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油茶的高效种植及产业发展论文

2024-07-24 11:44:1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油茶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特点,能在其他农作物种植之外的地区生长,大面积种植油茶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改善土壤的质量,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油茶在农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和产业扶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种植、加工等技术,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摘要: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油茶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特点,能在其他农作物种植之外的地区生长,大面积种植油茶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改善土壤的质量,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油茶在农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和产业扶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种植、加工等技术,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围绕油茶的高效种植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展开探讨,介绍了土壤改良、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分析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如油茶榨油预处理、炼油、茶皂素的提取与降解等,旨在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产业发展;高效种植
1油茶的高效种植技术
1.1选种选地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油茶品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中茶2号”等。在选种时,应参考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油茶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油脂含量等特性。俗话说“向阳油茶、背阴杉”,油茶喜欢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应优先选择坡度适中,建议在500M~100M之间,年均气温10~18℃,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在选定的种植地点上进行土壤测试,结合土壤测试结果进行施肥和土壤改良,土壤pH值控制在4.5~5.6,也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磷酸二铵等肥料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的含量[1]。
1.2整地挖穴
科学实施整地挖穴技术能为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2]。油茶高效种植中的整地挖穴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避开干旱或多雨的季节,再根据油茶品种和种植密度来确定挖穴的尺寸,挖栽植穴的尺寸参考40cm×40cm×50cm,然后,采取等距离或三角形的布局,确保每株油茶的间距均匀。挖穴后应及时进行定植,将油茶幼苗栽植到挖好的穴内,然后进行土壤填埋、固定和浇水。
1.3施基肥
首先,在施基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结合测试结果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基肥可以采用有机肥、复合肥或单质肥,如有机肥、腐熟的畜禽粪便、饼肥、复合肥等。不建议使用复合肥施基肥,这是因为复合肥中的氮元素并不稳定,在生长后期极易挥发。其次,结合土壤的养分状况、油茶生长期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按照油茶的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注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采用整地施肥或穴施肥的方式。其中,整地施肥是在整地的同时将肥料均匀撒在地表,然后与土壤混合,而穴施肥则是在每个种植穴内直接施肥后及时进行覆盖和埋肥,避免肥料暴晒和流失。施用基肥通常在种植季节的早春或晚秋进行,同时结合土壤改良、灌溉等其他农业措施,以提高施肥效果,促进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最后,选择在油茶的生长旺季和花果期进行钾肥、磷肥等的追施,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3]。
1.4垦复除草
在油茶苗木生长的初期,应对周围的杂草、灌木等杂草进行去除,每月1次或以实际生长情况调整除草频次。使用除草机、除草割草机等设备,可以快速清理茶园中的杂草,也可以选择40mL的高效盖草(即10.8%高效氟吡甲禾灵)除草剂草甘膦等进行喷洒。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其生长依靠土蜂等昆虫授粉,不合理地施用除草剂会影响传粉昆虫的发育,间接影响油茶果实和油茶产量,喷洒除草剂时应注意药剂浓度。对于油茶种植密度较高或机械无法到达的区域,建议人工除草,即手工将杂草逐株除去,或者在油茶苗木生长初期,利用麻布、草帘等覆盖在地表,阻断杂草的生长,以减少除草次数。为了确保油茶苗木的生长环境良好,可在油茶园周边种植一些草坪、绿篱等耐草生长的绿化植物,形成一个生态屏障,减少杂草侵入。
1.5修剪
油茶修剪通常选在生长冬季休眠期和早春复苏期进行,避免在干旱、高温或严寒等不利于植株生长的条件下进行,这是减少疾病感染的第一个关键点。使用剪刀、剪枝专用工具进行,修剪的切口要整洁,减少伤口面积。修剪的目标是促进新梢生长、控制植株高度、促进分枝和通风透光等,不同修剪目标的修剪方式不同。如,头顶修剪是修剪油茶树冠的顶端,目的是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侧枝修剪是修剪一些过密或过长的侧枝,目的是保持植株的整体形态和通风透光;低枝修剪是修剪油茶底部的低枝,目的是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促进地面管理和采摘操作。修剪幅度则应根据油茶的生长情况和修剪目的来确定,轻短截(即轻截)一般剪去枝梢全长的20%左右,中短截(即中截)一般会剪去枝梢全长的30%左右,重短截(即重截)一般会剪去枝梢全长的50%以上,应注意使用修剪剂或石硫合剂等进行剪口处理,防止病菌侵入和感染。
1.6病虫害防治
1.6.1病害
油茶病害近30余种,常见的有软腐病、茶饼病、烂脚病、半边疯等。有效的防治技术能促进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要定期进行巡查,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状况,以便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初期症状并采取措施;要保持油茶种植地块的通风良好,植株间的距离合理。在育种和选种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定期更换种植地块,即常见的轮作休耕,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害的积累;要不定期地清理茶园内的病死枝叶和病虫害植株,将其及时清理并焚烧,防止扩散和传播。
以上是关于病害的预防,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天敌、益生菌等生物对病害进行治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对于较严重的病害,应根据油茶病害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例如,软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侵害油茶的茎、叶和果实,造成植株的生长受阻,受到侵害的叶片和茎部组织会出现软化、变黑,导致叶片失去功能,光合作用减弱,这时需要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发病前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全树喷雾。茶饼病的病原真菌主要为茶饼病菌和叶枯病菌,这些真菌在土壤和植物残体中,再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途径传播,侵害油茶的树干、树枝和果实。初期病斑呈现小型褐色或黑色的点状斑点,逐渐扩展并融合成大型病斑,使受害部位木质化程度降低,导致树干和树枝的破裂和坏死,果实上也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病斑。茶饼病病斑带有黑色菌丝,受害部位的组织会因此发生坏死,要选取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3%多抗霉素750倍液(20克药剂兑水15千克),按照GB/4285和参照GB/T8321进行治理[4]。
1.6.2虫害
油茶种植的虫害预防技术包括定期监测、保持卫生、选择抗虫品种、生物防治、生态防治、轮作休耕等,除了及时进行手工清除外,如摘除受害叶片、果实等,还要根据不同病害选取不同的化学治理措施。
比如,油茶大毛虫是油茶上常见的有害昆虫,其成虫长度约为3~5cm,呈暗绿色或褐色,身上布满有棕色的绒毛,幼虫体长约2cm,身上覆盖着黑色和黄色的斑点,呈圆锥状。油茶大毛虫栖息于油茶树冠和树梢处,幼虫以油茶叶片为食,大量啃食叶片组织,造成叶片被破坏、枯萎和掉落。啃食后的植株因受到伤害,易感染真菌病和细菌病等次生病害,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抗病能力降低。为了控制油茶大毛虫的危害,应使用敌杀死乳油3000倍溶液进行喷杀,喷洒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和剂量控制。常见的虫害还有油茶尺蠖,油茶尺蠖的幼虫身体呈灰白色或浅黄色,背部有一条黑色纵线,长有细毛,因而也被称为“毛蚜虫”,长度约为1.5cm,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孵化,成虫在夜间飞舞,落在油茶树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便开始啃食叶片、叶肉组织,导致叶片被破坏和变形,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因其对茶油的严重危害,应在油茶尺蠖的幼龄期喷洒阿维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鱼藤精300~400倍液进行防治[5]。
2油茶的产业发展
2.1榨油预处理
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能提高油茶油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6]。其中,油茶加工榨油预处理是通过榨油工艺将油茶籽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第一步,采集油茶籽,在油茶生长季节成熟后进行采摘、清洗处理,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杂质、泥土和残留物,然后进行烘干,去除水分,降低油茶籽的含水率,以便后续进行加工和榨油工艺,再进行破碎,破坏油茶籽的细胞结构,促进油脂的释放和提取。第二步,通过冷压榨油和热压榨油两种榨油工艺进行油脂提取,冷压榨油工艺能保留茶油的原味和营养成分,热压榨油工艺则可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提取出的油茶油还要进行精炼处理,去除杂质、异味和不纯物质,进而提高油茶油的品质和稳定性。经过加工和精炼处理后的油茶油被装入玻璃瓶、塑料瓶、桶等适当的容器中密封包装,保持油茶油的新鲜度和品质。通过超市、商场、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投放到市场,也可以出口到国际市场。
2.2炼油
油茶加工炼油是指将油茶籽中提取的油脂进一步精炼、加工和提纯,以生产高品质的油茶油产品,通过冷压或者热压榨油等工艺从油茶籽中提取出油脂来,进行脱酸处理。
初步脱酸是油茶油精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去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蛋白质、胶质等杂质,然后进行脱臭,去除油脂中的异味、杂质和不纯物质,再进行脱色,去除油脂中的色素和杂质,还要进行脱水,去除油脂中的水分,降低水分含量,提高油茶油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最后一步是加氢,降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油茶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精炼完成的油茶油产品通过分装设备进行分装,装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便可以投放到市场了。
2.3茶皂素的提取与降解
油茶加工茶皂素的提取与降解是利用油茶籽中的茶皂素,经过提取和降解等工艺过程生产茶皂素相关产品。该产业基于茶皂素的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功效,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实现应用。提取油茶籽中的茶皂素,将油茶籽进行粉碎、溶剂提取、过滤等工艺步骤,提取出茶籽中的茶皂素成分,对提取得到的茶皂素进行过滤、结晶、结块等精制处理,以提高茶皂素的纯度和质量。对提取得到的茶皂素进行酶法降解、微生物法降解、化学法降解等一系列降解处理,以获得特定的茶皂素衍生物。在提取和降解过程中,结合市场的需求和产品应用进行产品开发,研发出茶皂素抗氧化剂、抗菌剂、抗炎剂等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如抗氧化保健品、护肤品、口腔护理产品等,然后通过医药公司、化妆品企业、食品加工厂等销售渠道推广到市场[7]。
3结语
引入先进的油茶种植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品种、优化生产管理等措施,油茶种植业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油茶种植业的科研力量,同时拓展油茶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链的延伸,开发出更多样化、高附加值的油茶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可莹,张玟洋,黎一杰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油茶文旅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01):71-74.
[2]YANG C,LIU X,CHEN Z,et al.Comparison of Oil Content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 Ten New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rs[J].Journal of Lipids,2016:1-6.
[3]江南,胡钰迪,李霞.油茶加工剩余物中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包装学报,2022,14(04):42-49.
[4]汪舍平,徐勇敢,黄广远等.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引种表现及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9):76-79.
[5]曹军波,万志文,张焕文等.长林系列和鄂油系列油茶品种经济性状及品质差异分析[J].乡村科技,2022,13(15):104-107.
[6]肖凯英,刘娟.普通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02):114-118.
[7]姚秀方.以油茶机械化种植、油茶深加工等推动油茶产业发展[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0,47(03):53-56.
