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推广论文

2024-08-21 11:47:2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为了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标准农田,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地利用好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做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且采取合适的策略做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为了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标准农田,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地利用好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做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且采取合适的策略做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本文针对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高标准农田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策略,旨在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技术推广
1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
1.1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精准的灌溉方式,满足了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和渗灌技术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调整灌溉量,确保每一片农田都能得到适量而精确的灌溉。滴灌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滴头,将水滴滴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最大限度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损失。喷灌技术则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实现了对作物的均匀灌溉,同时可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调整。微灌技术结合了滴灌和喷灌的优势,通过微细的水流对作物进行精准灌溉,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渗灌技术通过地下管道系统将水渗透到作物根区避免了地表水分的蒸发并有效减少了杂草的生长,为作物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水源。在高标准农田中,科学灌溉不仅仅是提供足够的水分更是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进行精准调控,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使得作物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有效避免了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导致的问题。除此以外,农业生产者在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还可通过灌溉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实时获取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作物的需水需养分需气候的匹配度[1]。
1.2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农业生产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灌溉成本。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和渗漏精准控制灌溉水量,从而大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分过度供应或不足供应的问题,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滴水都被合理利用,缓解了水源紧张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可持续的水资源支持。而且通过科学灌溉,高效节水技术能够满足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同时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收益。高产而质优的农产品不仅更受市场欢迎,而且提高了农业产值,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往往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地的浪费率,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的灌溉面积和周期,农业生产者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更大的产值,降低了单位面积产值的生产成本,这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既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也符合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原则[2]。
2高标准农田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中的一项关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滴头将水滴滴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极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损失,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对作物产量、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深远影响。滴灌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精准度和高效性,通过在农田中布设滴头能够直接将水滴点滴地传送到作物根部,实现对水量的精确控制。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滴灌技术可避免水分过量供应,减少水分在空气中的无效蒸发和土壤的渗漏损失,这不仅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还确保了每一滴水都能被充分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滴灌技术对于作物产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这种精准供水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增加产量。尤其在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带滴灌技术为农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灌溉选择,使农田能够在水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滴灌技术还具有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显著优势,由于其高度精准的水分管理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成本。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滴灌技术减少了能源、水源的浪费,为农业生产者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3]。
2.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中的一项关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实现根据作物需求和天气条件调整灌溉量的目标,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对作物产量、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深远影响。喷灌技术的灌溉方式更为均匀和灵活,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可以确保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不同植株之间不再存在水分不均的情况,这种均匀灌溉方式有助于避免部分植株因缺水或过量灌溉而导致的生长不良,从而提高了农田整体的产量和质量。喷灌技术具备调整灌溉量的灵活性,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天气条件等因素,通过合理调整喷头的开启程度或灌溉时间实现对灌溉量的有效控制,这种自动化和可调节的特性使得喷灌技术更为适应不同气候和植物需水量变化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农业灌溉效率[4]。
2.3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融合了滴灌和喷灌的优点,通过微细的水流对作物进行灌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该技术不仅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上有显著优势,而且在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重要作用。微灌技术的微细水流具有精准的灌溉特性,通过微喷头或微滴头微灌技术能够在毫米级别上实现对植株根部的精确灌溉,这种精准度不仅降低了水分的浪费,还避免了过度灌溉可能带来的土壤湿度不均等问题,为植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微灌技术通过调整水流的微小变化,能够灵活应对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水需求。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微灌技术更容易实现对水流的细致调控,因此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实现动态的、个性化的灌溉管理,这种个性化灌溉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策略
3.1提供政策支持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是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支持以及服务体系的构建,以确保这一先进技术能够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政策支持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战略地位;还应当加大对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的资金支持,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资金支持是政策层面的具体体现,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这不仅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农业生产者采用新技术,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农业、水利部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示范项目。同时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是推广工作的关键,有关部门可以建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服务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设备维护等全方位服务,这样的服务站可以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技术公司等机构合作,形成一体化的服务网络。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技术问答平台、在线培训课程等,方便农业生产者随时获取相关信息。除此以外,在推广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农业展会等途径向农业生产者全面介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还可以邀请专业农业、水利科普团队,深入农村进行科普宣讲,提高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
3.2做好技术培训
为了成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必须实施全面而深入的农业生产者技术培训,这一培训的目标是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应用这项先进技术,从而实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和更为科学的灌溉管理。针对农业生产者培训的内容需要紧密贴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传授包括技术原理、设备使用方法、灌溉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应当系统全面,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对整个灌溉系统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操作。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理论讲解、实地操作、案例分析等,理论讲解是为了让农业生产者深入了解技术原理和背后的科学依据;实地操作则能够让农业生产者亲自参与,感受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农业生产者可以学习到其他地区成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农田中。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技术竞赛等方式,让农业生产者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技能,提高他们对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还可以邀请技术专家和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农业生产者作为培训导师,分享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技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评估农业生产者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的结果既是培训效果的体现,也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后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农业生产者技术培训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体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关系到整个农业生产体系对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促使农业生产者之间、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进而形成技术共享和互助的氛围,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更广泛应用。
3.3加强示范引领
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建立示范基地是做好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这一策略旨在通过直观的展示效果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实际操作的范例,从而增强他们对该技术的使用信心,进而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示范基地的选择应当考虑地域特点、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示范效果更具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各地的差异性很大,因此示范基地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特点以确保示范效果更具针对性。在建立示范基地时要注重技术的全面展示,这不仅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操作流程还包括相应的设备、数据监测系统、灌溉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通过全面的展示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整个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提升他们的技术理解和应用水平。同时,在示范基地的建设中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农田进行细致划分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农田的多样性,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农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基地的管理和维护同样至关重要,要确保示范基地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农业生产者的使用反馈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示范效果。除了基本的技术展示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邀请技术专家、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生产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解决农业生产者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技术更好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示范基地,农业生产者能够亲眼看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农田中的应用效果,更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的优势,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的疑虑,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技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应用的积极性。
4结语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加强服务可以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这一伟大事业中每个人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水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盛延旭.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5):94-96.
[2]王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3(06):84-85.
[3]张学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粮食,2022(10):63-65.
[4]陈哲威,任康宁,王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J].南方农机,2022,53(12):190-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