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2024-11-26 13:43:0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介绍了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摘要:介绍了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种业;发展;对策
1发展现状
坚持把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主动扛牢责任、担当作为。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全市各级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专题组织学习党*央、国*院关于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种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自觉把现代种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市紧密结合起来,依法落实种业发展扶持措施,推动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格局。二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和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调度,细化工作举措,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是统筹安排部署。立足种业发展实际,2022年8月印发了《平凉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现代种业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苹果(种苗)等分产业种业振兴方案,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有力有序地推进落实。建设优质生产基地,助力种业增产增效。
2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平凉市在推动种业发展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但受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制约,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市场竞争力弱。种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持证种子企业4家,由于种子企业规模小,研发科研条件差、资金不足,缺乏专业的科研育种人员,创新能力不强,且整体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多靠委托代销有品种权的产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竞争力弱。二是新品种培育能力不高。受粮食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制种成本显著上升,制种比较效益下降,农民从事种子生产和田间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且种粮者老龄化问题突出,现代科技对种业生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场监管手段滞后。当前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装备与种子执法要求不相适应,执法专业人才短缺与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性强的实际不相匹配。种子、种苗管理机构检验检测设备老旧,种子质量检测手段落后,技术力量不足。对网络销售种子监管能力不足,网络经营秩序亟待规范。
3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创新育种经营模式。
建立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大种业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力度,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提高育种效率和水平。扶持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种子龙头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建立运行高效的规模化育种技术体系和平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企业制种各个环节条件,分年分期建成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生产经营势力比较雄厚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持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步提高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加强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建立科学的标准和流程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健全多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信息监管体系、品种展示和测试管理体系,建立市场导向下的严管模式,增强监管的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套牌种子、白皮袋种子、散装种子直销入户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严把办证关、种子市场入口关、问题处理关,从严打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完善监督网的建设,形成上下内外的透明公正的执法监督网。三是加快种业发展步伐,健全商业化育种机制。建立健全以种子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种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支持种子企业与科研机构、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培育乡土适生品种,提高粮食产量。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级关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扶持优惠政策,加强种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子补贴投入,做好新品种的测试和示范推广。全面落实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和调动原始创新积极性,提升种业安全和自主创新能力。多措并举激发种业发展的内生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不断规范净化种子市场,加大良种选育、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精准、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荆陪陪.2021年江苏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成效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09):21-24.
[2]王同雨,丁风强,刘尼尼,等.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09):5-7.
[3]牛明镇,邓少文,丁云秀,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23,39(0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