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研究论文

2024-12-12 15:22:1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研究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塑化标本的制作技术,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塑化标本。标本能清晰显示腧穴定位的解剖结构。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整体塑化标本有助于在临床科研和医学教学中观察针刺腧穴所经过的组织层次及毗邻,为研究不同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能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工作,为后续建立病理疾病模型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标本积累了经验。
摘要:为研究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塑化标本的制作技术,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塑化标本。标本能清晰显示腧穴定位的解剖结构。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整体塑化标本有助于在临床科研和医学教学中观察针刺腧穴所经过的组织层次及毗邻,为研究不同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能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工作,为后续建立病理疾病模型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标本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腧穴;实验动物;兔;塑化
0引言
中医针灸不但应用在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上,也广泛的用来治疗动物疾病,中医兽医学关于针灸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中,动物针灸腧穴定位的研究为中医学及中兽医学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大价值。随着针灸动物腧穴定位实验研究的逐步开展,使用解剖方法和防腐技术制作的实验动物腧穴标本开展相关研究对临床教学和基础科研都有极大启发,但同时也面临着几个问题,如实验动物标本资源消耗、实验标本后期维护成本高,标本防腐长久保存条件严格、不易进行长时间保存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为更好的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运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动物标本资源,而且可以长久保存,放置实验室展览以供学习、观摩等,以期为后续建立其它大型腧穴动物标本积累经验,现将实验动物-兔的腧穴定位塑化标本制作过程进行介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体格粗壮,四肢粗短而强健,个体完整,皮毛完好有光泽,整体健康、完好无损的成年兔1只,由河南中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试剂与器材
酒精、福尔马林溶液、0.9%生理盐水、硅胶、丙酮溶液(浓度梯度为50%、70%、80%、90%、95%)、常规手术器械、细绳、尺子、硬纸板、铁丝、牙签。
1.3试验方法
1.3.1活体测量
测量并仔细记录体重、毛色、毛长、体高、体长、耳间距、眼间距、尾长、前后肢长、前肢间距、后肢间距,为能活灵活现的展示出兔日常生活状态时的形体结构。对兔进行正面、侧面多方位拍照,以便于标本制作完成后还原其自然形态。
1.3.2腧穴定位
对实验动物用乙醚吸入法麻醉,然后用毫针腧穴定位。
1.3.3标本处死
将腧穴定位后的实验动物从颈总动脉处放血处死,并将血管内血液通过循环灌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干净;随后将血污的皮毛反复用清水冲洗干净。
1.3.4解剖
实验动物置于解剖台,用硬纸板铺垫,找到颈总动脉,用0.9%的生理盐水反复循环灌流冲洗,待静脉血管里流出来的生理盐水无色后,再换用酒精反复循环灌流。去毛冲洗干净,沿背部先行开口,逐渐解剖至头部,去皮暴露关节和浅层组织。一侧腧穴进行针灸定位,另一侧进一步逐层解剖,直至暴露内脏。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标本直至没有血污为止。
1.3.5固定
在上述步骤制作好的标本放置在2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保存6个月以上。
1.3.6脱水脱脂
取出标本,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置放于50%丙酮溶液中2周,将标本组织内的脂肪和水分等置换出来,之后依次按照70%的丙酮溶液、80%丙酮溶液、90%丙酮溶液、95%丙酮溶液浓度梯度进行脱水脱脂,每个步骤持续时间均为2周,最后再置放于100%的丙酮溶液中连续脱水脱脂2次,每次持续时间为5~7 d,此步骤的整个过程的环境温度始终控制在-25℃。
1.3.7真空渗透
将上步骤已经脱水脱脂后的标本放置于真空压力舱,逐渐的进行减压抽真空,标本组织中的丙酮溶液被抽出来,液态硅胶则渗透到标本组织肌肉内部,完成硅胶置换丙酮的过程。此真空渗透过程持续时间约2个月。
1.3.8修复造型、固化、修整
经过上述流程,标本内的水分和脂肪已被液态硅胶取代,固化成型的标本由于历经了置换步骤,标本与活体形态相比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皱缩变形,根据前期拍照留存的标本活体时的体貌形态特征、站立时的姿态和神韵,用牙签和细纱布等进行标本站立造型的形态修复,四肢站立时候的关节形态、内脏解剖结构进行修复和整理,然后将形态和姿势都还原好的标本移入到40~55℃的固化箱中进行固化定型,待彻底固化后取出,精心仔细的去除标本表面多余的硅胶成分,对毛发进行梳理,对内脏进行归位和整形,并对标本整体形态和解剖结构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补胶精细修整完善。
2结果
利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实验动物兔腧穴定位塑化标本栩栩如生,将兔的神态很好的塑造出来,形态逼真,展示了兔腧穴定位,以及腧穴部位的关节、组织内脏等,见图1。
3讨论
针灸起源于远古时代,是我国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医学的瑰宝,利用针灸疗法治疗疾病有其独到之处,小小的一枚银针却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古医书《针灸逢源》《黄帝内经》等都记载了我国中医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中医针灸特色,使中医逐步的被国际医疗界深度的认可,需要对针灸的机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除积累临床上的病材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而实验动物兔的腧穴定位针灸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探索针灸治病的原理和机制,还可以为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灸解剖学和生理、病理学等方面的支持。兔属于兔形目兔科真兔属的哺乳动物,具有适应能力较强,性情温驯,便于规模养殖等特点,其用途多种多样,既可作为观赏动物,也可以作为经济养殖动物。兔皮和兔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皮,兔肉是高级营养肉品,其肉质优良,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兔肉明显的优于目前市面上的猪、鸡、鸭等畜禽肉。从众多的养殖类型来看,未来发展养兔业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十年,随着兔研究的逐步深入,兔的经济价值和影响越来越大,兔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关于兔的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逐步发展。动物针灸疗法具有治疗范围广泛、疗效迅速,操作方便,便于在临床推广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验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不仅可以逐步规范和提高针刺疗法的效果,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临床上盲目针刺而损伤周围的血管、组织、神经或内脏等结构,便于学者从腧穴解剖定位的视角去深度认识腧穴的结构特点,腧穴与其相邻的血管、肌肉组织、筋膜、神经等结构的相对位置,研究人体和动物的腧穴的解剖定位、从皮肤开始进针的层次和经过的组织结构,为人类用中医特色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为畜牧行业兔的养殖面临的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扩大收益。
生物塑化技术当前世界上保存生物标本较先进的技术,其原理是把生物标本中的水分,利用液态高分子化合物或多聚物等物质代替,并通过固化处理达到组织塑化的目的,也是目前国内外制作动物标本的一种常用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动物标本形态稳定、造型优美,而且不易皱缩变形,后期维护简单,便于较长时间的保存。针刺疗法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一定的优势,针灸器械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行、临床疗效显著,成为了医疗保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腧穴的针灸定位目前更多的是临床应用研究,即在活体上演示针灸的腧穴治疗,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针灸腧穴定位有关的知识,而对针灸腧穴定位的机理以及试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标本是实验动物兔,结合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腧穴定位标本,不仅可以用于向医学有关人员展示腧穴定位的解剖知识,而且可以长久保存,保存成本低,方法简单。该实验动物兔的腧穴定位标本,用躯体两侧不同层次的解剖展示进行对比,一侧是腧穴定位,暴露皮下浅层组织和关节,一侧是暴露肌肉、神经和内脏等,清晰显示了实验动物的腧穴定位,以及腧穴定位的组织毗邻,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腧穴针刺的位置、方向、深浅及到达深部肌肉、组织、血管、神经和内脏的位置,便于医学相关工作者更好的掌握进针的方向和有利的避开重要神经、血管、脏器等避免误伤,为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兽医学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下一步将尝试制作病理疾病模型的实验动物,比如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痴呆、肥胖、关节易位、肌肉扭伤等病理模型,便于进一步观察到疾病状态下腧穴定位和解剖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以更好的认识中医针灸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发挥针灸优势,将我国针灸技术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培勋,程明亮.七种海洋动物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J].解剖学研究,2020,42(2):191-193.
[2]程明亮,冯培勋,陈晨,等.爬行纲动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的探讨[J].解剖学研究,2012,43(1):97-98,103.
[3]程明亮,杨峰,冯培勋,等.人体经络腧穴断面插针塑化包埋标本的制作方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23(4):17-19.
[4]董君艳.以中兽医理论为基础发扬光大动物针灸技术[J].中兽医学杂志,2012(5):46-48.
[5]吴玉琴.兔子解剖实验课的设计及指导[J].现代农业科技,2014(3):332-333.
[6]楼新法,蒋松鹤.穴位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分类[J].中国针刺,2012,32(4):319-323.
[7]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1):67-70.
[8]陈晨,邹雨琛,程明亮,等.牦牛内脏器官原位整体塑化标本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J].现代畜牧科技,2024(3):21-23.
[9]王洪雅,程明亮,冯培勋,等.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J].解剖学研究,2023,45(6):596-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