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收损失的原因及减损措施论文

2024-12-04 15:25: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提升小麦的收割速度,机械化收获成为最重要的收割手段。但机械化收割存在着收获损失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小麦收割中机收损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小麦品种、收获时间、收获机技术状态、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进而提出了小麦机收减损的有效措施,包括选择优良小麦品种、做好收获机的养护和调整、提高操作人员水平,建立机械化收获标准和机械设备操作规范,以保证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
摘要:为提升小麦的收割速度,机械化收获成为最重要的收割手段。但机械化收割存在着收获损失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小麦收割中机收损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小麦品种、收获时间、收获机技术状态、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进而提出了小麦机收减损的有效措施,包括选择优良小麦品种、做好收获机的养护和调整、提高操作人员水平,建立机械化收获标准和机械设备操作规范,以保证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
关键词: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减损措施
在每年麦收作业过程中,存在着耗时长,收割工作量较大,天气不利因素影响等诸多问题。采用机收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收割周期,提升收割效率,提高小麦种植者的收益。关注麦收损失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实际意义。因此,需依据国家标准收割要求,因地制宜,找准麦收损失原因,掌握关键机收技术,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1.小麦机收损失的主要原因
1.1种植品种差异
在小麦种植工作中,因种植户选择的麦种不同,植株生长会有较大差异,这也会对后续麦子成熟的收割工作产生影响。例如:部分小麦品种成熟后穗头易掉落,其茎秆也比较脆,在进行机收时,机收损失相对较大。
1.2收割时机选择不当
在机收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机非常关键。若收割时间较随意,也会出现机收损失。部分农户为了节约时间,会等到麦子成熟后才进行收割,这样看似缩短了晾晒过程,实则会加大机收损失。因为小麦成熟后,其茎秆的含水量会逐渐降低,变得易折断,机械设备在收割过程中,便出现麦穗大量掉落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农户习惯在上午麦收,认为这样有助于提高机收效率。如遇不利天气,为了避免雨水侵害进行抢收,未成熟的麦子也会一并被收割。未成熟的小麦其籽粒青涩,麦穗含水量较高,经过收割机的脱粒滚筒后,麦子颗粒完整度欠佳,进而产生麦收损失。
1.3机械设备状态不良
机械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对收割质量有着关键影响。部分设备因更新不及时,或使用人员存在不良的操作习惯,造成机械设备磨损严重,零部件老化未能得到及时更换,影响机械作业性能,产生收获损失。
1.4知识储备水平较低
小麦机收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需要实际作业人员不仅了解设备性能,规范操作行为,还应储备麦收知识,对小麦植株结构有一定的了解。部分种植户学习意识欠佳,为了提升自身种植收益,降低收割费用,无视操作标准,违规进行机收作业。这样,便会造成收割机喂入量的显著增加,其间混杂大量田间青草,进而产生机收损失问题。
因路线规划不合理,也会出现机损问题。在正式机收前,因未对整体收割路线进行有效规划,小麦机收工作具有一定随意性,造成部分边缘植株的倒伏、漏割,严重的还会产生麦穗脱落,产生机损。再如:因种植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收割需要连续转弯,部分操作人员便会放缓收割速度。这样一来,必然会降低收割机脱粒机构转速,那些没有完成脱落的穗头会被抛出,造成机收损失。
只有掌握麦收知识,了解所收割小麦品种的生长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机械化收割,降低损耗率。因机收工作具有一定繁琐性,对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其不仅能够驾驶收割机,还应熟悉其构造,以便操作更加精准。例如:部分机收设备凹板缝隙原本就偏小,对一些成熟度高、较干燥的麦穗进行收割,会无形中加大设备运转负荷,造成设备筛孔堵塞,造成机收损失。
在小麦机收损失问题中,因工作人员知识储备水平有限,对割台调整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对割台高度缺乏关注,造成收割时物料喂入的不均匀,出现损坏夹带。并且若收割台堆砌严重,当脱谷室已发出噪音,大量麦粒的进入会影响滚筒运行,使转速降低,产生夹带损失。(2)收割台过高还会出现漏割的问题,造成机收损失。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植株高矮不一。为了确保完全收割,收割台在作业时呈现上下浮动状态,若其台面过高,即便浮动作业,依然会有漏割麦子。
2.减少小麦机收损失的有效措施
降低收割损失,是机收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实际收割存在的问题,为发挥机械设备运用优势,应普及机收知识,选择适宜收割时机,在提升种植户种植水平的同时,降低机收损失。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更将帮助农民提升种植收益。鉴于以上主要机损问题,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2.1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为保障丰产丰收,降低收割机损发生概率,应选择优秀的麦种。可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开展调研工作,进行优种选择。当麦子成熟后,其植株高度不会过于参差不齐,方便机收工作的开展。
2.2做好设备的养护工作
农机作业在助力种植户致富增收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运用机械设备进行小麦收割中,还应普及养护知识,确保机收工作推进,进一步降低机损发生率。当麦子临近成熟,应聘请专业的设备人员、农技人员作为机收指导,使操作者或农户了解机械操作规范,检查设备运用状态,使其在整个收割作业中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需重视日常保养工作,周期性进行设备检查,零件更换,这样才能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根据不同麦田的作业需要,结合收割机的参数标准,还应对传动皮带的张紧度和轮胎气压、冷却液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量、仪表的指示功能等进行定期检查,有效调试。只有将机械故障防患于未然,才能不影响麦收工作,避免麦收损失,使机收优势最大化。
2.3积极推进试收割工作
为保障农民权益,使其持续增收,不仅应使其掌握种植知识,种植户还应当具有科学收割的意识。因以往机收存在损耗率较大问题,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区域,展开试收割。这样有助于发现机收问题,保障机收损失最低化。很多种植户在抢收中,争分夺秒,认为农时宝贵,收割工作没有前奏,大多都是直接开展。
因此,为有序推进机收工作,将机损降至最低,提升小麦收割质量,应结合麦子成熟度,在正式机收前进行代表性区域试收割。可选取50m收割区,依据麦子不同片区的生长情况,设定收割速度。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关注设备运转情况,对于存在的漏割、压到等问题多加关注,以便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若是因设备运行故障引发的机损问题,还应向农机人员寻求帮助,进行及时修理。
在小麦试割后,还应及时对机收作业质量进行评判,可将其与标准化作业数据展开对比,确定产生的损耗率是否在合理数值内。以数据为支撑,对试收割工作进行有效调整,确保收割机中的割刀间隙、筛子开度以及风扇送风量等参数设置符合收割要求,为正式机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4建立机收工作标准
为了避免机收损失,还应构建完善的机收作业标准。在机收工作推进中,不仅应降低损耗率,还需保证麦收整体水平。这也是考量机收工作质量的关键参数。当小麦成熟时,很多农户都依靠自身以往的收割经验进行麦收,没有形成标准化作业意识。为此,需将机收工作进行全流程把控,建立作业标准,保证小麦收割质量。譬如:应适当加大农机投入,为收割机安装抛撒装置和秸秆粉碎装置,使其发挥有效作用。在小麦收割过程中,机器也将适量的秸秆较为均匀地抛洒在田间,发挥农机收割优势,提升小麦收割工作效率。
2.5选择适宜时间收割
为了降低机收损失,应选择最适宜的时机进行小麦收割。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机收时间,才能在保障小麦收获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机损概率。对于机收作业来说,应恰当把握小麦生长至蜡熟末期到完熟期之间,这时的小麦籽粒饱满,品质最好,且较为高产,适合农机收割开展。还应结合不同小麦品种差异,灵活把控。可依据地理条件、日照环境、栽培情况,合理把控抢收时段,规避机损发生率。例如:将主要机收重心放在小麦蜡熟中期,收尾作业放在小麦蜡熟末期,这样有助于确保小麦在最适宜的成长阶段被收割。此外,若遇阴雨集中天气,抑或小麦长势不旺,可适当提前机收时间。
2.6规范设备操作工作
2.6.1注重对机器作业速度的把控
在小麦机收工作开展中,设备作业速度会影响收割质量。对此,规范设备操作,需提前了解不同区域小麦种植品种、生长情况、土壤情况以及预估产量等。综合权衡后,结合机器性能,设置作业速率。一般情况下,对于小麦机收作业的速度设置,其实际转速应当低于设备额度转速,并且实际作业强度也应不高于额度速度。如遇特殊情况,如某一片区小麦种植密度较高,可适当调慢作业速率。
2.6.2科学规划机械作业路径
通常情况下,小麦机收时,主要的行进路线包括顺时针向心回转、逆时针向心回转和梭形收割这三种不同类型,其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势、种植密度等设定的。鉴于不同机收路径特点、优势不同,需按照实际要求,规划作业开展路径。譬如:在一些区域收割时,因缺少专门的机耕道,这时便需先将地头位置收割,便于设备作业过程中转弯。在连续转弯的区域,还应停止收割操作,以免将未收割部分压倒。
2.6.3注重对收获机部件的调整
为了降低机损率,确保小麦丰产丰收,还需避免机器夹带。只有保证破碎率和小麦脱净率,使其在标准范围内,才能符合机收标准和作业要求。对此,可将入口与出口间的缝隙比把控在1:4左右,把滚筒与凹板之间的缝隙调小,同时提升滚筒的转速,保证设备部件处于合适状态,以提高机收率。
2.6.4合理设置割台的高度
为了确保机械高效率、高质量收割,还应关注对割台的设置。可将其调整到距地面约5—15cm的高度,再依据实际的留茬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不过要将其控制在25cm以下。在进行拔禾轮的时候,还要依据收割情况,将转速调整到收割机进行速度的1.2倍左右,其高度应当在麦子作物高度的3/2处,前后位置以弹齿触碰不到刀为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尽量向后调整,除非机收地块的小麦作物密度较大,需适当将其位置向前挪移,确保扶禾的水平。
3.结束语
在麦收过程中,机收作为主要收割方式,存在着设备利用不当、时间选择等问题,造成机收损耗。对此,需进行机收作业知识普及,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做好机械养护工作,以保证麦收工作的高效、顺利推进,提升种植户收益,助力小麦颗粒归仓。
参考文献:
[1]国晓光,于加会,商建周.阳谷县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调研报告[J].农机科技推广,2024(05):57-58.
[2]李颖信.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及措施分析[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4(05):24-25+29.
[3]付云峰.浅析豫东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及减损措施[J].河南农业,2024(01):57-58.
[4]樊琦,亢霞.我国小麦产后前端收获环节减损对策研究——基于我国8省239县的调查数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0):123-127+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