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合浦县花生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合浦县花生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2

2024-07-24 11:51:1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合浦县地区日照较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无霜期长,且境内河流属桂南沿海诸河水系,灌溉资源丰富,该地形与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合浦县花生种植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体种植面积较大,建立了多个特色花生基地,所产出的花生品质优良,整体产量较高。

  摘要: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合浦县地区日照较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无霜期长,且境内河流属桂南沿海诸河水系,灌溉资源丰富,该地形与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合浦县花生种植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体种植面积较大,建立了多个特色花生基地,所产出的花生品质优良,整体产量较高。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带领下,近些年来花生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提升花生产量与品质,本文展开花生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强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希望能够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花生种植;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1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1.1种植地选择

  1.1.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合浦县以沙质土壤和砂壤土为主,适宜花生生长。沙质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且土壤的pH值为6.0~7.0,能够保持适宜的土壤环境。

  1.1.2土壤肥力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了解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根据测定结果合理施肥,补充土壤中不足的营养元素,同时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花生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当土壤全氮含量在0.01%~0.05%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花生产量呈现增加趋势。

  1.1.3灌溉条件

  良好的灌溉条件对于花生的生长至关重要。在花生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和结荚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所以,需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1.1.4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也对花生产量产生影响,适宜的温度、光照和降雨量是花生生长的必要条件,生长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且分布均匀;在选择种植地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花生生长的地块进行种植。合浦县的气候条件能够满足花生生长需求,具有良好的花生种植环境[1]。

  1.2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高产、稳产的品种是提高花生产量的关键所在。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结合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除了产量外,品质也是选择品种的重要考虑因素,选择油酸含量高、口感好的品种,可以提高花生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且高品质的品种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营养的需求。抗逆性强的品种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和产量,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抗旱、抗涝、抗病、抗虫,早熟耐高温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花生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image.png

  合浦县选择桂花99、桂花1026以及合优77等,其中桂花99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该品种生长势强,单株结果数19.3个,饱果率84.17%,双仁果率77.5%,百果重168.1克,百仁重76克,公斤果数683个,荚果较小,出仁率67.3%;桂花1026单株总果数14.1个,饱果率85.8%,双仁果率71.3%,百果重159g,公斤果数732个,出仁率68.2%。含油率50.96%,蛋白质含量26.73%,油酸含量44.7%,亚油酸34.5%,油亚比1.30。全生育期124天[2]。

  1.3种植地整理

  1.3.1深耕整地

  深耕整地是花生高产的基础。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深耕整地还能将土壤中的杂草和病虫害翻到地表,减少花生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深耕的深度一般以25~30cm为宜,具体可根据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1.3.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酸碱度的有效措施。增施有机肥、绿肥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施用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pH值,对于碱性土壤,可以施用石膏、硫黄等物质降低土壤pH值。

  1.3.3起垄作畦

  起垄作畦能够增加土壤表面积,提高土壤温度和通风性,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和发育。在起垄作畦时,应根据地势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垄距和畦宽,一般垄距为60~70cm,畦宽为1.5~2m,同时垄面要平整、土层要细碎、松软,以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1.4合理密植

  通常土壤肥力较高、气候条件适宜、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反之土壤肥力较低、气候条件较差、晚熟品种应适当稀植,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在合理密植的同时,应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单行种植和双行种植两种。其中,单行种植时行距一般为30~40cm,株距根据品种和密度而定;双行种植时大行距一般为40~50cm,小行距一般为30~40cm,株距同样根据品种和密度而定。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播种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过深会影响出苗率,过浅则不利于植株生长,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而定,一般以2~3cm为宜,过厚会影响出苗速度,过薄则容易造成干旱或倒伏。合理密植要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每亩种植密度应在1.5万~2万株之间,不同品种和种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且需要保持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光合效率[3]。

  1.5施肥管理

  1.5.1基肥施用

  基肥是花生生长的基础,对于奠定高产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一般情况下,每亩地可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复合肥(N:P:K=15:15:15)40~50kg,施肥时应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通过耕翻将其与土壤充分混合。

  1.5.2苗期追肥

  在花生的苗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每亩可施尿素5~8kg,过磷酸钙10~15kg,施肥时应在距离植株根部10cm左右处开沟条施,以避免烧根。苗期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幼苗长势灵活掌握,若幼苗生长旺盛,则可不追或少追肥。

  1.5.3花期追肥

  花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此时应以磷肥和钾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肥,每亩可施用过磷酸钙20~30kg,硫酸钾10~15kg,尿素5~10kg。肥料应开沟条施或在雨后撒施,注意不要让肥料沾到叶片上,以免烧伤。对于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的田块,还应适时补充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1.5.4结荚期追肥

  结荚期是花生荚果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可在荚果膨大期每亩施用硫酸钾5~8kg,以满足荚果发育对钾元素的需求。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在结荚初期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硼砂等,喷施叶面肥时应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以避免阳光暴晒导致养分蒸发损失。

  1.6灌溉管理

  1.6.1播种前灌溉

  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足的灌溉,该阶段的灌溉目标是使土壤湿度达到适宜播种的状态,一般播种前的土壤湿度应维持在60%~80%,以确保种子顺利发芽,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每亩地需灌溉30~50m3的水分。

  1.6.2苗期灌溉

  苗期是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小,但该阶段的水分供应直接关系到幼苗的生长状况,苗期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50%~60%。根据合浦县的气候情况来看,每5~7天灌溉一次,每亩每次灌溉量约为10~15m3,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苗期病害的发生。

  1.6.3花期灌溉

  花期是花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此时土壤湿度应维持在60%~80%,每3~4天灌溉一次,每亩每次灌溉量约为20~30m3,促进花生开花和授粉[4]。

  1.6.4结荚期灌溉

  结荚期是花生荚果发育的关键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峰,此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2~3d灌溉一次,每亩每次灌溉量约为30~40m3。持续水分供应能够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2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

  结合合浦县花生种植的实践经验来看,当地花生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茎腐病、褐斑病、白绢病以及蓟马等病虫害。以下为上述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有效措施:

  2.1茎腐病防治措施

  花生茎腐病主要侵害植株的茎基部和地下根系,初期病斑呈暗褐色,逐渐扩大呈水渍状,随后组织坏死,变黑褐色,病斑可环绕茎基扩展,导致植株萎蔫死亡。该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病原菌传播,也可通过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茎腐病可导致花生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进行种子包衣;在发病严重的地块,整地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kg加细土40~50kg混匀撒施,进行土壤消毒;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2褐斑病防治措施

  褐斑病主要侵害花生叶片,可侵害茎和荚果,病斑初期为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10~15mm,边缘清晰,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具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进而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

  中耕除草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提高地温,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另外要注意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田间湿度,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褐斑病是常发病害,建议在发病前开始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药,连续喷2~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常用的药剂包括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另外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image.png

  2.3白绢病防治措施

  白绢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为白粉病菌和卷叶病菌,是花生上最常见的病原,容易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繁殖,对花生植株造成危害。白绢病在花生植株上呈现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绢状霉层,通常先出现在叶片的上表面,受感染的叶片表面覆盖了大量的霉层,导致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植株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花生植株的叶片将变得枯黄、卷曲,最终导致减产[5]。

  恶霉灵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包括白绢病菌,通常每亩地需要使用100~150g恶霉灵,兑水50~75kg后喷洒在土壤表面或灌溉到土壤中,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措施,避免药液接触皮肤或吸入药雾,同时不要在中午高温时施药,以免药液蒸发过快影响药效。腈菌唑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白绢病等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每亩地需要使用25~50g腈菌唑,兑水50~75kg后喷洒在发病部位或土壤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2.4蓟马防治措施

  蓟马是一种常见的花生害虫,属于缨翅目蓟马科,成虫和若虫均可危害花生植株,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花生的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出现黄斑,甚至整株枯死,蓟马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下容易繁殖,因此在夏季和秋季的干旱地区容易发生。

  呋虫胺对蓟马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时应该按照使用说明书的剂量进行配制,通常每亩地需要使用10~20g呋虫胺,兑水50~75kg后喷洒在叶片表面。阿维菌素也是常用的药物,整体效果较好,一般每亩地需要使用10~20g阿维菌素,兑水50~75kg后喷洒在叶片表面。啶虫脒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每亩地需要使用10~20g,兑水50~75kg后喷洒在叶片表面,可以有效减少蓟马数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阐述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了多项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对花生种植产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不断提升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忠泰.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43-44,51.

  [2]师志朋,王建恩,刘高奇.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路径[J].河北农机,2021(10):141-143.

  [3]张艳婷.花生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1):183-184.

  [4]陈俊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试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01):30-31.

  [5]李亚军.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