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论文

2024-11-28 12:00:3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是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新时代以来,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培养、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双重逻辑,并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增强人才培养供需契合度,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力度等,以此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级的有力支撑。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是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新时代以来,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培养、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双重逻辑,并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增强人才培养供需契合度,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力度等,以此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级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实践路径
xxx年9月,xxx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据此深入探究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涵
xxx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xxx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新”也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新质生产力“新”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新”在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降低污染物排放。绿色科技、绿色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与技术普及将推动整个产业的绿色含量。新能源产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减少经济对环境生态的损害,摒弃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要求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塑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质生产力“新”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由创新驱动的。高新科学技术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没有科技创新的推动,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以往创新模式不同,更加依赖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云计算等都取得重大进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新”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要注重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在劳动者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更加注重以知识、技术型人才为主,例如科研工作者、工程师、高端技术人才等,相比较传统生产力而言有部分区别。在劳动资料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资料更加需要智能、高端的机器设备,更好满足生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制造的需要。在劳动对象方面,传统生产力的劳动资料主要为传统机械仪器设备。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相比较传统生产力而言,除了物质形态的新材料,还有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如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具有许多优势,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大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力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2.1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前沿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理论渊源来看,xxx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科学技术手段,能够促进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从劳动者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类的现有知识进行重组和数据化处理,使劳动者从具有简单、低级技能的劳动者转变为具有复杂、高级技能的劳动者,对于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劳动资料来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带动一些新型的生产工具应用,从简单的机械化工具逐步过渡到新型智能化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对象来说,数据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进行处理,实现产业和劳动发展的智能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够有力推动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的发展。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xxx xxx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当前,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催生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形态,从机械、电力等传统的产业形态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产业转型。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创新,现代的芯片、编程等来源于数据和算法,使生产要素趋向数据化、智能化创新,实现了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软件芯片等产业,都面临着产业内部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一些传统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要结合新的技术革命,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传统的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2.2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逻辑
2.2.1人工智能促进技术更迭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
人工智能在促进技术更迭、推动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技术的更迭速度不断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研发效率,通过AI算法和数据处理,加快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技术升级和生产力的发展变革。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促进跨学科融合,推动生产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用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生产中,在各行业都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形成了智能控制、环境感知等相关技术,催生了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型汽车产品。智能网联汽车能够融合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带动汽车与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实现智能信息的交互共享。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的先导技术,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再者,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到医学领域,用于医疗影像诊断等方面,医生可以从相对简单和重复的工作转向更精细化的诊断。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可用于智能选种、土地灌溉、预测农作物的收获时间和进行农作物智能监控等,帮助农民获得选种、种植、作物监控等数据,为农民提供智能化农业服务。可见,人工智能在技术更迭、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大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2.2.2人工智能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有着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一些重工业等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驱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的转变。人工智能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资源整合。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可用于自动控制、质量检测、工艺优化等多个环节,利用机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设备存在的故障,提高整体设备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能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2.3人工智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数据分析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等,结合新型技术实现对资源配置的监控和反馈,以便于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计划。在生产中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数据进行生产计划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借助数字技术与云计算的力量,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优化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等过程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商、传媒、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帮助优化产品工艺、高效分析数据、预测工业生产中的产品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精准生产。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市场和进行信息采集、整合,分辨信息和整合订单,优化产品参数,实现精准化生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机交互应用,使机器用于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人类则更加注重复杂系统的问题和进行决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进路
3.1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要坚持技术导向,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新质生产力焕发生机活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解决西方发达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化升级,也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制造中的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3.2增强人才培养供需契合度,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针对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更注重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交叉学科综合性人才的状况,要增强人才培养的供给和需求的契合性,提供高素质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力。
首先,应当深化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解决人工智能等领域高技能人才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培养新兴交叉学科、综合性人才队伍,鼓励新型劳动者进行跨学科研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的体制机制,注重培养素质优、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人工智能优化赋能新质生产力要加大海外高素质人才引进,吸纳海外创新人才。我们要不断完善引进海外人才的制度体制机制,增加高端人才引进规模,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人才资源稳定。
3.3加强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加大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力度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开展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围绕关键共性技术打造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加强数字技术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技术标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应对技术领域出现的“卡脖子”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力度。以教育为主要抓手,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坚持学科交叉、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政策,以培养出跨学科创新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提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三是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技术教育体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导向、标准等有机结合。加强企业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合作力度,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升市场竞争力。
4.结束语
xxx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新形势下,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力度,激发企业、科研人员等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势赋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参考文献:
[1]xxx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xxx-09-09(01).
[2]曾宪奎.新质生产力:内涵、时代价值、核心要素[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4,38(03),12.
[3]韩菲,金琴花.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动力机制及创新动能[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7(03),3.
[4]孙柏林.何谓“新质生产力”[J].自动化博览,2024,41(03),9.
[5]杜传忠,李钰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01),100.
[6]xxxxxx: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19.
[7]杜传忠.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J].人民论坛,xxx,(21),30.
[8]陈炜.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24,(05),57-59.
[9]宋虹桥,张夏恒.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湖湘评论,2024,37(03),55-58.
[10]张夏恒,马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J].电子政务,2024,(04),23.
[11]刘云,郭栋,黄祖广.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的特征、机制与发展策略--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J].管理世界,xxx,38(03),140-158.
[12]郭栋,尤帅,刘云.数字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动力机制、关键主体及提升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4(02),51.
[13]xxx在中共xxx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