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规模化生产地区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2024-09-13 11:19:5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红枣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枣的机械化生产作业在节省人工劳作量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作业效率,提升红枣的产量与品质。但是,随着红枣种植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出现了管理力度不足导致机械化效率降低的问题。
摘要:红枣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枣的机械化生产作业在节省人工劳作量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作业效率,提升红枣的产量与品质。但是,随着红枣种植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出现了管理力度不足导致机械化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红枣规模化生产地区机械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红枣生产机械化的对策,以促进红枣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枣;机械化生产;现状;对策
红枣种植生产环节繁琐,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若仅依靠人工劳作,则会严重落后于其他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因此,红枣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红枣规模化生产地区机械化生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播种、定植、施肥、灌溉、采收、农药撒施、加工运输等,可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关注,以提高红枣机械化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1红枣规模化生产地区机械化现状
1.1机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较低
伴随红枣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机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但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红枣种植机械设备作业时的故障时间相对发达地区机械设备的故障时间较长,功能水平相对发达地区较低,市场前景受限。国外引进的红枣生产机械设备成本较高,超出了大部分地区的农户经济所承受的范围,因而导致性能较差的机械设备再次生产、再次销售、再次被应用到红枣规模化生产环节中。比如,部分中小型拖拉机在规模化生产中出现的故障次数较多,加工、修剪机械的时效性较高,可靠性较低,不能有效提升红枣的品质与产量,无法确保消费者以及市场对于红枣的实际需要。
1.2农机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农机制造业的专业研发人员中,资历深的技术骨干陆续退休,造成农机企业创新能力弱,发展空间小。另外,部分地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农机制造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对创新机械设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导致规模化生产的机械设备性能低,不能够满足红枣生产期间对农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枣种植业的稳定发展[1]。
1.3机械化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红枣规模化种植地区的修剪机械主要使用的是背负式电动剪刀,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开沟作业的机械设备主要使用的是8.820-12.495 kW的拖拉机悬挂开沟犁,会出现拆卸流程繁琐而影响后续作业的顺利展开,进而出现延误农时的现象。植保机械的普及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户由于受传统红枣生产机械设备的影响,对于新型机械设备的接受意愿较低,担心其会对红枣树的挂果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红枣采摘是需要劳动力最多的环节,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采摘机械不能在矮化密植的枣园中进行高效作业,导致采摘机械利用率极低。
1.4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对落后
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建设了农机修理厂以及农机制造企业,但是实际的制造企业存在着工艺落后,机械设备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由于农机制造业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将传统、陈旧的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导致无法对红枣生产提供更好的机械装备,无法满足目前红枣种植业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红枣的产量与品质,阻碍了红枣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红枣规模化生产地区机械化发展对策
2.1增强农机制造业的热情
若存在红枣机械设备的研发进展较慢,制造热情减退则会严重影响机械设备技术的革新,在红枣生产期间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机械制造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大力组织、合理规划农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设备研发,提升机械制造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研发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的方式提升机械制造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为红枣丰产丰收奠定技术条件[2]。
2.2建立健全机械制造的规章制度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高效生产与研发机械设备的重要保障。在进行机械设备生产期间,通过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实现“有章可循”,提升生产效率,提供相关依据。因此,制造业的相关部门有必要根据当地红枣树种植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一些规章制度,促进红枣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有效提升枣园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总体发展目标是截至2025年农用机械质量可靠性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为更好发展红枣种植业,提升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工作展开:农用机械的建立标准、实验评价以及监督检查。首先,农用机械标准的建立。只有制定高标准的农用机械并有效执行,才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性能以及技术水平。高效结合农机与农艺是农用机械标准建立的关键。其次,农用机械的实验评价。对红枣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适应性加强监管才能够有效提升好评,农户的意愿是红枣机械设备研发的重要关切。最后,农用机械的监督检查。严格加强红枣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自身责任,通过行业规范、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企业文化、企业自律等提升制造业的高效建设,提升枣园机械设备建设的可靠性,创造优质品牌[3]。
2.4结合先进技术提升农机设备的实用性
提升农机设备的实用性是农机研发期间需要重要考虑的内容,若不符合枣树生产以及生长的实际需求,即使技术水平高,也不会提升林果业的有效发展。农机制造企业需要根据红枣种植区域矮化密植生产的具体特征,加强机械设备的便捷性与适应性,更加高效满足红枣树生长期间各环节作业的有效性。所有地区的农机部门在进行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设备时必须结合当地林果业的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研发枣树培育、水肥管理、药物撒施、树枝修剪以及果品的采摘、分类、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设备与相关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对外部先进技术设备的学习,通过引进先进、适合林果业机械化作业的相关设备,并且加强对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提升掌握设备的技能与水平。另外,加强对引进设备的深入研究,不断地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技术提升,实现机械设备效能的最大化。
2.5建立红枣种植农民合作社
建立农民合作社,是促进效率,解决红枣种植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维护农户利益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种植规模建立了红枣种植农民合作社,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水平的技术设备,是一项成功且必要的举措。但是,存在部分地区对于红枣种植合作社的推广力度较小,宣传范围受到限制,导致红枣种植合作社的建立以及实际运行效果较差。存在因自然灾害而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出现相关补贴力度不够,最终造成农户出现严重亏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红枣种植农民合作社,形成一个规范的、有组织的整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病虫害、旱灾、冰雹、洪水等灾害的相应保险措施,为农户提供基础经济保障,解决心理负担,减少经济生产损失。只有在保证农户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才会提升红枣种植意愿,更加愿意推广新型红枣生产机械设备,为红枣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4]。
2.6高效融合农机与农艺
现阶段,部分地区红枣种植的规范程度较差,想要高效实现枣园开沟、施肥、植保、采摘,必须根据当地的枣园特征,合理制定枣树的株距以及行距,规范种植生产链。比如,红枣幼树期即树龄为1-5年,株距为70cm,行距为1.5m;在树龄5年时,开始进行抽距,将1.5m的行距变为3m;同时开始间隔取株,将70cm株距变成1.4m。只有高效遵守农艺需求,才能够将农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升红枣种植效率。
3.结束语
部分地区的红枣种植面积已经持续扩大,红枣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红枣规模化种植有利于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同时,生产出红枣以及相关制成品有利于促进食品的多样性,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必须多方面共同努力,提升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面实现红枣种植机械化,满足红枣生产期间各作业环节对机械设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凯,杨蕊,马少辉.红枣机械化采收技术现状[J].农业机械,2022(4):91-93,96.
[2]刘江,刘朝宇,米强,等.南疆三地州红枣产区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18):123-125+128.
[3]王静.新疆红枣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12):61-63,66.
[4]范修文,张宏,李传峰,等.新疆红枣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建议[J].新疆农机化,2013(6):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