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8

2024-09-02 11:36:3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效关乎乡村振兴进程。近年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完善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当地已引进乡镇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主体协同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但是,在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效关乎乡村振兴进程。近年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完善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当地已引进乡镇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主体协同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但是,在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剖析了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从体系、平台、激励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为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农村产业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广西来宾市象州县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1.1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嬗变的核心[1]。砂糖橘种植技术、茂谷柑种植技术、特早熟温州柑种植技术、秀珍菇培育技术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促进砂糖橘种植、秀珍菇产业的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乡村产业振兴。

  1.2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先导,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根据农业技术推广需求,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已成立“镇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规模,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了充足保障。

  1.3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更是首要开发资本[2]。面向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推广农业技术,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机会,还可以培育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筑牢乡村振兴底盘。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为政府主导型体制,由农业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化运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呈现行政化倾向。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综合推广站点与单一推广站点并存,加之农业技术应用对象零散分布,现有推广力量薄弱,且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难以实现预期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image.png

  2.2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不够先进

  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仍然较为单一,以传统线下平台为支撑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同时,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未落实推陈置新的思维,仅关注推广,难以满足产前、产后工作的具体开展需求,导致推广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与乡村振兴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相背离。

  2.3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激励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距离预期目标偏远,这与激励的缺失不无关系。从农业推广体系来看,缺乏充足的专项激励经费保障,难以激发推广人员的工作干劲。同时,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绩效考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的弊端,难以真正实现对推广工作者的激励。

  2.4农业技术推广力量不够坚实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人员构成较为单一,未发挥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的作用,致使推广团队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技术结构均与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偏差。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环境不够宽松,推广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推广后劲不足。

  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决定了各区域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助推作用。因此,在政府主导型体制下,象州县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管理体制,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高效率推进。作为一项专业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涵盖了推广、培训、示范等多方面内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可引入县乡双重管理体制[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由专业性管辖相对较强的县市农业部门指派,经乡政府进一步复核,相关组织的资产、业务工作、管理规章均由农业部门制定,严格禁止平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资产。

  在县乡双重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下,根据乡村组织振兴要求,理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成模式,分区域示范推广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经营服务技术。同时,在原有“镇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体系基础上,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职责、工作范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乡镇人口,重新编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定额。比如,在象州县百丈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备5名以上专业对口且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包括种草养羊集成技术研究人员、柑橘绿色种管专业人员、肉鹅科学饲养管理专业人员等,满足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需求。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定额编制的基础上,象州县应根据岗位需求,利用岗位管理代替级别管理,将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作为提拔、转岗的依据。在岗位管理体系中,由业务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农业生产代表共同负责,落实优胜劣汰的管理原则。针对连续2年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人员,予以辞退或转岗,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提供高素质人员队伍支持。

  3.2升级农业技术推广平台

  在乡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技术推广也被赋予了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的使命,升级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是主流趋势。因此,象州县应摒除以往单一技术灌输理念,跟随乡村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态建设、经济提升的步伐,探索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整合农业领域资源,提炼融入特色农村产业发展技术精华,促进先进科技与农业生产互助互进[4]。

  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是以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讯号、以示范基地为主体、以推广组织为媒介、以实物形态为成果的链式结构,需要更加健全的信息普及网络和软件设备。

  一方面,象州县应依托现有网络条件,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在线整理、筛选农业技术资料,并第一时间发布到农民端,促进农民端与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业部门的信息交互。同时,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制作种养技术资料,将资料应用到农民农业技术专题培训中,先培养一批懂技术、用技术致富的群体,模范带动农业技术快速传播至基层。

  另一方面,象州县应以咨询、产品、品牌、会展为重点,打造包含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产品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移动端软件[5]。软件以微信小程序为支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聚集养蚕、砂糖橘种植、水稻种植等特色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为一线农民用户提供专家问答、在线学习、农业资讯、农资农技,并精准推荐最新技术信息,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助力特色种养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6]。

  3.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激励

  激励是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市场效应的关键,也是改善当前农业市场经济的前提。因此,为了确保成套农业技术顺利应用到农业生产环节,应以推广激励为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方案,全面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被推广对象(含专业大户、农企、普通农民)的积极性,自然打造利益闭环,促进技术的良性推广。

  一方面,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象州县应积极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3年广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3〕116号)号召,从经济支援着手,以承包补助手段为主,以风险保障手段为辅,遴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主体并给予现金奖励,激励个别具有农业生产专长且营销能力的人员扎根农村,模范牵引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借鉴安徽省部分县市合股后“超产提成、减产赔偿”的方案,开放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入股参与农业生产的关口,打造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共同体,凝聚内外部农业技术力量。在农业技术力量凝聚的情况下,配套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对于被推广对象,象州县应贯彻人本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意愿,避免强制推广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象州县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贴制度,明确农民工扶持补贴的条件、标准和权限。补贴资金主要源于农业税收提取资金(特产税或屠宰税),一次性补贴后的新技术应用收益应超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与此同时,象州县应以乡村振兴改革先进个体及优秀试点农田为主题,公开通报,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激发基层农户主动应用新农业技术的意识。

  3.4积蓄充足技术推广力量

  3.4.1引入产学研推广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是积蓄农业技术推广力量的重要举措。象山县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端与市县级科研教育机构的联系,整合多组织资源,打造农业技术推广合力。在产学研结合模式运行背景下,科研教育机构人员需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等。科研教育机构在服务区域农民的同时,还可及时将农民反馈的第一手信息融入研究项目,确保区域农业科研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符。比如,由科研院所或农业院校种养专家组成驻村工作队,现场举办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活动,现场就柑橘绿色防控技术、柑橘果园养鹅、科学使用农药等内容开展宣贯。宣贯期间,允许农户提出自身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反馈,促使农户掌握当地特色种养技术要点与实施方法,实现产、学、研主体力量的整合。

  在引入科研教育主体的基础上,象山县应明确乡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区域特色农业技术集群集聚发展。比如,借鉴广西玉林农业嘉年华推广模式,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核心,由企业代表负责理论培训、参观实践、田间学校、体验交流,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新的动力[7]。

image.png

  3.4.2发掘农业示范区推广价值

  特色主导农业示范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源。象州县应以政策为主导,以项目为依托,聚焦特色主导产业,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以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为载体,打造基地主导型推广模式。同时,结合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以科研为主导、企业与农户积极参与的管理体系。

  象州县水稻种植面积达40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97%,其中象州县运江镇文化村土地平整肥沃,具有传统种植优势,可围绕打造农业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区,集成利用周边规模化生产要素,将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好、做强。基于农业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应以中国农大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为核心,涵盖育秧播种机的放盘、播种、覆底土、洒水、育秧等智能操作,加快补齐区域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为全年水稻增产增收提供有效示范。同时,象州县可以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项目为载体,辐射带动水稻育插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践行科技强农。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可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而且可以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因此,面对乡村振兴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以乡村振兴为主导,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升级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激励,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乡村产业、组织、人才振兴方面的作用,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敏,梁旭东.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助推乡村振兴的运用探讨[J].种子科技,2024,42(02):152-154.

  [2]郑书龙.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J].广东蚕业,2023,57(10):50-52.

  [3]刘禹.石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促进作用——基于5名相关人员深度访谈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53-56.

  [4]郭冠华.广西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04):68-70.

  [5]王辉.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04):93-95.

  [6]李俏,肖忠毅.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基于浙江的典型案例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2(05):64-76.

  [7]杨宇,张天柱,陆婉颖等.中国农业嘉年华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农学学报,2020,10(1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