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西藏春油菜种植品种区域试验对比分析论文

西藏春油菜种植品种区域试验对比分析论文

4

2024-10-23 11:46:2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油菜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是西藏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但是由于缺乏品种的区域试验,很多品种在示范推广中缺少适应性试验数据作为示范推广的依据。日喀则市为提高当地油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示范推广更多的品种,开展了区域试验。

  摘要:油菜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是西藏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但是由于缺乏品种的区域试验,很多品种在示范推广中缺少适应性试验数据作为示范推广的依据。日喀则市为提高当地油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示范推广更多的品种,开展了区域试验。本试验主要针对目前西藏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把“山油2号”“藏油3号”作为对照,对每个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通过对13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大地95的产量性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为今后西藏油菜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鉴定各育种单位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合日喀则市自然条件及生产水平种植的优良品种,为今后西藏油菜的品种选育、审定、推广和良种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油菜;区域试验;特征

  油菜是西藏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在西藏的分布十分广泛,从2000m的海拔到4000m均有分布。西藏不同海拔区域均有油菜种植,分部范围广泛,适应性强,且当地有很多本地品种栽植,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对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均较为适应[1]。2022年西藏油菜播种16.06万亩。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2015年~2016年在试验地开展13个品种的小区区域试验,对13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表现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为今后开展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区域试验可以有效筛选出适合西藏日喀则市的油菜品种,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一直在开展油菜区域试验,并且不断增加试验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分析各个品种在日喀则市适应性表现,以期试验出更适宜在日喀则种植品种,并为开展品种选育提供一些试验数据支撑[2]。在多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区域试验是开展油菜推广应用前必须开展的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参加2015~2016年区域试验的品种材料共有13个,含1个对照。其中按照2015~2016年春油菜区域试验的统一要求,参加2015年全区春油菜区域试验的均为甘蓝型品种,品种包括对照共计13个,其中山油2号(甘蓝型)(ck1)、藏油3号(白菜型)(ck2)为统一对照品种。

  1.2试验田概况

  区域试验地点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院内2号试验地,前茬作物为青稞,土壤质地较为疏松且是砂壤土、土壤的通透性良好、土壤肥力中等且排灌较为方便,播种前进行有效的灌水,人工施入腐熟后的有机肥750kg/亩、磷酸二铵20kg/亩、尿素10kg/亩[3]。采用机械进行翻耕和耙地,使试验地平整松软,进行人工防除杂草,小区面积为7.4m×4.5m=33.3m2。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单因子的随机的排列区组,每个设置3次重复。小区设计面积为7.4m×4.5m=33.3m2,每小区10行,种植规格:设计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13.5cm,东西行向。2015年在开展区域试验的同时开展了相关的大田生产试验,品种采用间比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试验面积33.3m2。种植规格:行距均为30cm,株距13.5cm。试验四周设保护行2行,试验地周围设水稻种植保护[4]。试验田选取密度、长势均匀的7m(小区长度)作为定点观察行,按照试验要求的时间和标准记载参试材料的特征和生育期,及时鉴定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准确收集有关试验数据材料,收割前随机选取10株,作为室内考种的样本。

image.png

  1.4试验方法

  油菜生育期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有助于小区试验结果。5月12号干锄,5月27日第一次灌水并追肥,施尿素、磷酸二铵各0.25kg/小区,5月29日机械化中耕,6月5日灌溉,6月8日人工进行田间间苗、清除草,6月10进行人工追肥,施尿素、磷酸二铵各0.25kg/小区,并且及时进行灌水,6月13日定苗。药剂防治3次病虫害。8月8日对白菜型品种取样,8月10日收割;8月22日对甘蓝型早熟品种取样,9月7日甘蓝型中晚熟品种取样,9月8日左右收割。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记载严格按照国家实验数据调查标准进行记录。主要是记录油菜各个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各项数据,收获时进行考种。用Ex-cel2003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表格进行相应的处理,用SPSS13.0做数据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1)株高。13个参试材料的株高为93.6~138.3cm。经过测量,2004-12株高表现的最高,NY6-9-7株高表现最差,13个参试油菜品种的株高均较去年矮。主要原因是2024年的雨水来得比较晚,在营养生长期长时间干旱,致使各生育期时间缩短,雨水来时品种已经进入始花期,有的甚至进入盛花期,茎秆已停止生长,变幅为44.7。对照组的平均株高为123.75cm,高于对照组平均株高的有6030、30110、108001、127067、2004-12、2007-55,低于对照组平均株高的有93431、大地95、NY6-9-33、NY6-9-7、NY6-10-19。

  (2)有效分枝高。13个参试油菜品种有效分枝高为11.2~40.6cm,最高的为乐油108001,最低的为NY6-9-7。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分枝高为25.9cm,除6030、30110、108001、127067、2004-12、2007-556个参试品种高于对照均值,其余参试品种有效分枝高均低于照平均值。

  (3)一次有效分枝数。13个参试油菜品种一次有效分枝数为5~7个,最多的是NY6-9-33、NY6-9-7、NY6-10-19,最少的是6030、30110、93431、大地95、2004-12、2007-55。对照组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数为5个,除108001、127067、NY6-9-33、NY6-9-7、NY6-10-19的5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平均值高外,其余参试品种一次有效分枝数均较对照平均值低[5]。

  (4)单株重。13个参试材料的单株重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幅在10.6g~27.8g之间,最低的是NY6-9-7,最高的大地95。

  (5)整齐度和株型。13个参试材料出苗相对整齐,大部分参试品种成熟整齐一致,108001表现不整齐,后期因大风天气频发,造成NY6-9-33、NY6-9-7、NY6-10-19、093431有轻微倒伏现象。根据试验材料的有效分枝高度,白菜型油菜属“V”、甘蓝型油菜“扫帚型”。

  2.2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分析

  甘蓝型参试材料的生育期变幅在123~142天之间,白菜型材料生育期为113天。甘蓝型较早熟、生育期为127天以内的有:2007-55、大地95、NY6-9-33、NY6-9-7。除NY6-10-19为128天外,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在140天以上。

  2.3不同油菜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分析

  所有参试材料均受蚜虫的为害,尤以甘蓝型油菜为重;品种NY6-10-19轻感霜霉病。

  不同有色米水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3品种综述

  试验材料用脱粒机进行单脱,晒干水分后过秤。参试品种的产量变幅在70.2~163.8kg/亩,极差为93.6kg/亩。通过产量结果分析:产量最高的是2004-12为163.8kg/亩。

  产量最低的是093431为70.2kg/亩,甘蓝型参试材料产量超过对照“山油2号”(ck1)的品种有3个,分别为2004-12、108001、06030;白菜型参试材料093431产量未超过对照“藏油3号”。经产量结果方差分析及F测验表明,三个重复之间F=3.12<F0.05=3.4,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参试品种直接的产量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做好小区控制技术,利用局部控制达到较高水平。品种间F=3.21>F0.01=3.03>F0.05=2.18,这表明参试材料产量在α=0.05水平差异显著,在α=0.01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用新复极差法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新复极差法分析表明参试品种2004-12与NY6-10-19、093431、NY6-9-33、NY6-9-7在α=0.05水平产量差异显著,108001、06030、山油2号、030110与NY6-9-33、NY6-9-7存在显著差异,大地95、127067、2007-55与NY6-9-7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参试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4004-12与NY6-9-33、NY6-9-7存在极显著差异,108001、06030与NY6-9-7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品种间不存在极显著差异。白菜型品种093431与“藏油3号”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大地95:该品种属中晚熟甘蓝类型,本年度参试的产量值为459.39 kg/亩,产量居第1位,较对照平均产量增产36.61%。每角粒数20粒,单荚长度8.2cm,主花序长度59.9cm,千粒重5.305g。

  2004-12:该品种属中晚熟甘蓝类型,本年度参试的产量值为434.60 kg/亩,产量居第2位,较对照平均产量增产29.24%。荚粒数23粒,单株实荚数342个,千粒重3.867g。

  30110:该品种属中晚熟甘蓝类型,本年度参试的产量值为378.42 kg/亩,产量居第3位,较对照平均产量增产12.53%。荚粒数21粒,无效分枝总数3个,单株实荚数308个,单荚长度6.5cm,千粒重4.41g。

  4结论

  目前,西藏油菜种植品种相对单一或老化,产量始终低而不稳,造成油菜在西藏的种植面积始终维持在20万亩左右,但是,油菜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种植面积基本每年保持稳定。由于受到气候及品种的影响,西藏油菜单产在75~200kg/亩,部分高产田或采用新品种,或采用新型栽培技术,传统的生产方法中,油菜产量还是较低。研究表明,油菜的每角粒数、每角果数和千粒重是组成油菜产量主要因素,在油菜生产中,有效增加油菜的分支,以达到增加角果数的目的,同时实现每个角果都能够结粒,每个角果都是有效角果,达到增加角粒数的目的。通过合理水肥控制,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增加千粒重。最终实现油菜产量增加的目标。栽培方式及播种密度对植株的分支及分支位高等都有一定的影响。2015~2016年西藏日喀则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通过小区产量分析可得,13个油菜参试品种产量排名前8的是大地95>2004-12>30110>127067>351.98>山油2号>6030>2007-5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地95、2004-12、30110在西藏日喀则市试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建林.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荣廷昭,李晚忱.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3]徐长虹.春油菜甘蓝型品种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适应性分析[J].江西农业,2018,(04):4+6.

  [4]张尧锋,余华胜,曾孝元,等.早熟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02):258-266.

  [5]刘珞忆,胡玉,曾德志,等.2020—2021年自贡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分析[J].乡村科技,2022,13(1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