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1

2024-10-10 10:28:2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贯彻xxxx、xxx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城乡统筹协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迫切要求。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指标计算方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表》,指导各地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自评估,正确认识城乡发展差距,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2022年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数据分析,总结河

  摘要:为贯彻xxxx、xxx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城乡统筹协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迫切要求。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指标计算方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表》,指导各地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自评估,正确认识城乡发展差距,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2022年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数据分析,总结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乡村振兴;客货邮;信息化水平

  1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

  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工作是加快城乡统筹协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9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自评估工作的通知》,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深入,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在过去几年得到提升,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更加便捷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指标计算方法进行自评,2022年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综合分值为99.20分,较去年的92.14分增长了7.06分,评估等级为5A级。

  1.1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

  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62.4亿元,完工8559.9公里;其中对接路完工450.6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26个,新增通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147个,改造危桥278座。农村公路路长设置率达100%,县、乡管养机构设置率达100%,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1.2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

  全省公交线路总长度达8.2万公里,运行线路3400条,运营公交车辆约3.23辆,其中实现全域公交的县(区、市)为123个,占比为77.85%,全省客运班车12333辆、班线5024条,其中农村客运班车5746辆、班线3366条,通达20651个建制村,占比42.42%。公交车辆和农村客运班车实现全省建制村100%通达,加快城乡客运资源整合,优化城乡客运网络布局,新建康保、武邑等4个级客运站、80余个招呼站。公共交通站点500m覆盖面积达到7804km2,全省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提升到30公里范围内99.8%,农村地区群众基本实现出门即可上车,市县城区内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77个。

  1.3农村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

  河北省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全省建制村中有48036个开通了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服务,乡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建制村农村物流覆盖率达97.7%。拓展乡镇客运站邮政快递服务功能,具备管理、综合服务、客运、货运、邮政和快递等三种及以上功能的站场有355个。

  1.4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环境

  河北省在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出台专项政策,加强制度保障,优化交通设施。各市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出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建设任务,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每月汇报调度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沟通,加快工作进度,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5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具体指标评估情况

  从四大一级评价指标来看,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完成程度最高,得分率(注:得分率=该指标全省平均分/该指标总分)为94.95%,其次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得分率为94.35%,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环境相对较低,得分率分别为89.70%和87.02%

image.png

  从18项具体指标来看,全省完成最好的是建制村通客车率,得分率为100%,其次为农村公路列养率,得分率为99.76%,得分率最低的指标是运输站场综合利用率,该指标满分6分,全省平均得分4.2分,得分率仅为69.97%;得分率第二低的指标是跨业融合情况,该指标满分6分,全省平均得分4.51分,得分率为75.23%。

image.png

  2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存问题

  2.1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客货邮”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农村客货运需求量少,“客货邮”覆盖广度、深度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中青年人较少,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人购置汽车的数量逐年上升,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加。人口流失导致农村农产品上行至城镇、工会品等下行至农村的货运需求变小,私家车数量增加导致客运需求也逐渐降低,农村的客车运输载客量不足。客流和货流不稳定为“客货邮”的发展带来了客运班次不稳定、实载率低等问题。另外,“客货邮”虽然已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县进行了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非试点县需尽快推进“客货邮”相关工作。

  2.1.2“客货邮”运输规范、安全问题

  “客货邮”的实施必须遵守国家安全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客运班车行李舱载货运输规范》,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现在运行的公交、客车主要以载人为主,用于载货的空间较小,目前市场上适合“客货邮”的车型较少。另外,货物放置于车上,人货同车,货物的品类众多,人货如何分离,货物如何存放、保管也面临着现实问题。

  2.1.3“客货邮”模式单一、站点功能不强

  目前农村客货邮合作形式主要为交通运输部门与邮政企业双方开展业务层面的战略合作,此种类型的合作主要表现为运输合作和站点合作两种模式[2]。运输合作结合客运班线的运行情况,对客运班线复用,补充运力运能,操作较为灵活。站点合作主要是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开展站点渠道之间的业务合作,主要开展邮政代收代投等便民服务业务。目前站点的功能主要为邮件的代收、代投等,功能较为单一。

  2.1.4“客货邮”站点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客货邮”站点主要处理普通快递未覆盖乡镇的货物和邮件,种类杂、数量多,“客货邮”站点的集货和分拣目前采取人工作业的模式,效率较低,没有形成成熟的作业规范和流程,现场安全管理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客货邮”站点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2.2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2.2.1信息化平台使用不充分

  河北省各地积极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公路、站场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各地都建立了智慧调度指挥中心,但是在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城乡客运为例,各地公交公司都建成了城乡客运指挥调度平台,开发了智能调度系统。平台可以实现调度计划管理、实时调度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充分有效利用调度平台和相关信息可以实现精准智能排班等功能。但在实际作业中,工作人员往往忽视调度平台分析出的数据信息,未按照实时监控的高低峰期错峰安排公交发车班次,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运输资源,造成了智能调度平台的浪费。

  2.2.2基层员工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

  在运输一体化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基层员工的信息化素养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基层员工存在对智能调度系统认识不深入,操作流程不熟练,办公软件应用不熟练,遇到问题不主动向技术人员寻求帮助等问题,造成运输一体化信息化改革效果不显著。

  3解决措施及建议

  3.1“客货邮”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3.1.1形成公共交通运营常态化补贴机制,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

  各县政府出台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工作方案,形成长效财政补贴机制。优化调整原农村客运班线线路走向,使每条线路均通达到建制村主要出入口,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乘坐通往城区的公交车、客车。保证客运班线发车稳定,吸引客运流量,增强农村居民乘车、使用“客货邮”服务的意愿。结合地域优势,加强特色农产品宣传,催生更多货运需求。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将“客货邮”试点效果较好案例向未开展“客货邮”业务的县乡村进行推广,切实提升“客货邮”覆盖的广度和通达深度。

  3.1.2推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适配车型,强化“客货邮”安全管理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客运经营者优先选用配备下置或后置行李舱的乡村公路客车,严格遵守《客运班车行李舱载货运输规范》,充分利用行李舱做好邮件等物品运输。对现有客运、公交车辆进行原厂改装,拿掉后排位子,改成独立的存货区域。农村客运经营者应对车内物品存放区进行合理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不得存放危险货物及其他列入违禁目录的货物。

  3.1.3拓展“客货邮+”模式,建设“一点多能”站点

  结合地区产业优势,探索“客货邮+电商”、“客货邮+旅游”“客货邮+农业”等模式,建设“一点多能”的客货邮融合发展站点。第一,拓展县级客运站客货邮功能,拓展邮政快递、货运物流、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第二,拓展乡镇站点综合服务功能,针对城乡公交首末站、乡镇客运站、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等站点,拓展农资供应、物流配送、邮件快件寄递等功能。第三,完善村级站点网络,充分利用村级设施,整合客运乘车、物流配送、邮件快件寄递等功能,打造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村级站点[4]。

  3.1.4建设“客货邮”智能管理系统,运用智能化设备

  建设客货邮一体化指挥中心,实现公交、客运的统一智能管理。建设“智慧客运”系统,将全部的公交及客运车辆纳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公共交通管理数字化。开发“客货邮”App及微信公众号,居民可以通过下载App,下单和查看车辆货物信息,居民可以更好规划接货、送货时间,避免长时间候车。城乡居民可真正体验到“客货邮”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3.2信息化改革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3.2.1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智慧调度平台作用

  各地运输一体化智能调度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作业规范指导书,明确各岗位作业职责,制定奖惩措施,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未按照规范作业的人员进行惩罚,对规范有效利用调度平台、主动提出优化建议提升工作效率的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各岗位职工充分利用平台数据,提升一体化运行效率。

  3.2.2加强基层员工信息化培训,提升员工信息化素养

  不定期邀请智慧调度平台技术服务方工程师对基层员工展开培训,帮助基层员工进一步熟悉智能调度平台,深入认识平台每一个板块信息数据的意义,掌握将平台数据有效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方法。加强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指导,及时帮助基层人员解决日常工作中平台及数据使用的问题。

  4结语

  河北省持续推动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充分调动了各地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带动提升了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客运服务、农村物流服务、货运和物流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了河北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5]。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农村仍然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6]。当前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持续纵深推进,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需要持续探索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宇薇.黑龙江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08):165-167.

  [2]李想,赵伟鹏,田永宾,刘佳.共享经济启示下邮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邮政研究,2023,39(03):15-20.

  [3]熊家瑶.浅谈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路径[J].农业与技术,2021(41):125-127.

  [4]翟媛媛.《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J].乡村科技,2024,15(01):3.

  [5]宋宁宁,庞京成,李雪燕.山东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估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21,(06):143-145.

  [6]胡黎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讨[J].河南农业,2023(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