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分析及路径策略研究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分析及路径策略研究论文

12

2024-11-28 15:10:5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初心使命,深入剖析高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从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夯实课程建设主战场、守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等维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策略,通过显性评价、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反馈指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多维度开展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能力提供思路。

  摘要: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初心使命,深入剖析高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从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夯实课程建设主战场、守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等维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策略,通过显性评价、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反馈指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多维度开展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能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综合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实施途径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包含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显性教育、价值塑造的隐性思政教育。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基于思政特点剖析,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维度探索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旨在为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提供思路。

  1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分析

  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是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1.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是理论讲解紧密结合实际应用的过程。不管是试验设计还是数据处理方法,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如何科学选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产实践,是贯穿课程的红线。

  1.2针对性与灵活性并存的特点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适用场合有针对性,如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对象间的差异性,回归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的特点也呈现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如因素主次顺序和优水平的确定,既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相对的方法论隐含其中。

  1.3严谨性与生动性并存的特点

  严谨是自然科学的共性,尤其是试验方案设计、数据收集与清洗以及数据处理等。采用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使知识传授富有生动性,以行业发展大背景下的“小课题”讲述行业发展“大方向”、人生感悟“大道理”,夯实价值因素的认同感。

image.png

  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

  当今学生面临着信息过载、价值多元甚至泛娱乐化的挑战,这对肩负引导学生甄别信息、理性思维重任的教师的思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特点,探索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的途径。加强专业教师、行业导师、思政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拓宽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视域,活化教学案例来源,提高课程思政素养;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筑虚拟教研小组平台,加强思政教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行业热点课题,形成课程思政经典教学案例,更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材,夯实课程建设“主战场”。如试验数据误差分析中,结合实际案例,不同机型、不同机台、不同时段采集的过程数据通过误差分析前后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让学生切实领会夯实数据可靠性基础的重要性。

  4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一言堂”的框架壁垒,探索虚拟现实双向融合、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教师学生交互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为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锻炼学生即学即用、学以致用的实操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image.png

  5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应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显性评价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表现为课堂问答、考试成绩等,可从结果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考试合格率;隐性评价在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度,表现是潜在无形的,可从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丰满度、契合度。通过同行互评、督导监查、学生评教等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形成反馈、调节、提升的良性循环。

  6结束语

  结合高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性与灵活性共生、严谨性与生动性并存等特点,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加强专业教师、行业导师、思政教师的交流合作,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搭建虚拟教研室平台,多途径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通过典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教材建设夯实课程建设主战场;开展虚拟现实双向融合、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教师学生交互实践模式的课堂教学,守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反馈指导提升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学习贯彻xxx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

  [3]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5):105-114.

  [4]张弛,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93-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出台《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EB/OL].

  [6]彭爱辉,李建敏.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问题透视与路径优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27(01):111-118.

  [7]俞莹莹.高校课程思政涵化的理论逻辑、困境观照与路径策略[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1):81-90.

  [8]熊晓琳,李国庆.善讲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要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3(06):89-93.

  [9]许桂芬.融媒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03):86-89.

  [10]高盼,黄丹,祁文博.精准思政课:“一核两驱三维四融”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4(06):107-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