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四川省泸州市畜牧业发展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论文

四川省泸州市畜牧业发展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论文

12

2024-11-28 16:24: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促进四川省泸州市畜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该文从全市畜牧业发展的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2个角度出发,基于全市2013—2022年畜牧业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全市畜牧业在动态演进过程中存在较大结构调整空间及增长潜力,在区域差异方面全市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并呈现出单极化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为促进四川省泸州市畜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该文从全市畜牧业发展的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2个角度出发,基于全市2013—2022年畜牧业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全市畜牧业在动态演进过程中存在较大结构调整空间及增长潜力,在区域差异方面全市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并呈现出单极化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泸州市;畜牧业发展;动态演进;区域差异;政策建议

  0引言

  在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之下,泸州与宜宾揭开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新时代篇章,进一步加快泸州市各产业发展,其中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重视畜牧业研究以及保证畜牧业发展是夯实粮食安全的必经之路。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可见,国家对于畜牧业发展有更为全面的要求,也强调由“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泸州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更应在畜牧业发展转型上找准新兴时代脉搏,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为夯实泸州市畜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基础,加快泸州市畜牧业从发展转型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本文对泸州市畜牧业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与区域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整理,针对泸州市畜牧业生产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并结合泸州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提出相关建议,为泸州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铺石开路。

  1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产量产值总体平稳

  泸州市畜牧业产量总体平稳,畜牧业产值存在小幅度下跌,市场供给保障依旧稳定。202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64.35亿元,较上年降低2.02%,全年生猪出栏量415.4万头,较上年增长3.88%;羊出栏量55.4万只,较上年增长2.42%;牛出栏量7.9万头,较上年增长3.95%;家禽出栏量4 067.5万头,较上年下降0.15%;兔出栏量1 0 3 6.4 5万头,较上年下降2.0 4%;禽蛋产量5.2万t,较上年增长6.34%;奶类产量0.13万t,较上年增长8.33%。

  1.2畜牧业畜禽存栏量小幅波动

  泸州市畜禽存栏量存在正常小幅波动,畜禽存栏量能有效反映全市养殖规模及畜牧业产出能力,同时,也会伴随畜禽市场价格变化出现小幅波动。2022年全市生猪存栏量259.2万头,较上年下降2.83%;羊存栏量39.1万只,较上年下降0.69%;牛存栏量19.16万头,较上年增长5.45%;家禽存栏量2 952.37万只,较上年下降0.13%;兔存栏量368.36万只,较上年下降5.03%。

  1.3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机械化程度能有效反映畜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泸州市畜牧业机械化程度在2020—2022年不断提高,全市畜牧机械数在2年内的增速保持在9%左右,同时,畜牧机械总动力在2年内的增速保持在5%左右。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畜牧业发展集中养殖模式与产业园区模式,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生产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与物流成本,提高新兴技术普及率。

  2畜牧业发展动态演进

  本文通过比对泸州市不同时期的畜禽出栏量及畜牧业产值研究全市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使研究更为深入全市畜牧业发展过程。

  2.1畜禽出栏量存在结构差异

  从图1可知,2013—2022年泸州市畜禽出栏总量基本稳定上升,各类畜禽出栏量存在明显结构差异。家禽出栏量占据全市畜禽出栏结构主体,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畜禽市场的猪肉需求转向家禽,家禽出栏量呈现显著增幅,其增长速度达到14%,实现家禽出栏量的增长带动全市畜禽出栏总量的增长。此外,全市其他畜禽出栏量呈现出增幅较小、占比较少的特点。从对全市畜禽产出演进过程的分析可知,泸州市畜牧业存在明显的结构调整空间,可以放眼全省畜禽市场,找准需求提高全市畜牧业供给能力。

image.png

  2.2畜牧业产值稳定线性上升

  从图2可知,2013—2022年泸州市畜牧业总产值围绕线性回归线上下波动,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线性回归线呈上升趋势。由于受到畜禽市场价格频繁变动的影响,畜牧业产值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如2019—202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出现10年的最大增幅43%,其主要原因是受2019年非洲猪瘟的影响,2020年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引起市场波动及产值上升。但是,排除价格原因后,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增幅较小,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需要更新养殖技术、拓宽畜禽市场以及提高产业聚集,以此实现全市畜牧业的产值提升与技术转型。

image.png

  3畜牧业发展区域差异

  泸州市在第九次党代会上,确立“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为使研究更贴近全市发展战略,本文基于“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从区域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对全市畜牧业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3.1区域分布特点

  从图3可知,泸州市畜牧业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东翼”(泸县、合江县)最优、“南翼”(古蔺县、叙永县)次之、“一体”(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最低。“东翼”区域畜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47%,其中泸县畜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效带动合江县畜牧业发展,对全市畜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南翼”区域畜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30%,组成“南翼”的古蔺县与叙永县畜牧业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南翼”相较于“东翼”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一体”区域畜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23%,由于区域发展定位,“一体”区域畜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市最低。

  3.2区域差异原因

  “一体两翼”三大区域畜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定位、物流交通、地形地貌。“一体两翼”三大区域中“东翼”区域发展主要向乡村振兴及农村共同富裕倾斜,承担更多的农业发展任务,畜牧业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则更是“东翼”区域发展的重点与支点,而“一体”与“南翼”两大区域的发展定位不同于“东翼”,相较之下畜牧业发展水平自然会低于“东翼”。从图3可见,“东翼”环抱“一体”,2大区域间建成完备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区域间物质商品流动,同时,“一体”区域较高的畜禽产品需求量促进“东翼”区域提高相应的供给能力,使“东翼”畜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地形地貌也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东翼”地形相对平坦,以河谷与低中丘陵为主,为形成大型产业园区产生并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提供了良好地理环境。

image.png

  4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本文对从泸州市畜牧业发展的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2个角度出发,经研究后发现全市畜牧业在动态演进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及增长潜力,区域差异方面全市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并呈现出单极化发展态势。在结构调整方面,全市畜牧业产出总量中家禽产出量占据主体地位,而其他畜禽产出量远低于家禽产出量,需要进行一定的结构调整保证市场供给的多元化。在增长潜力方面,全市畜牧业产值围绕低增速回归线上下波动,需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带动畜牧业发展进入高增速趋势。在空间非均衡性方面,全市畜牧业受制于:区域定位、物流交通、地形地貌等因素,地区畜牧发展水平各异,部分具有畜牧发展潜力的地区宜进行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单极化发展态势方面,全市畜牧业发展单极化说明“单极”区域没有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普及工作,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

  4.2政策建议

  (1)发掘潜在需求,促进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发掘市场潜在需求,不仅局限于本地市场,可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不断拓宽市场,产出除家禽以外的优质畜禽,同时,探索产业链下游,定向供给畜牧业精深加工产品,实现畜牧业的横纵向二维发展,促进全市调整以家禽为主体的畜禽产出结构,提高全市畜禽市场规模及发展水平。

  (2)引进新兴技术,提高科技水平。畜牧业发展需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相较于畜牧业科技水平发达地区,泸州市畜牧业在科技水平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资金入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进新兴的科学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全市畜牧业科技水平的大跨步,使全市畜牧业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发挥各方优势,进行差异发展。全市部分具有畜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应厘清自身优势,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客观条件出发,在全国畜牧业中找“参照”学技术,主动创造政策条件提前进行用地规划、资金扶持、技术普及等,为差异化发展战略定方向创条件,找出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4)建设示范园区,加强交流合作。建设畜牧业示范园区,引入全市畜牧业优秀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普及畜牧养殖经验与技术,鼓励各企业来到园区交流学习,构建合作共享的良好市场生态,以畜牧业示范园区为桥梁,助力各区域间的技术流动与业务往来,实现全市各区域畜牧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学振,熊慧,马晓萍,等.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动态演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2):113-125.

  [2]吴强,张园园,张明月.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的量化评估、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化:2001—2020[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6):65-71.

  [3]张永强,张涛.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公平性分析[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4[2024-02-12].

  [4]张金鑫,王红玲.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收敛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1997—2017年畜牧业数据[J].江汉论坛,2020(9):41-48.

  [5]郑洪霞.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