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研究论文

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研究论文

3

2024-10-31 15:58:4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园林绿化中,树木的选择和栽植技术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然而,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时,传统的季节性栽植方式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的不断波动,反季节栽植技术逐渐引起了园林绿化领域的关注。反季节栽植即在传统的季节之外进行植物栽植,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气候的不确定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本文将深入研究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探讨其在促进树木健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园林绿化中,树木的选择和栽植技术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然而,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时,传统的季节性栽植方式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的不断波动,反季节栽植技术逐渐引起了园林绿化领域的关注。反季节栽植即在传统的季节之外进行植物栽植,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气候的不确定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本文将深入研究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探讨其在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和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潜在效益。

  关键词:园林绿化;反季节栽植技术;技术研究

  前言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噪除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树木是园林绿化的核心要素,其栽植质量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传统的树木栽植多在春秋两季进行,这既受季节限制,又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需求。因此,反季节栽植技术应运而生。

  1反季节栽植技术的定义及意义

  反季节栽植是指在树木自然落叶休眠后,采用人工技术措施,对树木进行移植,并使其在非正常生长季节成活的一种栽植方法。传统的树木栽植多在春、秋两季进行,这是由于树木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蒸腾作用较弱,水分利用较少,较易成活。而反季节栽植则打破了这一时间限制,利用休眠调控、蒸腾抑制、水分保持等关键技术,使树木在夏季、冬季等非最适宜季节也能实现移植,且成活率较高,达到了“四季皆可植”的目的。这极大拓展了园林绿化树木栽植的时间窗口,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能性。反季节栽植技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栽植时间的限制,使园林绿化建设不再受季节因素制约。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往往要与道路、建筑等配套设施同步进行,难以完全依据树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来安排。反季节栽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同时,由于反季节栽植不受春、秋季植树高峰的影响,还可以平衡全年的苗木供应和用工需求,降低工程造价。其次,反季节栽植技术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的成效和质量。通过休眠调控,反季节栽植可以在夏季到来之前完成树木移植,使树木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根系生长和恢复,更好地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为夏季的正常生长打下基础。同时,由于反季节栽植后的树木处于萌芽前或落叶后状态,可以有效规避夏季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此外,反季节栽植后,萌芽展叶与自然季节基本同步,更能满足观赏性要求。再次,反季节栽植技术有助于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通过延长绿化栽植时间,反季节栽植可以加快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和绿量的提升,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庆、赛事、会议等活动前夕,采用反季节栽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景观提升,快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从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来看,园林植物群落的尽早建成,也有利于加快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发挥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噪除尘等生态效益。

  2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研究

  2.1植物材料的选择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反季节栽植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树木的成活率、生长质量和观赏效果。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景观功能等因素,优选适宜的苗木品种和规格,为反季节栽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首先,要根据反季节栽植的时间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不同树种的生理节律、环境适应性存在差异,并非所有树种都适合反季节栽植。一般来说,适合反季节栽植的树种应具有根系再生能力强、休眠期短、耐移植能力强等特点。常绿树种由于冬季仍处于生理活动状态,蒸腾作用较强,水分调节能力较弱,反季节栽植的成活率往往低于落叶树种。在夏季高温时进行反季节栽植,应选择耐热、耐干旱、根系发达的树种,如国槐、榆树、朴树等。在冬季低温时进行反季节栽植,则应选择耐寒、休眠期短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松柏类等。同时,还要考虑树种的景观功能和应用场景,根据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求,优选观花、观叶、观果、绿篱、行道树等不同类型的树种。其次,要优先选择根系完整、健壮和发达的带土球苗木。苗木的根系状况是反季节栽植成活的关键因素。带土球苗木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完整的根系和根际土壤,减少栽植过程中根系的损伤和干扰,有利于树木移植后根系的恢复生长。同时,土球苗木自带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可以维持树木栽植后一段时间的生理活动需求,提高成活率。选择苗木时,要注意土球的完整性和紧实度,直径应满足苗木胸径的6~8倍,确保与根系相匹配。再次,要重视苗木的规格和形态品质。苗木的规格大小会影响反季节栽植后的恢复生长速度和成活质量。一般来说,小规格苗木根系受损较少,萌发力旺盛,更有利于成活。但考虑到绿化效果,选择苗木时也要兼顾到观赏性的需求,如绿篱苗木要求分枝多、冠幅整齐,行道树苗木要求主干通直、分枝点高。

  2.2植物的整理和准备

  在反季节栽植过程中,对植物材料进行移栽前的整理和准备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首先,要做好植物的修剪整形工作。修剪是反季节栽植前的常规操作,目的是去除植株上过于茂密或徒长的枝叶,减少蒸腾作用,降低水分损失,同时调节地上部与根系的平衡,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修剪时要遵循“疏、缩、透”的原则,疏除交叉枝、病虫枝、过密枝等,缩剪过长枝条,打透枝叶,使其通风透光。同时,要根据植物自身的特性和定植场地的要求,对植株进行必要的整形,塑造优美的自然形态。其次,要加强植物的水分管理和养分调控。反季节栽植时,植物往往处于生长旺盛期或落叶期,水分利用较多,养分需求变化较大,必须采取措施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状况,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在移栽前,要对植株进行充分灌水,使根系、枝叶、土壤都能吸储足量的水分,提高植株的耐脱水能力。可结合灌水进行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在叶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要合理施用缓释肥或根外喷肥,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但在施肥时要把握尺度,避免过量施肥引起徒长或烧伤根系。再次,要注意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在反季节栽植前,要对植株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病虫害隐患,避免病虫害在栽植过程中扩散蔓延,影响植株成活。对于常见的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可喷施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对于常见的锈病、炭疽病、褐斑病等病害,可喷施系统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image.png


  2.3种植前土壤处理

  在反季节栽植过程中,由于植物处于非最佳生长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土壤处理措施,营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为植物顺利渡过移栽响应期和恢复生长期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要进行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不同植物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的适应性,在反季节栽植前,要根据植物特性和土壤状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对于质地黏重、通气不良的土壤,可添加河沙、珍珠岩等疏松材料,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对于质地砂性偏重、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可添加腐殖质、黏粒等团粒材料,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孔隙度,提高土壤的蓄水蓄气能力,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其次,要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理。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反季节栽植前,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一般宜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模式,在栽植前施入缓释性基肥,为植物提供长效、均衡的养分供应;在栽植后根据植物生长状况,适时追施速效肥料,补充生长所需养分。基肥宜选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养分全面,释放缓慢;追肥宜选用速效性好、养分专一的水溶肥或叶面肥。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氮磷钾比例,避免偏施偏肥引起徒长或缺素;还要兼顾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必要时可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在施肥量上要把握分寸,过量施肥会引起肥害,反而不利于植物成活。再次,要进行土壤水分条件的调控。水分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分运输和代谢的媒介,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成活至关重要。在反季节栽植过程中,由于植物蒸腾作用受到抑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更需要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供应。因此,在栽植前要对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植物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量。

  2.4种植前修剪

  通过对栽植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可以调节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平衡,减少蒸腾作用,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成活率和栽植质量。首先,要明确反季节栽植中修剪的目的和作用。一般来说,栽植前修剪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通过疏除过密枝叶,打透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形成合理的通风透光结构,有利于提高植株光合效率和抗逆性;二是通过剪除病虫枝、腐烂枝、交叉枝等,改善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树体结构,减少栽植后的病虫害发生;三是通过控制地上部生长,减少水分蒸腾,缓解植株水分失衡,促进根系生长;四是通过控制树冠大小,便于植株运输和栽植,降低栽植过程中的损伤风险。总的来说,修剪的作用是调节植株的能量平衡和生长平衡,为植株顺利渡过栽植响应期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把握反季节栽植中修剪的基本原则。修剪作为一种人工干预措施,必须遵循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做到适度、适时、适树。过度修剪会破坏植株能量平衡,削弱植株生长能力;而修剪不足又无法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因此,栽植前修剪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根据树种特性和植株状况,适度控制修剪强度,一般疏除枝叶量不超过总量的1/3;二是适时原则,即根据栽植季节和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剪时机,一般在栽植前1~2周进行,避开高温干旱、严寒等不利天气;三是适树原则,即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枝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修剪方法,如针叶树宜疏剪,阔叶树宜短剪,攀援植物宜疏剪和短剪结合等。

  2.5后期养护

  与常规季节栽植相比,反季节栽植后的树木处于生长的非最佳时期,植株的耐逆性和恢复力相对较差,更需要在养护管理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保障。首先,水分管理是反季节栽植后养护的首要任务。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抵御逆境胁迫的关键因子。反季节栽植后,由于根系受损,吸水能力减弱,加之植株蒸腾作用旺盛,极易造成水分失衡,引起植株萎蔫、落叶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栽植后的水分管理,采取多种灌溉方式,保障植株水分供应。可采用人工浇灌、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视天气情况、土壤墒情,定时定量进行补水;在植株周围设置灌水沟、蓄水池等,增加水分渗透面积。其次,施肥管理是反季节栽植后养护的必要手段。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为植株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反季节栽植后,由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同时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增加,极易出现缺素症状,影响植株生长。因此,必须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需求特点,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再次,病虫害防治是反季节栽植后养护的重要内容。由于反季节栽植的植株处于生长的非最佳时期,抗病虫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栽植过程造成的机械损伤,极易诱发病虫害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栽植后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危害水平。

image.png


  3结语

  未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园林绿化要求的提高,反季节栽植技术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完善标准规范和政策扶持,加大示范工程建设和经验推广,推动反季节栽植向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反季节栽植等现代园林绿化技术与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为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艳.园林绿化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研究[J].花木盆景,2023(09):95-97.

  [2]段树敏.园林工程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22,45(19):85-87.

  [3]沈祥.园林施工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花卉,2020(04):46-47.

  [4]沙文娟,刘晓阳.园林施工中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应用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08):81-82.

  [5]江薇,马小菲.园林绿化中反季节树木栽植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0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