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2024-09-12 15:34:1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是一项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种植技术中,红薯与玉米互相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兴栽培方式。紫云红芯红薯是我国传统的“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具保健作用。同时对病害虫的抗性较强,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玉米是我国具有较高生产及适应性的粮食,两种作物进行套种,既能高效利用耕地,又能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紫云红芯红薯以及间作套种种植模式相关价值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实现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是一项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种植技术中,红薯与玉米互相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兴栽培方式。紫云红芯红薯是我国传统的“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具保健作用。同时对病害虫的抗性较强,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玉米是我国具有较高生产及适应性的粮食,两种作物进行套种,既能高效利用耕地,又能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紫云红芯红薯以及间作套种种植模式相关价值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实现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旨在为种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具有丰富的根系,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持水能力,对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因玉米较大的水分消耗,可以调控土壤水分,进而增加红薯的整体产量。另外,红薯具有良好的扩散生长特性,能够为地面遮阴,从而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对玉米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对两大农作物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与管理,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紫云红芯红薯的价值
紫云红芯红薯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传统作物之一,在社会及农业行业得到重视,红薯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营养价值方面,其经济性、生态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价值。红薯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食品,长时间食用可以调节血糖,显著降低胆固醇,对肠胃起到保健作用。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紫云红芯红薯是市场需求较大的商品,主要是因为当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而红薯本身又是健康且口感等多个方面均优的食品,同时具备特有的色泽及营养价值,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紫云红芯红薯在环保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其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能力,种植以及成长对水土要求不高,栽培中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化学药剂的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保障生态安全。
2间作套种的农业价值
2.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既可增加作物产量,还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意义。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在同样的土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另外,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存在着较强的增效作用,能够相互促进、增产。实际种植期间,紫云红芯红薯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而玉米成长需要的水分及营养较高。因此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能充分发挥土壤营养优势,达到优势互补,降低单纯使用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
2.2平衡土壤酸碱度
紫云红芯红薯具备较强的耐旱及耐酸性,可在酸性环境下生存,并分泌出可中和土壤酸度的碳酸氢钠。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可实现对土壤pH值的合理调控与均衡,从而达到互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体系中,二者的根系分泌存在交互作用,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力,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紫云红芯红薯的深层根系可起到排水及通气的作用,而浅根的玉米可起到固土作用,进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3抑制病虫害
红薯与玉米存在明显的区别,红薯的根扎得较深,能够使土地变得疏松透气,也可分泌出抵抗病虫害的成分,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是玉米根系相对较浅,进而对土壤的影响不大,两种作物共存时能够互补产生增效效应,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红薯与玉米的株型对防治病虫害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主要是因红薯的叶子很密,树枝交叉,从而形成自然的遮阴,能有效减少病害对红薯的伤害。高苗的玉米能引诱某些有害生物,产生诱生效应,让有害生物更多聚集于玉米作物上,从而降低对红薯的伤害。红薯与玉米的套种还能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保湿抗旱
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是一种极具经济意义的种植方式,水分及耐旱是该种植模式最显著的特征。玉米高大的茎、叶对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能有效降低地表蒸腾,增强土壤保水能力。紫云红芯红薯茂盛的叶子可在中间起到保护作用,更好防止水分损失,进而维持土地的湿度。间作套种能使地表气温明显下降,从而减小地表水分的蒸发速率,也可提高对干旱的适应性。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咱具有改良地力、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红薯具有较强的根系可扎入中间土层,使土质疏松、透光,提高土壤的通气持水能力,对玉米的生长十分有利。种植过程中红薯与玉米形成相互交织的种植模式,可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改善土地的健康状况,也可能降低农药的用量。
2.5实现增产
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栽培模式。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能使土地营养得到高效利用,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红薯是一种耐旱、耐瘠薄的作物,可为玉米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玉米的增产。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既能丰富作物种类,又能促进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合理的间作套种使得农民在同一地块内获得多种农作物,从而达到增产增效效果,也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除选用优良的品种之外,还应加强对甘薯与玉米的细致研究,从而对其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及抗病性等特性加大探究力度,进而为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种植期间合理的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间作套种高产的重要保证。品种选择后需进行脱毒处理,格外注重对其进行适当操作。常用的脱毒法有热水浸种、生物脱毒法、化学药剂处理等。结果表明采用温水浸泡处理,能有效杀灭种薯茎中的病毒、细菌等病菌,促进种薯的品质与生长发育。化学药物的处理主要采用喷雾或浸渍等方法来去除,但用药时要注意安全性。生物脱毒技术是采用植物萃取液等生物防治手段,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
(1)红薯:红薯选种要抗病能力强有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间作套种期间宜选用能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相匹配的红薯品种,如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紫云红芯等。另外,还应注意红薯和玉米之间的配伍性,保证二者在相同的土地上都能很好地生长。
(2)玉米:挑选合适的玉米也是很关键的环节,间作套种期间要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良好的品种,才能保证高产优质。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区特征,选用适宜的作物,可有效增加间作套种的效益。
3.2育苗
(1)播种:育苗时应选用肥沃的、排水良好的土质,适当的施肥及准备工作,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正常可在3月中旬育苗),对种植密度(正常以株距20cm,行距60cm的规格为宜)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个育苗都有足够的营养,同时具备足够的成长空间[3]。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以16~35度为宜)、湿度,种子萌发对温、湿都有要求,所以要适时灌溉,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除此之外还要防止病虫害的侵入,在育苗期间要使用生物农药等预防方法。另外,在育苗生长期间要注意杂草的适时清除,由于田间存在着大量的杂草,杂草会与农作物抢夺营养、水分等,严重制约着玉米及红薯的正常生长。另外,为满足苗期对营养的需求,可以在苗期适当追加养分。
(2)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期间要保证苗床的空气流通,最适合的苗床温度控制在20℃~25℃,保证阳光和水分的供应,有利于幼苗的萌发和生长。防止水分传染及害虫的产生,对苗床施以适当的肥料,以确保苗期营养供给。及时清除杂草、松土,使苗床整齐,对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玉米时,应注重两个品种间的配合,通过对种植密度的适当调节,使二者在营养、水分等方面不存在相互竞争,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施肥和灌溉等方面要结合两种植物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措施,以实现两者的共同提高。
3.3薯苗移栽、玉米播种
(1)选择地质:薯苗移栽是将甘薯幼苗从苗床或苗圃内运至田间,要求在温度适宜、土壤湿度适中的时间内进行,移植时要保证薯苗的根部不受伤害,还要保证适当的水分和营养供给,以利于红薯幼苗的正常生长[5]。对玉米进行种植时,对其所处地理位置的选取十分关键。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且要给土壤进行适当的肥料(有机肥12000~15000kg/hm2)和翻犁(以1~2次为宜),这样才能为作物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为保证作物的正常成长,必须注意土质的pH值与松散度。种植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保证各株间有较大的间距,降低病害的发病率。
(2)种植配置:薯秧移植时要选用壮秧,株间距要适中,不宜过密,否则会对红薯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移植时要保证块茎根部的完整性,防止损坏。在此过程中要保证红薯幼苗在移植后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玉料播前合理施用肥料,疏松土层,以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过程中要掌握好各株间的间隔,保证各株间的间隔不变,以免出现过分的资源争夺。另外,要适时灌溉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水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栽植结构及栽植密度研究中,主要依据当地的地力、水分状况,对红薯、玉米进行合理的栽植布置,防止因一种作物过分密集而造成的营养失衡。还应结合生产实践适当调节栽植密度,确保各苗均有足够的营养与成长空间,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红薯移植时期要选用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红薯幼苗,种植期间行距应保持在30cm,而株距以20cm为宜,这样才能确保红薯幼苗间的间距合理,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玉米种植过程中以深度3cm~5cm为宜,根据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等条件,合理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情况下玉米行距为60cm~75cm为宜,株距控制在25cm~30cm为宜,以保证各株的营养充足,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3)播种移栽:播种前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足够的肥料的合适土地,播种时先把秧苗培养到10cm~15cm,然后选用长势较好、无病虫害的植株移植,移植前先将玉米幼苗根部浸于土中,以利于根吸收水分。在红薯地田间的玉米种植行上沿一定的间距挖垄,各垄面开出深为5cm左右的沟,将浸好的秧苗仔细移栽入田间,保证根不断、栽植深度不能过大。栽植时要特别关注移植的深浅与间隔,正常把玉米苗整棵移植到植株根部2/3以下,栽植间隔30cm,以利于植株生长及营养物质的利用。
3.4田间管理
(1)施肥:在肥料施用上应结合当地的地力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适时施用化肥。在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期间,以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为宜。播前施用有机肥以培肥保墒。整个生长期可依据植株长势及土壤理化指标,及时进行追氮,以确保植株吸收充足养分。
(2)管理: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是一种能促进耕地高效、增产的高效耕作方式,对农田管理期间要做到适时除草、松土、浇水,以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工作中要注意防止杂草的滋生,同时要注意土壤的干净,防止杂草生长对农作物造成影响。于中、晚期要及时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气,以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另外,要按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灌水,防止因干旱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3.5防治病虫害
要想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必须从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与防治着手。对农田进行经常性的巡查,以便对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同时也要重视肥料的施用,使土地养分均衡,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喷雾,控制好用量、施药时机,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另外,还可采用利用自然天敌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等生物学措施。种植红薯和玉米的同时也可通过植物间的轮作和混作等方式来增强植物的多样性,增强土壤的稳定性进而防止病害的发生。
3.6适时采收
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可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从而达到增产、优质的目的。特别是红薯和玉米种植后及时收获也是非常关键环节。红薯需及时采摘,既能保持其形不变、味美,又能降低损失。正常情况下红薯适宜收获期是在生长后120~140天,这个时期红薯地下部已充分成熟,质量与口感良好。玉米采收主要看玉米籽粒是否成熟,只要籽粒相对饱满但还没有完全干透时就可采摘。此时的玉米粒营养含量最高、味道也良好。及时采收也能防止籽粒过分脱水避免减少损失。
4结语
综上所述,紫云红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能够保证二者协同发展,种植期间对二者的种植时期和种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种植过程中不会相互竞争。同时要适时施用肥料,以满足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加强对水分的控制,注意适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间作套种的产量达到理想目标,显著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田晓娥.紫云红芯红薯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21):80-83.
[2]王培云,马骥,李军华,等.花生—西瓜—红薯套种栽培技术优化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08):163-166.
[3]吴水文.春花生-红薯-芥菜高效套种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2,16(14):20-22.
[4]代艳红,杨兴柏,甘国平,等.夏玉米+红薯宽幅复合种植模式试验效果[J].农业科技通讯,2022(05):170-172+204.
[5]覃正柏,张贤猛,陈红教.烤烟-红薯不同套种时间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20,37(11):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