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

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

2

2024-10-10 10:06:1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显著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量供给,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体现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该技术体系贯穿品种选育、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注重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倡导生物先行、化学服从,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节水灌溉等环保节本措施,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然而,高产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仍面临着农户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业化服务支撑以及政策资金扶持不足等挑战,需要通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显著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量供给,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体现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该技术体系贯穿品种选育、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注重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倡导生物先行、化学服从,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节水灌溉等环保节本措施,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然而,高产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仍面临着农户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业化服务支撑以及政策资金扶持不足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指导、鼓励服务组织发展以及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等应对措施,促进该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全面普及。

  关键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玉米种植;农业发展

  前言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产量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温饱。因此,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量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有效激发了玉米的高产潜能,显著提升了单产水平。与传统经验主义种植方式相比,该技术体系贯彻科学理念,融合一系列先进措施,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它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更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1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价值

  1.1提高单产水平

  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直接价值体现为显著提高单产水平。通过科学选育优良品种、精准播种控制苗情、合理施肥满足营养需求、科学管理优化生长环境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一系列先进措施的协同应用,可最大限度激发玉米的高产潜能。与传统的经验主义种植方式相比,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后,玉米的亩产量可显著提升。据统计,2023年,我国玉米单产达435.5kg/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4kg,增长1.5%。产量的大幅增长直接带来农民收益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玉米的总产量供给,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1.2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其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温饱问题。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可大幅提高亩产量,增加玉米的总产量,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达5776.8亿斤,比上年增加232.8亿斤,增长4.2%。可见,高产栽培技术在国家层面保障了粮食安全战略,是解决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矛盾的利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对实现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3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与注重高产高效相比,高产栽培技术更加突出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理念,体现了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该技术体系倡导“生物先行,化学服从”的作物保护理念,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天敌昆虫、应用微生物制剂等,极大程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高产栽培技术还注重通过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遭扰动,并积极引进深耕深垄、滴灌节水等节水节土措施,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除此之外,该技术体系还强调合理施用有机肥等环保型肥料,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环保转型。

image.png

  2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2.1品种选择

  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品种选择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品种的遗传潜力直接决定了玉米的产量上限,选择不当将大大制约后续栽培管理效果。高产栽培技术要求从品种亲和力、产量性状、抗性和适应性等多个角度入手,科学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首先要充分考虑品种与生态环境的亲和关系,针对不同的气候类型、土壤条件等,选用具有较强区域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确保品种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注重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性,选用那些表现出良好抗性的品种,以便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健生长、获得稳定丰产。

  2.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是影响玉米出苗率和后期产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种子质量,高产栽培技术对种子施以多种精细化处理。首先是对种子进行人工拣选,从外观上剔除发芽率低、变形、受损的种子,确保所用种子均为纯度较高的优质品种。接着对种子进行化学消毒,有效杀灭残留于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菌,避免病害在出苗后即开始传播危害。然后进行种子涂皮或包衣处理,在种子外覆盖一层保护膜,不仅能赋予种子抗病虫害能力,还能为种子营养供给和防止脱水提供良好条件。此外,高产栽培技术还提倡对种子进行物理活化或生物活化处理,激发种子的内在生命活力,提高出苗势和幼苗健壮度,为后期生长发育奠定扎实基础。

  2.3选地整地

  高产栽培技术对于选地和整地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在选地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优先选择那些土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养分供给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那些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或埋藏物过多的问题地块。在整地方面,高产栽培技术主张“深耕细作”,利用现代农机具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机械翻耕和人工整理,将作物残渣和杂草彻底埋入地下,并将地面打整成适合播种和通气排水的小田垄或大田垄。与传统的简单翻耕相比,深耕细作不仅能充分将养分释放到土壤表层,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透气保墒能力,为玉米生长营造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理想环境。此外,在整地过程中还要做好测土配方施底肥的工作,补充土壤所缺的养分元素,为后期玉米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储备。

  2.4玉米播种

  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出苗情况,进而对后期产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高产栽培技术对播种环节的管理也非常严格。首先是合理确定种期,尽量避开倒春寒、高温阴雨等不利天气,选择生育期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适宜种期,确保玉米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条件。其次是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环境,采取恰当的密植或精量播种模式,确保株行合理、种植密度适中,既不过于疏植造成效率低下,也不过密导致营养竞争。再次是要利用先进的播种技术,如穴播、点播和条播等,避免歪斜漏缺,使出苗整齐一致。优良的播种质量能够为玉米幼苗期生长营造良好的群体微环境,从而有利于后期分蘖和产量形成。

  2.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高产栽培技术中最为复杂和系统的一个应用领域。它贯穿于玉米全生育期,需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对田间管理措施作出精准把控和调整。首先,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对苗期、拫穗期、开花期等重要生育节点加强重点管理。在苗期,需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清除杂草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同时疏蘖去除徒长的分蘖,使养分集中供给主蘖。在拫穗期前后,需对玉米株型进行整枝整穗,促进光合产物向穗粒输送。开花期则需进行人工授粉辅助,提高受精率。这些操作不仅能消除不利因素,更能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同化,为玉米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次,田间管理必须及时应对气象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来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如在连阴雨季节加强通风排渍,防止作物遭受湿热伤害;在干旱高温时期喷施保水剂或利用遮荫设施,减少水分蒸腾损失;在暴风雨来临时,须采取拦挡防护等被动防御措施,避免作物严重倒伤。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监测预警,对已发生的作物倒伤、真菌病害等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再者,高产栽培技术强调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喷滴灌、微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将水肥集中、精准供给作物根系周围,大幅降低水肥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实现高效利用。

  2.6合理施肥

  高产栽培技术在施肥环节非常重视科学施肥和高效利用肥料。首先,它倡导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先对田间土壤进行全面的养分检测,了解各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状况,再根据玉米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心制定施肥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量等方案,确保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营养素都能保持充足而不过剩或缺乏。其次,高产栽培技术对施肥时机和方式也有严格的要求,强调要做到及时施肥、均匀施肥和定量控制,避免因滞施或施肥不均导致玉米生长受阻或肥料资源浪费。此外,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推广一些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的使用。例如高浓度复合肥料,可大幅减少施肥量;缓释肥料能实现养分的缓慢持续释放,避免肥料快速流失;生物有机肥料则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吸收转化率。综合运用这些新型肥料,可最大限度发挥肥料效能,实现节本增效。

  2.7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虫害一直是威胁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产栽培技术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难题。高产栽培技术主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在预防方面,重视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病残枯叶和作物秸秆等病虫媒介物,减少病虫源头;选用抗性品种,提高作物自身的抵御能力;注意耕作制度的调整,如作物轮作、深耕熏蒸等,扰乱病虫生物规律。在治理方面,则提倡采取物理、生物、化学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模式。如采用光罩诱捕、高温烘培、生物农药、性诱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付不同类型和时期的病虫害,切实保护作物健康。同时,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病虫测报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等,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实施精准、及时的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确保获得高产稳产。

image.png

  3有效推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措施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有效推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是关键的一环。可以从财税、信贷、补贴等多个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农户采纳高产栽培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具体而言,可以设立高产补贴,对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户给予直接资金补贴,提高其收益水平,从而增强农户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的动力。同时,还可以针对高产栽培技术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农资、农机等投入成本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降低农户的财务压力。对于引进先进农机设备,也可以实行购置补贴或进口关税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农户更新换代,提高机械化水平。

  3.2改善基层硬件设施条件

  高产栽培技术对田间硬件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改善基层硬件设施条件是保证该技术有效推广的重要前提。首先是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排灌系统建设等措施,打造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养分充足的优质农田,为高产栽培技术在田间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是着力完善农业物联网和信息化基础设施。高产栽培技术强调精准管理和智能化操作,这就要求在田间铺设互联网、配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实现对作物生长状况的数字化监测,并智能调节施肥、灌溉等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在农村地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和5G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为高产栽培技术的精准实施提供支撑。

  再者是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机械操作的标准化和精细化要求较高,需要大量先进农机设备的投入使用。比如无人机喷洒、智能监测系统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农户加快机械换代升级步伐。

  3.3培养专业服务队伍

  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离不开专业服务队伍的支撑。这首先需要政府和企业重视培养掌握高产栽培技术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也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开展职业培训,为现有农技人员注入新的理念和知识。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农业人才认证制度,规范从业资格,确保服务队伍的专业度。其次,需要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组织。这些服务机构应当具备跨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能够为高产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撑,包括品种选育、测土配方、机械化作业、病虫防治等。采取直接进驻田间的服务模式,全程参与和指导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的问题。

  此外,服务模式也需要多样化和个性化。除了基础的面向所有农户的普惠性服务外,还要开展订单式专项服务,针对不同农户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和操作流程,真正做到服务的精准对接。服务队伍的培养还需要建立跨区域的服务网络,打破区域和行业壁垒,建立服务的流动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交流,促进高水平的复制推广;另一方面也可借助互联网,开展远程诊断、视频指导等方式,扩大高产栽培技术的服务覆盖范围。

  4结语

  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解决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该技术的推广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基层硬件设施条件,培养专业服务队伍,不断提升技术的普及水平和实施质量,真正发挥出高产栽培的潜力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乃申,倪雪,姜碧恩,等.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04):38-40.

  [2]王月先,董淑华,雷秀丽.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04):53-55.

  [3]蒙雪梅.现代农业中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4,42(07):54-56.

  [4]庄会存.论现代化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02):214-216.

  [5]张春燕,臧红亮,赵伟.玉米高产种植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167-168.

  [6]潘爱娥.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J].新农业,2019(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