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容器育苗技术应用及苗木栽植技术具体方法论文

2024-12-19 11:27: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植树造林规模随之扩大。侧柏因具有耐寒、耐旱、寿命长、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当下造林的主要树种。然而,传统的苗木栽植技术在栽植侧柏过程中面临成活率低、苗木生长质量差、木质偏脆难以成林等问题,难以继续承担造林任务。为此,寻求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创新育苗技术与栽植技术成为造林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对侧柏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及苗木栽植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究,以期通过完善现有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保障绿化造林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将分析侧柏器育苗市场,旨在为优化造林技术、提升造林质
摘要:随着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植树造林规模随之扩大。侧柏因具有耐寒、耐旱、寿命长、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当下造林的主要树种。然而,传统的苗木栽植技术在栽植侧柏过程中面临成活率低、苗木生长质量差、木质偏脆难以成林等问题,难以继续承担造林任务。为此,寻求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创新育苗技术与栽植技术成为造林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对侧柏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及苗木栽植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究,以期通过完善现有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保障绿化造林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将分析侧柏器育苗市场,旨在为优化造林技术、提升造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侧柏;容器育苗;苗木栽植;技术应用;具体方法
1容器育苗的优势
容器育苗是一种全新的育苗方式和技术理念,方便实现苗木栽植的集体管理和机械作业,是苗木栽植产业逐渐现代化的标志。其和传统大田育苗方式的区别不仅仅是将苗木从天然土壤移植到容器内进行培育,更重要的是调整水肥之间的比例,实现苗木栽植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与传统大田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容器育苗时使用营养袋育苗,种植之前无须进行大幅修剪,可以保证苗木完整性,在移植时留袋,苗木根部不会受到损伤,栽植成活率较高,苗木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降低养护难度和成本。传统苗木栽植方式会携带土球,对土壤的破坏极大,导致可耕作的土壤资源越来越少,肥力下降,而容器育苗方式可以有效保护土壤资源,延长土壤使用年限,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其次,造林绿化工程季节性很强,通常情况下工期都偏长,管理难度较大、栽植效率低、栽植成本高。而容器育苗在栽植方式和时间上有更多选择,除冬季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进行栽植,可以最大程度缩短工期,提高移植效率,降低损耗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借此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同时,容器育苗所用的种子数量要远远低于常规大田育苗,栽植成本更低,其采用的营养袋育苗方式会让苗木的生长速度变快,整体育苗生长周期得到缩短,而且容器育苗更加简便,方便管理,为大规模栽植育苗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2侧柏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2.1种子采集
种子采集是育苗工作的基础,所采种子质量好坏决定了育苗工作的最终成效,因此,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侧柏球果通常于9月至10月中旬之间成熟,球果成熟时会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未成熟球果中采集到的种子生命力弱,难以成活。完整球果在剥落过程中容易掉落丢失,无法使用,所以在球果选择时,应该优先选择成熟的黄褐色开裂球果,利用工具将球果敲落至地面进行收集,这一过程中要控制力度,尽量减少种子的损耗,大约每50㎏球果可以得到10㎏左右的侧柏种子。在育苗时,应从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同的区域进行侧柏种子挑选分级,将腐烂萎缩的种子进行筛选,在去除不合格种子和杂物垃圾之后将种子球果带回,进行阳光干燥,整个过程控制在三天至五天之内,通过定时翻动,敲打使球果完全干燥,球果干燥开裂后敲开表面果鳞,即可获得侧柏种子,之后立即对种子进行清洗除杂然后封袋保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种子的防护工作,避免种子发生潮湿、发霉等问题,影响最终成苗质量。
2.2土地准备
在育苗地的选择上,一般情况应选择更符合种子生长条件的区域,侧柏更适应温润潮湿的环境,在选择育苗地时,尽量将育苗地的气候环境向侧柏自身生长环境靠拢,并确保周边交通便利,以便后续工作的展开。侧柏容器育苗的黄金时期是每年的3月至5月,因育苗工作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侧柏容器育苗对土壤质量要求极高,因此,育苗前应对土壤进行全方位整理,选择黄土和非耕地等病菌存在较少的土壤,加入相应比例的河沙和森林腐殖质土,除杂过滤后按照规定比例与肥料进行混合,并进行深耕,以得出肥力均匀、适合种子生长的营养土。将硫酸亚铁混合进营养土进行消毒工作,装袋前一周浇入适量的水,以保证土壤水分充足。装袋后将营养土放到容器底部,避免与容器口接触以免营养土失效,确保所有容器高度一致后将其归置在育苗床中。
2.3播种
播种前首先对侧柏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侧柏种子放进适量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进行浸泡,三小时后取出,放入温水中二次浸泡二十四小时,其间将飘到水面的干瘪种子扔掉。工序完成后将剩余的饱满种子与细沙混合搅拌储藏,经过处理的种子才可进行后面的播种工作。播种时首先用水对容器袋进行多次不间断浇灌,确保水完全浸透后将容器袋浇满,整个过程重复三到四次,结束后完成消毒工作便可开始进行播种覆土。使用容器袋育苗,播种深度通常在1.5cm左右,并保证土壤松散柔软,若放置过浅,种子养分吸收慢,不易发芽;若放置过深,幼芽力量不足,没有办法破土生长。因此,1~1.5cm是放置容器袋的最佳深度。而为避免种子养分吸收不佳,单个育苗袋中最多放置2~3粒种子,确保每一粒种子都可以得到充足养料,完成播种覆土工作后,在苗床上铺设塑料膜,并在上方约五十厘米处搭建双层遮阳网,以防止阳光蒸发容器袋内水分,影响幼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发芽后就必须将塑料膜去掉,幼苗生长至5cm左右时根据当下实际天气情况,逐批撤掉遮阳网。
2.4苗期管理
幼苗播种后,十天左右发芽,二十天左右便会全部出齐。期间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早晚进行浇水工作,幼苗期应对浇水量进行控制,避免过量浇水,合理的浇水量可以增强苗木的抗旱力。切记不要在午间浇水,以减少幼苗因阳光照射而产生的折损。幼苗初期较为脆弱,浇灌时切忌大水浇灌,对幼苗造成伤害,对幼苗进行补水工作时应以浇灌为主,让水流由容器袋底部浸入,通过这种小水流的浇灌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幼苗得到充足水分,还可以降低育苗成本,减少浪费。苗木的施肥工作与监管工作应同时进行,根据幼苗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追肥,苗木幼苗期的追肥一年两次,以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为主,首次追肥控制在每亩3kg左右,二次追肥时增到每亩9kg左右,追肥工作以雨季为标准,雨季时开始追肥,雨季结束应立即停止追肥工作,避免肥料过多,苗木木质偏脆难以成林,影响实际造林效果。苗木出齐后要进行间苗和补苗,在出齐十天左右,进行间苗工作,先前为保证幼苗养分充足,每个育苗袋中只放置了2~3粒种子,在苗木出齐后,每个育苗袋中只保留一株生长状况最好的幼苗,将袋中细小孱弱,感染虫害及长出双株的多余幼苗去除,若生长状况都符合标准,同样只保留一株,将多余的符合标准幼苗转移补充到其余未出苗或出苗状况不佳的育苗袋中,以保证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幼苗去除后,填平所留坑洞,保持土壤平整,以确保所留幼苗可以正常生长。间苗和补苗工作都需要在傍晚或天气阴凉时进行,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对幼苗的伤害,确保间苗、补苗工作的成活率。
2.5病虫害防治
苗木生长过程中极为脆弱,非常容易感染病虫害,病虫害导致苗木死亡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苗木自身生长不佳和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苗木死亡,因此,对苗木病虫害防治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完成播种后,苗木尚未发芽出土之前,可以使用1%至3%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对幼苗进行喷洒,之后每隔十天或十五天对幼苗喷洒0.1%敌克松、0.5%高锰酸钾、1%波尔多液,连续不间断喷洒三至四次,以预防立枯病和猝倒病。需要注意的是,喷洒药物时应交替更换药物,避免多次喷洒同种药物,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药品喷洒效果,导致苗木死亡或出苗状况不佳。在幼苗生长期间,侧柏毒蛾、侧柏小爪螨、侧柏大蚜、白粉虱等虫害对幼苗的危害同样惊人,为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可以使用氧化乐果、杀螨利果乳剂等药物进行防护。同时,杂草是病菌和虫害最主要的栖身之地,想要保证幼苗生长质量,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出现,需对育苗袋周边的杂草进行定时清理,以免杂草吸收幼苗养分同时滋生病虫害,危害苗木生长。
3苗木栽植技术要点
3.1苗木选择
采购树种时尽量采取就近原则,考虑到树种的运输转移问题,不宜选择在果园地区订购树种,就近采购树种不仅可以在栽植发生问题时及时反馈,还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及适应力与苗木自身的品种特质密切相关,不同树种对环境的要求不同,成长周期和栽植后的适应能力均有差异,所以,苗木在栽植前,先要选择适应种植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的树种,观察所选树种是否适合在栽植地生长,种植地与苗木自身生长环境越接近,苗木的存活率越高,成林质量会更好。所以,栽植应避免选择从未栽植过的外来陌生树种,优先选择当地树种和特质及生长条件已被完全记录,并适合当地栽植的树种,既要保证苗木可以在栽植地正常存活,还要保证成林后长势好、根基稳固、树形美观。侧柏作为柏科常绿乔木,完全符合绿化造林的要求,其耐寒耐旱能力极强,树形线条流畅美观,生长周期长,适应能力强,在并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目前已成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绿化造林的首要选择,在多个地区都有广泛分布,侧柏不仅可以完成深山造林的任务要求,对城市园林的建造同样具有较大帮助。
3.2栽植地准备
正式栽植前应先对栽植地及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对地下电缆等管道路线进行排查标记,避免栽种过程中对其产生破坏,影响栽种工作进程,同时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将栽植地上方和周围的无关建筑进行拆除转移,产生的垃圾杂物清理完毕之后,根据实现设计好的施工图纸进行改造,务必与造林工程的要求和四周道路环境之间做好对接,确保施工图纸与实际目标一致再进行施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测量,依照规定栽植距离对每一株苗木进行栽植,确保栽植后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保证周围交通在栽植过程中时刻畅通,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栽植过程中产生的苗木问题,同样能及时得到解决。
3.3苗木修剪
造林的首要目标是绿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所以对苗木的修剪不仅要保证整体的树势合理,还要保证其观赏性,做好观赏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平衡是苗木修剪的根本意义。苗木定植前,为保证其水分保持在正常水平,需要对苗木进行初步修剪,不仅可以大幅提升苗木移栽后的存活率,还可以使苗木更加美观。根据苗木的真实情况选择是轻度修剪或重度修剪。常青针叶类苗木不适宜大量修剪,只能采取轻度修剪的方式,将其受到损伤和感染病虫害的部分去除即可,其余部分无须进行修剪。而落叶类乔木因为枝叶长势快,规模大等特点,在确保其存活率的基础上,对其树冠的可以进行超过一半的大幅修剪,长势偏慢的灌木类苗木对其进行多处少量修剪,通过将其超出标准的短枝和长枝进行修剪达到降低密度,枝叶打薄的目的。反季栽植或栽植苗木生长力较弱时,使用重度修剪,将多余枝叶全部去除,加强对骨干部分的保护,确保其栽植后的成活率即可。
3.4反季栽植苗木防护措施
因为自身实际需求和整体造林政策的变更,很多地区在夏季栽植苗木时,由于夏季温度较高,阳光直射下苗木水分流失快,地面土壤水分蒸发快,地下水补给速度慢,苗木自身储水量加上人为补给很难支撑其存活,造成苗木大批量死亡。因此,该地区在苗木选择上就应该挑选一下储水能力和耐旱能力偏强的苗木,可以选择容器苗和截根苗进行栽植,容器苗栽植后,主根可以储藏大量养分,以供侧根生长,主根侧根同步进行光合作用,将整体根部的吸收面积扩大,更有利于苗木生长存活,面对夏季干旱炎热天气可以维持自身养分需求。截根苗栽植时,因为截根留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所以要及时对其补水,辅以刺激较小的肥料帮助其恢复,同时对苗木做好遮阴工作,切忌使其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之下,条件允许的园区,可以在苗木四周按照一定距离安装喷雾器,对苗木定时浇灌,保证每一株苗木都可以及时获取到所需水分,若园区条件不允许,或园区地形不支持浇灌器的安放,可以将浸湿的草绳均匀缠在苗木上,并定时对草绳进行补水,这样能很大程度上起到降温保湿的效果。
3.5栽植后的养护工作
苗木成功栽植只是完成了绿化造林工作的第一步,如何维持苗木生长,使其成林,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同样需要重点关注。苗木的日常养护分为浇灌增肥和松土除杂两方面。不同种类,不同进度的苗木在浇灌施肥上都各有不同,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苗木不同的实际生长情况对浇灌水质/浇灌时间和所施肥料进行选择。浇灌水质方面,以井水和河水等不掺杂添加剂的天然水为主,浇灌时间选择上尽量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浇灌量根据每株苗木不同的生长情况适量增加和减少,雨季时对苗木树坑勤加检查,确保其树坑内不存在过多积水。施肥方面,不是所有的苗木都需要施肥,所有的苗木不能添加一样的肥料,施肥目标大多是那些枝叶变黄并干枯掉落的苗木,肥料需提前进行腐熟稀释,才不会对苗木进行损害。松土除杂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对苗木生长土壤进行监控,保证土壤的良好生存条件,对苗木周围的杂草定时清理,不仅可以减少其对苗木养分的抢夺,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潜在隐患。
4结语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愈加严重,造林绿化工程受到了社会各领域的更多关注,其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对大气资源和水资源提供保障,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侧柏容器育苗技术,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是推进抗旱造林进程的主要武器,完善改进苗木栽植技术是治理生态环境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党志玲.侧柏容器育苗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160.
[2]薛飞.侧柏容器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0,38(12):45-46.
[3]李淑娜.侧柏容器育苗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8):168-170.
[4]李小林.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J].山西林业,2022(S1):46-47.
[5]李乐.侧柏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02):59-60.
[6]豆蓓,杨龙龙.白皮松容器育苗及苗木栽植技术[J].园艺与种苗,2022,42(03):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