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机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

农机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

4

2024-10-15 10:33:4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分析了农机事故成因,并提出农机事故预防措施。

  摘要:分析了农机事故成因,并提出农机事故预防措施。

  关键词:农机事故;成因分析;预防对策

  1农机事故成因分析

  农机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转态”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结合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人、机械、道路、场所、天气5个方面。要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就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规范优化综合施策。

  1.1人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业务技能水平低。许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借口农事忙,未参加技术培训或人为减少培训时长,有的农机培训机构管理不严,重应试教育,轻实操技能培训,导致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不能正确采取规避、补救等应急措施,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违规驾驶操作(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无牌无证驾驶、使用未年检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三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性格缺陷。如性格暴躁、偏执或路怒症等,在路上开“斗气机”等。通过统计分析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发布的2017年—2021年各年度全国农机事故数据(见表1、表2),可以发现操作失误、无证驾驶、未年检、无牌行驶是造成道路外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1.2农业机械

  由农业机械因素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设计、制造环节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规,作者简介吴春法(1969-),男,安徽歙县人,工程师,从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如机械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缺失等;二是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机件性能失效,如制动失效、转向失灵、轮胎破损引起爆胎等。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2021年因未年检、无牌行驶为主要因素所造成的农机道路外事故起数分别占比22%、12.9%,死亡人数分别占比60.5%、40.4%;同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中无号牌行驶拖拉机占比超过50%。主要就是因为无号牌、未年检,就没有按时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和维护保养,造成农机安全技术状态差而引发农机事故的。

  1.3道路

  道路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道路设计、施工、验收不规范造成的道路通行条件不合格;道路标志标线缺失;农村道路临水临崖处无防护栏;道路维护不及时或维护不当造成通行条件差等。另外,山区道路狭窄、急弯陡坡多、会车难、视线差也极易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

  1.4场所

  这里的场所主要指农机作业场所。农业机械从道路进入田间作业需进行道路至田间的作业转移、以及田块间的转移。农村机耕路崎岖狭窄、高底不平、路基不实;以及路与田地之间存在高度差、田地间转移要经过的田埂、水渠等,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均是农机道路外事故的诱发因素。

  1.5天气

  引发农机事故的天气因素有:春季的多雾天气影响视线;夏季汛期暴雨雷电天气引发道路积水、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夏季高温引发的机械过热、线路老化,驾驶操作人员疲劳、中暑等;冬季冰雪雨冻造成路面打滑、雪地眩光等。

  2农机事故预防措施

  2.1农机事故预防原理

  将可能引发农机事故的因素进行分类处置,有针对性地进行隔离或警示、消除,是做好农机事故预防的关键。比如对电线进行套管布设,可以防止电线老化、隔离接头处可能产生的火花,有效预防农机火灾事故。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和维护保养,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农业机械的安全隐患,恢复其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农机作业安全。

  2.2农机事故预防对策

  2.2.1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素质

  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在可能引发农机事故的所有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并必须通过人的关注(隐患排查)和行动(维护保养)来予以消除;不利的环境因素,也必须通过人来进行关注(获取环境信息)和行动(采取措施改善或避让)予以解决。因此,科学规范地做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管,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关键。一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事故警示教育,切实提升其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二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机工作原理、农机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夯实安全操作基础;三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指导并督促其及时规范做好职责内的工作;四要严格执法,及时发现和查处整改违法违规驾驶操作行为。

  2.2.2消除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就是要使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技术措施持续保持或恢复这种良好的技术状态。一要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管理和监督,加强设计制造源头管理。二要利用现代信息、检测、维修等技术手段科学规范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老旧落后农业机械淘汰退出机制,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以更加安全、先进、环保的农业机械取代老旧落后农业机械,夯实农机安全基础。

  2.2.3联合开展道路安全巡查

  与交通、公路等部门联合开展道路安全巡查,及时排查标识标牌缺失、破旧失效,防护栏缺失或遭遇人为损坏等各种道路安全隐患,并及时督促相关单位予以整改到位。对事故多发路段,要加设警示标识,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研判,采取优化设计、改建扩建等手段,消除道路不安全因素。

  2.2.4改善农机作业场所

  主要是农业机械在道路、机耕路、田地间的转移作业,应充分利用“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等项目实施,努力将老旧田间小道改造成适合现代大型农业机械通行的标准机耕路,将小田块、坡地、荒地改造为适宜机械化耕种的大良田。

  2.2.5消除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

  加强与天气预报、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会商,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及时发布警示提示信息,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提供气象服务。及时避开或减少恶劣天气作业频率,采取防冻防滑等新技术新措施,消除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农业机械事故案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2]肖建华.农机安全事故成因机理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1.

  [3]高杨,程志刚.农机道路外事故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0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