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山东省聊城市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论文

山东省聊城市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论文

10

2024-11-28 13:42:2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2024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深耕“三农”,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调研聊城乡村产业时发现,供应链管理和建设存在思路局限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及机制,就深化具有平原特色的聊城乡村振兴新路径及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摘要:2024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深耕“三农”,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调研聊城乡村产业时发现,供应链管理和建设存在思路局限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及机制,就深化具有平原特色的聊城乡村振兴新路径及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供应链建设;路径研究

  0引言

  深入研究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及机制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针对此内容进行创新性研究。本研究紧紧把握聊城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定面向乡村振兴方向,探索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及机制。

  1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现状

  1.1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经验

  首先,聊城市乡村产业建设历史悠久,在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先进做法,立足资源禀赋,走出聊城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其次,当地产业供应链建设的思路较为清晰,即在突出特色化培育的同时,促进产业百花齐放。在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实践中,聊城市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以电商为引擎,用改革激发活力,大力做好特色产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多元价值,并注重联农带农富农,多措并举促进集体和农民增收,持续推进农业强、产业兴、农民富。

  1.2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科技创新仍存在短板和不足。第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提升,需要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及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农民。第三,需要推进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打造更多有影响力、能代表聊城兴村形象的品牌。第四,要把提升产品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在产品监管、散户监管、产品质量检测、乡村监管机构的设置等方面不断创新路径和思路。

  1.3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落地案例研究

  在河北承德大归口乡村改造提升项目中,注重乡村产业供应链的建设。在该项目中,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度假、休闲采摘等项目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此外,“山谷市集”也是此地区的特色招牌,注重整合农副产品和“承德山水”的部分畅销产品,集中展示产品特色和亮点,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特色线下销售、新媒体营销方式等线上销售方式,提升销量,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群众的增收。在农业温室大棚方面,同样整合供应链体系,通过休闲采摘、观光体验、农业研学等不同供应链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1.4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典型案例研究

  山东泊西实业集团是一家手工艺品制造企业,其生产户外用品、宠物用品、家具用品等产品,该企业注重且不断优化供应链的管理和建设。产品生产制作方面,上百款产品是纯手工缝制的,做工精细,符合国外市场的需求。营销渠道方面,该企业在美国洛杉矶建立海外仓,并通过优化使用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产品顺利销往日本、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山东泊西实业集团通过搭建垂直产业链,印染、造纸、草编、加工、销售等上下游环节都争取自主运营,确保原材料稳定和产品质量可控,在促进销量,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

  2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研究

  2.1原材料供应端研究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首先聊城乡村产业应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或者片区资源禀赋,坚持宜粮种粮、宜菜种菜、宜果种果,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并培育特色品牌,充分发挥乡村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其次,可通过和农户签订协议等方式,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确保生产不间断。此外,要大力发展桑黄、东昌府葫芦等原材料种植,保障优质原材料本地供应,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2.2技艺创新研究,提升“聊城手造”品质

  除传统手工艺人的努力,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政府力量参与,才能保护好“匠人之心”,让拥有多年文化积淀、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小手艺得到创造性转化,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一,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参与技艺的创新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经济效益,让聊城手造适应工业化商品的生产,让特色手造产业实现从“小散乱”到“产业化”的转变,让古老复杂的传承工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形成良性循、创造新的传奇。第二,深入挖掘聊城农村特色产业价值与文化内涵,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土特产“金招牌”换来“金效益”。第三,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可以举办“聊城手造”系列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不断提升聊城手造品质,让东昌府木版年画、郎庄面塑等聊城众多非遗保护项目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2.3生产产业链研究

  一是在农机装备方面,注重设备、设施的更新迭代,注重新技术、新装备对乡村产业的赋能。在农作物种植、采收、包装等全流程中实现机械化操作。通过提升农机作业效率、推广机械化技术、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等手段,提高乡村农产品供应的效率。二是降低机收损失率,推广机收减损装备技术,加强损失监测,让农机与农艺更好融合,力争将全市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农村装备应用的水平与范围,推进农机管理、推广、监理、服务与远程智慧终端一体连通。

  2.4研究新兴业态,打造销售产业链

  在销售产业链的打造方面,聊城应从顶层设计、资金奖励、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加快农村电商、新媒体发展。第一,政府应出台鼓励农村电商发展、新媒体发展的系列文件,鼓励聊城特色乡村产业通过电商及新媒体渠道实现更高的销量、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二,政府可把通过新兴渠道实现更多消费者关注的企业设置为标杆企业,给予其资金支持,激励他们不断分享经验和做法,为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公司树立正能量典型。第三,销售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学科跟着产业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应引领当地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产业的发展、市场渠道的推广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image.png

  2.5创中国品牌,出世界精品的路径及机制

  打造品牌需要从品牌质量、品牌定位、名称和标志设计、品牌故事和文化以及品牌曝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第一,乡村企业应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办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的角色。在监督人员体系建设方面,应充分广泛发挥村、镇、县、市级监管员队伍的力量,让农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第二,聊城乡村产业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不断摸索,明确产品的理念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包括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潜在消费人群、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品的市场情况。第三,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要吸纳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制定详细可行的营销计划,运用好新媒体进行推广,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第四,在品牌推广人才建设方面,要注重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形象的塑造,不断提升销售人员、市场人员的服务意识。

  2.6搭建农村劳动力服务平台的路径及机制

  一是搭建培训平台,让群众掌握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与技艺。设立劳务联络工作站,与本地企业积极对接,为劳动力和群众搭建沟通的平台。二是搭建宣传平台,让群众有信心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就业。统筹乡镇工作队员以及村组干部等人员力量,发挥“政策宣传员”的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用工信息、家乡人才需求进行广泛宣传,调动农村劳动力返乡的积极性,将在外的乡村能人动员回来配备到关键岗位。三是搭建暖心平台,让群众稳定就业,发挥劳务便民暖心屋的作用,为农村就业人员提供关心关爱、劳动维权及反应诉求的平台,让广大乡村人民安心工作、稳定工作。

  3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建设

  3.1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建设意义

  探索推动乡村振兴各方力量能接受的合作机制和模式,有助于提升农民和各种力量之间的信任感,调动农民和各种主体间的积极性,消除隔阂和误解,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关系的深化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群众的增收致富。

image.png

  3.2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运行思路

  开展多元合作,充分挖掘各方力量特点,构建农民、政府、社会力量、龙头企业四方协同推进的机制。在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首先要改变和提升农民的观念,其次,让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如出租土地、参与项目决策、以技术入股或者在关键岗位工作等多种方式,拓宽农民这一主体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思路和方式方法。

  各种社会力量如行业企业协会、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技能人才也要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要务中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在参与的过程中,首先要和农民、村委会建立友好互动机制,除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也要和农民建立情感交流,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加强感情纽带,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其次,要建立冲突解决机制,让农民有反映问题、难题的渠道,及时解决农民和各种外来主体间的矛盾和隔阂。

  4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及机制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4.1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及机制研究总结

  针对乡村发展这一复杂社会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合作机制,不断优化、改进合作模式。多元主体要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不断磨合、对话、反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路径与机制。有了合作成功的案例后,农民与各种下乡力量能建立起感情及信任,这样能探索出更能符合多方需求的合作机制。不能让合作机制成为乡村振兴的绊脚石,而是让合作机制能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4.2供应链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及机制研究政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鼓励各行业、产业协会及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个任务中来,在农机装备创新、销售品牌建设、新媒体运营及广告宣传方面给与乡村产业支持与扶持,切实解决农民能力不足矛盾,让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实际需要更加契合,出台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投身于乡村振兴。第二,充分发挥各协会的力量,以协会为牵头单位,经常举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之间的交流会议、调研行动,不断帮助乡村企业级乡村产业寻找差距或学习相关经验。第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5结束语

  本次研究是通过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所有活动、谋求供应链整体最佳化角度来思考乡村产业振兴问题。聊城市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在乡村产业供应链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聊城乡村产业需要在原材料供应端、技艺创新、生产产业链、销售产业链、品牌打造、农村劳动力服务平台的建设及人才下沉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在过程中,要开展多元合作,充分发挥农民、政府、龙头企业、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技能人才、行业企业协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并建立好互动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断优化、改进合作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梦冰.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火龙果品牌建设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1):96-99.

  [2]许睿谦,王超,赵彤.共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场域与过程[J].中国行政管理,2024(4):26-37.

  [3]王爱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直播营销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4(8):122-125.

  [4]魏晓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优化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4(2):5-11.

  [5]段沛佑,祁玉楠,尹起新: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2(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