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水稻产量和氮磷面源损失的影响论文

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水稻产量和氮磷面源损失的影响论文

4

2024-11-05 11:43:14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稻田中氨挥发、田面水氮磷含量、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

  摘要: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稻田中氨挥发、田面水氮磷含量、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

  关键词:稻田养萍;产量;氨挥发;田面水;氮磷面源污染

  稻田养萍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水田培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稻田有机碳、速效氮等养分含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稻田养萍还有利于降低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径流损失,从而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降低氮磷面源污染风险。稻田养萍往往有着很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是目前在三亚市尚无引入和推广。

  2019年5月,国*院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为响应国家政策,本文根据稻田养萍的要求,计划针对三亚的气候特点引入适宜的红萍品种,观测其培肥、增产和降低面源污染的效果,以期为三亚市稻田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试验所用红萍品种共5个,分别为卡洲萍(3001)、覆瓦状萍(500)、羽叶萍(7001)、回3萍(MH3)、回2萍(MH2),由国家红萍资源圃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279 mm,干湿季明显,每年的5月—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1.7%;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为全年的8.3%。全年无霜,年积温较高,不小于10℃的积温为9 300.7℃,不小于15℃的积温达9 298.8℃。

  1.2.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①CK对照,只种水稻不套红萍;②稻田养萍,红萍品种为3001;③稻田养萍,红萍品种为MH2。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1 hm2施375 kg复合肥做底肥,其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均为15%。水稻于10月10日移栽,移栽前1天带水耕作与施肥,使表面水保持5 cm深水层进行移栽,土面不现明水时进行灌溉,大雨之后及时排水,其他如育秧方式、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水稻种植保持一致。红萍于插秧前l天放入稻田。

  1.2.3采样及分析测试方法

  稻田施肥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后检测稻田氨挥发强度,并取稻田表面水测定其总氮、总磷浓度,在水稻收获时测产并检测耕层土壤肥力。上述各指标均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

  氨挥发采样:氨气挥发采用由密闭室、真空泵、氨气吸收液组成的密闭室间歇通气法测定。密闭室由透明有机玻璃构成,直径20 cm,高15 cm,底部开放。顶部有2个通气孔,通气孔的直径为25 mm,其中一个通过波纹管与采气杆相连,采气杆为2.5 m高;另一个通气孔与洗气瓶相连,洗气瓶中盛有60 mL稀硫酸吸收液(0.05 mol/L)并连接真空泵。密闭室中的气相氨气通过抽气减压的方式被洗气瓶捕获,密闭室内每1 min进行15~20次换气。采集氨挥发时,氨挥发罩子轻拿轻放,减少对红萍的扰动。吸收液中的NH4+-N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在当日7:00—9:00和15:00—17:00进行气体采集,此时的氨气挥发通量被认为是每日平均通量,并通过这一数据估算氨气挥发总量。氨气挥发通量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式中,FNH3为氨气挥发通量(kg/(hm2·天)),C为吸收液中NH4+-N浓度(mg/L),V为吸收液体积(L),t为氨气收集时间(h),R为密闭室半径(m)。

  田面水采样:田面水的采集和氨挥发同一天进行,用100 mL注射器采集,以不扰动水层为前提,按对角线方向随机取各试验小区田面水样,每个试验小区取5个水样混合,装瓶带回实验室于4℃冰箱保存,用于测定总氮、总磷。

  2结果与分析

  2.1稻田养萍对水田氨挥发强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空白对照CK在基肥后的前7天氨挥发量很高,均值达1 435 g/(亩·天),而稻田养萍处理(3001和MH2)的氨挥发量则很低,平均值只有193~199 g/(亩·天),约为前者的14%,因此稻田养萍可以显著降低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image.png

  2.2稻田养萍对田面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稻田养萍显著降低了氮、磷的径流损失。稻田养萍2个处理(3001、MH2)的田面水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12.1~12.3 mg/L、1.50~1.51 mg/L,而对照处理的田面水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5.9 mg/L、2.95 mg/L,稻田养萍的氮磷径流损失风险分别降低了52.5%、48.8%以上。

image.png

  2.3稻田养萍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image.png

  从表3可知,稻田养萍对土壤肥力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没有放养红萍的水稻产量为398 kg/亩,而放养了红萍3001、MH2的水稻产量分别为436 kg/亩、451 kg/亩,增产幅度9.7~13.5%,效果显著。

  3结论

  (1)稻田养萍能够有效降低氮磷面源污染损失,施肥后前7天的氨挥发通量、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分别降低了86%、52.5%、48.8%以上。

  (2)稻田养萍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增产幅度9.7%~13.5%。

  (3)稻田养萍对土壤肥力(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刘中柱,郑伟文.中国满江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翁伯琦,唐建阳,陈炳焕,等.稻田养萍减少化学氮肥挥发损失效果的研究[J].核农学通报,1989(04):6.

  [3]陈炳焕,翁伯琦,唐建阳,等.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J].核农学报,1994(0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