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浅析论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浅析论文

0

2024-10-15 13:59:5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阐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并尝试给出相关策略。

  摘要:阐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并尝试给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田建设;水利建设;农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策略分析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1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1.1.1合理调配水资源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南方淡水资源占我国的4/5,而北方淡水资源则只占我国的1/5。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后,有关部门能够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从而行之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1.1.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image.png


  第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第二,增加就业机会。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率。

  1.2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若干策略
  1.2.1改进工作方式明确建设思路

image.png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水利工作者应当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明确建设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首先,水利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围绕着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其转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从过去侧重建设大型骨干工程转向大力建设田间配套设施与中小型灌溉、引水、蓄水等工程;从一味依赖国家财政投入转变为社会共同兴办;从主要服务于粮食生产转变为服务于高经济作物生产等。其次,水利工作者应当分析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完善理论,力求将人财物等资源落实到实处,避免低效率、高投入的水利工程。1.2.2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建设实效水利工作者对现有农村居民饮水设施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排查工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确保农民能够饮用无污染的水资源,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积极投入高标准田的建设工作中去,促进农田精细平整、条田规整等措施的实施,并对沟渠路林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等),推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新媒体宣传、建设农业生产基地、举办技术培训课程等;注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与河流治理工作,避免洪涝灾害,保护农村居民的生活安全。

  1.2.3形成建设合力营造优良氛围

  在进行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是主要力量,但不应当是唯一的主要力量。水利工作者应当呼吁企业、村集体、慈善组织、个体农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形成建设合力,在本区域塑造良好的水利建设氛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2.1.1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投入到效益更高的产业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带动交通运输、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选择可持续性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二,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策略

  2.2.1大力推广智慧数字农业加强农产品品质

  2.2.1.1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分析本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从而提高农产品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农村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大力推广智慧农业,使农业生产科技化、高效化,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农村居民的生产压力。

  2.2.1.2注重品牌营销

  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品牌营销,从而获得更大的知名度。以庄浪县为例,该县注册了“庄薯”“红眼窝”“茂源”知名品牌和“庄浪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庄浪马铃薯”农产品认证,并围绕着农产品设计了手袋、一次性纸杯等生活用品,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

  2.2.1.3大力发展智慧数字农业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也是数字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优势产区应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工程,将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先进适用智能化农业装备运用在农业销售、物流、加工、生产等环节,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农户经济收益的目的。

  2.2.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鼓励支持乡村人才创业
  *近*总*记在二*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师资资源向大中型城市集中,这就导致我国部分青年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娴熟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与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农民培训,提高其科学素质。必须予以重视的是,在进行培训时,应当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从而激发青年农民的学习热情。并通过下乡走访、微信群等渠道,了解青年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与其共同制定解决的策略。有关部门还应当鼓励支持乡村人才创业,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召回”“引进”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海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以凉城县为例[J].山西农经,2023(15):67-69,73.

  [2]李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13):96-98,105.

  [3]丁宝萍,铁琴,金方华,等.大修水利兴农业夯实粮食产能基础[N].吴忠日报,2022-11-01(004).

  [4]刘俊雁.石门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益与管理问题浅析[J].陕西水利,2020(09):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