尧,等.钾肥追施对桉树生长及效益的影响[J].桉树科技,2005,22(02):18-22.
[5]唐春红.不同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效应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2.
[6]朱声管.桉树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